?

自由,而不是放縱

2016-07-21 09:18裴秀清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老干部之家(健康) 2016年5期
關鍵詞:外孫劉某舅舅

文 裴秀清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自由,而不是放縱

文 裴秀清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放縱外孫惹大禍

初中某班在期中考試,懷孕四個月的王老師監考。她發現叫劉某的男生作弊,進行制止。不料,劉某在王老師毫無防備的情況下,一腳踢向了她。王老師踉蹌地扶住桌面,但身體立刻反應不支,被緊急送醫救治。

劉某是獨生子,父親在部隊工作,母親與其長期居住在外公外婆家,由此受到格外地照顧。父親回憶說:孩子在五歲時,就曾經動手打過舅舅。那天,舅舅在看電視,他從外面回來拿起遙控器就換了頻道。舅舅看得用心,突然被換頻道就說了他一句:“想看也不說一聲,沒禮貌?!彼志徒o舅舅一記耳光。當舅舅教育孩子時,外公卻呵斥舅舅“有我,還輪不上你?!睂υ栏阜趴v孩子的行為,父親早已知道,但無力阻止。劉某的媽媽也說:“我的話他也不聽。一次,我不讓他長時間在電腦上玩游戲,他竟然把我推倒在地。他外公不僅不批評孩子,還說我‘不會管就少管’?!?/p>

劉某對老師實施攻擊行為,最直接的根源就是外公外婆長期的溺愛和對不良行為的強化。美國心理學家認為,被放縱的孩子將會為所欲為,產生暴力行為。我國教育學者李兆良先生認為,現階段我國城鄉少年兒童許多都由祖輩們帶養,進行的是“隔代教育”。而祖輩們經常對孩子是過于溺愛、過分保護和無限滿足。記得前蘇聯一位著名的心理學家說過,嬌慣孩子,遲早要付出沉重代價。劉某在家打舅舅、打媽媽,外公“獨攬”,結果發展到打老師這樣的惡果就不奇怪了。

從中學老師的憂慮反思家庭教育

教書育人本是神圣的事業,但是現在不少中學老師感到現在的孩子難管。高級教師可以工作到六十歲,但有的老師五十五歲就打報告申請退休。為什么?因為他們感到老師管嚴了,學生出了事,學校領導往往追責老師;有的家長和輿論工具也對老師施加壓力。這些孩子要求“自由”,反對紀律約束。英國教育家尼爾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就大聲疾呼,我們應該給孩子自由。但是“自由不是說孩子他想做什么就做什么,也不是孩子想要什么就給什么?!彼慕逃^得到了西方世界的普遍擁護。例如,兒童晚上外出必須按時回家,沒有正當理由晚歸,就要受到以后幾天晚上不可再外出的懲罰。美國有一個家喻戶曉的詞:curfew,即兒童晚間必須回家的時間?,F在有一部分人無根據地羨慕諸如美國的家庭教育,認為人家的教育給孩子自由。其實,這是極大的誤解。我們中國有家教的優良傳統,講家規。而現在許多家庭卻因孩子少、條件好就沒有家規了,任其發展下去,現在攻擊家長、老師和同學,以后很可能形成反社會人格、走向犯罪的道路。

學校、家庭、社會形成教育合力

蘇霍姆林斯基曾經說過,僅有學校教育而沒有家庭教育,或者僅有家庭教育而沒有學校教育,都是不能完成培養人這樣一個艱巨任務的。我們認為,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都是不可缺少的。對劉某等諸如有行為問題的孩子,學校一方面要嚴格教育,嚴格執行校規校紀;同時也要做好個別的心理疏導,引導他們認識問題、改正錯誤,做尊重他人的好學生,為遵紀守法做人打下好的基礎。家庭包括祖父母外祖父母們要吸取教訓,支持孩子的父母擔當起教育孩子的重任,而不是替代子女來做孫輩們的“導師”。社會教育在培養孩子人生觀價值觀方面的作用不能忽視。文學作品、報刊雜志、電視、廣播、因特網等都可以把遵守法規、校規,講道德、做合格公民等作為主要教育內容,大力宣傳尊師重教典型,建構良好社會風氣。

心理教育必不可少

孩子出現心理行為問題怎么辦?劉某的父親得知孩子惹了禍,很快從工作崗位請假回來,看望安慰受傷的王老師,督促孩子向王老師賠禮道歉并支付全部醫藥費用。父親的做法是對的,但是還不夠。我們認為父親應該動員三代人去家庭咨詢。咨詢師能夠通過心理教育的方法,使得三代人學會“分化”(differentiation),意思是不要被情緒左右,而失去理智。具體講來,外公外婆要認識到:關心愛護外孫是天經地義的,一味地遷就外孫不是愛,而是害;使得父母認識到:人無完人,外公外婆教育外孫的理念和方法不是完美無缺的,不要認為他們是長輩就盲從;使得外孫認識到:外公外婆雖然愛自己,但對自己的攻擊行為不加制止是害了自己。我們完全相信:通過三代人參加的家庭咨詢,全家都會真正明白“自由而不是放縱”、“自由是以約束為前提”的道理;我們也完全相信:劉某一定能改變自己,成為一個尊敬師長、尊重他人的好孩子和好學生。

小鏈接

讓孩子吃點苦,沒壞處

相對于溺愛和嬌慣的惡果,“吃苦”教育就十分必要了,究竟如何讓孩子吃苦,吃什么樣的苦呢?

1、孩子學走路時,不要總是扶著他。有心的父母可以發現,那些總是由父母扶著練習走路的孩子學會走路所花的時間比那些自己練習走的孩子所花的時間要長。

2、孩子三歲,上街的時候就可以讓他幫你提東西。

3、孩子到了五六歲,就可以讓他掃地擦桌子,并告訴他如何節省用電,還可以教他們整理自己的房間。

4、孩子上學,告訴他們一些簡單的安全知識,讓他們自己走路上學,放學自己回來,教他節約買文具的開支。

5、孩子放學后,讓他順便到菜場去買菜。

6、節日里讓孩子洗洗馬桶,知道臭和臟是生活的一部分。

7、孩子上中學,要管理好自己的生活費,錢就這么多,超支了只能挨餓。

8、鼓勵孩子參加公益活動,讓他們懂得奉獻的快樂。

9、培養孩子各種生活技能,讓他們有很強的動手能力。

10、孩子十五歲左右,要他在家里或到外面打工,鍛煉自己,接觸社會,培養吃苦精神。父母要舍得讓孩子去吃這些苦。

讓孩子吃點苦受點罪,才是真正的愛護與負責?!俺钥唷苯逃?,最重要的是大人要以身作則,陪孩子一起吃苦。

責任編輯:杜寶齊

猜你喜歡
外孫劉某舅舅
乘客被司機“遺棄”后死亡,司機是否擔責
已贈予的房產不是遺產
不同尋常的暑假
配偶與他人同居,多久能追責
不用擔心
發紅包
外孫啊,姥爺想念你
磕頭
外孫的『不倒翁』
明天再戒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