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廣播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發展的探究

2016-07-22 03:25陳育民
科技與創新 2016年13期
關鍵詞:廣電媒體融合途徑融合發展

陳育民

文章編號:2095-6835(2016)13-0037-02

摘 要:當前,廣播電視與新興媒體正在快速融合。闡述了廣電媒體實現融合發展的必要性,并結合現狀,針對新媒體所造成的沖擊,對廣電媒體要如何借助新興媒體技術擴大其傳播途徑和覆蓋面,實現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進行了研究和分析,以供后期研究者參考。

關鍵詞:新媒體;廣電媒體;融合發展;融合途徑

中圖分類號:G229.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5913/j.cnki.kjycx.2016.13.037

近年來,隨著數字時代的到來,信息傳輸技術和傳播方式不斷發展,以數字化、內容精、互動強為特征的新媒體應用逐漸進入人們的日常生活中,并有迅速發展之勢。這使得傳統媒體面臨巨大的挑戰,尤其是廣播電視的生存空間越來越小,發展越為艱難。廣播電視作為傳統的主流媒體,就如何實現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優勢互補、一體化發展,把傳統媒體打造成形態多樣的新型主流媒體,擴大傳播途徑和覆蓋面,是其未來生存與發展的重要課題。不少廣播電視媒體都在積極探索與新媒體的融合發展之路,作了許多嘗試,但在管理與運作方面存在許多不適,影響力和創新能力等方面仍有較大的落差,這些問題引發了廣播電視傳播者的深入思考。

1 媒體發展及新媒體傳播特征

怎樣定義“新媒體”呢?新媒體是個有爭議的概念。廣播出現在報刊之后,相對于報刊,廣播被稱為新媒體;電視出現在廣播之后,相對于廣播,電視被稱為新媒體;網站、手機等出現得較晚,相對于報刊、廣播和電視,網站、手機等是新媒體。新媒體是個相對的概念,一個階段所說的新媒體,可能就是下一階段的傳統媒體。當前,大家所說的新媒體,普遍認為是:利用數字技術、網絡技術,通過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它隨著數字技術和網絡技術的發展而不斷發展,這種發展給此前所有傳統媒體都帶來了革命性的影響。如何利用或消除這種影響,是近年來傳媒產業頗受關注的熱點。

2 廣播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的途徑

雖然探索廣播電視與新媒體融合的個人和機構很多,但這些探索都離不開三個互相關聯的領域,即技術、節目和傳播方式。這三個領域此前也單獨或關聯地受到過廣泛關注,也是廣播電視工作者研究和探索的重點,也曾推動過廣播電視的發展,比如從模擬電視到數字電視,從數字電視到高清電視。然而,此前的關注度遠遠不如現在。當前的廣播電視發展不再是簡單的技術升級,而是技術、生產和傳播方式的同步改變,是廣播電視生產和傳播方式的重新架構。從某種意義來說,是廣播電視發展史上的一次革命,而與新媒體融合,則是這次革命的主旋律。

從技術方面看,數字化促進廣播電視發展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即制作和傳輸。就制作過程而言,從攝錄設備、編輯設備到節目包裝設備,目前已經全面實現了數字化。數字化生產帶來了節目質量的大幅提升,而且也方便了節目存儲、保存和信息交換。傳輸過程數字化后,傳輸通路大幅增加,廣播電視網、電信網、互聯網“三網融合”,更為信息使用者提供了播放終端多元化的選擇。比如,收聽廣播除了傳統的收音機外,還有電腦、手機等,電視節目的接收終端正在朝著電視機、電腦和手機“三屏合一”演變,即三屏中的任意一屏都可收看到電視節目。數字化不僅使廣播電視節目生產和傳輸方式發生了巨大變化,更重要的是,改變了收聽廣播和收看電視的傳統方式?,F在無論在哪里,只要通過互聯網,就可以收聽到數以萬計的廣播頻率,無論是在家,在工作單位,還是在其他場所,可以隨處收看數以百計的電視頻道,在不少地方還可以實現點播,像以前一樣“一家人”坐在一起看電視的時間越來越短,關注單個節目的時間也越來越短;與此同時,關注互聯網,使用智能手機的人越來越多,并且呈現年輕化趨勢。媒介接觸空間與模式發生的臣大變化,改變了也正在改變著廣播電視的節目生產和傳播。

從節目方面看,不少廣播電視臺都在對其節目進行碎片化處理。為什么要這么做呢?這些臺是基于對空間、時間和信息三個角度的考慮??臻g上,現在智能手機相當普及,網絡高度發達,受眾可以在任何地方接收或者發布信息,碎片化節目更容易被接收或者發布。時間上,大節目、長節目發布或接收速度慢、耗時多,看節目也需要更長的時間,這與當前的生活快節奏不相適應。信息方面,碎片化的節目短、小、精、罕,更適應了受眾獲取信息的本質需求。碎片化不是一盤散沙,不是想說什么就說什么、想怎么說就怎么說,而是也要遵守黨的宣傳要求,遵循新媒體的傳播規律。廣播電視節目碎片化,就要求廣播電視工作者要講好碎片化故事。生活中的故事很多,但發現者要有相當好的洞察力、鑒別力和敏感性,要對黨的宣傳政策有深人的了解,才能根據黨的宣傳政策看到并及時抓住,且經過醞釀孵化,最終成為故事,通過故事的傳播來實現輿論引導。不僅如此,在故事的孵化階段,還必須與具體傳播的媒體形態密切關聯,根據具體的媒體形態來決定故事的取舍和講述詳略,而不是簡單地把電視播出的故事上傳到網上。

3 廣播電視如何與新媒體融合的思考

當前,互聯網,尤其是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其用戶已經聚集了一定規模,年輕用戶還在迅速向移動互聯網終端聚集。毋庸置疑,誰占領了移動互聯網終端,誰在將來就有市場。廣播電視要在移動互聯網快速發展的新常態下有所發展和收獲,要更好地服務于黨委政府和人民群眾,那就要把廣播聽眾和電視觀眾發展為廣播電視用戶,要生產出海量的節目滿足用戶的不同需求,做到“線上線下”互動共贏。

我們已經從之前的信息稀缺時代快速進人到了現在的信息爆炸時代。在信息爆炸時代,就存在著信息多與用戶對信息個性化需求之間的矛盾,具體表現為用戶面對海量的信息,而其需求卻是有限的、個性化的、定制的和精準的。以前,面向所有用戶都是一樣的內容,你“愛看不看,與我無關”,面對現在的用戶個性化、定制化、精準化的需求,我們要分眾傳播,做到“適銷對路、有的放矢”。至于廣播電視與新媒體的融合,其關鍵是要順應用戶的收聽收看趨勢,遵循新媒體傳播規律,真正做到用戶為王,即以“用戶需求”為導向,以“提升用戶體驗”為核心,生產出用戶喜聞樂見的廣播電視產品,在滿足用戶需求的同時,在潛移默化中實現輿論引導功能,實現廣播電視自身的發展。

當把廣播電視的聽眾和觀眾發展成用戶之后,我們能為用戶提供些什么?必須要有海量的廣播電視產品供其選擇。我們走進一家大酒店,廚師團隊可以做100道菜和只會做10道菜的感受是不同的,作為精神食品的廣播電視節目,也是如此。我們要對原有的節目進行整理儲備,并有針對性地生產出一定量的節目,只有擁有海量的廣播電視產品,才可能形成內容矩陣,才可能滿足用戶各方面的需求。在用戶選擇節目時,還要與用戶互動,對用戶的需求進行再分析,以指導下一步的節目生產。一個節目的互動性越強,往往意味著這個節目的服務性越強,用戶也就越喜歡、越依賴。與工業企業一樣,信息產品是生產出來“賣”給用戶的,在生產前要進行市場調研和分析,要對用戶進行劃片分類,對個性化、定制化的信息進行智能匹配,為用戶定制生產新聞信息。

要增強與用戶之間的黏性,就要做到“線上線下”互動。用戶參與廣播電視節目,能有什么好處?這個問題如果有了答案,廣播電視的商業服務模式和走向就會逐漸清晰起來?,F在的廣播電視能提供多種本地化服務,多數服務需要政府和第三方機構配合完成。這種戰略合作讓廣播電視媒介上了一個新臺階——以前是“聽廣播看電視”,現在是“用廣播電視”。廣播電視只有提供了特有的線下服務,才能更好地黏合用戶,讓用戶對廣播電視產生依賴。在我國一些經濟發達的地方,廣播電視直接開展線下活動已是屢見不鮮,比如一些廣播電視臺開展的代購、美食節目“廣播電視在播,網上商城在售,線下商鋪在賣”,做到了“在播、在線、在商”三者統一。廣播電視媒介只有不斷根據用戶的需求,加大服務型節目的生產,聯合開展線下活動,才能更好地服務廣播電視用戶,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良性產業鏈。

4 結束語

在技術和信息正在快速發展的今天,廣播電視正經歷一場前所未有的革命,與新技術和信息傳播新規律的融合,正是這場革命的主旋律。在其融合發展改革的過程中,我們要立足于廣播電視強大的節目優勢,積極擁抱新媒體的迅速變革,探索其他途徑創收的新模式,努力由單一的廣告創收向跨媒體、跨行業的多元化創收經營模轉變;要積極、充分利用互聯網的經營優勢,發展廣電的品牌欄目,由此發展并建立多元式的新型盈利模式。在接受新媒體的同時,與時俱進,重新自我定位,把滿足觀眾的需求作為執行廣電媒體融合戰略的推動力,再加上豐富的創新力和新興技術,進而加快推進廣電媒體與新媒體融合發展步伐,使廣播電視繼續保持強大的影響力。

參考文獻

[1]羅蘊軍.淺析廣播電視臺新媒體平臺建設[J].廣播電視信息,2013(8):61-63.

[2]高艷,蔣勛.新媒體受眾的需求特點[J].中國影視文化,2014(5):20-21.

〔編輯:劉曉芳〕

猜你喜歡
廣電媒體融合途徑融合發展
新形勢下地市級廣電媒體經營轉型研究
全媒體時代廣電媒體的突發事件應對策略
教育游戲與小學數學融合途徑探索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與高?;鶎狱h建工作融合途徑研究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互聯網+”時代廣電媒體面臨的困境與轉型
廣電媒體與新媒體融合勢在必行
全媒體時代地市黨報媒體融合的四個著力點
傳統媒體走出“融合發展”誤區的理論與現實
以臨沂孝文化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