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數學合作探究式教學

2016-07-26 17:32沈桂春
世紀之星·交流版 2016年7期
關鍵詞:合作探究問題小學數學

沈桂春

[摘 要]合作是當代人必須具備的技能,同時合作也是一種新興的教學方式,本文論述再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主要指出,要發揮教師在合作探究中的作用,并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的過程進行描述,最后提出了合作探究式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數學;合作探究;過程;問題

在我從事三十幾年的小學教學生涯中,經歷了許多,也總結了很多的教學經驗。針對自己的教學,我多年嘗試“小學數學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研究”,不斷更新,不斷進步,逐漸形成自己的教學規模。在我的教學中,取得很好的教學效果。

一、發揮教師在合作探究中的作用

在探究合作過程中,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教師的引導和學生的合作探究并不矛盾,適度的引導能讓探究更深入,更有內涵,更有意義。

1.教師要促進探究、合作等活動的開展,探索前的適度引導會讓探索走得更遠。合作探究是以問題的設置和提問為前提,教師在探究前需要引導問題,并對學生合作的方式進行引導。

2.教師要促進合作探究過程中師生、生生之間的積極互動,合作探究教學中師生互動式常態,從引導發現問題,到尋找材料解決問題,再到拓展延伸強化運用,都離不開師生的互動。

3.教師應為學生合作探究提供必備的資源和環境條件,為學生合作探究提供必需的資源,創設必要的、有趣的合作探究環境是教師必須要做的事。

二、開展合作探究式教學的過程

合作探究式教學采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鞏固練習、拓展延伸的過程開展教學,在教學中強調師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教學方式,讓學生自主自發地學習知識,在合作交流中學習知識,增強學生學習能力和整體能力。下面以“因數和倍數”相關內容為例,分析合作探究式教學的過程。

1.分組合作,利于學習

我教的班級共有32人,我把學生分成8個組,以前后桌每4個人為一組,每組選出學習比較好的一名學生任小組長,起到引領指導作用。

2.創設情境,引導問題

從心理特征上看,小學生處于感性認知大于理性認知的年齡,要求教師在數學課堂教學中必須與學生的生活原型相結合,才能夠引起學生的“探究欲”。

只有讓學生在“個人——小組——全班”的模式學習中,多思考,多交流,各抒己見,才能激發他們學習的欲望,正確學習數學有關知識,形成自己的能力。

3.引導探索,發現規律

在創設的情境中,讓學生將有趣的游戲與現實的問題相聯系,從游戲中得出12個正方形拼出長方形可以表示為:1×12=12,2×6=12,3×4=12。然后仔細觀察3×4=12,想一想:你能從數學的角度說說它們之間的關系嗎?教師導入因數與倍數。請學生試著填一填:3×4=12,12是4的(倍數),12也是3的(倍數),4是12的(因數),3也是12的(因數)。接下來,讓學生用因數和倍數,說說算式l×12=12,2×6=12中數字間的關系。在教師的引導下,通過學生間的合作,使學生明白因數和倍數之間的相互依存關系,形象生動又容易理解。

4.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數學內容是較為抽象的,有時由于學生個人認識的局限性,單靠某一個或幾個學生探究問題,很難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時我們就可以考慮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形式,讓學生合作探究。只有爭論越激烈,學生的思維才會越來越活;只有讓學生表達出自己的設想,才能尋求解決問題的最佳策略。只有這樣他們才會體會到數學的魅力所在。

(1)學習重點:如何尋找一個數的因數,尋找一個數的倍數。

教師指點迷津:你能用自己喜歡的方法寫出15和16的所有因數嗎?試一試。

學生合作探究:分別列出15和16的因數有……(學生采取合作的形式探究問題)

教師指點迷津:你們的看法一樣嗎?為什么你們的答案會有不同?你同意誰的觀點?請你把15和16的因數補充完整。(激發學生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在全班討論)

教師指點迷津:這就說明一個數的因數不止一個,找一個、兩個不難,難就難在把一個數所有的因數全部找出來。

學生合作實踐:想辦法找出36的所有因數。教師巡視,學生在小組內交流探索,相互之間補充遺漏的因數,并討論自己尋找因數的方法。最后師生共同總結答案。

(2)學生通過自己喜歡的方法來探索,尋找答案,自主探索,在知識的矛盾沖突中教師適時點撥,引導學生仔細觀察,小組集思廣益,認真合作討論,群策群力,探尋規律,找出問題的突破口,解決問題,并學會觸類旁通。

5.鞏固練習,拓展延伸

在學生探究完知識后,一定要及時地鞏固新知,讓學生盡快地掌握所學知識,不要出現探究過程也有了,合作也開展了,熱鬧過后學生又忘記了這樣的情況。

三、合作探究式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

合作探究式學習是改變傳統教學方式的革命性教學模式,整個教學過程是動態的變化過程,在合作學習和探究中需要教師的引導,需要教師營造和諧的課堂氛圍,激發學生熱情;需要給學生留足空間,提升探究質量;科學評價,重視個性差異。

1.營造氛圍,激發學生熱情

為學生創造寬松、民主和諧的學習環境,教師要同學生一起參與學習的全過程,給學生自主探究的時間和空間,讓學習者積極參與,自覺探究,在參與中表現。更重要的是要用數學知識本身的魅力去吸引學生、影響學生、感染學生。

2.留足空間,提升探究質量

小學數學課堂由于其本身具有抽象性,而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未發展成熟,學生得不到思考的空間,思維能力就會受到限制,合作探究也會落空。為此,為了確保自主探究、合作學習的質量,使課堂合作探究教學落到實處,必須讓學生有獨立思考的時間。

3.科學評價,重視個性差異

合作交流、探究學習多是以小組合作的形式開展,在探究中應該相信學生、尊重學生,充分放手,學生主動探索新知。

總之,合作探究式教學模式改變了小學數學的一般教學方式,構建了一個主動探索、合作學習的全新方式,使學生在開心快樂的游戲中學得新知識,掌握新知識。在教學情境中體驗數學的趣味,在生活實踐中體驗數學的價值,在自主合作中體驗數學的探索。

參考文獻:

[1] 林眾,馮瑞琴,羅良. 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實質及其關系[J]. 北京師范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1(06) .

[2] 孫智昌,鄭葳,卿素蘭,李嘉駿,楊寶山. 中小學生學習方式的現狀分析與對策建議[J]. 課程·教材·教法. 2011(08) .

猜你喜歡
合作探究問題小學數學
高中政治課“自主學習、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初探
初中生物學案編寫的一些心得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