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信息化人才建設軍民融合問題

2016-07-29 10:56朱建榮
2016年25期
關鍵詞:軍民融合

朱建榮

摘要:信息化建設與軍民融合,是我國軍事化發展的必然要求及重要方向,也符合我國的基本國情。實踐證明,走軍民融合道路,能夠增強我國的國防實力與經濟實力,是富國強兵的一項重要戰略。當前,我國在信息化建設與現代化建設中,逐漸開始采用軍民融合方式,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總的來說,也面臨著一定的困境。在這種環境下,就需要我國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建設,推動軍民融合的健康發展。

關鍵詞:信息化人才建設;軍民融合;問題淺談

一、前言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軍事信息化建設經歷了不同的發展階段,直到胡錦濤總書記提出軍民融合思想后,我國的軍事化才實現了真正的轉型。然而,從當前現狀看,我國的信息化建設與軍民融合尚處于初始階段,軍隊的協調機制還相對不健全,使得軍事任務的順利完成受到了限制。與此同時,我國的信息化人才還較為缺乏,使得武器裝備效能及研制效能受到阻礙。而僅靠軍事院校的人才培養,遠遠不能滿足當前軍事信息化人才的需求,也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因此,需要積極引進先進人才,并加強信息化人才培養,實現真正人才致勝,讓軍民融合道路更加的廣闊、平坦,推動我國的經濟化、軍事化、國防事業的發展。

二、信息化建設中,軍民融合的發展路徑

當前,我國軍事化在向著軍民融合發展時,由于軍隊的信息化人才缺乏,且人才結構不合理,使得軍隊信息化的轉型發展與預期目標還存在較大的差距。雖然我國在2012年召開了全軍院校會議,并解決了一定的人才制度培養缺陷。但從長遠發展目標,及軍隊信息化建設的轉型發展看,人才的需求量還遠遠不足。因此,就需要軍隊將人才培養目標,從單一軍校培養,轉向社會人才培養,并適當接收普通高校畢業的學生,走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發展道路,才能夠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1]。

從全球范圍看,軍事強國的軍事能力提升,還需要依靠信息化技術,并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進行統籌發展,以便在信息化戰爭中占據優勢,有效提升國家的國防實力。而在信息化戰爭中要取得勝利,還需要依靠大批的信息化人才,采用多種路徑的人才培養方式,招賢納士,集眾多的信息化人才,致力于軍事研究,才能夠取得較大的成就。因此,我國要脫離傳統的“軍校培養+必要補充”這一人才培養模式,而是充分發揮地方教育資源及技術資源優勢,建立一個有效的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模式,為我國的軍隊信息化人才培養,提供必要的人力資源與信息保障。

三、信息化人才培養的現實困境

軍民融合發展儼然已經成為我國軍事化發展的必要趨勢,但要真正實踐起來,還需要面臨諸多的問題。

依據我國的基本國情,信息化人才的培養走軍民融合這一道路,無疑是正確而有效的。但由于我國處于軍民融合發展的初始階段,要在短時期內完成信息化人才的培養目標,并非輕而易舉的事情,不僅要考慮到軍地雙方的領域矛盾、層級矛盾,還要統籌全局,凝聚各方的力量,強化頂層的政策決策機制,并調動各方執行層的積極性,才能夠形成良好的軍民融合發展趨勢[2]。與此同時,要在軍民融合發展方向上,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還需要解決軍地間的主從關系,讓軍地雙方都以大局為重,依據法律法規,構建科學而完善的管理機制,并進行明確的職責劃分,理順軍地機構間的關系,以形成共贏的局面。在此基礎上,軍隊信息化人才培養,還要解決“統分問題”,也就是在人才培養戰略上,形成統一的發展目標,明確人才培養方式,以免出現全軍統一培養,而形成供需不一致的問題,或由于層次分散過度,而導致政出多門,人才培養缺乏標準與制度的問題。

四、信息化人才建設軍民融合實踐分析

(一)制定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

軍隊信息化人才建設,具有一定的復雜性、系統性,且耗時較長。因此,還需要從頂層的政策方面著手,并制定出明確的人才培養目標,對人才建設規模、方式等進行統籌規劃,以形成軍民融合的良好局面。在軍隊與軍事教育上,要以國民教育為依托,通過先進人才的引進及高校代培途徑,來形成有效的軍地教學資源,完善人才培養結構,并形成科學性、總體性的布局。當然,在人才培養過程中,還需要對現役軍官、預備役軍官、義務兵、士官等編配比率進行調整,增加重要軍事部隊的信息化建設,及信息化專家數量,來為信息化人才建設提供一定的支撐能力。

在軍民融合中,其目標主要是通過軍民融合人才培養戰略統籌,將信息化人才的建設,納入到軍隊人才建設與國防教育系統中,進行軍隊的整合與社會分散教育資源的調配,明確各種軍事人才的需求,進而制定出長期與近期的人才培養規劃,通過軍地培養系統的有效銜接,進行人才儲備。在軍民融合的信息化人才培養中,還要對融合模式進行創新,確立以軍事院校為人才培養為主,以地方教育為人才培養補充的模式,深化軍民融合的推廣度,借助地方的資源優勢,拓寬借地培訓、依托培訓路徑[3]。當前,我國的國民教育體系已得到了不斷的完善,對于專業人才培養,已具有良好的通用性、適應性,較適合當前軍隊專業人才的培養。因此,軍隊要建立特定的人才培養基地,與給地教育機構進行有效聯合,簽訂人才服務項目、培訓方式,為軍隊提供高素質的信息化人才。另外,軍隊還要將人才培養的對象,從國防拓寬到信息技術、信息系統管理、軟件開發、設備維修等多中專業上。

(二)健全人才培養的管理機制

在軍民融合發展中要推進信息化的人才建設,還要有制度上的保證,通過制定出明確的人才培養制度、完善政策法規及配套機制,形成有效的管理機制,才能夠讓軍地雙方的關系得到協調與統一。首先,在管理機構上,要確保其功能完善性及權威性,設立專門的管理機構,來負責軍民融合信息化人才培養的管理工作、軍地人才共育的戰略規劃工作,以確保人才的培養質量。其次,在法規體系的建立中,還要對選材、地方深造、軍地代職培養、借才引智等方面進行深入的思考,對國防生進行統籌分配,在教育、特殊優待、法律責任等方面進行規范文件的法律條文制定,以確保軍地關系、軍地部門職責、工作制度等得到保障,讓軍民融合人才培養工作更加的高效、順暢。最后,還要建立一個相對完善的配套機制,把軍地兩大系統的職責部門關系進行統籌管理,進行高效的資源配置,提升前沿科研能力及成果轉化能力,建立軍地雙方的資源共享機制、科研成果共享機制、人才需求反饋機制,進而及時地調整人才培養計劃,優化專業設置,提供軍地雙方聯合人才培養效率。

(三)構建人才培養的基礎環境

在人才培養中,軍地還要注意優化基礎環境,適當的改善人才待遇,提高軍隊的崗位吸引力,在統一的工資標準上,建立一個有利于人才聚集,人才激勵的工資津貼及獎勵制度,并以績效補貼及獎勵分配制度作為補充,吸引更多的地方性專業信息人才、軍地兼容人才、高科技領域緊缺人才[4]。同時,還要建立一個軍地統一的人才基礎數據庫,對信息化人才的發展動向、專業素養、科研成果、權威領域等進行實時分析。另外,軍隊還要加強基礎設施的建設,為信息化人才提供一個良好對工作、科研環境,讓其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華,搞好軍內科研工作,為各層級的人才從事設備維修、尖端項目研發、信息系統管理、軟件開發等提供有利的條件。

(四)完善人才培養政策機制

在信息化人才建設中,還要完善政策機制,并遵循“取才于民”的原則,來完善人才的軍地互認機制,并結合市場經濟對于人才配置與人才擇業的影響,積極地推進崗位資格認定或職務等級考評,并將這種人才認證機制與地方進行有效銜接,以建立一個軍民通用的人才資格認證標志,為高層次人才的選拔、任用創造有利的條件。同時,還要注意完善軍地間的互利互惠機制,通過相關政策法規,來對政府部門,及地方院校、教育機構、科研機構的人才培養制度進行制度,依循互利互惠的原則,有效推進民用與國防領域的人才、信息、成果得到融合。與此同時,國家還要建立成效的人才培養機制,在科研院、地方高校、裝備生產企業等領域,選拔出高水平、高技術、高素養的人才,預編至軍兵種作戰部隊。當然,在進行人才培養時,軍隊還要優化人才培養機制,通過依托培養方法,將理論與實踐進行融合,來解決當前的人才緊缺問題,尤其在地方高校的優勢學科中,更是要結合部隊人才需求,采用定向招生、固定專業設置的方式,來進行人才的培養建設。

五、結束語

從我國的發展現狀看,信息化人才缺乏為軍民融合發展的一大軟肋。因此,就需要加強信息化人才的培養,并增進軍地雙方的交流與協作,為軍隊培養出高素質、高技能的信息化人才。強化軍民信息融合的人才培養,不僅僅是進行信息化人才的培養,更需要把握市場信息及科技發展,結合軍隊需求,來建立多方面的專業信息化人才培養渠道,為軍民融合輸送新鮮血液,以提升我國的國防實力,推動我國的經濟發展。(作者單位:解放軍西安政治學院)

參考文獻:

[1]姜魯鳴,王偉海.深入推進軍民融合式發展的科學指南——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關于軍民融合式發展論述[J].軍事經濟研究,2013,(01):13-17.

[2]簡曉彬,周敏.軍民融合型經濟對制造業價值鏈攀升的作用分析[J].科技進步與對策,2013,30(08):117-123.

[3]梁文源,黃保民.對推進邊防信息化建設軍民融合發展的思考[J].國防,2014,14(01):26-27.

[4].中國軍民融合發展概況[J].中國軍轉民,2014,(09):11-16.

猜你喜歡
軍民融合
站在“橋頭堡”探究“因果鏈”
大型復雜武器系統軍民融合式裝備保障訓練研究
世界主要國家軍民融合式發展財力資源配置的啟示
世界主要國家軍民融合式發展財力資源配置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