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夢”的哲學解讀

2016-08-01 12:05王鵬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實踐

【摘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夢”這一概念以來,學術界產生了大量的相關成果,而從哲學的角度來理解“中國夢”的成果還不多見。本文試圖從馬克思哲學的角度解讀,進而指明實現“中國夢”的路徑。

【關鍵詞】中國夢;實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一、“中國夢”的內涵

2012年,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的第十八次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上正式提出了“中國夢”這一重要的指導思想和執政理念?!爸袊鴫簟笔侵腥A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即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體表現為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實現的途徑是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主義理論體系、弘揚民族精神、凝聚中國力量。

習近平指出,“中國夢”是中國人民共同的夢想,中國人民發自內心的擁護實現“中國夢”?!爸袊鴫簟毕啾取懊绹鴫簟弊畲蟮牟煌褪前褔?、民族和個人作為一個命運共同體,把國家利益、民族利益和每個的具體利益都緊緊的聯系在一起。中國自古就有求同存異、社會大同的思想。雖然每個人都有其各自的特點,有各自的需求,但大家也有著共同的東西,共同的價值、共同的理想。

“中國夢”是共產主義的夢。共產主義要求實現人民共同富裕,實現全人類的全面解放。雖然中國在改革開放以來,借鑒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一些管理經驗,但我們的目標一直是屬于共產主義的。我們的指導思想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走的道路是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的最終理想是實現共產主義。所以,“中國夢”是中國人夢,也是共產主義的夢,最終將是全人類夢。

二、“中國夢”的哲學解讀

首先,從人性的角度來解讀“中國夢”

人是什么?這是一個從古到今不斷探討的永恒的話題。馬克思認為,“人的本質并不是單個人所具有的抽象物,在其現實性上,它是一切社會關系的總和?!瘪R克思反對那種抽象的個人,他認為那種離群索居, 虛幻的個人和固定不變的人在現實中是不存在的,人一定是現實的人,是從事實際活動的人。人不僅是有其自然性,而且還有其社會性。任何人都不可能獨立存在,只能是在某種社會中生存和發展。

“中國夢”正是體現了人的社會性的本質。正確地處理了個人與他人,個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他把集體的利益放在個人利益之上,實際上是從整個人類的視角上來看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問題。把個人的命運和整個國家的命運,甚至是整個人類的命運聯系起來?!爸挥屑w利益富裕了,個人利益才能得到滿足,如果沒有集體的利益,哪還有什么個人利益呢?”這種思想正符合了共產黨的宗旨——為人民服務。如果人人都為人民服務,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那么,整個社會就是共產主義社會。

第二,從實踐觀的角度來理解“中國夢”

實踐是馬克思哲學的基本觀點。馬克思在關于費爾巴哈的提綱中的第一條就指出:“從前的一切唯物主義(包括費爾巴哈的唯物主義)的主要缺點是:對事物,現實,感性,只是從客體或者直觀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他們當作人的感性活動,當作實踐去理解?!睂嵺`的觀點打破了近代的符合論的真理觀。一般的唯物主義者認為真理就是主體符合客體,客體就是不依賴于人的意識而獨立存在的客觀物質世界,那么主體對客觀世界的認識符合客觀規律就是真理。而康德則認為真理(或者準確的講是現象界的真理)是客體符合主體,即人為自然界立法。馬克思的實踐的觀點超越了符合論真理觀?!叭说乃季S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并不是一個理論的問題,而是一個實踐的問題。人應該在實踐中證明自己思維的真理性,及自己思維的現實性的力量,亦即自己思維的此岸性。關于離開實踐的思維是否具有現實性的爭論,是一個純粹經院哲學的問題?!币驗槿耸且环N對象性的存在者,人對對象的認識一定帶有主觀性的色彩。人對世界的認識不是一成不變的,隨著認識能力的提升,世界在人的面前是在不斷地變幻的。世界在變,人也在變。人與世界之間就是互相影響、互相改變的。所以,馬克思說:“哲學家們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薄坝幸环N唯物主義學說,認為人是環境的產物,因而認為改變了的人是另一種環境和改變了的教育的產物,這種學說忘記了:環境正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比伺c人之間也是一樣,人與人也是互相影響,互相改變的。所以,人是社會的人,社會是人的社會。作為對象性的存在著的人類就應該是“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完全與共產主義精神契合,體現了人之為人的本性。所以,“中國夢”是共產主義的夢,更符合人類社會的本質。

三、實現“中國夢”的路徑

實現“中國夢”要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爸袊鴫簟笔侵袊说膲?,也是共產主義的夢,最終將是全人類的夢。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就是因為堅持了社會主義的道路。鄧小平說,我們國家已經進入社會主義社會,但社會發展還不成熟,我國的社會主義社會處于并將長期處于初級階段,我們必須正視而不能超越這個初級階段。習近平講,實現“中國夢”,要走中國道路,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我們之所以堅持走社會主義道路,因為我們的社會理想就是實現共產主義。如果我們改走資本主義道路,那么就會離我們的理想越來越遠,無法實現我們的目標。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中國已經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已經說明了社會主義道路的正確。所以,習近平強調要堅定三個方面的自信,即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

改革開放已經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運用到實踐中,并取得了非凡的成功。我國的經濟制度和政治制度都是以中國特色社會主主義理論為指導,都充分體現了我國的現階段的實際情況,是馬克思主義一般原理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典范。經濟上,中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政治上,中國在國際上逐漸掌握著話語權,國內也在不斷地進行著民主與法治的建設;文化上,中國的文化也越來越得到國際上的關注與認可。

因此,理論和現實都要求我們要堅定三個自信,堅持走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道路,我們的“中國夢”就必定能夠實現。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鄧小平文選(第1-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3]馬克思主義哲學高級教程 [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2001.

王鵬系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遼寧石油化工大學講師。

猜你喜歡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國夢實踐
新時期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工會工作發展方向
論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的途徑
社會主體研究方法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系中的運用
初中政治教學中強化新八德教育探討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生物專業師范生教學實習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校企協同實施高職專業課程改革的實踐研究
美媒:非洲人欲在華追求“中國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