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等院校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研究

2016-08-01 13:34張慶林栗軍
決策與信息·中旬刊 2016年6期
關鍵詞: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建議

張慶林 栗軍

【摘要】促進大學生就業,提高就業率已經成為全社會的普遍共識?;趯颖笔〔糠指咝7▽W專業大學生的調查,總結、分析其就業時呈現的個人趨向,根據其存在的問題,提出切實可行的合理化建議。

【關鍵詞】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建議

近年來,大學生就業問題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社會問題。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僅關系到畢業生本人的切身利益,而且還會影響到產業結構的調整,國家人才戰略的實施,國家經濟的發展和社會秩序的穩定。這一問題需要引起國家、社會、學校和個人的高度重視。

從1999年高校擴招以來,高校畢業生人數呈現急劇增長的態勢。2009年,我們國家大學畢業生的人數更是首次突破了600萬, 2013年接近700萬,被稱為“史上最難就業年”。伴隨著國內經濟發展的放緩和國際經濟形勢的持續低迷,大學生就業形勢更加嚴峻。然而,對于法學專業大學生來說,就業情況更為糟糕?!?013年中國大學生就業報告》調查數據顯示,連續三年,法學專業成為“紅牌專業”,2012年就業率87.2%,排名倒數第一。這就意味著,法學專業的大學生,就業率較低,失業量較大,月收入較低且就業滿意度較低的專業,為高失業風險型專業。

河北省也是人才大省,2013年有35.5萬大學生畢業,畢業形勢不容樂觀。旨在了解高等院校法學專業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及存在的問題,課題組通過問卷調查、實際走訪和師生深度訪談的形式,對河北省多所高校法學專業大學生的就業狀況,包括就業心態、就業途徑、就業技能、就業取向、專業素質等問題進行了調查和研究。課題組針對四所高等院校2012屆畢業生進行了問卷調查(調查問卷下發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89份),并就有效問卷進行了統計和分析。

一、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

根據我們的問卷調查,分別從就業率、就業單位去向、就業區域、就業途徑四個方面進行分析和總結。

(一)就業率

根據統計,到2012年低,2012屆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率為88.5%,基本維持在全國平均水平上。由此可以看出,法學專業學生的就業情況確實不容樂觀。

(二)就業單位去向

根據統計,進入國家機關工作的15人,占8%。進入事業單位工作的35人,占19%;進入國有企業工作的16人,占8%;進入私營企業的41人,占22%;進入律師事務所工作的18人,占10%,個人創業的有18人,占10%,考研的有32人,占20%,從事其他職業的14人,占有7%。調查數據顯示,法學專業學生就業單位呈現出多樣化、分散型的特點,其中,考研和進入公司就職的較多,比例占50%。但是,這也從側面證明了就業比較困難,學生不得不擴大范圍,放棄本專業方向,進入就業門檻較低、要求不高的公司。

(三)就業單位地域分布情況

據統計,工作單位在大城市的有53人,占28%;在中小城市工作的有102人,占54%;回家鄉工作的有22人,占12%;到偏遠地區工作的有6人,占3%;到其他地區工作的有6人,占3%。數據顯示,從就業區域來看,法學專業大學生在中小城市工作的居多,比例近五成多,其次是留在大城市工作的近三成。而回家鄉和去偏遠地區工作的人非常少,還不足兩成。這一現象說明,大學生愿意去經濟條件好,生活質量高,發展潛力較大的大城市和中小城市,主要是北京、天津、石家莊及省內的地級市,而不愿意去經濟落后、交通不便、生活條件艱苦的偏遠地區。

(四)就業途徑

隨著市場經濟體系的全面建立,我國大學生就業方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開始全面實行以市場為導向,用人單位與大學生雙向選擇、大學生自主擇業的就業模式,就業途徑呈現出多元化、多渠道的特點。因此,大學生可以通過多種渠道,利用現代化的信息化手段和人際關系資源,來謀取就業機會。就業途徑包括參加公務員考試、招聘會,考取研究生,學校推薦,通過網絡自己投簡歷,利用親戚朋友關系等等。

二、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趨向之解讀

(一)成功就業的關鍵因素

在以市場為導向,大學生自主擇業的就業模式下,畢業生加強“修煉內功”成為必然趨勢。專業、學歷和社會實踐經歷成為求職中最重要的因素, 而大學生自身全面素質的高低越來越成為人才市場上獲勝的決定性因素。

在回答“哪些問題將成為您成功就業的關鍵因素”時,大約60%的同學選擇了綜合實力(包括社會實踐能力、職業道德及專業素質等),20%的同學選擇了知識儲備,10%的同學選擇了社會關系。這一擇業態度符合科學發展觀,符合我國現實情況,符合未來國際趨勢??梢?,自身的綜合素質是人才競爭的關鍵,人才的競爭就是個人的綜合實力的競爭。

(二)理想職業規劃

據調查,在我國最受歡迎的職業是公務員(包括檢察官、法官)律師、高校教師等等。由此可見,工作穩定、社會地位高、福利待遇的職位受到人們的青睞,公務員和通過繼續深造成為科研人員成為大學生的首選目標。

公務員成為我校大多數畢業生的首選職業。在問卷調查中,有兩道題就能夠證明這一觀點。1:大學畢業,您打算如何就業?65%的同學選擇考取公務員,15%的同學選擇考研究生,12%的同學愿意通過親緣關系進入國企或公司,7%的同學愿意應聘私營企業。2:如果您畢業時沒有考上公務員,您會怎樣?67%的同學選擇繼續考公務員,30%的同學選擇考研究生,而只有3%的同學選擇自主創業。

(三)就業薪酬期望值

問卷結果顯示,被調查的畢業生在選擇崗位時,約有40%的人會首先考慮工資待遇問題。關于薪酬的數額,不同學生的期望值是不同的。在回答“您心中理想的工資待遇”時,有18%的同學選擇2000-3000元,有45%的同學選擇3000-4000元,37%的同學選擇5000元以上??梢钥闯?,現在的畢業生對職位薪酬的期望值還是比較高的。

(四)就業區域的意愿選擇

在被調查的四所院校,其學生主要來自于本省境內。調查結果顯示,在就業時,大概30%的學生會優先考慮地域問題。

受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的影響,大學生更傾向于到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福利待遇好、發展潛力大的東部沿海地區就業(尤其是大城市),而不愿意到經濟落后、環境較差的中西部地區工作。

三、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問題之不足

近幾年,面臨全國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法學專業畢業生就業率一直很低,法學專業成為“紅牌”專業。出現這樣的情況,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下面僅從學生和學校的角度來分析其原因。

(一)學生方面

1、就業傾向單一化。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我校畢業生心目中最理想的工作單位就是國家機關單位,成為法官、檢察官,而現實情況是,每年報考公務員的人數不斷增加,招考崗位數量日趨減少,公務員考試競爭激烈,有的崗位錄取比例達到幾千比一的程度。理想與現實之間的沖突愈發明顯。受就業傾向單一化思想的影響,大部分的法學專業畢業生都夢想成為法官、檢察官,進入公務員隊伍,而較少考慮其他的就業崗位和就業途徑。而最后,學生去企業或其他單位,都是無奈之舉和權宜之計。

2、缺乏開拓創新精神?,F今,不論是國家還是地方政府,甚至是一些企業團體及高校都提供了很多創業機會和平臺。一方面,國家、社會鼓勵創業,推動大學生創新創業計劃,而另一方面有很多畢業生瞻前顧后,擔心失敗,認為自己缺乏經驗、資金和社會資源。因此,很多學生都希望進入機關單位工作,抱著“鐵飯碗”,謀取一份穩定的工作。問題癥結之所在,并不是法學專業學生沒有創新能力,而是受過時觀念束縛,缺乏開拓創新的精神和堅韌的創新意識。

3、實踐能力不強。由于受就業觀的影響,為了成為法官和檢察官,為了通過公務員考試,學生將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司法考試和公務員考試上,而忽視了自己司法實務知識的增長、司法實踐能力的提高。受這一思想的影響,大多數學生從大三的時候就開始準備公務員考試和司法考試,而忽視了參加社會實踐,接觸司法實務部門。尤其是到了大四階段,學生為了準備公務員考試,不重視畢業論文的寫作,造成了畢業論文寫作質量下滑、時間過長、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甚至有的學生因為畢業論文不合格而影響到畢業。

(二)學校方面

1.缺乏指導學生就業的意識。部分院校對大學生就業問題不夠重視,認為學生就業是學生自己的事,和學校自身沒有關系。在課程設置上,更沒有開設就業指導的相關課程。

2.課程設置缺乏針對性。學校沒有跟上時代發展的步伐,沒有真正融入到市場經濟中去。雖然我國大學生就業體制改革已進行了多年,但是,很多高校仍停留在過去的象牙塔內,沒有考慮市場經濟和實踐對人才的需求,而只是閉門造車培養自己的學生,這就造成培養的學生與司法實務部門脫節的問題。

3.師資力量不強。法學是一個高度專業化的學科,需要高度專業化的人才培養。隨著國家擴大招生規模的同時,很多高校也紛紛建立自己的法學專業。幾乎每個高校都有自己的法學院(系),這就導致學校的師資力量不強。

四、提高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水平的幾點建議

影響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是多面而復雜的,既有來自國家和社會的宏觀因素,又有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微觀因素。為了使大學生成功就業,需要國家、社會、學校、老師和學生的共同努力。下面僅僅從大學生個人和學校的角度出發,談幾點建議。

(一)法學專業學生自身方面

1.理性面對,樹立正確的就業觀

大學生要理性、冷靜的看待我國日益嚴峻的就業形勢。就業難,是當今世界各國共同面對和需要解決的社會問題,具有普遍性和時代性。在我國,造成就業難的原因是客觀的、多方面的,受國家體制、政策方面的影響,更是國家進行市場經濟改革的必然產物。大學生不要驚慌和膽怯,要用理性、積極的心態去坦然面對。

學生要樹立正確的、健康的擇業觀。公務員雖是現在比較理想的一種職位,但不是唯一的就業選擇。法律行業是一個門檻高、口徑寬的領域,除了做法官、檢察官、律師之外,我們學生還有更多選擇,可以從事公共治理、社會工作、經濟管理以及自己創業等等。

2.加強專業知識學習,提高自身綜合素質

加強專業知識的學習,是提高綜合素質的首要問題。我們大學生要認真學習專業知識,把基礎功打扎實,具備較強的專業知識,才有機會和能力參與激烈的市場競爭。避免一門心思去準備公務員的考試,而忽視了專業知識的學習。同時,還要提高司法實踐能力,將理論和實踐的結合,提高自己分析問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學校方面

學校要轉變觀念。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下,市場人才資源配置中起著決定性作用。為了滿足市場的需求,作為培養人才的基地,學校就需要轉變過去的老觀念,要著眼于市場需求,設置相關的能滿足市場需求的實踐課程,傳授市場急需的專業知識,培養能夠滿足市場需求、實踐能力強、富有創新精神的法學專業大學生。

學校要為學生開設相關的就業指導課程。通過開設相關的就業指導課程,老師應該向學生灌輸正確的擇業觀念,倡導“為社會做貢獻,實現個人價值”的理念,制定客觀、實際、理性的職業規劃,并通過自己的努力,有計劃、有步驟的實施。

參考文獻

[1]李家華,吳慶.2000 年北京地區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報告[J].青年研究.2001(3):26-31.

[2]張文海,牧小霞.河北省大學生就業狀況與趨向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1(1):88-91.

[3]李發軍,張宏旺.高校畢業生就業問題及對策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1(7):55-60.

作者簡介

張慶林(1980—),男(漢族),河北衡水人,西南政法大學民商法專業博士生,中央司法警官學院講師,主要從事民法、婚姻家庭法研究。

栗軍(1983-),男(漢族),河北衡水人,衡水學院講師,主要從事大學生就業相關問題研究。

基金項目

中央司法警官學院青年教師項目(XYQ201205)“我院(系)學生就業狀況調查研究”。

猜你喜歡
法學專業大學生就業建議
貴州師范大學書法學專業學生作品選登
應用型人才培養視角下的高職法學專業教學探究
法學專業大學生職業規劃存在的問題與對策
關于不做“低頭族”的建議
高校校園招聘模式創新探究
高校職業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完善策略研究
“精細化”職業指導大學生就業的分析
信息不對稱條件下的大學生就業研究
三代人的建議
試題庫建設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