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探討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在急診綠色通道下采用血管內介入灌注的臨床療效

2016-08-05 19:26盧智朱道平彭四維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19期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病綠色通道

盧智?朱道平?彭四維

【摘要】 目的 分析急診綠色通道下血管內介入灌注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臨床療效。方法 120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非綠色通道組)和觀察組(綠色通道組), 各60例。比較兩組患者的疾病相關時間和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情況。結果 觀察組患者急診室-治療結束時間(DTTE)、急診室-導管室時間(DTL)、急診室-會診時間(DTC)時間為(111.2±14.6)、(52.8±13.6)、(6.6±2.7)min短于對照組(150.5±15.2)、(79.6±9.3)、(12.5±6.8)min, 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發生率為0低于對照組16.7%,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在綠色通道模式下進行血管內介入灌注治療, 急診救治時間縮短, 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發生率降低, 其臨床療效安全可靠, 應值得進一步運用和推廣。

【關鍵詞】 缺血性腦血管??;綠色通道;灌注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19.044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是腦供應血管閉塞, 血管供應區腦功能因缺血缺氧損傷導致的神經癥狀, 其發病率、致殘率、復發率、死亡率較高, 是危害患者健康與生命安全的常見疾病[1]。目前, 促使閉塞血管開通是臨床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關鍵, 其有助于瀕臨死亡腦細胞、神經功能的改善及恢復。腦組織在一定時間的缺血后, 經血液灌注仍未恢復的情況下, 腦結構和功能損傷可進一步加重。而為縮短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的急診時間, 盡早實施血管內灌注介入治療促使患者健康恢復, 需要醫院多科室共同協助, 開通急診“綠色通道”, 從而贏得寶貴時間, 以便促使臨床療效有效提升。因此, 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建立急診綠色通道, 采取血管內介入灌注療法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治療, 并獲得了滿意效果?,F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0年11月~2015年11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納入標準:符合全國第四屆腦血管病學術會議(1995年修訂)的診斷標準[2];起病時間<6 h;磁共振成像(MRI)或頭顱CT排除出血性腦血管??;歐洲卒中量表(ESS)評分6~80分。排除標準:自身免疫性疾病引起的腦缺血;合并呼吸衰竭、腫瘤等嚴重病變;精神障礙、癡呆患者等?;颊唠S機分為對照組(非綠色通道組)和觀察組(綠色通道組), 各60例。觀察組中男38例, 女22例;年齡40~78歲, 平均年齡(51.5±6.7)歲;病情程度:輕型18例, 中型28例, 重型14例。對照組中男35例, 女25例;年齡42~77歲, 平均年齡(50.8±6.9)歲;病情程度:輕型16例, 中型31例, 重型13例。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可進行比較。

1. 2 方法 對照組患者常規采取血管內介入灌注療法進行治療。觀察組患者在綠色通道模式下進行血管內介入灌注治療, 患者在被送至急診室途中, 由120醫務工作者通知神經科醫師等候會診, 與患者家屬簽訂手術協議書后, 將疾病患者送至導管室, 期間迅速完成如下工作:評估病情, 溶栓前化驗, 影像學檢查等。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癥狀發作-入院急診時間(SOTD), DTC, DTL, DTTE及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情況。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疾病相關時間比較 觀察組SOTD為(3.2±0.4)h, 對照組為(3.3±0.5)h, 兩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t=1.2097, P>0.05);觀察組DTC為(6.6±2.7)min, DTL為(52.8±13.6)min, DTTE為(111.2±14.6)min, 對照組分別為(12.5±6.8)min, (79.6± 9.3)min和(150.5±15.2)min, 兩組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t=6.2464、12.5999、14.4437, P<0.05)。

2. 2 兩組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情況比較 對照組患者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發生10例(16.7%);觀察組患者均未出現腦缺血再灌注損傷,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χ2=10.9091, P<0.05)。

3 討論

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具有發病率高、復發率高、致殘率及死亡率高的特點, 是我國缺血性腦血管病致死性疾病的第1位[3]。時間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而言至關重要, 積極、充分地促使閉塞血管完全或部分開通, 對疾病患者生命的搶救具有重要意義。血管內介入灌注治療是挽救死亡腦細胞, 減少梗死范圍, 改善神經功能的重要方法, 我國急性缺血性腦卒中診治指南指出:患者在發病3 h內實施治療, 其臨床效果更為顯著[4]。然而, 醫院的診療工作比較繁瑣, 傳統管理模式下急性疾病的理想治療時間無法得到保障, 造成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因診療時間過長而延誤血管內治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急診救治面臨難題:急診醫生多是各科輪轉醫生, 易造成接診時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的鑒別和診斷出現錯誤;神經科、急診科和導管室科室之間的工作并不協調, 易延誤救治時機;“先收費后治療”現象不利于患者的早期救治。對此, 本院開展“綠色通道”, 在急診綠色通道模式下實施血管內介入灌注對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進行治療, 其優勢主要包括:神經科醫師全天候應診, 各項檢查在接診后立即實施, 治療費用可在術后補交;神經科、急診科各科室協同合作, 在“120-急診室-術前疾病評估-手術簽字及準備-導管室”的綠色通道模式下實施救治, 有效縮短了疾病發作-導管室、癥狀發生-治療結束的時間。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腦梗死組織的核心部分可在3~6 h內死亡, 其周圍組織的缺血缺氧性損傷是可逆性的, 短期內促進血流恢復, 可有效恢復缺血缺氧組織的機體功能。但在再灌注治療期間, 超過有效時間窗可導致腦損傷進一步加劇, 易引起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的發生。本研究觀察組患者DTTE、DTL、DTC時間短于對照組, 腦缺血再灌注損傷發生率為0低于對照組16.7%, 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急診綠色通道模式下為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管內介入灌注治療的實施贏取寶貴時間, 有助于患者疾病的治療、腦再灌注損傷的預防及控制。

綜上所述, 腦部缺血時間越長, 腦再灌注損傷的發生率就越高, 建立急診綠色通道, 在最短時間內開通閉塞血管, 控制患者再灌注損傷顯著效果,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蓉, 王琰, 蔡美華, 等.低灌注性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83例相關因素分析.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2, 32(13):2894-2895.

[2] 陳婷, 郭大靜, 趙建農, 等. 320排容積CT全腦灌注成像在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應用.中國醫學影像技術, 2012, 28(7): 1290-1294.

[3] 王松海. CT灌注成像聯合血管成像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腦血管病中的診斷價值.中國老年學雜志, 2014, 34(10):2857-2858.

[4] 張樹峰, 劉中光, 李曼, 等.去氧腎上腺素與多巴胺在缺血性腦血管病合并冠心病患者神經介入手術中應用的比較.中國醫藥導報, 2015, 12(10):107-109.

[收稿日期:2016-02-29]

猜你喜歡
缺血性腦血管病綠色通道
脈搏波傳導速度與缺血性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的相關性分析
磁共振血管成像在老年后循環缺血中的檢查意義分析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頸部血管超聲特點分析
探究中西醫結合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療效觀察
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應用小劑量阿司匹林與氯吡格雷聯合治療的臨床療效分析
談語文課堂通往心理健康教育的“綠色通道”
綠色通道
智慧大迷宮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