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東北地區文化產業經濟的發展歷史進程

2016-08-23 17:12任燕
商場現代化 2016年15期
關鍵詞:遷移

摘 要:文化產業經濟是永恒的生命,東北文化產業經濟是各個時期歷史文化交融的產物。筆者擬對東北地區的歷史文化產業經濟的各個階段進行闡述,并探討東北地區經濟發展與文化產業之間的關系。

關鍵詞:文化產業經濟;歷史過程;遷移;經濟政治

一、東北文化產業經濟早期的發展狀況

東北地區文化產業經濟的形成與它的漫長歷史息息相關。其中一些思想內涵及精神的積淀,會受到當時經濟政治的影響,而經濟政治又受到地理環境影響。東北地處東亞大陸腹地的北邊,它與俄羅斯,朝鮮相鄰;鄰近渤海,黃海;與內蒙古,河北省份相接壤,這塊區域范圍包括黑龍江,吉林,遼寧,面積78.8萬平方千米,占中國陸地總面積的8.2%,可謂“山環水繞,沃野千里”。

這塊富饒的區域是我國重要的農耕區之一,其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非常多。首先,在這片廣闊的黑土地上,有機物質蘊含豐富,地表黑土深厚肥沃,黑土鈣質含量高,使得農業產量收獲頗豐;其次,地廣人稀,人均耕地多,森林資源豐富,由松嫩平原、遼河平原、三江平原組成的東北平原面積居全國之首。與此同時,東北地區地處溫帶,氣候濕潤,雨熱同季,有充足的熱量和水分。東北的冰雪也可以算作是得天獨厚的資源,冬季積雪厚,夏季日照長,為農業生產提供了有利條件。

因此,受地理環境的影響,東北早期形成的一種風俗文化產業經濟就是農耕文化。早期在人們遷移的過程中,如:中原文化,齊魯文化,儒家文化及其他宗教文化,這些不同的文化產業經濟在東北地區匯聚融合,讓東北有了新的文化產業經濟氣象,在生產勞作和生活上有了新的文化產業經濟面貌。1921年在東北遼寧西部發現的紅山文化產業經濟遺址,主要遺存有彩陶,彩塑女神像等,這種紅山文化產業經濟就是一種多元文化產業經濟的匯聚。同時,東北是淡水資源較為豐富的地區,也有著悠久的漁獵文化產業經濟,東北地區的江河流域分布較多,如:松花江、圖們江、鴨綠江、黑龍江、牡丹江等,這里水力資源及漁業資源豐富,原始先民通過捕魚謀生,一到汛期就出去捕魚,靠江的這些漁獵民族,有赫哲族,女真族,鄂溫克族等,這些漁獵民族所用的工具品種繁多,技藝熟練,他們時常通過捕魚來招待客人,這種漁獵文化產業經濟也一直延續到至今,帶動著其經濟的發展。

總得來說,早期的農耕文化產業經濟,漁獵文化產業經濟涵蓋了東北的一切民族,這也是他們根本的生計方式,他們在這片富饒的土地上開發創造,進行著衣、食、住、行及其技術工具等這些物質化的生活,傳播著多種的社會文化產業經濟,不斷推進經濟的發展。

二、東北文化產業經濟的發展階段

《漢書》里說:“安土重遷,黎民之性;骨肉相附,人情所愿也”。人口的遷徙有生存發展的因素,而遷徙的原因大抵有天災、、戰亂,國都變遷等。

每一次的社會動蕩,人口都要進行大規模地遷移?;貧w歷史,我們看到從先秦到近代以前,大多都是由北向南遷移,經濟重心如此,藝術文化產業經濟重心也逐漸轉向南方。由此得知,政治經濟的大步向前也引領著文化產業經濟的發展,這三方面緊密聯系,經濟是社會的基礎,是政治文化產業經濟的基礎,文化產業經濟也是政治經濟的反映。在唐代安史之亂之后,人民遷徙流離以希望找到安居樂業之所。這期間東北地區民族分割鼎立,其中女真族先后兩次從東北走出,成為舞動中國歷史的主角。他們在東北地區開始發展經濟和文化產業經濟,當時松花江流域的女真族部落分布眾多,女真族基本形成了一種民族形態。12世紀初,完顏阿骨打統一女真各部,建立了金朝,同時在宋金的聯合下打敗了遼國,在完顏阿骨打的統治時期,發展了黑龍江的農業,手工業和商業,還創立了女真文字,女真文字一直被沿用到了明代。女真族滅遼之后,有的中原人被迫遷移東北,這使東北的農業得到了快速發展。當時金朝的女真文化產業經濟受到中原文化產業經濟的影響較深,比如在先進制度上的效仿和儒家文化產業經濟的傳承上,以及樂曲和樂器方面等。金國女真人另外還接受到了佛教和道教,因此當時出現了許多的寺廟和佛塔建筑。

從上面敘述可以看出,人口遷移給遷入地帶來了很多的新元素,各個地區的文化產業經濟交流使得各種文化產業經濟形態增生出許多新的文化產業經濟因子,這些不斷的繁衍出的新文化產業經濟有著不同的文化產業經濟類型,也形成了不同的交流狀態,他們帶著獨有奇特的文化產業經濟底蘊沖擊著本土文化產業經濟,雖然這樣的外來文化產業經濟不一定具有先進性,但它卻潛移默化地將一股新的文化產業經濟血液融入于那些已有的文化產業經濟中,并創造出新的格局,使得東北文化產業經濟更加博大精深。

三、東北文化產業經濟的快速發展階段

清末到新中國成立,這個階段我們經常談到的半殖民地半殖民地社會,這個階段戰爭不斷,民族矛盾沖突不斷。晚晴以來,沙俄侵占了我國大片東北地區,日俄戰爭以后,“闖關東”浪潮迭起,大量的山東,山西,河南等地的逃荒者涌入東北地區,使中原文化產業經濟與關東文化產業經濟互相交融,中原文化產業經濟迅速在關東擴散,文化產業經濟交流也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清末民初,隨著西方列強的侵入,中國的國門被打開,外來文化產業經濟的思想傳入中國,同時在生產方式,生活習俗,文化產業經濟思想,以及學技術方面都帶來了新的文化產業經濟元素,中國的社會面貌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新事物和新文化產業經濟的影響,使得人們在日常交流和穿戴生活上都煥然一新。

20世紀初中華民國的東北的文化產業經濟產業也有著不一樣的發展。東北地區物產豐富,人煙稀少,開發這些豐富的資源需要大量的勞動力,在這樣的情況下,被稱作“東北王”的奉系軍閥張作霖,出于發展東北經濟,擴張自身實力的主觀目的,開始了大規模地吸引關內人民,鼓勵向東北移民,并推行經濟發展新政,促進了東北地區人口及工商業的發展。進而帶動整個東北地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

“九一八”事件爆發后,日本在東北地區建立了偽滿洲國,持續長達十四年的殖民統治,給東北留下了獨有的殖民歷史遺跡,如:現在長春的偽滿皇宮,沈陽故宮,高句麗古遺跡,黃龍古塔等等。在日本統治期間,東北地區很大一部分人逃荒到關內,文化產業經濟產業很難向前發展,而這時的東北在工業上十分占優勢,其他日本財閥對偽滿洲國提供了很大的資金支持,使日本在東北地區工業上形成一種壟斷性的模式。日本侵略者對中國同胞進行瘋狂的侵略,在政治上壓迫控制,經濟上燒殺搶奪,在文化產業經濟上實行奴化教育,這給東北人民帶來了心靈上的創傷,這期間日本將自己的文化產業經濟機械地強加在東北民眾文化產業經濟中,一定程度上使得東北文化產業經濟呈現多元性,但是東北的總得趨勢也是比較穩定的,經濟也在不斷發展,這就為文化產業經濟的繁榮提供了條件。

在抗日戰爭時期,由于東北淪陷,出現了許多的抗日英雄,他們頑強地抵抗了日本侵略者,竭盡全力地援助抗日戰爭,同時他們在解放東北的戰斗中也起到了至關作用。解放戰爭期間,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先后進入東北,由于處境艱難,共產黨實行一定的方針政策,把工作重心放在發動群眾,在建設東北鞏固其根據地上,他們艱苦卓絕,最終使東北地區全面解放,使全國在軍事形式上有了新的突飛猛進,東北人民在共產黨的領導下走向一個嶄新的時代。

四、建國以后的東北文化產業經濟

東北地區是新中國傳統的工業和農業基地,其產業結構的變化不僅是全國的縮影,也具有鮮明的地區特色。自新中國成立以來,在新的科技革命及工業技術迅速發展的帶動下,東北地區快速實現了工業化的起步,各個范圍內實現了競爭與協作相結合的良好共存局面。我國在“一五”計劃中重點將東北地區定為建設地區,從而使東北地區重工業生產方式產生了適應新時代要求的變化,它初步改變了偽滿洲時期殖民地戰爭基地的軍事工業結構,轉向了面向全國優先發展重工業的工業化軌道使東北快速地實現了工業化的起飛,并為以后的區域化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

中國共產黨組織大批的干部進入東北地區搞建設,由于東北有著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使東北地區有了一定的經濟基礎,東北地區作為新中國的工業基地,勞動人們在鐵路、公路運輸,煤炭石油資源,動力機械設備上不斷創造,同時還在農業林業上進行調整開發,使東北產能合理的量化發展,這也是東北地區最具特色的地方。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人民大刀闊斧的發展東北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產業經濟,從20世紀初以來,隨著東北亞區域經濟合作的展開,東北地區不斷進行產業的調整,同時加大開放力度,注重發展第三產業,形成全面開放的外向型經濟格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技術創新力的不斷提高,使得東北地區逐步走向國際化。所以說,建國以來對中國做出最大貢獻的是東北,東北的文化產業經濟產業發展起到重要作用。

五、改革開放以來的東北文化產業經濟的變化

改革開放前,東北地區作為我國重要的工業化基地,能源基地,有利地帶動了文化產業經濟的發展,但東北老工業基地也慢慢出現了一系列“老化”問題,如:傳統的產業分工方式,工廠的技術設備不先進,生產結構單一等問題。與此同時,人們也存在思想觀念滯后,創新意識不強,思維方式和行動能力不一致,盲目的一味向前發展,因而,要深度有效的拓展東北文化產業經濟,就要不斷開發新思維,走新型的創業化道路,這既是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的重要內容,也是推動老工業基地振興的強大動力。要高度重視文化經濟產業的發展,不斷的拓展自己的文化產業經濟,不能固步自封,在這樣一個多元化的世界中,優勝劣汰的競爭環境下,東北地區的文化產業經濟更需要勞動追求精細,同時增加新的開拓意識,新的進取意識,通過文化產業經濟產業進一步拉動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振興。

改革開放以來,在黨中央的正確領導下,社會主義文化產業經濟也稱顯現出了繁榮有序的局面,東北的文化經濟產業也開始快速發展,東北地區的歷史遺跡的保護,新文化產業經濟的興起,以及環境資源的開發,使東北地區出現了很多森林公園;影視基地;歷史古跡等,也促進了旅游業的發展,同時政府部門也在更加注重文化產業經濟的發展,舉辦多種形式的文化產業經濟活動,潛移默化地影響人們的價值觀。隨著文化產業經濟的不斷提升,也帶動著對東北地區經濟的發展。同時,東北地區的民俗文化產業經濟,飲食文化產業經濟也日漸受到廣大群眾的喜愛,如:東北地區的“二人轉”“小品”各類民俗文化產業經濟節目,他們具有濃郁地方性色彩的民間藝術,這類民俗節目以幽默的語言,豐富的肢體舞蹈動作和流行的口頭文字和歌唱結合,讓觀眾捧腹大笑,傳達出更多的喜劇色彩和娛樂精神。這樣喜聞樂見的娛樂文化產業經濟也慢慢促使文化經濟產業發展邁向國際化。如今,我們國家政局的穩定,經濟的繁榮,為東北文化產業經濟也帶來新氣象,文化經濟產業更加多元化,也為中西友好往來和經濟文化交流的經一步發展提供了條件。

參考文獻:

[1]《漢書》.中華書局,1990.01.

[2]吳濤.東北老工業基地產業集聚的發展戰略研究[D].哈爾濱工業大學碩士論文,2006.

[3]張志剛.東北區域經濟發展滯后的文化因素分析及對策[D].東北師范大學碩士論文,2007.

[4]衣保中.建國以來東北地區產業結構的演變[J].長白學刊,2002.

[5]胡萍.東北地區體育文化對區域旅游經濟發展的作用[J].黑龍江社會科學,2009.

[6]石建國.東北工業化研究[J].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6.

[7]于洋.東北地區就業問題與促進就業對策研究[D].吉林大學,2007.

作者簡介:任燕(1993- ),山西平遙人,從事美術學研究,在讀研究生碩士學歷,就讀吉林大學

猜你喜歡
遷移
緊扣數學本質 豐富學習方式
讓冷峻與溫情并存
給思維一個“支點”
談物理模型在物理學習中的應用
土壤中多菌靈污染及修復技術研究現狀
小學數學活動經驗的遷移策略
淺析遷移規律在足球教學中的影響
運用遷移學習規律 培養學生思維能力
本體感覺的研究進展與現狀
創新思維培養之我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