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師傅教我三句話

2016-08-26 12:42尹立群
中國記者 2016年6期
關鍵詞:傳幫帶仙桃特刊

尹立群

"

編者按 本刊第5期封面專題探討了媒體人的“工匠精神”,此前還組織過“今天如何做好傳幫帶”的討論。發揮好新聞人的“工匠精神”就是要把新聞作為一門“手藝活”,而“手藝活”則離不開師徒間的傳授,離不開看似傳統的“傳幫帶”。本文作者是一名地市報年輕記者,讓我們來聽聽他如何講述自己向“師傅”學習的過程,聽聽他所經歷的“傳幫帶”。

2006年春天,報社發起傳幫帶活動,以一紙文件明確了我和仙桃日報社總編輯丁浩宇的師徒關系。10年來,我從師傅的言傳身教中受益匪淺,最令我感懷的是他常講的三句話,第一句是“奔走的身影最美麗”;第二句是“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心中的理想”;第三句是“我將永遠困惑,也將永遠尋找”。

一、奔走的身影最美麗

相信不少新聞新兵都曾有過我10年前的窘境——初入報社,沒有新聞資源、沒有采訪線索,不知如何判斷事件的新聞價值,每天為完成“工分”著急。

是師傅的第一句話“奔走的身影最美麗”,讓我漸漸入門。當時,師傅常常鼓勵我多跑、多問、多想。他說,對記者來說,缺少“俯首甘為‘新聞?!钡穆殬I精神難有作為。腳板底下出新聞,汗水永遠是寫作的墨汁。打電話、聊QQ絕對替代不了身入新聞一線,細節、感情更是坐在辦公室里編不出來的。我們要有榮譽感,要在新聞事業中做出成績,對得起自己的飯碗。

為了敦促我這個徒弟成為最美麗的身影,他列出S條禁令,“選題不典型不行,稿件不生動不行,現場感不強不行。采寫沒有細節不行,稿件沒有感情不行”。這5條禁令,也是每位報社新兵的必修課。

師傅不僅鼓勵我們多多奔走,自己也常常奔走在基層、一線。身為總編輯,他肩負著繁雜的事務性工作,但是他一直奉行“總編輯要當首席記者”,擠時間也要帶領我們下基層采訪,并動筆寫稿,每個月都有好新聞與讀者見面。在跟隨他奔走的路上,一個個年輕記者迅速成長。每當我們寫出好作品時,師傅格外高興,而他自己也表示在奔走中“體驗了新聞樂趣,沒有虛度時光,內心充滿喜悅感和成就感?!?/p>

今年4月,第33屆湖北新聞獎揭曉,師傅帶領本報年輕記者采寫的作品《田野呼喚年輕身影》獲得二等獎,《為了一輩子的承諾》獲得三等獎,還拿到一個好標題獎。一人摘三獎,對于我們這家縣市級日報來說,師傅創造了一項紀錄。

在《仙桃日報》,師傅還保持著另一項紀錄——2015年在《中國記者》《新聞戰線》等中央級專業期刊刊發了6篇新聞業務論文,其中《中國記者》刊發了4篇,分別為《從學生到記者,如何完成“華麗轉身”》(第1期)、《地市報總編輯:如何讓事業之火盡情燃燒》(第5期)、《抓問題攻頭條》(第9期),《應集中精力辦報——有感于近期報界幾例差錯》(第12期)。這些文章,全部來自于師傅的日常積累。他樂于思考,勤于寫作,堅持寫總編手記,把辦報、采訪、編稿中的心得記錄下來,發布在報社業務QQ群和自己的QQ空間,不僅成為我們的優質精神食糧,而且備受同行、領導推崇。曾有一家兄弟報社的社長從師傅的QQ空間里把多篇總編手記復制出來,打印后分發給采編人員學習。

今年3月,全市新聞戰線隊伍整訓大會。時任仙桃市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胡先平,把師傅在《中國記者》上發表的文章復印下來,向全體與會人員宣講。

撰寫業務文章,可謂“一個鉛字一滴血”。只有勤于學習、鉆研、思考、總結、筆耕,摒棄浮躁、功利、淺薄,才能安心甘坐冷板凳,靜心寫出像樣文章。2015年,師傅被評為仙桃市首批“十大文化名家”。

二、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心中的理想

“面對挑戰,我們別無選擇?!?011年9月7日凌晨5點,城市還在沉睡中,師傅已經端坐書桌前,編寫一份特刊操作細則。

黎明即起,孜孜以求,師傅對報社事業傾注了無限的熱情與激情。他說,“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而是心中的理想。如果我不能創造性地把工作干到更好,我會自責、會難受?!?/p>

所以,他笑稱自己,一旦任務上身,頭腦24小時運轉,不把自己的腦細胞壓榨到極致不罷休。這種“食不知味、夜不能寐”的精神,讓他在《仙桃日報》做了許多開創性的事情。

除了重點關注報紙、版面以及輿論導向,師傅還積極地研究如何創新經營模式,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結合起來,通過推進方案實施,發揮采編、經營整體作戰力量,讓推出來的特刊叫好又叫座。

從2009年至2015年,師傅牽頭組織并實施了8大特刊,分別為:全省新農村建設現場會特刊、“人民的心聲,智慧的力量”兩會特刊、“黨旗飄飄”建黨9。周年特刊、“精彩仙桃2011”特刊、全省縣域經濟工作現場會特刊、“仙桃市第三屆十大經濟風云人物”評選活動特刊、《最仙桃》特刊、《天下沔商》。這些特刊既很好地服務了地方黨委政府和讀者,同時也為報社帶來了不菲的經濟收益。

師傅一條短信曾經引來17萬元經營收入。2013年12月,《仙桃日報》計劃推出《最仙桃——2013年度典藏》特刊,廣告人員上門與城西一樓盤聯系后,對方只答應在特刊上投放2000余元廣告。巧的是,師傅住在那個樓盤,那是全市唯一一個供暖小區,他又曾與樓盤老總有過一次愉快會面,深知對方十分注重與媒體合作,希望通過媒體宣傳,來提升樓盤的知名度、美譽度,進而提升在房地產市場中的競爭力。

何不主動出擊,拋出合作的繡球?于是,師傅即興編發了一條短信,發給樓盤老總:肅殺冬天,何處尋找溫暖的港灣?萬間樓宇,何處體現人文的關懷?室外北風凜冽,著厚厚冬裝的人們行色匆匆;室內熱力十足,穿薄薄秋衣,悠然信步于庭間……

次日,對方即到報社登門拜訪,洽談合作事宜。師傅將為樓盤量身定做的創意宣傳策劃和盤端出。一周后,該樓盤與報社簽訂合同,斥資17萬,在《仙桃日報》投放廣告。這筆大單,創造了《仙桃日報》短期刊發單筆廣告最多的歷史紀錄。

三、我將永遠困惑,也將永遠尋找

“所有的星星最終會消失,可它們總是無畏地閃耀?!狈姨m詩人伊迪特·索德格朗的這句詩,是師傅對自己的激勵。

猜你喜歡
傳幫帶仙桃特刊
傳幫帶中謀振興
高校體育教師傳幫帶的實施措施研究
仙桃歸誰
植物幫之仙桃
“五老”傳幫帶 青工受益多
傳遞“金鑰匙” 引領新一代——齊魯石化關工委以『傳幫帶』助力青工成長成才
兩會特刊
奧運特刊
奧運特刊
兩會特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