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循證新聞的方法與意義

2016-08-26 12:14傅華
中國記者 2016年6期
關鍵詞:媒體融合創新

傅華

"

內容提要 作者認為,完整意義上的循證新聞不僅僅是對數據挖掘、背景調查或邏輯證明的單獨運用,它更追求綜合采納上述方法和工具,試圖在同一新聞產品中既見數據又見故事,既有數學統計又有理性分析,從而極大提升新聞的能量密度。它通過生產方式的創新實現了內容創新,通過對互聯網時代新聞消費需求的創建性回應實現了對社會接受心理、輿論格局的內在引領。因此,從本質上講,循證新聞是對新聞傳播的一場深刻革命。

關鍵詞 循證新聞 媒體融合 新聞生產方式 創新

循證新聞,是指運用互聯網思維、大數據技術以及實證方法的新聞生產方式。循證,evidence based,即基于證據,如循證醫學、循證決策等。一切新聞都應當有事實、有依據。然而,循證之“證”并非單一證據、個別經驗。循證新聞力求基于全部證據而非記者的有限見聞,基于盡可能廣闊的參照系而不限于手頭局部材料,基于全景數據、事實所提示的傾向、趨勢和必然性,而不是個人固有觀點、一己之見。

循證新聞是媒體融合條件下新聞生產方式的創新?,F有的數據新聞、調查新聞等做法或多或少已體現出“循證”特征。但完整意義上的循證新聞不僅僅是對數據挖掘、背景調查或邏輯證明的單獨運用。它更追求綜合采納上述方法和工具,試圖在同一新聞產品中既見數據又見故事,既有數學統計又有理性分析,從而極大提升新聞的能量密度。

追本溯源、求真證偽、闡幽發微

與傳統方式相比,循證新聞試圖掌握一切相關信息,乃是一種全景化、立體式的新聞呈現。但這并不是說,循證新聞只是海量數據、無窮事實的鏈接、統計、羅列,恰恰相反,它是基于大數據挖掘提煉、分析的“小數據”回歸,是電腦精確計算和人腦深度思考的共同結晶。以大數據即全面、完整、準確的事實、背景為支撐,“小數據”因而更能反映事情的真相和本質,更具典型意義。2011年英國《衛報》報道“倫敦騷亂”,通過對260萬條推特數據分析、歸納,揭示了騷亂與貧困的關聯性。2015年,網易發表《美國國情咨文中的中國形象》,梳理了1825年以來所有相關信息,確鑿地勾勒出歷屆美國總統心目中“野蠻的富庶之國”。大數據技術實現了空間維度上同一主題信息多角度、多層次、交叉式出現,時間維度上關聯信息的持續呈現,讓作者和讀者在知己知彼、“博古通今”的情態下描述審視某一特定事件、現象、問題。

2015年5月13日,《北京晚報》發表了《公務員,誰錄不滿》;10月28日,又推出《國考,這些職位為啥年年冷?》。兩篇報道都在社會上引起熱烈反響。記者從分析招生簡章中的大量數據入手,得出基本結論:公安、城管是補錄大戶,氣象局、水利委員會、出入境檢驗檢疫局等部門的一些職位連年遇冷。于是,記者走訪這些部門,終于弄明白:警察七點上班到第二天凌晨,還要正常上班;城管管理難度越來越大,別說新人,很多老城管都走了……數據分析與現場采訪相結合,點面呼應,情理交融,讓人由衷信服?!侗本┤請蟆沸旅襟w產品“長安街知事”公眾號,近兩年在全國時政類公眾號中脫穎而出。它的主要采編手段也是基于大數據的“小數據回歸”。一些閱讀量達到10萬+的報道,幾乎都是由博返約,由廣度而見深度的優秀產品?!洞髷祿嬖V你省委書記怎么選》《72位部長為何密集出京》《政壇新星冉冉升起》等人物類作品,俯瞰環視,既見樹木,又見森林。

在新聞領域、媒體人眼中,數據并不完全是計算機存儲、處理的信息文本,擴而言之,它包括媒體人的一切見聞和所有經驗。事實上,純粹的統計結果并未詮釋新聞的全部內涵,相關海量信息的綜合、分析、提取,也不能準確揭示系列事件之間的因果關系,生動描繪新近發生的事件的一切真相。因此,作為合格的生產者,記者還應當努力踐行“走轉改”,對一些重要話題、重大事件、重點問題反復采訪,深入求證,努力掌握更多一手素材,讓作品在“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同時能夠追根本、理脈絡、求確證。近年來,田野調查、口述歷史、文獻考證??茖W實驗等方法被越來越多地用于新聞生產,發現新材料、展示新圖景、揭示新觀點,開辟了“新聞報道事實”的新境界。

2016年3月18日,《北京晚報》發表《公交為何成為情緒爆發的載體》,引起有關部門重視。這篇報道緣于記者坐公交時的一個發現:北京工業大學建筑與規劃學院的四名大學生,用微型攝像機記錄每天的公交“戾氣”。在記者的支持和參與下,這項記錄持續了半個月,捕捉到公交車上“世間萬象”。分析數據,走訪事主,記者恍然大悟:人們潛在的不滿和負擔在公交這一狹小空間醞釀,有理由因為各種表象原因,例如等待、擁擠而誘發。

與傳統的新聞調查不同,循證新聞不僅堅持問題導向,追問被掩蓋的真相,而且于一切題材的報道中廣泛地追本溯源、求真證偽、闡幽發微,讓典型、成就、榜樣更加充實、飽滿,光輝、生動。2015年,《北京日報》“紀事”欄目以“重訪英雄”為主題,深度報道董存瑞、黃繼光、邱少云等彪炳史冊卻又被屢屢質疑、解構的英雄?!渡细蕩X軍魂》一文詳細考察了當年碉堡的形狀和位置,采訪了黃繼光的戰友李繼德。針對“肉身擋不住槍眼”的質疑,李繼德老人告訴記者:堵槍眼的意義不在于擋子彈,而是堵住敵人的視線和射界!《擎天一舉》的作者找到了董存瑞生前連隊的教導員程摶九,在戰場原址,老人比較了當年橋型暗堡和隆化縣復建暗堡的異同,向記者講述了他親眼所見的頂天立地的英雄形象。老人兩眼圓睜,青筋綻出:董存瑞最后一刻喊的不是“為了新中國,前進”,而是“連長,沖呀”……請回目擊者還原歷史情境,重現英雄音容。一系列作品皆是反復求證,切磋磨礪、千淘萬漉,終以如椽大筆撥開歷史虛無主義迷霧,影響積極而深刻。

揭示本質,認識規律,發現趨勢

循證新聞同時又重視演繹、綜合、推理等邏輯工具和方法。新聞生產不同于學術研究,但絕對不能遠離科學、拒絕學理。一方面,媒體的理論宣傳、新聞評論等等,必須研機析理、抽絲剝筍、水到渠成;另一方面,一切深度報道、觀點新聞也應當于細節鋪陳中見思辨,于證據臚列中見推理,一句話,于事實報道中展示縝密思維和獨到思想?!侗本┤請蟆贰独碚撝芸肥鞘锥祭碚撔麄鞯闹匾嚨?。近年來,《理論周刊》發表了一系列擲地有聲的好文章,在理論界產生重要影響,如《幾個流行的民主化理論證偽》《弄清關于自由民主人權的認知盲點》《為什么說共產黨是抗戰中的中流砥柱》《抗戰中間犧牲了多少共產黨將領》等等。這些文章之所以有力量,關鍵在于找到了立論的鐵證,“有理不在聲高”。談西方民主,作者從西方歷史和新近亂像中找依據,一步一步推,一層一層剝,直至“人贓俱獲”、瓜熟蒂落。說中共抗戰,作者搬出日本檔案、國民黨軍隊文件和美國人的證詞,無可辯駁地證明了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的地位和影響。

內容提要

新華社的一切創新都要緊緊圍繞履行好“喉舌”“耳目”職責、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展開,通過創新,不斷提高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努力開創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關于新華社創新的重點,概括起來就是:堅持一個根本,強化一個核心,抓住四個環節。

關鍵詞

新聞輿論 創新 新華社

2016年5月9目,新華社產品研究院正式成立。這是新華社事業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對于推動新華社業務創新、更好地履行黨中央“喉舌”“耳目”職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根據社黨組安排,我們召開新華社創新研討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要指示,明確全社創新工作的思路、方向、方法、路徑和重點任務,進一步引導全社干部職工樹立創新發展意識,踐行創新發展理念,不斷增強新聞報道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提高履行“喉舌”“耳目”職責的能力水平,加快形成與黨中央治國理政相適應的新聞品格和新聞力量,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

為開好這次會議,新華社總編室和相關部門作了精心安排,圍繞會議議題在全社范圍征集了156篇業務論文。這些論文內容豐富、觀點鮮明、建議中肯,充分體現了大家對新華社的熱愛和對事業發展的期盼。

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要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習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就新聞輿論工作創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推動全社創新工作,首先要深刻領會習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要指示,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要深刻領會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極端重要性。習總書記明確指出“創新為要”。他強調,今天,宣傳思想工作的社會條件已大不一樣了,“不日新者必日退?!薄懊髡咭驎r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弊龊眯麄魉枷牍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新聞傳播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落后于社會發展,落后于讀者期盼,讀者就不愛聽、不愛看,就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要勇于創新、勇于變革。這些重要論述指明了創新在新聞輿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了創新對于媒體發展變革的重要意義,對我們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創新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自覺性堅定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要深刻領會新聞輿論工作創新需要把握的原則。習總書記強調,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新聞輿論工作不論如何創新,首要的是堅持黨性原則。報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新聞網站的所有工作都必須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習總書記還指出,對于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創新必須遵循的原則。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習總書記強調,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無論改什么、怎么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這些重要論述,明確了新聞輿論工作創新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我們必須始終遵循、牢牢堅守。

三要深刻領會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點方向。在2013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和基層工作創新。在2015年12月視察解放軍報社時,習總書記指出,要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新。在今年2月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強調,堅持改進創新,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能力和水平,當前特別要在四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增強工作針對性,二是推動融合發展,三是把握好時度效,四是增強國際話語權。要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創新,講求實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牢牢掌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主動權。這些重要論述,指明了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努力方向、關鍵領域和重點工作。我們要緊緊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要求,逐個重點突破,全方位大力推進。

四要深刻領會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方法路徑。習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一些重要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比如,對于如何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習總書記指出,要善于設置議題,讓該熱的熱起來,該冷的冷下去,該說的說到位。要讓我們設置的議題成為引導社會輿論的話題。要善于挖掘事實,也要善于提出概念、形成標識;要面向普通人群,也要影響關鍵少數。對于新媒體管理,習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健全輿情收集反饋機制,加強內容監管,做好分析研判,有針對性地研究解決問題的措施,及時清理網絡謠言和各類有害信息。對于做好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習總書記強調,貴在早、貴在快,要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有針對性地回應社會關切,先聲奪人、贏得主動,確保首發定調。對于增強國際話語權,習總書記強調,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要組織各種精彩、精煉的故事載體,把“道”貫通于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這些重要論述,內容具體、要求清晰,為我們指明了破解難題、推動創新的方法路徑,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

習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芒,彰顯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遵循規律的科學精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為推動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導。

當前輿論格局和傳媒生態發生深刻變化,信息傳播日新月異,新聞競爭空前激烈,新聞媒體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創新。新華社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貫徹落實全社“十三五”規劃處于開局之年,既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歷史遺留難題,又面臨很多新情況新要求,改革發展任務十分繁重。有效應對挑戰,加快事業發展,必須深入貫徹習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要論述,始終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把創新作為事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貫穿全社工作各個方面,以創新引領各項工作,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

二、準確把握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點

新華社的一切創新都要緊緊圍繞履行好“喉舌”“耳目”職責、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展開,通過創新,不斷提高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努力開創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關于新華社創新的重點,概括起來就是:堅持一個根本,強化一個核心,抓住四個環節。

(一)堅持一個根本。即堅持內容創新為本。無論時代環境和輿論生態如何變化,內容始終是媒體競爭的根本所在。新華社是國內最大、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聞信息內容提供商,在傳媒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要占據主動地位,就必須堅持把內容創新放在首位,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

一要增強調查研究的本領。習總書記強調,好的內容,要靠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得來,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是內容創新的基礎。要推動全體采編人員深入基層,踐行“三貼近”,深化“走轉改”,把調查與研究融會貫通,把中央精神與基層實踐有機結合,傾聽民意民聲,獲取鮮活素材,把握社會脈搏,錘煉思想內涵,堅持事實說話,創新表達方式,不斷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優秀作品,使我們的報道真正能夠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

二要提升把握時度效的能力。新聞報道水平怎么樣,輿論引導能力怎么樣,關鍵看時度效。要把時度效作為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重要標尺,特別是重大主題、重大事件、重大敏感問題報道,尤其要在時度效上下功夫。要掌握好報道的時機節奏、力度分寸、效果實效,該突出的突出,該造勢的造勢,該淡化的淡化,讓該熱的熱起來,該冷的冷下去,而不能該熱的溫溫吞吞,該冷的沸沸揚揚。

三要提高融通中外的水平。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是我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國際話語權必須解決的一個大問題。要樹立“國家站位、全球視野、事實說話、融通中外、平等交流”的基本理念,精心構建既有中國特色、又為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的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要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抓住中外利益交匯點、話語共同點、情感共鳴點,把中國國情、中國特色與海外受眾的閱讀心理和表述習慣結合起來,通過海外受眾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更好地傳播我們的價值理念,讓中國觀點變成世界語匯,贏得國際共識。

(二)強化一個核心,即以產品創新為核心。產品是新聞生產的最終呈現形式,產品競爭力是媒體最核心的競爭力,產品改革也是媒體最核心的改革。檢驗創新成效,關鍵看有沒有傳得開、叫得響、留得住的優質新聞產品。推進新華社產品創新,要抓住以下幾個重點。

一是加快推進供稿線路改革。對于新華社來講,供稿線路是最基礎的產品,供稿線路改革是事關長遠發展的戰略舉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衣領子”工程。去年7月,我們啟動了供稿線路改革工作,經過大量調研,確定了總的思路,就是立足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搭建基于互聯網的全媒體供稿庫,構建“衛星供稿”(線)+“互聯網供稿”(庫)新模式,理順發稿機制,明確責任主體,整合線路產品,優化力量布局,強化技術保障,改進用戶服務,著力構建覆蓋各類媒體、滿足多樣需求的現代供稿體系。目前,這項工作已經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總編室要加強統籌協調,各責任單位要加緊工作、盯住不放,按照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穩妥推進原則,做好各項工作,爭取盡快見到成效。

二是打造引領潮流的新媒體產品。適應新媒體智能化、移動化、個性化、數據化發展趨勢,將好的內容與好的形式、方法、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打造一批符合受眾需求、引領風氣之先、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在“網上通訊社”建設上邁出實質性步伐,積極主導網上內容建設。今年兩會報道中我們推出了“現場新聞”新媒體產品,視頻直播總時長超過2000分鐘,新華社客戶端相關欄目的瀏覽量超過4000萬次,獲得良好反響。要繼續深入研究新媒體傳播規律,不斷改進產品設計、優化產品形態、提高產品質量,推出更多有創意、有影響的新媒體產品。

三是研發滿足用戶需求的經濟信息產品。以中國經濟信息社重組為契機,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立足新華社優勢和市場需求,優化產品體系,為用戶提供優質信息服務。要升級“新華絲路”系列產品,完善數據、征信、咨詢、交易等板塊,擴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影響。要以金融信息平臺建設為依托,推進金融領域信息產品的研發和拓展,建設人民幣交易信息綜合服務平臺。要建設運營好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編制發布天然氣、原油等價格指數,提升我國在國際能源領域的定價權。當前,特別要解決信息產品泛新聞化問題,著力增強信息產品的專業性、實用性,按照“互聯網+”理念,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不斷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服務水平。

產品研究院要在全社產品創新中發揮統籌協調和引領帶動作用,探索有效機制,盤活各方資源,匯聚智慧力量,提供有力支持,孵化出一批有前景的重點項目,推動形成覆蓋全社的多層次立體化產品創新體系。

(三)抓住四個環節。即推進機制、渠道、技術、人才創新。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全社工作方方面面,必須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全社各部門、各單位、各分社要密切配合、同步推進。

一是推進機制創新。機制創新是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實現由相“加”向相“融”轉變的關鍵所在,是涉及新聞信息生產關系調整的“硬骨頭”,必須緊緊扭住、強力推進??偟乃悸肥?,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重點在采編流程、組織模式、績效激勵、管理方式等方面探索有效方法,形成與融合發展相適應的內部運行管理機制。去年以來,我們以全媒報道平臺為牽引,推進采編流程改造,初步建立了一體化新聞生產模式。要加快全媒報道平臺提質、增速、擴容,完善“中央廚房”采編架構,完善一體化采編發流程,以“新華全媒頭條”“現場新聞”等重點產品為抓手,實現新聞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帶動全社新聞信息采編業務轉型升級,真正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為一體、合而為一。

二是推進渠道創新。對于媒體來講,沒有渠道就沒有到達,沒有到達就產生不了影響力。當前,互聯網已成為輿論競爭的主戰場,特別是移動終端越來越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第一入口。受眾在哪里,新聞傳播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我們工作的著力點就要放在哪里。加強渠道創新,就要強化陣地意識,大力拓展新興媒體傳播渠道,特別是把移動終端作為工作重點。要做大做強自有終端平臺,建設好新華網、新華社客戶端,不斷提高瀏覽量、下載量和活躍用戶數,增強在新媒體輿論場的傳播力引導力?!耙痪W一端”要不斷升級改版,做到常改常新,防止形態固化、停滯不前,淪為新媒體中的“傳統媒體”。要加強海外社交媒體建設,在用好推特、臉譜、優兔三大國際知名社交媒體平臺的同時,積極向地區性重要社交媒體平臺拓展,形成強大集群,進入國際主流媒體第一方陣。要推進各類渠道融合,整合新華網、客戶端、海外社交媒體、微博微信、戶外屏幕和社辦報刊等終端資源,通過跨屏交互、相互鏈接等手段,組建能夠協同作戰的“聯合艦隊”,形成強大傳播合力。

三是推進技術創新?,F代傳媒業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技術創新史。信息網絡時代,技術在傳媒競爭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我多次強調,對通訊杜而言,要牢固樹立技術優勢是核心競爭力的理念,加快推動技術建設由支撐性保障向引領性保障轉變。要密切跟蹤信息網絡技術前沿,抓住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無人機(UAV)等重點,積極搶占傳媒技術發展制高點,充分發揮技術在打造平臺、創新產品、服務用戶、拓展市場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引領和帶動通訊社業務創新。要搭建開放式技術合作平臺,同業界領先、服務優良的公司和科研院所等開展互利務實的長期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突破技術瓶頸,提高創新水平。要加大研發投入,用好創新基金和專項資金,盤活相關資源,借鑒國際一流公司成功經驗,加快技術進步和應用創新,推動新聞信息產品不斷迭代升級。

四是推進人才創新。媒體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競爭。主流媒體能不能實現創新突破,很大程度上要看人才隊伍能不能跟得上需求。新華社業務人員數量與國際一流媒體相比已不相上下,但人才結構不合理,如精通新媒體、全媒體的人才稀缺,擅長市場運營的人才稀缺。對這些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充分激發人才隊伍活力。要加大優秀人才培養力度,造就各個門類的領軍人才和行家里手,培養一批專家型編輯記者,培養一批“全媒記者”“全媒編輯”,培養一批新媒體、國際傳播、電視、經濟信息等領域優秀人才,培養一批技術、營銷、管理等專門人才,適應全社創新發展需要。要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拓寬視野渠道,廣泛招賢納士,以市場化的激勵機制和廣闊的發展平臺,吸引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針對新華社亟需引進的高端人才,要開辟專門渠道、實行特殊政策、實現精準引進,為隊伍建設注入新的活力。要為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環境,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實施業務階梯等制度,按照分類管理、簡便易行、獎罰分明的原則,突出業績導向和正向激勵,使專業人才有成就、有地位、有待遇,鼓勵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三、全面提高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能力

大力推進創新,提高新聞報道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要全面加強我們自身的能力建設,練好內功,強身健體,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當前,要著力提高以下幾方面能力。

(一)新聞采集能力?;ヂ摼W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但是信息大潮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真正的優質原創內容大多仍為傳統媒體生產。據一項針對數百萬博客和社交媒體站點的分析表明,80%的新聞鏈接指向傳統主流媒體,熱門站點中67%的新聞來自傳統主流媒體。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傳統媒體擁有強大的采集能力,掌握著信息的源頭和閘口。有效應對競爭,要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著力提高新聞采集能力,為受眾提供更多的優質原創信息。一是提高廣泛性。認真履行消息總匯職能,加強編輯、記者、簽約攝影師、海外雇員和線人等多層次采集隊伍建設,強化與國內外權威部門、權威機構的聯系與合作,發揮大數據輿情搜集系統等技術手段作用,使信息觸角覆蓋國內外各個地區、各個領域,確保重大新聞全覆蓋、無遺漏。二是提高專業性?;ヂ摼W上各種信息紛繁蕪雜、真假莫辨,受眾最需要的是正確信息和對信息的正確解讀、正確評論。要著力在提高信息采集的品質上下功夫,采訪權威信源,掌握關鍵線索,獲取核心事實,提高對各類信息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解讀能力,做到有思想、有觀點、有人物、有事實,在混沌迷惘中拔云見目,在眾說紛紜中一錘定音。三是提高時效性。當前新聞競爭已進入“秒殺”時代,快則搶占先手、贏得主動,遲則貽誤時機、被動挨打。要切實增強時效意識,第一時間發布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努力拼搶重大突發事件、重大社會熱點第一落點,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快。當然,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快是建立在真實基礎之上的,決不能為快而快、忙中出錯。

(二)議題設置能力。議題設置能力是衡量媒體輿論引導水平的重要指標。誰掌握了議題的設置權,誰就能夠有效引導公眾的注意力,使輿論走向按照設定的方向發展。要準確把握議題設置的重點,圍繞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設置議題,讓“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及正確義利觀、命運共同體、新型大國關系、“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理念深入人心。要緊緊圍繞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設置議題,在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問題上不回避、不繞彎,不缺位、不失語。要圍繞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設置議題,在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民主人權、民族宗教、網絡管理、海洋權益等涉華輿論熱點上有效回應關切,在大國關系、文明沖突、安全反恐、氣候變化、領土爭端等重大國際問題上發出中國聲音。要精心選擇議題設置的時機。受到廣泛關注的議題,都離不開新聞性。沒有新聞由頭,議題就是憑空而設。要善于抓住新聞事件,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巧妙設置議題,而不能強行灌輸、硬做文章。去年7月有外媒造謠稱中國政府禁止穆斯林封齋,新華社迅速組織澄清式報道,并借此向國際社會闡釋中國的宗教政策,相關報道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點擊量超過150萬次,被《華爾街日報》等外媒轉發,取得良好效果?!白罡呙鞯男麄魇强床灰姷男麄鳌?。要善于緣事而發、借力發力,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要精心研判議題設置的效果。設置議題要從大局出發,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重點,充分考慮社會環境、輿論氛圍、受眾心理,綜合分析,謀定后動,做到積極呼應、有理有利有節。

(三)全媒報道能力。全媒體建設已成為當前媒體發展的主流方向,無論通訊社還是報紙、雜志、電臺、電視臺,都紛紛“跨界”,打造自己的全媒體業態,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這樣的老牌大報也搞起了視頻。傳媒發展的現實表明,誰還固守平面媒體時代的一畝三分地,誰就可能被時代淘汰。要牢固樹立全媒體報道理念,將之貫穿報道全過程,以全媒體形式生動形象地為受眾呈現新聞事實。特別是在重大事件報道中,要使文字、圖片、音視頻、新媒體報道“四位一體”成為“標配”。當前,要把新媒體產品源頭端策劃生產作為全媒體建設的突破口,穩步推進試點工作,按照數字化、可視化、社交化要求,在報道創意、素材采集、產品設計、加工組合、形態呈現、線端發布上落實全媒體理念,加大清單式報道、一圖讀懂、動新聞、虛擬現實等新聞產品采集制作力度,不斷提高全媒體供稿能力。

(四)資源整合能力。新華社是全國媒體形態最齊全的媒體集團,體量大、人數多、布點廣,可以利用的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現有的資源散落各處,沒有有效地整合起來。要樹立“全社一盤棋”理念,打破條條框框和部門分割,加大各類資源整合力度,使資源發揮出最大效能。一是加強采編力量的整合。要構建統一高效的報道組織指揮體系,充分利用總編室匯報會、全媒報道平臺策劃會、海外社交媒體協調會等,深化對內與對外、公開與內參、平面與網絡等各采編部門和國內外各分社的溝通協作,建立策劃、采訪、編輯、制作、展示等全流程聯動機制,實現統一指揮、協同生產、資源共享。二是加強傳播終端的整合。去年我們對社內新媒體終端進行了清理整頓,關停了一批賬號。要繼續推進新媒體終端整合,清理整頓各類網站、客戶端、社交媒體賬號,切實解決資源分散和重復建設等問題,集中力量資源打造傳播主平臺、主渠道、主賬號。三是加強內容技術的整合。優質內容插上先進技術的翅膀,可以使傳播效果以幾何級數擴大。今年2月新華社推出的融合產品《四個全面》,網上總點擊量超過7000萬次,就是內容與技術結合的成功案例。要把內容與技術有效結合起來,在內容生產中植入技術基因,以技術創新帶動內容創新,不斷創造出新的創意產品。四是加強社外資源的整合?!八街?,可以攻玉”。要建立開放式合作平臺,加強與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科技公司、媒體同行的溝通,在人力、信息、技術、渠道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

(五)成果轉化能力。有了好的創意、好的項目,如何迅速應用到新聞報道實踐中,轉化為新華社的影響力?這需要多方面的綜合保障。要完善政策制度,適應創新發展需要,針對阻礙創新的體制機制因素,研究制訂相關政策,為創新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創造良好政策環境。要強化政策執行效能,加大督辦力度,掃除“中梗阻”,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要提供孵化條件,借鑒市場上“孵化器”通行做法,為有前景的創新項目提供場地、設施、資金等支持,確保項目順利啟動和推進。這方面,要充分發揮創新基金的作用,按照“自由申請、科學立項、擇優資助、規范管理”原則,對有前景的項目和產品給予大力扶持。要改進考評機制,創新項目、創新產品有沒有影響力,要讓用戶和市場來檢驗,而不是王婆賣瓜。要建立真正與用戶對接的評價機制,設置科學的指標體系,采集有效的樣本信息,進行客觀的分析評判,真實反映產品和項目的影響力。

四、妥善處理好創新發展中的幾個關系

踐行創新理念、推動創新發展,涉及全社各個方面,工作任務很多,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也很多。要重點處理好以下五個關系。

一要處理好堅持正確導向與推動創新的關系。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是我們所有工作的前提。堅持正確導向,才能確保創新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著力推動創新,才能提高堅持正確導向的能力。

堅持正確導向,最根本的是要堅持政治家辦報方針,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聽從黨中央指揮,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時刻向黨中央看齊,讓黨中央絕對放心。要貫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要忠實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提振精氣神、凝聚正能量。

要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一個標準、一把尺子、一個刻度”,把堅持正確導向貫穿各種形式報道的采訪、編輯、簽發、展示全過程,落實到記者、編輯、終審發稿人等各崗位,細化制度流程,抓好貫徹落實,筑起銅墻鐵壁,劃出安全紅線,真正把導向與創新有機地統一起來。

二要處理好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的關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工作向前推進,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仡櫺氯A社發展歷程,全社每項重大改革舉措的成功都離不開這一條。改革開放之初,我們率先進入經濟信息領域,是從創辦《經濟參考報》開始的;上世紀90年代,我們涉足互聯網新聞傳播,是以創辦新華網為突破口的;去年我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工作重點就放在了海外社交媒體建設上。實踐證明,重點項目的實施,有效帶動了整體工作水平提升。

當前推進創新工作,同樣要抓住重點領域、重大項目、關鍵環節,集中資源力量,取得突圍之效。比如,推進全社新聞信息采編業務轉型升級,要抓住線路改革這個“衣領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充分發揮全媒報道平臺先導作用;推動形成覆蓋全社的產品創新體系,要加強產品研究院的統籌協調。

重點突破的目的,是為了帶動全面提升。要把在重點項目上積累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及時推廣到其他工作中。要注意統籌兼顧,學會“彈鋼琴”,讓“十個指頭”都動起來,使局部與全面相配套、重點和整體相銜接,做到協同推進,防止出現短板。

三要處理好以我為主與有益借鑒的關系。推進創新要堅持以我為主,牢牢掌握創新主導權,使創新成果符合新華社的性質定位,體現新華特色、打上新華烙印。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創新不能閉門造車、孤芳自賞,要秉持開放的態度和務實的精神,充分運用社會資源和力量,大膽吸收借鑒國內外優秀的創新成果,縮短創新周期,減少成本投入,取得最佳效益。要深入研判行業發展態勢,尋找最具發展潛力的合作伙伴,借助成熟的資源和成果解決自身發展瓶頸,實現“借船出?!薄敖桦u生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加快社內外創新資源整合,把體制的穩定性和市場的靈活性結合起來,用好有利于創新的政策、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打造內外聯動、靈活高效、運轉有序的長效化創新機制。

猜你喜歡
媒體融合創新
媒體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眾平臺發展研究
“互聯網+”時代傳統媒體融合發展路徑研究
地方廣電媒體融合發展中的困境和出路
淺談電視新聞的創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