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新、創新、再創新

2016-08-26 12:10何平
中國記者 2016年6期
關鍵詞:輿論內容

何平

"

內容提要

“內容為王”的法則不會因媒介形態的改變而改變。如果說有改變,是“內容”的內涵與外延在改變。

關鍵詞

創新 變革 互聯網特點 內容為王

創新是當今時代的命題。

在媒體格局、輿論生態、傳播方式不斷發生深刻變化的新形勢面前,我們必須清醒認識面臨的嚴峻挑戰。

創新,對我們而言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如果我們不警醒,因循守舊、墨守成規,不變革、不創新,就可能會被邊緣化。

近年來,一些傳統媒體特別是紙媒的發行量和廣告收入紛紛出現“斷崖式”下滑,有的甚至???,就是一個信號。實際上,不僅傳統媒體,即使新媒體,如果不與時俱進,銳意創新,仍以傳統思路辦新媒體,也同樣會落伍甚至出局。

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創新為要”。不日新者必日退。新聞傳播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落后于社會發展,落后于讀者期盼,讀者就不愛聽、不愛看,就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他強調,讀者在哪里,受眾在哪里,宣傳報道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宣傳思想工作的著力點和落腳點就要放在哪里。要順應互聯網發展大勢,勇于創新、勇于變革,利用互聯網特點和優勢,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新,努力實現媒體創新發展。

習總書記的重要論述可謂一語中的。

我們必須切實增強憂患意識,牢固樹立創新觀念,始終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把創新作為提升輿論引導能力的強大支撐,作為事業發展的不竭動力。

何謂創新?按照有關解釋,就是以現有的知識和物質,在特定條件下,改進原有事物或創造新的事物。

一個是對現有事物加以“改進”,一個是對新的事物進行“創造”。前者是“推陳出新”,是對“已知”事物的再認識;后者則是“無中生有”,是對“未知”事物的新發現。

但無論哪一種創新,都必須緊緊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48字職責使命,立足于國家通訊社特點,著眼于當好黨和人民的“喉舌”“耳目”。

要堅持導向為魂,內容為王,創新為要。唯此,我們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創新,包括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創新等諸多方面,但根本是內容創新。

一直以來,業界、學界在何者為王的問題上爭論不休。有人認為,“內容為王”在新媒體時代已經過時,現在是“渠道(終端、平臺)為王”,也有人認為是“技術為王”甚至是“資本為王”等等。這些說法看似有理,但其實只看到事情表面,未能把握其本質。

對媒體而言,提供內容永遠是根本。對受眾而言,獲取內容才是目的?!皟热轂橥酢钡姆▌t永遠不會因媒介形態的改變而改變。如果說有改變,是“內容”的內涵與外延在改變。

從內涵看,新媒體環境中,內容已不能簡單等同于文本形態,狹隘地理解為文字信息表達這一種形態,還應包括圖片信息、音視頻信息等多種媒介形態,包括由此形成的以“三位一體”為基本形態的多媒體內容呈現方式。這些,都是構成“內容”不可或缺的元素。

從外延看,全媒體格局下,內容的生產與傳播同渠道(終端、平臺)和通信技術的聯系越來越緊密,已經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地步。比如,數據新聞不可能離開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又如,微博、微信、客戶端的出現,使信息傳播的樣式、路徑、形態都發生了深刻變化,甚至是顛覆性變化;還有,微視頻、動漫甚至游戲等“二次元”已成為內容生產與傳播的重要組成部分;再有,隨著虛擬現實技術和可穿戴設備的普及,受眾已不再是簡單地獲取信息,更是在獲得“沉浸式”體驗。這樣的內容制作與傳播,又怎能離得開智能化平臺和新媒體終端?

因此,堅持“內容為王”,需要對“內容”本身重新定義。要把“堅守”與“創新”緊密結合起來,在堅守中創新,在創新中堅守。

堅持內容為王,就應提供有權威的內容。新華社的最大優勢就是專業、權威。這是信息過剩時代的稀缺資源,也是我們的核心競爭力。強調專業性,就是要提供有見地的內容,體現職業媒體人善于在撲朔迷離中“撥云見日”的本領;突出權威性,就是要提供真實準確有深度的內容,在眾聲喧嘩中發揮“一錘定音”的作用。

堅持內容為王,就應提供有溫度的內容。新華社的一大優良傳統就是深入基層、聯系群眾。要堅持百姓情懷、人民本色,俯下身、沉下心,轉作風、改文風,多報老百姓關心的事,多講老百姓聽得懂的話,不斷推出“沾泥土”“帶露珠”“冒熱氣”的報道。

堅持內容為王。就應提供有品質的內容。新華社的品牌是“金字招牌”,決定著我們報道的內容應當是高質量、有品質的,應當是市場需要的“優質產品”,用戶放心的“免檢產品”,有競爭力、美譽度的“國優產品”。

堅持內容為王,就應提供有創新的內容。創新是提高傳播力的制勝法寶。要善于把鮮活的事實、正確的道理通過令人耳目一新、引人入勝的方式進行表達。要著力創新方法、技巧、手段,充分運用全媒體傳播優勢,打造更多耳目一新、高人一籌的精品力作,使其既能成為平面媒體的“鎮版之作”,又能在新媒體上形成“刷屏之效”。

歸根結底,新聞創新的關鍵,在于遵循客觀規律,包括宣傳規律、新聞傳播規律、媒體發展規律,并將三者有機統一起來。

把握宣傳規律,就是要堅持正確政治方向,堅持黨性原則,堅持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正確輿論導向,堅持正面宣傳為主;

把握新聞傳播規律,就是要增強報道的針對性,把握好時度效,把宣傳黨的主張同反映人民心聲有機統一起來,把對內宣傳同對外傳播統籌結合起來,構建輿論引導新格局;

把握媒體發展規律,就是要順應信息化、數字化、移動化、智能化發展趨勢,加快推進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充分運用新技術新應用,創新媒體傳播方式,搶占信息傳播制高點。

創新有多種形態,包括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創新等。無論哪種創新,起關鍵作用的是思維方式的創新。

制約創新的因素有很多,既有有形的,如人才缺乏、技術滯后、體制不適應等;也有無形的,即思維方式的落伍,這是制約創新無形的藩籬、最大的束縛。

要創新,必須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創新思維,勇于打破固化的思維定勢,敢于跳出傳統的路徑依賴,善于“異想天開”“突發奇想”,讓“腦洞大開”。

提倡創新性思維,至少應學會并掌握以下五種思維方式:

一是“發散式”思維。也可以說是“開放式”思維,其對立面是保守、單一、封閉式思維。這種思維方式立足于客觀事物的普遍聯系,要求從盡可能多的方面來考慮同一問題,而不僅僅局限于一個方面、一種模式、一條路徑,需要的是海闊天空、信馬由韁的思維,是“條條道路通羅馬”的思維。

二是“逆向式”思維。這是相對正向思維而言,強調從相反方向來考慮問題。這是“對立統一”的辯證法在思維領域的運用。相對于傳統思維定勢,有時反其道而行之,可能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三是“求異式”思維。求異,是基于客觀事物的多樣性、豐富性、差異性?!暗谝粋€拿花比喻女人的是天才,第二個是庸才,第三個是蠢才?!比绻幌胱觥坝共拧薄按啦拧?,就要另辟蹊徑,避免雷同、重復。某種意義上說,求異就是創新。

四是“跨界式”思維??缃?,就是敢越雷池、不拘一格,跳出某一具體領域看問題,善于從其他領域獲得啟發借鑒,并為自己所用。

五是“超前式”思維。其實質是一種戰略性思維,著眼的是對未來的前瞻,特別是對媒體發展趨勢的準確把握?,F在,技術迭代創新的周期越來越短,實際上已超越“摩爾定律”。下一個“風口”是什么?雖很難準確預測,但可以肯定的是,必然是從“融媒”到“智媒”,大趨勢一定是人機交互、人機一體。只有準確把脈下一個“風口”,我們才能從“跟隨”到“引領”,才能從“紅?!弊呦颉八{?!?。

總之,創新必須以唯物辯證法為指導,在探索實踐中轉變我們的思想觀念,創新思維方式,敢于走前人、別人沒走過的路,做到:堅持走自己正確的路,讓別人跟著我們走。

要想永葆生機活力、始終立于不敗之地,就必須創新、創新、再創新。這就是我們的唯一選擇。

內容提要

新華社的一切創新都要緊緊圍繞履行好“喉舌”“耳目”職責、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展開,通過創新,不斷提高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努力開創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關于新華社創新的重點,概括起來就是:堅持一個根本,強化一個核心,抓住四個環節。

關鍵詞

新聞輿論 創新 新華社

2016年5月9目,新華社產品研究院正式成立。這是新華社事業發展歷程中的一件大事,對于推動新華社業務創新、更好地履行黨中央“喉舌”“耳目”職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根據社黨組安排,我們召開新華社創新研討會,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要指示,明確全社創新工作的思路、方向、方法、路徑和重點任務,進一步引導全社干部職工樹立創新發展意識,踐行創新發展理念,不斷增強新聞報道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提高履行“喉舌”“耳目”職責的能力水平,加快形成與黨中央治國理政相適應的新聞品格和新聞力量,更好地為黨和國家工作大局服務。

為開好這次會議,新華社總編室和相關部門作了精心安排,圍繞會議議題在全社范圍征集了156篇業務論文。這些論文內容豐富、觀點鮮明、建議中肯,充分體現了大家對新華社的熱愛和對事業發展的期盼。

下面,我講幾點意見。

一、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要論述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新聞輿論工作,習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作出重要指示,就新聞輿論工作創新作出一系列重要論述。推動全社創新工作,首先要深刻領會習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要指示,做到內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要深刻領會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極端重要性。習總書記明確指出“創新為要”。他強調,今天,宣傳思想工作的社會條件已大不一樣了,“不日新者必日退?!薄懊髡咭驎r而變,知者隨事而制?!弊龊眯麄魉枷牍ぷ?,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創新。新聞傳播是最需要創新的領域,落后于社會發展,落后于讀者期盼,讀者就不愛聽、不愛看,就難以起到應有的作用。要勇于創新、勇于變革。這些重要論述指明了創新在新聞輿論工作中的重要地位,明確了創新對于媒體發展變革的重要意義,對我們提高思想認識、增強創新的責任感使命感和自覺性堅定性,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二要深刻領會新聞輿論工作創新需要把握的原則。習總書記強調,黨性原則是黨的新聞輿論工作的根本原則。新聞輿論工作不論如何創新,首要的是堅持黨性原則。報刊、通訊社、電臺、電視臺、新聞網站的所有工作都必須體現黨的意志、反映黨的主張,必須維護黨中央權威、維護黨的團結,做到愛黨、護黨、為黨。習總書記還指出,對于新聞媒體來說,內容創新、形式創新、手段創新都重要,但內容創新是根本的。真實是新聞的生命,也是新聞創新必須遵循的原則。關于文化體制改革,習總書記強調,要把握好意識形態屬性和產業屬性、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的關系,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始終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無論改什么、怎么改,導向不能改,陣地不能丟。這些重要論述,明確了新聞輿論工作創新必須堅持的根本原則,我們必須始終遵循、牢牢堅守。

三要深刻領會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點方向。在2013年8月全國宣傳思想工作會議上,習總書記強調,宣傳思想工作創新,重點要抓好理念創新、手段創新和基層工作創新。在2015年12月視察解放軍報社時,習總書記指出,要推進理念、內容、手段、體制機制等全方位創新。在今年2月黨的新聞輿論工作座談會上,習總書記強調,堅持改進創新,提高黨的新聞輿論工作能力和水平,當前特別要在四個方面進行努力,一是增強工作針對性,二是推動融合發展,三是把握好時度效,四是增強國際話語權。要堅持問題導向,改革創新,講求實效,創新理念、內容、體裁、形式、方法、手段、業態、體制、機制,牢牢掌握黨的新聞輿論工作主動權。這些重要論述,指明了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努力方向、關鍵領域和重點工作。我們要緊緊圍繞習總書記提出的要求,逐個重點突破,全方位大力推進。

四要深刻領會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方法路徑。習總書記對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一些重要問題提出了明確要求。比如,對于如何更好地引導社會輿論,習總書記指出,要善于設置議題,讓該熱的熱起來,該冷的冷下去,該說的說到位。要讓我們設置的議題成為引導社會輿論的話題。要善于挖掘事實,也要善于提出概念、形成標識;要面向普通人群,也要影響關鍵少數。對于新媒體管理,習總書記強調,要建立健全輿情收集反饋機制,加強內容監管,做好分析研判,有針對性地研究解決問題的措施,及時清理網絡謠言和各類有害信息。對于做好突發事件的輿論引導,習總書記強調,貴在早、貴在快,要完善快速反應機制,及時發布權威信息,有針對性地回應社會關切,先聲奪人、贏得主動,確保首發定調。對于增強國際話語權,習總書記強調,講故事是國際傳播的最佳方式,要組織各種精彩、精煉的故事載體,把“道”貫通于故事之中,通過引人入勝的方式啟人入“道”,通過循循善誘的方式讓人悟“道”。這些重要論述,內容具體、要求清晰,為我們指明了破解難題、推動創新的方法路徑,具有很強的指導性和針對性。

習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要論述,充分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閃耀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光芒,彰顯了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遵循規律的科學精神,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新聞學,為推動新形勢下新聞輿論工作創新提供了根本遵循和重要指導。

當前輿論格局和傳媒生態發生深刻變化,信息傳播日新月異,新聞競爭空前激烈,新聞媒體比任何時候都需要創新。新華社正處在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貫徹落實全社“十三五”規劃處于開局之年,既存在一些亟待破解的歷史遺留難題,又面臨很多新情況新要求,改革發展任務十分繁重。有效應對挑戰,加快事業發展,必須深入貫徹習總書記關于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要論述,始終保持思想的敏銳性和開放度,把創新作為事業發展的第一驅動力,貫穿全社工作各個方面,以創新引領各項工作,加快建設國際一流的新型世界性通訊社。

二、準確把握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重點

新華社的一切創新都要緊緊圍繞履行好“喉舌”“耳目”職責、更好地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展開,通過創新,不斷提高新聞報道的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努力開創新聞輿論工作新局面。關于新華社創新的重點,概括起來就是:堅持一個根本,強化一個核心,抓住四個環節。

(一)堅持一個根本。即堅持內容創新為本。無論時代環境和輿論生態如何變化,內容始終是媒體競爭的根本所在。新華社是國內最大、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新聞信息內容提供商,在傳媒競爭日益激烈的背景下,要占據主動地位,就必須堅持把內容創新放在首位,以內容優勢贏得發展優勢。

一要增強調查研究的本領。習總書記強調,好的內容,要靠腳力、眼力、腦力、筆力得來,正所謂“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深入實際調查研究,是內容創新的基礎。要推動全體采編人員深入基層,踐行“三貼近”,深化“走轉改”,把調查與研究融會貫通,把中央精神與基層實踐有機結合,傾聽民意民聲,獲取鮮活素材,把握社會脈搏,錘煉思想內涵,堅持事實說話,創新表達方式,不斷推出有思想、有溫度、有品質的優秀作品,使我們的報道真正能夠接地氣、有生氣、聚人氣。

二要提升把握時度效的能力。新聞報道水平怎么樣,輿論引導能力怎么樣,關鍵看時度效。要把時度效作為檢驗新聞輿論工作水平的重要標尺,特別是重大主題、重大事件、重大敏感問題報道,尤其要在時度效上下功夫。要掌握好報道的時機節奏、力度分寸、效果實效,該突出的突出,該造勢的造勢,該淡化的淡化,讓該熱的熱起來,該冷的冷下去,而不能該熱的溫溫吞吞,該冷的沸沸揚揚。

三要提高融通中外的水平。構建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是我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提升國際話語權必須解決的一個大問題。要樹立“國家站位、全球視野、事實說話、融通中外、平等交流”的基本理念,精心構建既有中國特色、又為國際社會理解和接受的話語體系,講好中國故事,傳播好中國聲音。要努力尋求“最大公約數”,抓住中外利益交匯點、話語共同點、情感共鳴點,把中國國情、中國特色與海外受眾的閱讀心理和表述習慣結合起來,通過海外受眾樂于接受的方式、易于理解的語言,更好地傳播我們的價值理念,讓中國觀點變成世界語匯,贏得國際共識。

(二)強化一個核心,即以產品創新為核心。產品是新聞生產的最終呈現形式,產品競爭力是媒體最核心的競爭力,產品改革也是媒體最核心的改革。檢驗創新成效,關鍵看有沒有傳得開、叫得響、留得住的優質新聞產品。推進新華社產品創新,要抓住以下幾個重點。

一是加快推進供稿線路改革。對于新華社來講,供稿線路是最基礎的產品,供稿線路改革是事關長遠發展的戰略舉措,是牽一發而動全身的“衣領子”工程。去年7月,我們啟動了供稿線路改革工作,經過大量調研,確定了總的思路,就是立足市場變化和用戶需求,搭建基于互聯網的全媒體供稿庫,構建“衛星供稿”(線)+“互聯網供稿”(庫)新模式,理順發稿機制,明確責任主體,整合線路產品,優化力量布局,強化技術保障,改進用戶服務,著力構建覆蓋各類媒體、滿足多樣需求的現代供稿體系。目前,這項工作已經進入實質性推進階段,總編室要加強統籌協調,各責任單位要加緊工作、盯住不放,按照先易后難、分步實施、穩妥推進原則,做好各項工作,爭取盡快見到成效。

二是打造引領潮流的新媒體產品。適應新媒體智能化、移動化、個性化、數據化發展趨勢,將好的內容與好的形式、方法、手段緊密結合起來,打造一批符合受眾需求、引領風氣之先、具有市場競爭力的產品,在“網上通訊社”建設上邁出實質性步伐,積極主導網上內容建設。今年兩會報道中我們推出了“現場新聞”新媒體產品,視頻直播總時長超過2000分鐘,新華社客戶端相關欄目的瀏覽量超過4000萬次,獲得良好反響。要繼續深入研究新媒體傳播規律,不斷改進產品設計、優化產品形態、提高產品質量,推出更多有創意、有影響的新媒體產品。

三是研發滿足用戶需求的經濟信息產品。以中國經濟信息社重組為契機,圍繞國家重大發展戰略,立足新華社優勢和市場需求,優化產品體系,為用戶提供優質信息服務。要升級“新華絲路”系列產品,完善數據、征信、咨詢、交易等板塊,擴大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地區的影響。要以金融信息平臺建設為依托,推進金融領域信息產品的研發和拓展,建設人民幣交易信息綜合服務平臺。要建設運營好上海石油天然氣交易中心,編制發布天然氣、原油等價格指數,提升我國在國際能源領域的定價權。當前,特別要解決信息產品泛新聞化問題,著力增強信息產品的專業性、實用性,按照“互聯網+”理念,充分運用大數據、云計算等先進技術,不斷提高信息化、智能化服務水平。

產品研究院要在全社產品創新中發揮統籌協調和引領帶動作用,探索有效機制,盤活各方資源,匯聚智慧力量,提供有力支持,孵化出一批有前景的重點項目,推動形成覆蓋全社的多層次立體化產品創新體系。

(三)抓住四個環節。即推進機制、渠道、技術、人才創新。創新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全社工作方方面面,必須統籌兼顧、綜合施策,全社各部門、各單位、各分社要密切配合、同步推進。

一是推進機制創新。機制創新是深入推進媒體融合發展、實現由相“加”向相“融”轉變的關鍵所在,是涉及新聞信息生產關系調整的“硬骨頭”,必須緊緊扭住、強力推進??偟乃悸肥?,樹立一體化發展理念,重點在采編流程、組織模式、績效激勵、管理方式等方面探索有效方法,形成與融合發展相適應的內部運行管理機制。去年以來,我們以全媒報道平臺為牽引,推進采編流程改造,初步建立了一體化新聞生產模式。要加快全媒報道平臺提質、增速、擴容,完善“中央廚房”采編架構,完善一體化采編發流程,以“新華全媒頭條”“現場新聞”等重點產品為抓手,實現新聞信息一次采集、多種生成、多元傳播,帶動全社新聞信息采編業務轉型升級,真正實現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為一體、合而為一。

二是推進渠道創新。對于媒體來講,沒有渠道就沒有到達,沒有到達就產生不了影響力。當前,互聯網已成為輿論競爭的主戰場,特別是移動終端越來越成為人們獲取新聞信息的第一入口。受眾在哪里,新聞傳播的觸角就要伸向哪里,我們工作的著力點就要放在哪里。加強渠道創新,就要強化陣地意識,大力拓展新興媒體傳播渠道,特別是把移動終端作為工作重點。要做大做強自有終端平臺,建設好新華網、新華社客戶端,不斷提高瀏覽量、下載量和活躍用戶數,增強在新媒體輿論場的傳播力引導力?!耙痪W一端”要不斷升級改版,做到常改常新,防止形態固化、停滯不前,淪為新媒體中的“傳統媒體”。要加強海外社交媒體建設,在用好推特、臉譜、優兔三大國際知名社交媒體平臺的同時,積極向地區性重要社交媒體平臺拓展,形成強大集群,進入國際主流媒體第一方陣。要推進各類渠道融合,整合新華網、客戶端、海外社交媒體、微博微信、戶外屏幕和社辦報刊等終端資源,通過跨屏交互、相互鏈接等手段,組建能夠協同作戰的“聯合艦隊”,形成強大傳播合力。

三是推進技術創新?,F代傳媒業百年來的發展歷程,某種程度上就是一部技術創新史。信息網絡時代,技術在傳媒競爭中的作用更加突出。我多次強調,對通訊杜而言,要牢固樹立技術優勢是核心競爭力的理念,加快推動技術建設由支撐性保障向引領性保障轉變。要密切跟蹤信息網絡技術前沿,抓住人工智能(AI)、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無人機(UAV)等重點,積極搶占傳媒技術發展制高點,充分發揮技術在打造平臺、創新產品、服務用戶、拓展市場等方面的關鍵作用,引領和帶動通訊社業務創新。要搭建開放式技術合作平臺,同業界領先、服務優良的公司和科研院所等開展互利務實的長期合作,充分利用外部資源突破技術瓶頸,提高創新水平。要加大研發投入,用好創新基金和專項資金,盤活相關資源,借鑒國際一流公司成功經驗,加快技術進步和應用創新,推動新聞信息產品不斷迭代升級。

四是推進人才創新。媒體競爭的關鍵是人才競爭。主流媒體能不能實現創新突破,很大程度上要看人才隊伍能不能跟得上需求。新華社業務人員數量與國際一流媒體相比已不相上下,但人才結構不合理,如精通新媒體、全媒體的人才稀缺,擅長市場運營的人才稀缺。對這些問題,要引起高度重視,深入推進人事制度改革,充分激發人才隊伍活力。要加大優秀人才培養力度,造就各個門類的領軍人才和行家里手,培養一批專家型編輯記者,培養一批“全媒記者”“全媒編輯”,培養一批新媒體、國際傳播、電視、經濟信息等領域優秀人才,培養一批技術、營銷、管理等專門人才,適應全社創新發展需要。要創新人才引進機制,拓寬視野渠道,廣泛招賢納士,以市場化的激勵機制和廣闊的發展平臺,吸引集聚海內外優秀人才。針對新華社亟需引進的高端人才,要開辟專門渠道、實行特殊政策、實現精準引進,為隊伍建設注入新的活力。要為人才成長提供良好環境,創新人才管理機制,實施業務階梯等制度,按照分類管理、簡便易行、獎罰分明的原則,突出業績導向和正向激勵,使專業人才有成就、有地位、有待遇,鼓勵更多優秀人才脫穎而出,最大限度激發人才創新創造創業活力。

三、全面提高新聞輿論工作創新的能力

大力推進創新,提高新聞報道的覆蓋面和影響力,要全面加強我們自身的能力建設,練好內功,強身健體,以適應新形勢新任務新挑戰。當前,要著力提高以下幾方面能力。

(一)新聞采集能力?;ヂ摼W時代是信息爆炸的時代,但是信息大潮中魚龍混雜、泥沙俱下,真正的優質原創內容大多仍為傳統媒體生產。據一項針對數百萬博客和社交媒體站點的分析表明,80%的新聞鏈接指向傳統主流媒體,熱門站點中67%的新聞來自傳統主流媒體。之所以出現這種現象,就是因為傳統媒體擁有強大的采集能力,掌握著信息的源頭和閘口。有效應對競爭,要充分發揮我們的優勢,著力提高新聞采集能力,為受眾提供更多的優質原創信息。一是提高廣泛性。認真履行消息總匯職能,加強編輯、記者、簽約攝影師、海外雇員和線人等多層次采集隊伍建設,強化與國內外權威部門、權威機構的聯系與合作,發揮大數據輿情搜集系統等技術手段作用,使信息觸角覆蓋國內外各個地區、各個領域,確保重大新聞全覆蓋、無遺漏。二是提高專業性?;ヂ摼W上各種信息紛繁蕪雜、真假莫辨,受眾最需要的是正確信息和對信息的正確解讀、正確評論。要著力在提高信息采集的品質上下功夫,采訪權威信源,掌握關鍵線索,獲取核心事實,提高對各類信息的分析能力、判斷能力和解讀能力,做到有思想、有觀點、有人物、有事實,在混沌迷惘中拔云見目,在眾說紛紜中一錘定音。三是提高時效性。當前新聞競爭已進入“秒殺”時代,快則搶占先手、贏得主動,遲則貽誤時機、被動挨打。要切實增強時效意識,第一時間發布中央重大決策部署,努力拼搶重大突發事件、重大社會熱點第一落點,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快。當然,真實是新聞的生命,快是建立在真實基礎之上的,決不能為快而快、忙中出錯。

(二)議題設置能力。議題設置能力是衡量媒體輿論引導水平的重要指標。誰掌握了議題的設置權,誰就能夠有效引導公眾的注意力,使輿論走向按照設定的方向發展。要準確把握議題設置的重點,圍繞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設置議題,讓“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四個全面”戰略布局、新發展理念、經濟發展新常態以及正確義利觀、命運共同體、新型大國關系、“一帶一路”建設等重大理念深入人心。要緊緊圍繞事關群眾切身利益的事情設置議題,在醫療衛生、食品安全、環境保護、安全生產等問題上不回避、不繞彎,不缺位、不失語。要圍繞國際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設置議題,在意識形態、政治制度、民主人權、民族宗教、網絡管理、海洋權益等涉華輿論熱點上有效回應關切,在大國關系、文明沖突、安全反恐、氣候變化、領土爭端等重大國際問題上發出中國聲音。要精心選擇議題設置的時機。受到廣泛關注的議題,都離不開新聞性。沒有新聞由頭,議題就是憑空而設。要善于抓住新聞事件,因時而動,順勢而為,巧妙設置議題,而不能強行灌輸、硬做文章。去年7月有外媒造謠稱中國政府禁止穆斯林封齋,新華社迅速組織澄清式報道,并借此向國際社會闡釋中國的宗教政策,相關報道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上點擊量超過150萬次,被《華爾街日報》等外媒轉發,取得良好效果?!白罡呙鞯男麄魇强床灰姷男麄鳌?。要善于緣事而發、借力發力,達到潤物無聲的效果。要精心研判議題設置的效果。設置議題要從大局出發,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重點,充分考慮社會環境、輿論氛圍、受眾心理,綜合分析,謀定后動,做到積極呼應、有理有利有節。

(三)全媒報道能力。全媒體建設已成為當前媒體發展的主流方向,無論通訊社還是報紙、雜志、電臺、電視臺,都紛紛“跨界”,打造自己的全媒體業態,包括《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這樣的老牌大報也搞起了視頻。傳媒發展的現實表明,誰還固守平面媒體時代的一畝三分地,誰就可能被時代淘汰。要牢固樹立全媒體報道理念,將之貫穿報道全過程,以全媒體形式生動形象地為受眾呈現新聞事實。特別是在重大事件報道中,要使文字、圖片、音視頻、新媒體報道“四位一體”成為“標配”。當前,要把新媒體產品源頭端策劃生產作為全媒體建設的突破口,穩步推進試點工作,按照數字化、可視化、社交化要求,在報道創意、素材采集、產品設計、加工組合、形態呈現、線端發布上落實全媒體理念,加大清單式報道、一圖讀懂、動新聞、虛擬現實等新聞產品采集制作力度,不斷提高全媒體供稿能力。

(四)資源整合能力。新華社是全國媒體形態最齊全的媒體集團,體量大、人數多、布點廣,可以利用的資源非常豐富。但是,現有的資源散落各處,沒有有效地整合起來。要樹立“全社一盤棋”理念,打破條條框框和部門分割,加大各類資源整合力度,使資源發揮出最大效能。一是加強采編力量的整合。要構建統一高效的報道組織指揮體系,充分利用總編室匯報會、全媒報道平臺策劃會、海外社交媒體協調會等,深化對內與對外、公開與內參、平面與網絡等各采編部門和國內外各分社的溝通協作,建立策劃、采訪、編輯、制作、展示等全流程聯動機制,實現統一指揮、協同生產、資源共享。二是加強傳播終端的整合。去年我們對社內新媒體終端進行了清理整頓,關停了一批賬號。要繼續推進新媒體終端整合,清理整頓各類網站、客戶端、社交媒體賬號,切實解決資源分散和重復建設等問題,集中力量資源打造傳播主平臺、主渠道、主賬號。三是加強內容技術的整合。優質內容插上先進技術的翅膀,可以使傳播效果以幾何級數擴大。今年2月新華社推出的融合產品《四個全面》,網上總點擊量超過7000萬次,就是內容與技術結合的成功案例。要把內容與技術有效結合起來,在內容生產中植入技術基因,以技術創新帶動內容創新,不斷創造出新的創意產品。四是加強社外資源的整合?!八街?,可以攻玉”。要建立開放式合作平臺,加強與政府部門、研究機構、科技公司、媒體同行的溝通,在人力、信息、技術、渠道等方面開展務實合作,實現優勢互補、互利雙贏。

(五)成果轉化能力。有了好的創意、好的項目,如何迅速應用到新聞報道實踐中,轉化為新華社的影響力?這需要多方面的綜合保障。要完善政策制度,適應創新發展需要,針對阻礙創新的體制機制因素,研究制訂相關政策,為創新項目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創造良好政策環境。要強化政策執行效能,加大督辦力度,掃除“中梗阻”,確保各項措施落實到位。要提供孵化條件,借鑒市場上“孵化器”通行做法,為有前景的創新項目提供場地、設施、資金等支持,確保項目順利啟動和推進。這方面,要充分發揮創新基金的作用,按照“自由申請、科學立項、擇優資助、規范管理”原則,對有前景的項目和產品給予大力扶持。要改進考評機制,創新項目、創新產品有沒有影響力,要讓用戶和市場來檢驗,而不是王婆賣瓜。要建立真正與用戶對接的評價機制,設置科學的指標體系,采集有效的樣本信息,進行客觀的分析評判,真實反映產品和項目的影響力。

四、妥善處理好創新發展中的幾個關系

踐行創新理念、推動創新發展,涉及全社各個方面,工作任務很多,需要協調解決的問題也很多。要重點處理好以下五個關系。

一要處理好堅持正確導向與推動創新的關系。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和輿論導向,是我們所有工作的前提。堅持正確導向,才能確保創新始終沿著正確方向前進;著力推動創新,才能提高堅持正確導向的能力。

堅持正確導向,最根本的是要堅持政治家辦報方針,切實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要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終聽從黨中央指揮,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時刻向黨中央看齊,讓黨中央絕對放心。要貫徹馬克思主義新聞觀,堅持黨性和人民性相統一,自覺抵制各種錯誤思想。要忠實宣傳黨的理論和路線方針政策,堅持團結穩定鼓勁、正面宣傳為主,弘揚主旋律、提振精氣神、凝聚正能量。

要堅持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一個標準、一把尺子、一個刻度”,把堅持正確導向貫穿各種形式報道的采訪、編輯、簽發、展示全過程,落實到記者、編輯、終審發稿人等各崗位,細化制度流程,抓好貫徹落實,筑起銅墻鐵壁,劃出安全紅線,真正把導向與創新有機地統一起來。

二要處理好重點突破與整體推進的關系。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以重點突破帶動整體工作向前推進,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仡櫺氯A社發展歷程,全社每項重大改革舉措的成功都離不開這一條。改革開放之初,我們率先進入經濟信息領域,是從創辦《經濟參考報》開始的;上世紀90年代,我們涉足互聯網新聞傳播,是以創辦新華網為突破口的;去年我們加強國際傳播能力建設,工作重點就放在了海外社交媒體建設上。實踐證明,重點項目的實施,有效帶動了整體工作水平提升。

當前推進創新工作,同樣要抓住重點領域、重大項目、關鍵環節,集中資源力量,取得突圍之效。比如,推進全社新聞信息采編業務轉型升級,要抓住線路改革這個“衣領子”;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要充分發揮全媒報道平臺先導作用;推動形成覆蓋全社的產品創新體系,要加強產品研究院的統籌協調。

重點突破的目的,是為了帶動全面提升。要把在重點項目上積累的成功經驗和有效做法,及時推廣到其他工作中。要注意統籌兼顧,學會“彈鋼琴”,讓“十個指頭”都動起來,使局部與全面相配套、重點和整體相銜接,做到協同推進,防止出現短板。

三要處理好以我為主與有益借鑒的關系。推進創新要堅持以我為主,牢牢掌握創新主導權,使創新成果符合新華社的性質定位,體現新華特色、打上新華烙印。

“海納百川,有容乃大”。創新不能閉門造車、孤芳自賞,要秉持開放的態度和務實的精神,充分運用社會資源和力量,大膽吸收借鑒國內外優秀的創新成果,縮短創新周期,減少成本投入,取得最佳效益。要深入研判行業發展態勢,尋找最具發展潛力的合作伙伴,借助成熟的資源和成果解決自身發展瓶頸,實現“借船出?!薄敖桦u生蛋”,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要加快社內外創新資源整合,把體制的穩定性和市場的靈活性結合起來,用好有利于創新的政策、資本、技術、人才等資源,打造內外聯動、靈活高效、運轉有序的長效化創新機制。

猜你喜歡
輿論內容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內容回顧 溫故知新
內容回顧溫故知新
阿桑奇突然被捕引爆輿論
新聞報道在輿論引導中的作用
主要內容
西方輿論觀的歷史沿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