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故宮淘寶”:新媒體時代文化產品傳播策略探析

2016-08-26 12:45段送爽
中國記者 2016年6期
關鍵詞:傳播者淘寶故宮

段送爽

"

內容提要 掌握新媒體的傳播特征,借勢而為提升自身的“傳播力”,成為許多文化產品與時俱進的選擇。本文結合故宮淘寶微博的文化產品傳播策略,探析新媒體時代文化產品傳播的策略,以期給其他文化產品傳播者提供借鑒的同時,探尋產品傳播與文化傳播的最佳結合點,為更多優秀的文化傳播注入新的活力。

關鍵詞微博文化產品傳播策略故宮淘寶

近年來,文化產品走俏,讓一些原本沉寂的文化煥發出了新的活力。廣義的文化產品是文化的外在表現形式,可以是物質的、精神的、行為的或制度的。狹義的文化產品從類別上指文化藝術品、文化工藝品、文化工業品。需要特別指出的是,文化產品作為一種物質和精神復合的產物,有社會效應和經濟效益之分,但是要“把社會效益放在首位”,以避免“壞產品”的出現,影響文化的正確發展。這也意味著文化產品傳播中,文化是不容分割的內容,因為脫離了文化的文化產品,只是一件“沒有了故事”的普通商品,其價值會因此改變。

文化產品在借助新媒體傳播的過程中,需要準確把握好新媒體的傳播特征,才能達到事半功倍的傳播效果。故宮淘寶(http://gugong1925.taobao.com)是故宮博物院2010年在淘寶網上開辦的官方網店。新浪微博認證賬號@故宮淘寶,直屬故宮博物院官方微博,主要傳播故宮淘寶網店所售的文化產品,目前擁有46萬粉絲。該微博在準確把握微博傳播特征的基礎上,對故宮淘寶文化產品的有效傳播,一方面帶來了產品銷量的提升及自身品牌影響力的擴大,另一方面也吸引了一些受眾關注故宮博物館的歷史文化,取得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的雙豐收。

一、傳播形式靈活搭配、多樣化整合

故宮淘寶在傳播形式上涵蓋了微博可用的所有形式,包括文字、圖片、視頻、音頻、網址鏈接等,圖文并茂、聲色俱佳的傳播,充分發揮了微博傳播形式多樣化的優勢。因為該微博最主要職責之一就是傳播故宮淘寶網店所售的文化產品,因此其置頂微博即是一條故宮淘寶的淘寶店鋪地址鏈接,鏈接的加入,不僅能方便用戶購買產品,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文化產品品牌的曝光率與資源的整合度。

二、豐富的傳播內容。重視文化傳播

通過統計分析@故宮淘寶的傳播內容,可將其傳播內容主要分為以下幾類,即買家秀、故宮博物館相關資訊、產品介紹、文化介紹、其他。

買家秀。該內容為消費者購買了故宮淘寶網店的商品后,對所購商品進行展示、評論的內容。這亦是微博互動性的體現,消費者從最初接受@故宮淘寶信息傳播的受眾,轉變為了主動傳播文化產品的傳播者。@故宮淘寶通過買家秀進行文化產品傳播,一來可以實現文化產品傳播內容的多樣化,二來也可以實現與受眾的互動。

故宮博物館相關資訊。作為直屬故宮博物院的微博賬號,發布故宮博物館的相關資訊,不僅是其服務功能的需要,也是增強其文化歸屬感的需要。

產品介紹。產品介紹又分為直接和間接介紹兩種。直接介紹主要是通過文化產品本身的介紹及展示,進行文化產品和相關文化的傳播。間接介紹則一般將相關文化作為文化產品的背景資料先講解一番,再聯系到文化產品本身。在此,文化背景既是文化產品的思想核心,又是文化產品的創作靈感解析,成為了產品介紹的重頭。而文化產品傳播有了文化的鋪墊,也更加順理成章,內涵豐富。例如,在傳播“胤稹耕織圖記事本”這一文化產品時,@故宮淘寶通過發布題為《朕有個好爸爸》的文章,講述了康熙帝對雍正帝(胤?。┙逃闹匾暭皩τ赫坌惺嘛L格的影響,雍正帝根據康熙帝版的《耕織圖》繪制了雍正版《耕織圖》以表自己對農耕重視的故事。而@故宮淘寶推薦的“胤稹耕織圖記事本”即是以雍正版《耕織圖》為藍本制作的記事本。通過文化背景,即設計初衷的介紹,使得該文化產品的價值更加豐滿。

文化介紹。除了在產品介紹中作為背景資料出現,故宮博物館深厚的文化底蘊是文化產品開發創新取之不盡的寶藏。適當的對相關文化進行介紹,不僅能夠展現文化的魅力,為更多文化產品的誕生提供靈感源泉,也能通過講好產品背后的故事,提高受眾對產品的黏合度。就像美國漫威動畫周邊產品的熱銷,是離不開系列電影對產品文化的塑造的。@故宮淘寶則通過展示館藏藏品、介紹故宮博物館日常趣聞等方式介紹其深厚的歷史文化。

其他?!捌渌钡膬热莅▊鞑フ邊⑴c網絡熱點討論、與其他官方微博、粉絲話題的互動。這部分內容迎合了微博傳播即時性與互動性的要求,保證了微博賬號的活躍度。

三、傳播者需有“娛樂”與“互動”技巧

微博傳播碎片化及其休閑娛樂化的傾向,給傳播者的傳播技巧提出了更高要求。傳播者不僅要講故事,還要把故事講好,不僅要互動,還得會“聊天”。以@故宮淘寶為例:

內容加工。傳播者在傳播文化產品的文化內容時,對嚴肅的歷史故事、典故進行了一定的演繹,使之更為通俗易懂、生動形象。如在《她是怎么一步步剪掉長發》的文章中,傳播者通過一定的演繹將乾隆的第二個皇后——烏喇那拉氏如何勸駕無果,惱羞成怒剪掉秀發的經過描寫得絲絲入扣,情緒飽滿,在增強文章可讀性的同時,也提升了內容的“傳播力”,使產品及文化得以有效傳播。

語言表述。在表述方式上,傳播者使用現代人的語言表述,介紹相關信息,用現代人的邏輯理順人物關系,使受眾對久遠、深奧的歷史文化有了更感性的理解。而“理解”內容是有效傳播的重要一步。如介紹明朝崇禎皇帝時,傳播者將其身份信息制作成中華人民共和國第二代身份證,讓人一目了然。通過“慈禧太后是同治皇帝的媽媽”等表述方式讓受眾輕松捋順人物關系。在語言風格上,傳播者使用活潑、幽默、直白的話語,將“賣萌”進行到底。幽默、“賣萌”的娛樂化語言風格,無論是使用在文章還是轉發、評論中,都是為了讓受眾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下放松戒備,更好地接收文化產品的傳播。

注重互動。微博給傳播者與傳播者、傳播者與受眾、受眾與受眾的互動提供了可能。@故宮淘寶通過不定期與@四川廣漢三星堆博物館、@海爾等官方微博的互動,塑造了該微博的人格化特點。多線互動,也使交互式傳播的引導效應更為明顯。如@故宮淘寶2016年1月11日最先發布了粉絲“做一款名為‘冷宮的冰箱貼”的建議,隨后有粉絲@海爾,提出“海爾和故宮淘寶合作出品外觀為‘冷宮的迷你冰箱”的新建議。緊接著⑧海爾制作發布了“冷宮冰箱”的設計圖并@故宮淘寶,得到了大批粉絲的支持。整個互動過程得到粉絲持續關注,話題熱度的上升,也加快了文化產品的傳播。

從@故宮淘寶的案例中,可以看出,在新媒體時代下,文化產品的傳播策略必須適應新媒體的傳播特征,順勢而為才能如魚得水。在傳播形式上要多樣化靈活搭配。在傳播內容上要重視文化對于文化產品的核心意義,將文化傳播作為文化產品傳播的必要環節,將文化內容作為文化產品傳播內容的重頭篇章,在此基礎上再結合新媒體即時性、互動性等特點,加入其他豐富的內容,增加傳播的信息量。在傳播技巧上,要有“娛樂”與“互動”精神,“娛樂化”可使受眾在會心一笑中更樂于接受文化產品的傳播;而保持良好的互動,不僅能增加受眾對產品的黏合度,也能讓傳播者在交互式傳播中,使文化產品傳播朝著更精準、優質的方向發展。

編者按 《環球企業家》執行副主編、中信出版集團新媒體總執行人、海爾集團企業傳播總監……仇勇在媒體傳播的履歷表上有一大串頭銜。但讓他更在乎的是,離開了這些所謂的“組織身份”之后,他是誰正是抱著這一目的,他從令別人艷羨的東家“裸辭”,跑到麗江專心寫作、研究新媒體。而其研究的成果(《新媒體革命:在線時代的媒體、公關與傳播》),則以“贊賞成書”的方式進入人們的視野,并走上了《中國記者》的“季度薦書”單?!吨袊浾摺穼υ挸鹩?,聽聽這位“古典媒體老兵、新媒體新人”談談頭銜背后的經歷、觀點背后的故事。

新媒體項目需要“為移動互聯網而生”

中國記者:請給大家講講你大概的職業脈絡?

仇勇:我是1999年大學畢業的,在《河南青年報》的“特周刊”呆了一年,剛開始每月工資750塊錢,后來變成450塊錢,我就和同學聯系,看有沒有工作機會。正好同學有位朋友在《商務周刊》,我就過去了。這是2000年的事情。對我來說,進了《商務周刊》算是正式進了財經媒體領域,在那里,我碰到一位非常好的老師,高昱。他是中國新聞學院畢業,現在在財新傳媒,《達芬奇案中案》《周永康紅與黑》,都是他帶領制作的。我在《商務周刊》呆了四年,四年后有個機會到另外一本雜志——《中國新時代》做了一年主編。2005年之后,我去了《環球企業家》,直到2013年。之后在中信出版集團,主要做新媒體項目,2015年裸辭了,在海爾集團做企業傳播總監,做了8個月。這是一個脈絡。

如果從紙媒角度來看的話,過去十五年,我們是趕上了黃金時代的末尾?,F在反過來看,其實第一波浪潮就是網絡的興起。2000年,新浪搜狐崛起了,那是一波浪潮。當時,至少從我的角度,我會覺得雜志記者的能力要求是最高的,其次是報紙記者,再次是電臺電視臺,最后才是網絡媒體。但是,十五年之后,情況反轉了,當年網站的編輯都變成主編了,變成話語權的掌握者。眼下我們迎來第二波浪潮,就是移動互聯網以及新媒體的浪潮。移動互聯網是技術,新媒體是潮流,這是擺在我們面前的。我覺得,應該及時抓住這個洪流,這就是我職業經歷的一個變化。從一個什么也不懂的小記者,接受嚴格的商業寫作的訓練,成長為編輯、副主編、主編,到2013年的時候,我決定必須出去闖一闖。

中國記者:2013年的時候,你感受到了什么?

仇勇:2013年發生了幾件事?,F在大家看到的,新一撥的虎嗅網、鈦媒體,還有36氪,都是2013年底和2014年創辦的。從國外來說,也有幾個新型的媒體類應用在出現。在2013年,你會感覺到,新媒體的浪潮又蓬勃而來了。當時,對《環球企業家》來講,經營根本看不出什么問題,但大家都明白,必須做新媒體了。做新媒體不能只是做微博,那時還沒有微信公眾號,也想做APP,我嘗試過,也努力過。但在一個傳統媒體的架構內很難完成轉型為一個新媒體的任務。原因在于有幾個限制:

第一個限制是生產方式,假如要做一個新媒體項目,誰來生產這個東西?我們嘗試過很多種方式,一種方式是:同樣一撥記者,既為紙媒寫稿,也為新媒體寫稿,事實證明這是不可行的。原因在于紙媒的考核方式。如果對記者的考核方式還是紙媒那一套的話,那紙媒的記者只能以一種有一搭沒一搭的心態來為新媒體寫稿,這是不可持續的。第二個嘗試是什么呢,有媒體說,我干脆組建一個新媒體團隊,你會發現,這種方式仍然有問題,原因在哪兒?你是有一個專門團隊來為它寫稿了,但新媒體發稿量大,無形之中降低了發稿的標準,整個審稿的流程都有變化,這對母品牌是有傷害的。而且,它的盈利方式是根本看不到的。所以,這種方式也不行。這是我在《環球企業家》考慮做APP的時候遇到的第一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更關鍵的是,缺乏互聯網基因。一個傳統媒體去做一個新媒體項目的時候,最大的矛盾是缺乏互聯網基因,就是缺乏技術基因。所有的東西都是從內容邏輯出發的,而互聯網產品并不是為閱讀而來的,而是關乎使用體驗,UI人機界面等等。

第三個問題,涉及機制和組織。我當時是主編,我想做一件事情,我拉來了投資,項目的啟動資金也有了,但這個事兒做成了跟我卻幾乎毫無關系。對我來說,其實是增加我的工作量,我每月的薪酬是一分錢不增加的。如果我的投資方來評價我,說我做主編,做了一年很成功,它肯定還是回到紙媒的邏輯:雜志有沒有定時出版啊,封面故事有沒有影響力啊。

這三種都是機制的問題。我們看到今天有些新媒體項目有了突破,它們都有一些類似特點:第一、與紙媒完全“不搭界”;第二,它的投資方是多元化的;第三,它的成員都是有期權的。他們叫合伙人。在他們的團隊里邊一半人都是做技術的。走到現在,現在這些項目都是解決了這三個問題的,不是錢多錢少的問題。

所以,我現在的看法就是:傳統媒體轉型新媒體這件事情,實際上是一個很難完成的任務。不會說,有本《環球企業家》的雜志,在新媒體時代,同樣一個品牌又重生了,這件事實際上太難了。而只能像今天的澎湃、界面這樣的項目一樣,born inmobile,就是為移動互聯網而生的,完全不基于原來的邏輯,而是新的項目,新的公司,新的團隊,新的生產方式。出資方可能還是傳統媒體,項目是個新媒體項目,這樣才能成。

傳播的轉型和業務邏輯的變化是有關系的

中國記者:你可以再講講后來到中信的情況。中信比較有代表性,因為它本身是一個出版商業經管類暢銷書比較有名的出版社,但它又是一個典型的傳統“生產力”,你在其中又做新媒體項目。

仇勇:剛才講這么多,其實第一是怎么解釋過去這十五年,第二,我為什么從傳統媒體離開。當時《環球企業家》還處于落日的余暉中,那時還感覺不到凄涼。我去中信的最大原因,就是要做新媒體。

首先,這特別取決于當家人。中信出版集團的總經理是個非常具有創業精神的人。中信出版社沒有任何先天優勢,根本沒有作者資源。2000年的時候,中信出版集團抓住了海外引進版權書的市場縫隙,把經管類這個單獨的分支做大,成功地在新三板上市。這本身就是一個非常好的故事。當時他為什么想做新媒體呢,他也是看準了這個浪潮,他看準了兩個方向,一個是新媒體,一個是電子書。

前一個方向,我做的新媒體沒有成功。那為什么要做這個決策呢?這就是出版業的毛病,它和傳統媒體的毛病是一樣的,生產出來的東西,不知道讀者是誰?書賣完就賣完了,和讀者的聯系是非常脆弱的,和作者的聯系也特別脆弱。作者出這本書,突然威名了,成名了之后,作者再去拍個電影啊,去干個什么事兒啊,那塊收入和出版商沒關系了。出版業在IP(知識產權)的鏈條中,只切取了非常小的一塊。你會發現,出版業產業鏈條的毛病和傳統媒體是一樣的。但是,該怎么定義出版?它其實是一個知識服務,是給讀者提供知識的,只不過過去是把知識印在書上,但事實上,在移動互聯網上,讀者需要的知識服務有很多種,我們說微信號是知識服務,羅輯思維也是知識服務,這也是我說為什么中信想去做新媒體和電子書的原因。

在這個時代下,首先你提供的是知識服務而不是出版書,而提供知識服務的形式又很多樣,所以就要做新媒體和電子書。然后,兩條路,做新媒體這條,和我一拍即合,但做了一年就CLOSE掉了。原因呢,我覺得值得總結和反思的很多。這個事兒沒什么可羞愧的,做新媒體成功才是少數,大部分都是失敗的。

首先,我覺得那個項目停掉是對的,它是一個商業性的決定?!靶蓬?汀笔且粋€資訊類的APP,那個時候“今日頭條”還沒火,我設計的那個東西就類似“今日頭條”,就是一個資訊類服務。它是一個什么樣的東西?它不叫《中國企業家》、不叫《環球企業家》,雖然它是出版業出身的,但它所要運用的是互聯網的資訊來源,差別在這兒。它并不依賴從中信的部分轉化(資源)。這就和傳統媒體做新媒體的APP是不一樣的邏輯。它犯的一些錯誤,比較重要的是,第一個,也許不應該選擇APP。APP是手機上的一個應用程序,它容易成為一個信息的孤島,尤其是對做資訊類產品來說,根本就獲得不了那么大的流量。比如咱們現在所在的凱德MALL,挨著長安街,有一定人流。但如果把它開在密云,或者深山溝里去,那它有客流量嗎?它沒有。它就變成一個信息孤島了,而且,我們又不像一個工具類應用,有大量的活躍度,再開公眾號,就能夠被分發出去,能夠被看到。在APP上推廣成本,或者說“擴客成本”都非常高。我覺得這是第一個比較重要的錯誤。還有錯誤是,你要做一個所謂的精選閱讀,前提是先得有一個內容的海洋,先得有海洋,才能取一瓢水飲。如果沒有這個前提,你這個量是不夠的。

對我來說,雖然沒有成功,但也是一個寶貴的經驗——踏到河里面了。去游泳了嘛,嗆兩口水收獲還蠻大的。這是我在中信兩年的故事。之后,2015年的時候,第一,過去的經歷讓我了解了傳統媒體的毛病。第二,又有新媒體的實踐,又和李岷、吳曉波等等聊了一圈之后,寫了這本書(《新媒體革命》)。

中國記者:你在中信做的這款產品和中信的核心優勢有一個什么樣的對接呢?

仇勇:我們反觀,中信為什么適合做這件事情?或者有能力做這個事情?一個出版社的核心資源是什么?兩個。一個是IP,就是書的著作權,知識產權,第二是作者資源。作者是誰?都是大師嘛。從這個核心資源來延伸做幾件事。比如,我提到,第一,把他們(作者)變成“客”。換句話說,我們應該成為這些大師的“經濟人”,不光是中文版權幫作者做了,作者來中國講學,去做培訓咨詢,都幫他包辦,給他安排行程。第二,是游學。能不能把書變成一個移動課堂?我們帶著一些企業家去國外旅行,在旅行中學到知識。這兩件事,我在中信的時候都干了。2013年,“信??汀表椖客5糁?,2014年,我參與的一個項目叫“中信書院”,這是一個新成立的機構,就是想把IP資源和作者資源轉化成知識服務。比如,2014年最火的一本書叫《21世紀資本論》,作者皮凱蒂來中國五天的行程全部都是我們組織和包辦的。我們安排他到各地演講,參與各種活動和采訪。我們還做了一個項目,叫“開啟羅馬之路”。我們有一套書叫《羅馬人的故事》,一個叫鹽野七生的日本人寫的,講述了羅馬帝國和羅馬共和國的故事。由這套書研發了一條旅游線路,回到羅馬的古戰場:它們城市的下水道是怎么建設的,凱撒怎么帶著兵打仗。我們帶著國內的一些企業家,20多個人,每個人20多萬(費用),不是去參觀,不是去購物,而是回到歷史情景中,到那個地方給企業家上課。誰上課呢?第一,作者本人,鹽野七生。出發之前,我們請作者鹽野七生來北京,她是一個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和這些學員們見個面,講課。到羅馬之后,是王石帶隊。樊綱是結課導師。導師中既有國內研究羅馬歷史的老師,也有羅馬當地的老師。我們把它組織成一堂課,不是某個旅行社開發一個參觀線路。這兩件事都和一個出版社怎么轉化是非常有關系的,不是說只是為了獲得一個媒體的熱鬧。

中國記者:后來為什么要到海爾去?海爾提出不和“硬廣”做朋友了,傳播信息主要依靠它的微信公眾號和自媒體。你到海爾之后,對這個變化感受深嗎?這個變化會對海爾和媒體之間的關系帶來什么影響?

仇勇:去海爾是個契機,也很寶貴。我覺得和媒體人轉型也有一定關系。媒體行業的變化,其實是傳播的變化,它改變了什么行業?最主要的就是“公關”。企業不知道怎么去傳播了?咱們很多媒體人,站在媒體的角度去看公關,其實你不知道企業的痛苦,它的痛處、癢處。對我來說,去企業就像去上課一樣——下放鍛煉。

海爾之所以提出不做硬廣告,原因在于它本身正在轉型。跟它的業務邏輯是有關系的,不只是喊一個口號。它的業務邏輯是什么?傳統制造企業的邏輯是什么?我把我的產品賣得越多越好,根本不管是多少消費者買,但現在它要求,賣產品不重要,重要的是獲得用戶資源。換句話說,我以前究竟把貨賣給誰了,我不知道,現在我知道,我認識某某了,我再把東西賣給你。這就是它的業務邏輯的轉型。那我們可以想象,它的目的是要用戶資源,那么什么途徑和手段可以獲得用戶資源?顯然,新媒體是一種手段。你可以和你的消費者直接打交道。所以,這個傳播的轉型和業務邏輯的變化是有關系的。我們回想說,廣告能起到這個作用嗎?你知道誰在看你的廣告嗎?根本不知道。廣告不是獲得用戶資源的一個很好的手段。那么靠什么?開個微信公眾號都管用。別人關注你了,至少可以和他互動吧,可以和他交流,這就叫獲得用戶資源。這就帶來它對公關和對媒介關系的重新認識。這是很有意思的一部分。

猜你喜歡
傳播者淘寶故宮
誤傳了幾千年的俗語,你也是傳播者嗎?
雪中故宮
讓我們都成為直銷正能量的傳播者
貼吧吧主詆毀淘寶店敗訴
第一次“淘寶”
新聞傳播者的現代意識
淘寶
做黨的創新理論的忠誠傳播者
淘寶俱樂部
故宮大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