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

2016-08-29 15:26馮彥波
人間 2016年23期
關鍵詞:創設情境教學方法

馮彥波

(寧夏鹽池縣大水坑第二小學,寧夏 鹽池 751500)

淺談新課程理念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情境創設

馮彥波

(寧夏鹽池縣大水坑第二小學,寧夏 鹽池 751500)

近幾年來真正實現了一直倡導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格局,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廣大教師也在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探索使用新的教學方法,以便充分挖掘教材和學生潛在的優勢?!靶〗M合作”、“情境教學”、“生活數學”、“翻轉課堂”、“微課”等新的名詞不斷出現在每位教師面前,同時這些新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受到教育同行的重視,被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情境的創設。

新課程理念;課堂教學;情境創設

自2011年課程改革的全面展開以來,小學數學教材的內容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教材的編排不僅密切了數學與自然界及社會的聯系,而且把學生推到了學習活動的最前沿。真正實現了多年來一直倡導的以教師為主導,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教學格局,培養了學生的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為素質教育的全面推進打開了一個新的局面。廣大教師也在積極轉變教學觀念,探索著使用新的教學方法,以便充分挖掘教材和學生潛在的優勢?!靶〗M合作”、 “情境教學”、“生活數學”、“翻轉課堂”、“微課”等新的名詞不斷出現在每位教師面前,同時這些新教學方法也越來越受到教育同行的重視,被廣泛應用于小學數學課堂情境的創設。但是,教師能否將學生引入到學習的最佳狀態,上好每一節數學課,我們認為關鍵在于教學情境的創設。

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設情境的特點

一是動機性,即所創設的情境能夠激發學生產生探究知識的動機,能夠真正吸引學生,激發學生強烈探究新知的欲望。只有激發學生產生探究知識的動機,探究教學才能順利地進行下去。二是目的性,即所創設的情境要具有方向性,情境必須是針對一節課的教學目標來讓不同程度的學生都愿意積極參與思考和討論的。也就是要做到有的放矢。三是適應性,創設情境的難易程度要適應全班學生的實際水平,也就是要了解和掌握班級學生的特點,以保證班級大多數同學在課堂上都處于思維活躍狀態,即創設的情境不能太簡單,也不能過難。過于簡單或單調,學生易于直接得出答案,不能引起他們探究知識的興趣,過于復雜或難度較大,所創設的情境就難以達到教學目的,從而壓抑了學生探究知識的積極性,下面就我們在具體教學中運用到和看到的幾種創設情境的方法提供給大家,供大家參考和實踐。

二、小學數學課堂教學創設情境的方法

1.在教學中以游戲的方式創設情境。

教學《三角形內角和》時,我們曾組織學生做了一個“湊100”的游戲,老師:咱們邊拍手,邊說數,兩人說的數加起來要正好等于100。(找一個學生與老師合作示范),同桌兩人一起玩。誰想跟老師比一比?(第一輪出題時老師有意把數越報越大,第二輪把數越報越??;反之,學生報的數第一輪小,第二輪大。)為什么會這樣?(因為兩個數的總和不變。)同理教師用橡皮筋在黑板上圍成一個三角形,讓學生觀察,三角形的內角在如何變化?(教師拉伸三角形的一個角)。學生觀察得出:一個角變大另兩個角就變??;一個角變小,另兩個角就變大,教師問:這個現象說明了什么?學生就會聯想剛才“湊100”,得出三角形的三個內角的總和可能是固定不變的。有了這樣的情境創設學生就會通過量角器輕而易舉的得出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這種在玩中學習數學,學生學得輕松,教師教省心。

2.創設問題情境,誘導學生質疑。

有人說,提問題不是很簡單嗎?不簡單。當然,首先要敢于提問,然后要追求提問的質量---獨特性和創造性,再然后要能夠想辦法自己解決問題,還要在解決問題后再提出新的有質量的問題,如此周而復始,循環往復,才是提問題的真諦----成功的教學應該是學生帶著不同的問題走進教室,學習后在更高層面上產生不同的新問題。

《論語》記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有疑應有問,有問定有得,孫中山先生說過:“學問,學問,不懂就要問”。在教學中只有設置懸念,揭示矛盾,學生才能生疑,進而產生問的欲望。如教學“有余數的除法”一課時,教師先用小黑板出示43÷20 和43000÷2000的兩道復習題,讓學生在練習本上做,并說出計算和驗算的方法,然后教師又出示了430÷20,4300÷200,學生根據上面的練習題,很快得出了4300÷20=21……1,4300÷200=21……1??沈炈銜r出現了錯誤,可問題出在哪里呢?這時學生產生了強烈的想提問的欲望。在這種情境下,教師引導學生自由發問:“為什么按照上面兩題的驗算方法,得不到正確的答案呢?這兩題與‘43÷20’比較,在題意上有什么不同?在算法上有什么不同?問題到底出現在哪里?余數應該是多少?有余數的除法應該怎樣驗算?”……老師不斷地設置問題的懸念,創設問題情境,激起學生的矛盾沖突,學生提問題的愿望就會更加強烈。

3.教學中通過推想或猜想創設情境。

在教學《圓的周長計算》時,教師給每組學生發一個鐵環,一條跳繩,讓學生滾動鐵環,或者用自己準備的小皮球等,使其轉動,并思考在這些圓中,哪一個轉動一周的長度長?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什么有關?學生通過實驗,可能會猜想圓的周長可能與直徑(半徑)有關。這樣,研究圓的周長就得研究它與直徑(半徑)的關系。接著研究周長與直徑的關系就順理成章了。

4.模擬或表演列式創設情境。

在學習“元、角、分及有關應用題”時,為了幫助學生理解應用題的題意和數量關系,教師可創設這樣的情境:選幾名學生當售貨員,一些學生當顧客,在講臺上擺上各種文具用品,要求學生根據購買文具用品的情境,一邊分析題意,一邊列式計算,這樣關于這類問題就會迎刃而解。

總之,2011年新課程標準出臺之后,新教材已正式進入了小學課堂,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改革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需要我們數學教師用勇敢的探索精神和嚴謹認真的科學態度去反復實踐,總結和提高。只要我們在教學中不斷地探索,就會摸索出更多更好的教學方法,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生活”的主人。

G623.5

A

1671-864X(2016)08-0092-01

猜你喜歡
創設情境教學方法
談小學美術有效教學方法
簡析小學數學教學方法的創新
情境—建構—深化—反思
創設未來
情境新穎的概率問題
學理審思:真實情境寫作之中考命題
“教、學、評”一體化視域下問題串創設的實踐
“簡約數學”創設簡約課堂
對提高初中200米短跑成績教學方法的探究
創設可操作得區域環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