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化志愿服務加強社會治理的對策與途徑

2016-09-12 18:15黃勤
世紀橋 2016年8期
關鍵詞:現實路徑志愿服務社會治理

黃勤

摘要:社會轉型時期需要社會保障、志愿服務等提供的支持功能。針對農轉非的失地失業人口增多、房地產開發商與拆遷居民矛盾沖突、環境指標有所下降等問題,北碚區通過強化社會志愿服務,調動廣大群眾自我服務、自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非常重要。本文從建設志愿服務的系統網絡和完善機制出發,探討北碚區深化志愿服務加強社會治理的現實途徑。

關鍵詞:志愿服務;社會治理;現實路徑

中圖分類號:D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1-0475(2016)08-0069-02

當前,我國正處于社會轉型期,容易引發種種社會問題。因此,社會轉型時期尤其需要社會保障和志愿服務。從美國、新加坡等社會志愿服務比較成熟的國家經驗來看,在社會轉型或者社會波動的時期,志愿服務發揮主要的支持功能,幫助維護社會生活的穩定和保障民眾生活基本需求;在社會發展順利的時期,志愿者服務發揮輔助性功能,幫助改善社會環境和保障特殊對象的生活利益??梢?,志愿服務對于加強和改進社會治理,是一種非常關鍵的手段。對此,黨的十八大報告提出,要“廣泛開展志愿服務”,十八屆三中全會通過的《決定》提出“支持和發展志愿服務組織”,而早在2013年民政部下發的《中國社會服務志愿者隊伍建設指導綱要(2013-2020年)》為志愿服務工作提供了具體的政策支撐。

一、北碚區社會志愿服務的現狀

北碚區作為重慶的都市功能拓展區和“兩江新區”重要構成部分,承擔著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生態環保等重要職能。近年來,隨著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大面積征地拆遷、高新產業持續迅猛發展,出現了農轉非、失地失業人口增多、房地產開發商與拆遷居民矛盾沖突、環境指標有所下降等問題。要解決這些問題,強化社會志愿服務,創新社會治理,調動廣大群眾自我服務、自我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非常重要。為此,2015年3月,通過召開居民座談會、問卷調查、電話訪談等方式,抽選了1000個樣本,對北碚區公眾對社會志愿服務的現實印象和需求進行了調查。

目前,北碚區共有志愿服務隊伍671支,志愿者總數10.2萬人,約占人口總數的13.43%,調查中,有73%的對象認為社區對志愿服務有“強烈”需求,71.3%的對象表示愿意作為志愿者參加志愿服務??梢?,北碚區開展志愿服務具有良好的工作基礎和群眾基礎。北碚區開展志愿服務的經驗主要有三條:

(一) 標準化建設“志愿心站”

在整合社區便民服務中心、黨員工作站、市民學校等現有場地的基礎上,向居民小區、樓棟延伸,在城區及征地拆遷量大的近郊鎮科學選址,建設“志愿心站”166個,將3.3萬名社區志愿者、“雙百共建”黨員志愿者、大學生志愿者按地域就近劃分到各心站,6—12人一組,基本實現了志愿者步行15分鐘內到達服務受眾的“一刻鐘志愿服務圈”,為志愿者就近提供志愿服務、居民及時享受志愿服務打下了良好基礎。

(二)主題化開展志愿服務

開展“和煦春日、清涼夏日、燦爛秋日、溫暖冬日”“情滿四季”主題活動,提供符合時令和市民需求的扶困救助、醫療衛生、就業創業、春耕支農、文明勸導等主題,組織志愿者開展各種服務活動200余次。開展“禮讓斑馬線 文明我點贊”活動,每個月第一個周六在全區73個重點路口開展文明勸導志愿服務行動;每周一上班早高峰在33個重要路段開展文明勸導,全區參與超8萬人次。開展“潔凈家園”衛生行動,組織萬名志愿者開展“行業服務進站點”“全民動手治家園”“文明街區我愛它”“向不文明行為說不”“垃圾分類進社區”等主題志愿活動。

(三)社會化引導全民參與

探索“互聯網+”志愿服務模式,搭建門戶網站、微博、微信、手機報、APP、QQ群“六位一體”的新媒體志愿服務平臺,暢通社會資源參與渠道,通過網絡平臺參與各志愿服務項目的區內區外乃至市外志愿者、愛心人士超過6萬。探索“眾籌、眾包、團購”等網絡運作模式在志愿服務中的有效運用,采取網絡發起、全民參與的模式,為罹患重病的2名中學生“眾籌”醫療款項120余萬;開展“鄉賢眾籌行義舉”等活動,完成“心愿書單”“愛心書包”“關愛留守兒童”“關愛孤寡老人”等志愿服務項目,惠及8 300余人。

二、存在問題

雖然經過不斷努力,北碚區的志愿服務工作取得了較好的成果,但是,在問卷調查中,對北碚區志愿服務的總體評價為“好”和“較好”的,僅占42.7%,近30%的對象認為“一般”,超過30%的對象表示對有關情況 “不了解”,這說明北碚區社會志愿服務的影響力還不夠大,公眾對志愿服務的熱情和了解度并不高。經過統計分析,我們發現,北碚區志愿服務存在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五個方面:

(一) 組織零散,覆蓋面小

缺乏對志愿者的組織動員、日常管理、考核激勵等手段,志愿服務隊伍和社會組織基本處于獨立的狀態,互相之間缺乏溝通,活動覆蓋面小,很難形成規模,導致志愿服務的影響力有限,全區志愿服務的氛圍不夠濃厚。

(二) 形式單一,吸引力小

活動形式基本上以官方組織、志愿者被動參加為主,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的自主性、積極性不強;從活動內容上看,主要以衛生清潔、公益宣傳為主,較為單調,難以發揮志愿者的特長優勢。問卷調查顯示,認為北碚區志愿服務“活動不夠豐富,服務不夠好”的占46.5%,而在愿意報名參加志愿服務活動的對象中,對“服務內容”比較看重的占68.4%。從志愿服務需求上來看,對“幫助低收入階層、貧困階層的生活服務”“青少年教育與心理咨詢服務”“社區治安、糾紛調解等社會安全服務”“青少年教育與心理咨詢服務”和“婦女兒童權益保護服務”等五類服務選取占比均達60%以上,需求較為旺盛。

(三)支持不夠,難以集中

北碚區志愿者主要由機關及事業單位黨員干部、在校大學生、退休老人和企業職工為主,其中企業職工有3.2萬人,而在我們隨機訪談的20名大中企業負責人中,只有2人表示無條件支持職工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其他人均表示存在職工頻繁參加志愿服務影響工作狀態、志愿服務與工作時間沖突影響企業管理等顧慮,11人表示支持職工參加志愿服務,但必須得在不影響他們工作的前提下,當問及如果職工請假參加志愿服務是否愿意給予帶薪假期待遇時,19人表示不愿意。

(四)機制不健全,缺乏競爭性

目前,北碚區尚未形成一套完善的志愿者組織、培訓、管理、服務制度體系,組織開展活動大多是臨時通知,沒有形成常態,志愿者的素質良莠不齊,基本信息也不夠全面,缺少對志愿者學歷專業、興趣特長和年齡結構的分析,在組織活動時缺乏針對性。

(五)宣傳不足,社會知曉度不高

問卷調查顯示,大多數群眾對志愿服務的了解渠道為“工作單位相關部門”和“志愿服務團體、義工組織”,選擇“報紙、電臺、電視、網絡等媒體”的占21.6%,可見社會對志愿服務的宣傳推廣力度還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三、北碚區強化志愿服務工作的對策及途徑分析

就北碚區開展志愿服務的情況來看,缺少的不是志愿者組織和志愿者群體,而是一個科學的志愿者管理服務系統和一套較為完善的組織管理機制,對此,我們認為,應該從以下個方面著手,強化志愿服務工作:

(一)建立網上平臺

利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建立北碚區志愿者公眾服務平臺,設計管理員信息庫、志愿者信息庫、志愿服務隊伍信息庫、志愿服務詳情庫、志愿者星級庫五個數據庫,做到每個志愿服務隊伍都有一個窗口,每名志愿者都能查到詳細信息,志愿服務隊伍可通過網站發布信息、召集志愿者開展活動,志愿者可通過網站查詢信息、互動交流,實現對整個志愿服務工作的精確管理。

(二)豐富服務內容

進一步豐富志愿服務的方式和內容,避免以往總是“掃掃地、唱唱歌,養老院里坐一坐”的單調模式。在全區層面上,以弘揚正能量、引領新風尚為目的,組織開展大型文藝匯演、宣傳宣講、主題公益等志愿服務活動,豐富群眾業余文化生活;在社會組織和志愿者隊伍層面上,根據各自性質和成員特長,開展形式多樣的幫貧助困、法律援助、關愛弱勢群體等志愿服務活動,有條件的,可以提供新媒體知識講習、特種農業種養殖技術培訓、金融理財等方面更加專業的個性化服務。

(三)健全工作機制

主要對群眾參與義工活動進行鼓勵獎勵,激發群眾參與義工服務的積極性、主動性。建立服務“儲蓄”制度,群眾參加志愿服務活動后,由受益者出具證明,提交到義工網,對每個黨員義工活動檔案進行全過程記錄和“儲蓄”, 志愿者每年完成了多少時長的義工服務、服務的質量如何,一目了然。建立義工晉級獎勵制度,志愿者完成義工服務30小時以上晉一星級,50小時以上晉二星級,80小時以上晉三星級,100小時以上晉四星級,200小時以上晉五星級;義工隊完成義工服務5 000小時以上可評星級義工隊,10 000小時以上可評紅旗義工隊。對長期堅持聯系服務群眾、具有榜樣示范帶動作用的五星級義工和紅旗義工隊進行嘉獎。建立義工服務交換制度,星級義工若需要幫助,可來社區按照個人服務時常換取相應的服務。建立義工項目公開競標制度,將競爭機制引入義工活動項目,鼓勵各義工隊根據自身優勢策劃申報特色義工活動項目,凡競標一個義工活動項目,給予一定經費補助。

(四)強化活動宣傳

充分利用報紙、網絡、電視、廣播等媒體,強化對區內和區外的志愿服務宣傳。設計制作志愿服務主題扇子、雨傘、海報等宣傳品,在人流集中區免費發放。收集整理先進志愿服務隊伍、志愿者的事跡和案例,改編成風趣幽默的小品、歌舞、話劇等群眾喜聞樂見的方式進行宣傳,不斷增強群眾參與志愿服務、接受志愿服務、支持志愿服務的意識和熱情,打造北碚志愿服務品牌。

參考文獻:

[1]汪汛清.與世界同行:全球化下的志愿服務[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徐步云,賀薈中.西方志愿者行為的研究綜述[J].中國青年研究,2009,(4).

[3]丁元竹,汪汛清.志愿活動研究:類型、評價與管理[M].天津人民出版社.

[4]丁元竹,汪汛清,譚建光.中國志愿服務研究[M].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11).

[5]丁元竹.國外志愿服務的發展[M].2005.

[6]鐘良.志愿者組織在社會治理中的作用淺析[J].青年探索,2009,(5).

[7]陶倩.科學發展視野下志愿服務的思考[J].思想理論教育,2009,(13).

[責任編輯:褚永慧]

猜你喜歡
現實路徑志愿服務社會治理
“互聯網+出版”的現實路徑及發展前景研究
基于協同發展理論的大學生志愿服務可持續化社會支持系統研究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視閾下的大學生志愿服務
社會轉型期基層社會治理創新的實踐和經驗研究
高校大學生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狀況與培育路徑研究
志愿服務與“互聯網+”結合模式探究
社會治理面臨的現實困境與路徑選擇
政府主導型社會治理模式下社會組織發展理路
國家審計職業化的現實路徑選擇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