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學班級管理之我“心”我“數”

2016-09-20 06:20丁朝放
考試周刊 2016年72期
關鍵詞:量化數據班級管理

丁朝放

摘 要: 本文對新形勢下的小學生班級管理采用量化記錄和統計數據方法,做到心中有“數”,促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分享幾點管理經驗。

關鍵詞: 班級管理 量化 數據

小學班級管理是一項繁瑣又富有挑戰的工作。班主任是班集體的組織者和教育者,是學生德、智、體、美諸多方面發展的指導者。通過組建班委,培養優秀的班干部,達到“管是為了不管”的目的。對于長期發展的班集體來說,對學生各項習慣進行量化記錄和統計數據,更能讓班級數據化、科學化。

一、小學班級管理要有“心”

小學生管理中,班主任除了培養孩子們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外,更多情況下,教師對孩子要有“愛心”、“責任心”、“耐心”、“細心”等。當今小學生接受的信息量增加,賦予他們更多個性化。小社會似的班級充滿了豐富多彩的班級文化,發生思想碰撞,這些更多需要班主任及任課老師通力合作。班級管理每天面對的問題就是行為常規,每日常規的情況記錄和分析尤為重要,因此對每位學生進行量化記錄和統計數據是一種較好方法。

二、班級量化記錄措施辦法

班主任為了比較直接全面地了解班級情況,量化班級學生情況,可根據班級人數,確定幾人為一小組。每一小組選舉一個組長,負責自己組的組員各項常規考核。每個小組長發放《小組長手冊》,其中量化項目具體有早讀、兩操、佩戴、記錄、衛生、作業等多方面內容。各小組長主要負責課堂紀律和作業數據匯總。班委會里面挑選出早讀、佩戴、衛生等方面的負責人統計相應內容,并把分數匯報給小組長記錄。每日一張表格(學生常規考核登記表),每周一張表格(一周學生常規考核匯總表),每周一次總結。次周安排召開專題主題班隊,表揚并總結過去一周的班級情況。

三、量化性管理的三大原則

(一)用心去觀察,做到心中有“數”。

教育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班主任應有較強的觀察能力。在學生的日常生活中,班主任要善于觀察學生的行為表現,獲取豐富的感性材料。具體地說,班主任觀察學生的面部表情,利用一切機會和場合,捕捉孩子們的表情變化,了解基本情況和變化。特制定班級一日常規登記表,及時總結和備注班級一天發生的事件。根據表格情況,收集資料,針對性教育個別學生。

(二)用心去記錄,做到以“數”服人。

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從曉理、動情到導行的過程,理的闡發、情的傳達、行的引導,往往借助語言“媒介”實現。班主任與教育個體進行當面溝通時,難免說教為主、理由停留在自我主觀意識上,難免出現口說無憑的情況。然而利用了量化班級后,只需要查看下《小組長手冊》,就能夠用數據事實說話,學生也能欣然接受。例如:班級里面有個學生常常遲到,之前當面批評,還是沒有更改壞毛病。通過教師的當面談話,把班級里面的紀律情況登記給孩子們看,逐漸意識到自己的不足,從此開始關注自己的出勤。

(三)用心去激勵,做到獎罰有“數”。

一個班級制定量化學生機制,是為了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為了激勵孩子們遵守《小學生日常行為規范》,特制定了積分卡制度。通過蓋章、發放積分卡等制度,建立比較完善的獎罰辦法。在這一基礎上,教師可以安排一名學生獨立負責積分登記,這樣在一定程度上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一個班集體離不開班規制定,在這積分制度下,通過量化分數,制定小學生班級管理量化表。

在小學生日常教育教學過程中,為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進行量化分數。為了科學化管理班級,獲得數據支持,讓學生深刻認識自己的不足。同時班級的量化和數據的呈現讓班主任增強了管理分析能力。養成教育是一個長期的過程,班級反饋從“數”據中來,更要著重實施細化。

參考文獻:

[1]劉英.當好班主任的途徑—勤.新西部(理論版),2012.

[2]馮青連.淺談小學生班級管理.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第七卷).

[3]盤幼初.從“望、聞、問、切”談班主任工作.衛生職業教育,2005.

[4]鄺結娜.小組合作模式促進班級有效管理.科教文匯(中旬刊),2014.

猜你喜歡
量化數據班級管理
?;髽I提高現場應急處置能力的對策措施研究
警察院校量化考核制度
公路工程試驗檢測存在的問題及措施
一種借助數據處理構建的智能食堂管理系統
淺談計量自動化系統實現預購電管理應用
基于班級管理的班干部培養方法研究
班級管理問題與應對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養的中職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專班級管理共性問題與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