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校交叉學科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研究

2016-09-22 16:30馬廷奇
成才之路 2016年22期
關鍵詞:拔尖創新人才交叉學科制度創新

馬廷奇

摘 要:學科交叉已成為知識創新、科學發展的時代特征。大學交叉學科建設不僅是研究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基本途徑。傳統管理體制及“單科制”組織體系的“慣性”,使我國大學交叉學科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面臨不少困境和障礙。當務之急是樹立大學科意識,積極推進學科交叉的制度創新,整合不同學科資源,實現交叉學科建設與拔尖人才培養的互動和協同。

關鍵詞:交叉學科;拔尖創新人才;制度創新;大學科意識

中圖分類號:G640;C96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2-0018-03

大學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成為國人關注的焦點,已成為政府著力推進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政策取向。實踐中,拔尖創新人才培養是一項系統工程,涉及人才培養過程諸多要素的協同,但沒有固定的模式,需要進行多元化的探索。在各種可能的模式選擇中,學科交叉是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不可或缺的途徑。因此,本文主要討論“交叉學科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及其關聯,以及如何通過交叉學科建設推進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

一、交叉學科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相關性

邏輯上講,培養拔尖創新型人才,首先要弄清楚何謂拔尖創新人才。人們不同的視角導致對拔尖創新人才內涵有不同理解,但拔尖創新人才具有兩個最基本的特征:一是寬闊的學術視野,二是創新性的思維品質。其中,寬闊的學術視野是創新性思維品質形成的基礎,沒有寬闊的學術視野,創新性思維品質的形成就沒有根基。有學者考察466位諾貝爾獎得主的知識背景時發現,絕大多數諾貝爾獎得主擁有廣泛的興趣愛好、良好的哲學與人文修養、既專又博的科學知識結構?!爸R背景交叉成為科學家打破習慣思維、擴大創新思維廣度、取得原創性成果的源泉”,尤其是20世紀以來,“學科知識的交叉與融合,既孕育了精彩紛呈的原創性成果,又造就了善于打破學科壁壘,把不同學科理論與方法有機融合的創新性人才”。這反映了現代科學發展的趨勢和人才成長的基本規律。近代科學時期,自然科學注重精確實驗,建立嚴密的邏輯體系,科學逐漸分化為精細的專門學科,與此同時,這種分化脫離了對自然界綜合的抽象,難以真正認識自然現象內在的聯系?,F代科學時期,科學的發展把分化與綜合緊密聯系起來,把人為分解的各環節重新整合了起來。這種背景下,科學研究突破了單一學科認識世界的局限,交叉學科研究或跨學科研究逐漸成為認識世界的主流范式,以致“研究與學術成果在前沿領域與尖端領域的突破,通常涉及不同的學科;現代學術問題、社會問題、技術問題、經濟問題的復雜性,要求綜合的方法與技術合作”?,F代科學技術發展的成就表明,原創性成果大都產生于交叉學科或跨學科領域,學術上做出突出貢獻的學者多具有多學科的知識背景,這也是交叉學科領域容易產生拔尖創新人才的主要原因。

那么,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或者說,培養具有多學科知識素質的創新型人才,大學要進行怎樣的變革?現代大學不僅進行知識創新、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而且更要用科學研究和學科建設的新成果、新方法培養人才,通過人才培養進一步推動知識創新與學科發展。因此,科學研究、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應該是一體的,人才培養必須通過科學研究或學科建設來進行,跨學科、復合型的創新人才必須通過交叉學科或跨學科來培養?,F代大學學科眾多,不同學科的學者云集,適宜進行學科交叉研究和跨學科人才培養。同時,經濟社會發展對科技創新的需求拉力及學科自身發展內在邏輯張力的驅動,要求大學降低學科圍墻,打破不同學科領域間的體制性壁壘。一般來說,交叉學科主要源于問題研究的需要和學者學術研究的興趣,不同學科或學科專家聚集在一起,研究相對于單一學科來說更為復雜的問題,學科之間經過不斷推拉與拽扯,逐漸形成相對獨立的專業化領域和新的知識生產范式。隨著交叉學科的漸趨成熟,傳統學科之外逐漸分化出人才培養的新專業。從培養目標而言,這些新專業大都具有知識結構的混合型特征。

學科交叉活動涉及不同學科間的合作及組織結構的變革,所以,在大學組織內部,有相當數量的學科交叉活動是以隱性的形式進行的,包括學者間基于問題研究的自愿合作、基于共同利益的小組協作,這些組織大多屬于非正式團體,沒有固定的組織機構,是一種自發的、持續潛在進行的新知識的生產方式。隨著跨學科活動的日益頻繁,越來越多的學科交叉活動以及學術創新性成就發生在更具學科交叉意識的學院、項目基地、研究中心、實驗室等資源交匯的地方,并且開始建立專門的交叉學科研究機構;這些機構不僅成為知識創新中心,而且逐漸具備交叉課程開設和交叉學科教育的功能。在美國,交叉學科教育一直是隨著交叉學科研究的發展而發展的??梢哉f,推動交叉學科教育發展的影響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知識整合的理念與實踐,以及多學科融合的知識生產方式是最主要的驅動力。與此相應,大學必須打破傳統的單科教育模式,給予學生更為全面的多學科教育。從根本意義上說,“交叉學科教育的核心是知識的整合,其過程是各學科的相互作用,其目標是培養學生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作為單科教育的制衡力量,交叉學科建設與交叉學科教育正成為世界各國大學教育改革的基本趨勢,成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主要途徑和方法。

二、中國大學境遇:交叉學科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困境

大學交叉學科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面臨怎樣的現狀,如何通過交叉學科建設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這些都是在新的社會經濟和科技發展背景下值得重視的課題。關于如何培養拔尖創新人才或杰出人才,錢學森先生不僅提出了發人深省的問題,實際上也給出了“答案”。他認為,中國大學之所以創新力不足,是因為缺乏具有創新思想的拔尖人才,之所以缺乏這樣的人才,根本原因在于“中國還沒有一所大學能按照培養科技發明創造人才的模式辦學”??梢?,拔尖創新人才培養問題實際上是大學人才培養模式改革問題。拔尖創新人才的培養標準不同于一般人才,一般人才要求有嚴密的邏輯思維和較強的做事能力,對專業知識和專業能力的要求比較高,而拔尖創新人才尤其是科學領域拔尖創新人才要求有較為寬闊的知識視域,因為“科學上的創新光靠嚴密的邏輯思維不行,創新思想往往始于形象思維,從大跨度的聯想中得到啟迪,然后再用嚴密的邏輯加以驗證”。我國大學辦學實踐中,單學科設置的組織結構、狹窄的專業設置與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要求格格不入。實際上,當前學術界對交叉學科重要性的認識以及交叉學科建設更偏重于科學研究,主要著眼于學術領域的創新。從較為理想的狀態而言,培養拔尖創新人才,交叉學科建設是不可或缺的途徑。然而實踐層面,無論是交叉學科建設還是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都還沒有形成有效的運行機制,更沒有形成二者之間的協同和互動,中國大學面臨交叉學科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雙重困境。

1. 一方面交叉學科建設與發展面臨著傳統的障礙,另一方面交叉學科建設成果難以轉化為創新人才培養的資源

交叉學科是自然科學、社會科學、人文科學等各大門類科學之間發生的外部交叉,以及本門類學科內部眾多學科之間發生相互作用而交叉形成的理論體系。交叉學科不是學科間的簡單相加和有形學科組織結構的調整,學科交叉主要體現為學術思想的交融,以及學科之間思維方式的綜合和系統辯證思維的形成。在我國,受傳統的觀念、理論根深蒂固的影響,跨學科研究和跨學科教育都處于單學科體制的邊緣地帶。雖然20世紀90年代以來的院校合并使許多不同學科類型的高校合而為一,學科專業數量增多了,但由于學科沒有實現實質性融合,交叉學科和交叉科學研究有時難有立足之地。即使如此,不能說我們沒有認識到交叉學科建設以及交叉科學研究的重要意義,不少重點大學設置了幾十個甚至上百個研究所或研究中心,但絕大多數掛靠在院系,是既無辦公用房又無日常運行經費的“虛體”,更缺少跨學科研究的有效保障機制。迄今為止,一些大學交叉學科研究采取的措施都是“權宜之計”,缺乏長遠的戰略規劃和系統性改革思路。因此,與認識上的重要性相比,我國大學交叉學科研究不同程度地存在著職權模糊、隊伍不穩、方向多而雜、投入少而散等問題。

具體到研究者個體,交叉科學研究是每一位大學教師都能做到的事情,在20世紀科學發展進程中,跨學科研究已成為學者學術意識的一部分。用跨學科視野來處理學術問題不需要太多的勇氣與獨創性,但在大學內部用制度化的方式來處理交叉科學研究問題,形成穩固的交叉學科組織體系和有效的運行機制,卻是一個十分復雜的難題。因為“學科互涉從一種思想發展成為一系列復雜的活動,包括其主張、活動和結構,它是對正統的挑戰,是變革的力量”,因此交叉學科建設在實踐中遇到的障礙與挫折也是普遍存在的。與交叉學科建設的境遇相比,我國大學交叉學科教育更是剛剛起步。目前,交叉學科建設主要局限于學術研究或問題研究領域,相關資源、設備以及研究人員的調配更多地是為了項目研究的需要,交叉學科建設成果沒有轉化為創新人才培養的資源和優勢,課堂教學中沒有體現交叉科學研究的新成果,沒有成功地讓學生掌握處理跨學科的復雜問題、復雜情形所需的整合技巧;大學內部組織機構的變革更沒有體現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間的滲透與聯系,科學研究與教學活動之間的體制性斷裂依然難以彌合。這種背景下,培養創新人才有時只是“紙上談兵”。

2. 交叉學科培養創新人才的機制還不健全,交叉學科培養創新人才的模式仍處于探索階段

大學交叉學科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是相輔相成、互為一體的。人才培養是交叉學科建設的基本任務,要實現多學科的融合與交叉,形成交叉科學的研究氛圍,必須培養新一代堅持跨學科價值觀的研究人員,同時,學科交叉也是拔尖創新人才成長的基本環境。實際上,我國的大學特別是研究型大學具有交叉學科培養拔尖創新人才的優勢與資源,比如,不同學科專家云集,學術思想活躍,科研設備一流。但實踐中,大學交叉學科人才培養還存在不少障礙,無論是本科生教育還是研究生教育,大學的資源配置、教師編制、課程安排、考核評價等,都以相對固化的學科專業或自我封閉的院系為組織單位,學科以及不同學科學者之間有時壁壘森嚴、溝通交流困難,小型、分散的單學科組織模式把學生限制在狹窄的學科專業范圍內,難以吸收多學科的學術營養,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發展受到很大限制。

值得指出的是,單科教育的體制困境沒能阻滯大學特別是一些研究型大學交叉學科培養創新人才的自主性、零星式的探索。一方面是因為實施交叉學科教育、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已成為大學教育改革的基本趨勢和主要動力;另一方面傳統教育結構還有很強的“慣性”,無論是對現有結構的修正還是創造一種新的結構都需要一個過程。近年來,我國大學在交叉學科人才培養方面采取了一系列舉措,一是設置跨學科課程,二是設置交叉學科專業。然而,這些改革舉措大多還囿于人才培養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的變革,或僅限于學科專業結構等形式的調整,實踐中仍受到現行體制機制和資源整合困難等制度性因素的干擾。

三、制度創新:構建交叉學科建設與拔尖創新人才培養的協同機制

提倡交叉學科建設,并不意味著單一學科的終結,也不意味著完全不要學科邊界,而是提供一種從不同側面研究問題的方法和氛圍?,F代科學發展到今天,已經“沒有某一門專門學科的研究僅靠本專門學科單科獨進的方式可以深入下去”,因此,大學必須承擔培養適應學科交叉和交叉科學發展的創新人才隊伍。與傳統大學組織模式與教育體制相比,學科交叉不僅是學術發展的動力,也是人才培養模式的根本性變革?,F在關鍵問題是要打破交叉學科建設與創新人才培養之間的“閉鎖”狀態,著力構建二者之間的互動與協同機制。

1. 無論是科學研究還是人才培養都要樹立大學科意識

在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實踐中,無論學科還是專業,其邊界都是相對的,不存在一成不變的固定“疆界”??茖W研究本質是不斷挑戰人類未知世界的過程,科學進步本質上是學科知識邊界和壁壘不斷被打破又不斷形成的過程。大學人才培養的學科專業的發展也是如此。隨著經濟社會發展和科技進步,學科專業不斷分化、重組,不適應社會發展需要的學科專業不斷被淘汰,新的學科專業不斷出現,其實質是知識創新在大學人才培養學科專業分類上的反映。美國大學生專業選擇的研究證實,學科專業劃分不再是不證自明的,情景化的探索重新劃分了邊界,在擁擠的領域可以進行交叉研究,各種交叉學科專業也在科學研究所進行的知識融合中不斷誕生。雖然大學內部單學科組織體系的主導性地位并沒有削弱,但由于受到新需求、新利益、新技術的推動,催生出新的課題及看待舊課題的新方法。學生及其老師、研究者與學者共同生活在問題的復雜性既需要特殊技能,又需要整合技能來解決的世界,生活在一個文化邊界總體削弱,等級取消、混淆范疇、機構界線日趨模糊的時代。這一過程被稱為學科發展的“后現代階段”,即“大學科時代”。因此,大學科觀念應成為大學進行科學研究或人才培養的主導性價值觀,具體表現為科學研究、課程設置、專業建設、教學內容改革中破除學科壁壘與資源壁壘,積極開展跨學科研究與跨學科教育,培養學者和學生開放的學術胸襟,使他們從更寬闊的視野看待單一學科的局限性以及學科之間的聯系。

2. 為交叉學科發展和交叉學科教育提供制度和政策保障

一般而言,新學科在大學內部得以發展與繁衍取決于三個基本要素:一是該學科在整個學科體系中合法地位的確立,二是相應的組織機構保障,三是學科人才培養機制的建立。比較而言,當務之急是確立交叉學科在學科體系及大學學科生態系統中的合法地位。宏觀層面,要進一步完善交叉學科發展的政策支持體系,確定國家交叉學科研究和交叉學科發展戰略規劃,學科專業目錄修訂要給予交叉學科更多的發展空間;無論是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還是社會科學基金項目評審都要鼓勵交叉學科的課題研究,建立交叉學科專項研究資助與成果評價體系。在大學組織內部,學校層面要設立交叉學科建設與人才培養領導機構,負責對交叉學科發展和人才培養活動進行總體規劃和組織實施,建立不同院系、學科專業之間的有效溝通機制;院系層面,交叉學科研究與人才培養的組織管理有三種模式與院系發生聯系:一是院系層面設立專門交叉學科研究與教育機構,二是單獨設立交叉學科研究與教育院系,三是部分研究與教育活動由院系管理,部分由交叉學科研究與教育機構進行管理。具體采用何種模式,需要根據不同管理體制及交叉學科研究和教育活動的任務安排,進行因校、因事制宜的組織管理制度創新。制度創新模式可采取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進行,也可采用上下聯動的方式進行。自上而下制度創新針對性強,有助于學校根據自身學科優勢加強交叉學科研究和人才培養;自下而上的制度創新有助于調動基層院系的積極性,有利于進行交叉學科研究與人才培養模式的多元化探索。不管采用哪種路徑,行政推動與調動基層學術組織的積極性是必不可少的。

3. 促進交叉學科研究與人才培養的資源整合

無論交叉學科建設還是人才培養都涉及不同院系、不同學科專業間的合作,涉及對現有組織機構的調整,以及學術和教學資源的優化整合。目前,大學交叉學科建設偏重于機構設置、基地建設、經費籌措、項目研究等方面,相對忽視人才培養。實踐中,許多交叉學科研究和實驗中心單純進行課題研究,不同學科教師間的合作僅限于項目合作,較少開展人才培養方面的合作,雖然有些交叉學科研究機構招收研究生,但沒有形成有效的跨學科協作培養機制。至于本科生教育,盡管不少大學設置了交叉學科專業,但專業內涵建設、課程建設、體制機制建設等與培養創新人才的要求相距甚遠?,F在關鍵問題是通過政策調節和體制機制創新,鼓勵交叉專業建設、開設交叉學科課程,用交叉學科研究成果豐富教學內容;鼓勵教師組成跨學科教學團隊,合作主講跨學科課程;打破院系間“各自為戰”的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體系,理順院系之間的利益關系,建立院系之間協調溝通和資源分配機制。同時,大學交叉學科建設和人才培養不能關門封閉進行,必須建立與科研機構、行業企業間的緊密合作關系,完善多元利益主體參與的產學研合作機制,真正將交叉科學研究與人才培養結合起來。

參考文獻:

[1]郝鳳霞,張春美.原創性思維的源泉——百年諾貝爾獎獲獎者知識交叉背景研究[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09).

[2]路甬祥.學科交叉與交叉科學的意義[J].中國科學院學報,2005(01).

[3]朱麗·湯普森·克萊恩.跨越邊界——知識、學科、學科互涉[M].姜智芹.譯.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

[4]王冬梅.美國高校交叉學科教育研究綜述[J].比較教育研究,2007(03).

[5]錢學森.中國大學為何創新力不足[J].青年教師,2009(12).

[6]劉仲林,宋兆海.發展中國交叉科學的戰略思考[J].中國軟科學,2007(06).

[7]劉昱,劉仲林.學科交叉中的科研創新契機——以中國科學院院士增選為例[J].科技進步與對策,2005(12).

[8]伍紅軍,羅英姿.交叉學科人才培養的幾個理論問題研究[J].江蘇高教,2010(02).

猜你喜歡
拔尖創新人才交叉學科制度創新
《中醫文學雜志》交叉學科征稿函
作為交叉學科的法治文化專業教學改革初探
《中醫文獻雜志》交叉學科征稿函
交叉學科面臨的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