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時事資源讓高中語文課堂錦上添花

2016-10-13 21:54黃志森
考試周刊 2016年79期
關鍵詞:語文素養高中語文

黃志森

摘 要: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學科的基本特點,然而在平時的高中語文課堂中,工具性明顯強于人文性,合理利用時事資源,讓沉悶的高中語文課堂錦上添花,實現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一,從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語文素養。

關鍵詞: 高中語文 時事資源 語文素養

語文學科不但要注重學科的工具性,更要注重學科的人文性,要培養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提高文化品位,真正達到提高語文素養的目的。時事資源接近生活、源于現實,具有較強的影響力、吸引力,能較教材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讓語文課堂錦上添花,從而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

筆者認為,時事資源包括兩大類目:一是最近所發生的時事類新聞,二是各大時評網、時評人所發的時事評論,二者都能很好地提高學生的審美、認知能力。當然,后者在教學運用上能更直接地為學生提供是非曲直、審美認知,而單純的時事類新聞對學生的審美認知、思辨深度等都有更高的要求。

2016年福建高考加入全國卷高考行列,全國高考語文卷對學生的審美、認知、思辨等方面有著更高的要求,特別是任務驅動型作文的出現。那么,在高中語文教學中穿插時事資源的教學,其利好的一面便呈現無遺。

1.合理利用時事資源能提高學生綜合的思維能力,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觀察能力。首先,傳統的語文課堂教學忽略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高考指揮棒下的教學較難調動學生的獨立思考,從而形成自有的思維創新。時事類新聞或時事評論通過具體的事實、獨特的時代感和新鮮感,更好地觸動并引發學生的判斷分析、概括總結,從而實現自主思維的提升。

例如,近期鬧得沸沸揚揚的青島大蝦事件,以及時文評論《“撞翻變道車”的快意》、《黑衣壯漢地鐵該不該打人》等,這些時事類新聞和時事評論涉及多方面,能引發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并且形成自己的見解,有利于學生自主思維的提高。相對于課本教材,學生對于這類材料更有興趣更愿意闡釋見解,那么長期堅持下來會對學生的理解力、分析力、綜合力、判斷力有極大的促進作用,學生的自主思維能力也能得到極大的提高。

其次,時事類新聞的報道總會夾雜新聞媒體的某些主觀臆斷,時事評論更是觀點紛亂的文字戰場,而這些時事資源再借助網絡的傳播,特別是微信、QQ、微博的大量傳播、轉載,成人尚且會受到蒙蔽,更何況學生。因此,教師在講解過程中會注重對學生的導向,讓他們明辨是非,區分對與錯,在此過程中更好地培養學生的社會觀察力。

這些是學生自主的思考探究過程,是一種思維能力的鍛煉和提升。同時,這一過程培養了學生的社會觀察能力,教會他們透過現象看本質,不隨波逐流,不人云亦云,有獨到的觀察力和見解。

2.合理利用時事資源能更好地激發學生寫作興趣,培養學生的表達能力。學生學習興趣及綜合思維能力的提高,觀察力、判斷力的提高,最終都要反饋于作文上。作文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也是教學效率較低的一環,其主要原因在于學生寫作興趣低下。相對于枯燥的作文題目,時事資源讓學生想說、愿意說,也更愿意寫。

例如杭州圖書館允許拾荒者、流浪漢入館,因此,杭州圖書館被稱為“史上最溫暖的圖書館”,如此有溫度的圖書館,一下子引來學生的熱烈討論,在師生的共同討論下,很快就確定中心立意,寫作上的講授與完成就水到渠成。

2016年全國卷作文明確提出了任務驅動型的作文概念,明確任務,就事說理,防止套作。這與平時語文課堂利用時事資源,讓學生分析、概括、明確觀點的做法不謀而合,平時語文課堂的這一教法成為鍛煉作文思維的一種妙招。

3.合理利用時事資源能更好地讓學生關心、了解社會,為未來社會培育合格公民?,F代學生身處家校的雙重呵護,加之物質生活的充裕,他們很少對社會有深刻的認識。學生很難明辨善惡是非,更無所謂社會責任感,時事資源能更好地讓學生關心了解社會,明白這些都在我們身邊。作為社會的一分子,我們有參與管理社會的責任,增強他們的責任感,這樣將來的他們才能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

2015年全國卷女兒舉報父親開車使用手機,開車使用手機危及他人生命安全,提醒、勸告他人包括親人,這是你我的責任,畢竟生命安全大于一切。全國卷的這一題目很好地促進了學生對責任感的認識。

對社會的責任感,光憑課堂上教師的照本宣科,很難引起學生的共鳴,課堂多樣化的教學使學生將來走出校園,走進社會,有更強的社會責任感,更愿意參與社會的各項工作,成為未來社會的合格公民。

當今時代,網絡便捷,資訊變得唾手可得,各種時事資源紛至沓來、良莠不齊。那么,我們就要學會甄別并有效、合理地利用時事資源,只有有所選擇,擇優而用,再加之有效使用,才能讓時事資源成為真正點亮課堂的明燭。

1.選材需積極向上,負能量不可過多,能有多方面多角度地思考,接近平時生活,切不可過于脫離生活。只有注重選材才能讓學生形成積極的人生態度和正確的價值觀,有判斷力,以此促進語文的表達與交流。

2.多多關注一些站位好、價值高的時評網或報刊,例如關注新華時評、人民時評、時評界、鳳凰網、搜狐時評、搜狐明說吧等時評網站,關注《南方周末》、《南方都市》、《新京報》、《中國青年報》等報紙。

3.多方式、有效合理地使用時事資源。時事資源的使用只是語文課堂的一種有效補充,萬不可喧賓奪主或者把語文課上成政治課,必須多結合語文學科的特殊性,特別是結合作文教學。方式可多樣性,例如,可讓學生分組討論并反饋成書面材料;每周開一次時評課,但要求一小作文的方式體現出成果;也可以利用平時課前幾分鐘討論時事,賞析時評等。

總而言之,時事資源作為一股新鮮的泉水注入高中語文教學,輔佐語文課堂由內延伸到外,一定可以使高中語文課堂的教學更具活力和生機,更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及語文素養,讓高中語文教學更上一層樓。

猜你喜歡
語文素養高中語文
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五味俱全”的思考
談高中語文如何在“新”中求效
探究農村中學語文素養的提升方法
為小語課堂“瘦身”,為學生語文素養增“肥”
開放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影視資源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研究
開展高中語文綜合性學習探究
關于高中語文修辭教學的一些看法
關于高中語文鑒賞閱讀教學的思考
對高中語文教學的幾點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