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藝術教育在精神文明構建中的作用

2016-10-14 23:21劉明元
科學與財富 2016年28期
關鍵詞:精神文明藝術教育

劉明元

摘 要:審美活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一環,從而使得藝術與美的教育在人類社會的文明進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說,藝術教育在精神文明構建中所具有的價值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個體修養價值;二、美化生活的價值;三、社會進化價值功能。

關鍵詞:藝術教育 個體修養 美化生活 社會進化 精神文明

本世紀世紀以來,精神文明建設是全世界面臨的共同課題,無論是東方還是西方國家,在自己民族的發展進程中直接或間接地感受到了來自人類自身的困惑。在西方,從培根提出?知識就是力量?以來,其技術進步日新月異,但物質文明的發達并沒有導致精神文明與之同步發展。當我們親眼看到了西方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的不平衡后,越來越認真地思考如何在建設具有西方那種高度發達的物質文明的同時,建立起與之協調一致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即如何建設與現代化進程相協調的人類精神文明秩序,從而光大我們的民族精神與文化。

審美活動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一環,從而使得藝術與美的教育在人類社會的文明進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概括地說,藝術教育在精神文明建構中所具有的價值意義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個體修養價值。

個體文明修養的發展,必須通過社會來實現,而社會精神文明的發展,必須通過個人來實現。因此,藝術教育的目標必須強調培養個體修養的全面提高,以此達到社會和諧、健康的發展??鬃釉种匾曀囆g教育的?成人?功能,在《論語》中,他以個體自我修養確立的三部曲也就是?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在他看來,以?樂?為核心的審美修養,是使學生的思想品德臻于完善的最重要的手段。在個體發展的總體建構中,藝術教育作為一大要素,不僅以其特有的情感教育功能直接激發人們的審美情趣,提高人們的藝術欣賞能力和藝術創造力,促進人們內在的高尚化,而且以其獨特的方式影響個性發展的其他要素,通過?參與?、滲透,使個性達到和諧、全面的發展。具體來說,藝術教育能以積淀理性的感性形式,啟迪人們的智慧,培養個體敏銳的感知力、深刻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力和巧妙的創造力,使人的聰明才智得以充分的發揮。藝術教育也可以?輔道德以為治?,它通過對感性形象的強烈渲染,喚醒人們的良知,使人們在美的誘導和陶冶下,激起感奮、驚覺、共鳴,從而達到心靈向善而美的方向發展,最終走向人格完善。藝術教育還能給體育以極大的影響,在各式各樣的體育活動中,幾乎無不按照美的規律進行,而且有些體育項目已演化為一種特殊的藝術。不難看出,無論是德育、智育還是體育,都離不開藝術教育的協助。在完善人格的培養上,藝術教育具有不可忽視和替代的重大作用。毫不夸張地說,沒有以藝術教育作為核心的美育,其他教育很難獲得成功,和諧、全面發展的個性也就很難塑造起來。正如蘇聯教育家杰普莉茨卡婭所說:?沒有美育,就不可能有個性充分的全面發展??傊?,隨著社會與時代的發展,美的空間的拓展,人們美的享受需要的提高,藝術教育將在社會精神文明建設中顯示出它對個體的修養與完善起的巨大作用。

2.美化生活的價值。

人類通過社會實踐,改造著生活環境,反過來,生活環境也改造著人。人的身體素質以及精神生活等各個方面,都受到生活環境的深刻影響,生活環境中的審美因素,構成藝術教育的強有力的媒介。人們對日常生活環境的布局、建設和修飾,滲透著自己關于美的觀念和意識,而日常環境的美化,對生活于其中的人們又具有熏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教育作用。美化生活環境的價值在于:提供寬敞、整潔、舒適的起居休息場所,給人以寬松、安靜、溫暖和愉快;創設具有一定審美形式的,類型繁多的,寓于藝術感的布局、裝飾和陳設,可以陶冶人們樸素、淡雅、秀麗、莊重等各種審美情趣;通過一定的綜合布局協調人與自然、人與人的審美關系,使人心情舒暢,精神振奮。藝術教育能以積極的方式影響生活、美化生活,這不僅僅在于它可以通過提高人們的審美能力、創造美的能力來改善生活環境和條件,諸如創造美的服飾、美的食品、美的陳設、美的建筑、美的風景、美的藝術品,而且還能積極地滲透到社會的精神生活之中,造成美好的社會精神風貌。一個社會的精神生活是復雜多樣的,既有低級、庸俗、消極等丑的一面,又有高尚、積極、向上等美的一面,藝術教育正是從這里提取素材,以其生動的感染力和說服力,鞭撻社會精神生活的陰暗面,使人們在潛移默化的教育中變得積極高尚,從而促進社會良好精神風尚的形成。

社會生活是人類特有的現象,社會關系與社會文明程度決定著人們的生活方式。而人作為社會的最小單位,其精神風貌必然受到社會生活的制約,可以說,社會生活是個體人身心健康與否的基礎。對于現代社會來說,威脅它的不再是野獸、巨石和洪水,而是人們某種心理上的丑陋與暴力。人的心理生活與精神面貌是存在于世界上的一種能量,它超過地球上其他一切能量,所以我們應盡可能采取積極的手段,促使這種能量轉化為一種改造人類生活、促進社會精神文明的強大動力。而不愿使它在某一時刻成為一種巨大的瘋狂(如戰爭),歷史讓我們目睹了這種瘋狂并為之付出了沉重的社會代價。那么,為什么會出現這種現象呢?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必然與那種片面的、強迫的教育方式有關。片面的教育必然造成心理內部理性與感性的沖突與失調,從而誘發出偏激而盲目的行為,甚至走向生活反面。所以,我們的教育必須培育人們的一種高尚精神境界與情操,使人們的身心得以健康的發展,就必須從兒童時代重視藝術教育??傊?,藝術與美的教育能為人們帶來美的生活,而美的生活則標示著社會精神文明的水平和狀況。

3.社會進化價值功能。

藝術教育作為一種社會意識形態,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力量,但也決不能因此否認藝術教育的社會進化價值。實質上,藝術教育在任何時候,都在以其獨特的方式和途徑作用著自然和社會,促進社會的發展。這主要表現在生產活動和社會斗爭的審美創造中。生產活動過程,也就是人們利用勞動工具作用于客觀對象從而創造出不同的物質產品的過程,也就是人們審美創造活動的過程。正如馬克思所說:動物只依照它所屬的物種的尺度和需要來造型,但人類能夠依照任何物種的尺度來生產并且能夠到處適用內在尺度到對象上去,所以人類也依照美的規律來造型。多少年來,人類正是依照著?美的規律?改變著自然的形態,豐富著社會的物質財富,改善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生活。社會也正是由于人類不斷地進行的這種審美藝術創造,才得以由野蠻到文明、由低級向高級的進化發展。在社會斗爭中,審美創造活動同進步階級、人民群眾的抗惡斗爭緊密結合,并以特有的教育職能促使?人民群眾驚醒起來、感奮起來,推動人民群眾走向團結和斗爭,實行改造自己的環境。人類按其本性來說是自由的,自由將給主體的審美藝術創造活動造成可能性,但是在勞動異化的私有制下,人的生產失去了自由創造的特性,勞動產品也作為一種異己的存在物同勞動者相對立,美作為對主體活動的肯定也由此喪失了它本來的性質。但是,有異化現象,就有反異化活動,有壓迫就有反抗,在這種社會斗爭中,人們以維護人類的類本質為理由,以美的規律為指導,勇敢執著地進行藝術創造以及其他社會領域里的審美創造,由此推動了社會關系以及社會文明的進步,實現社會形態的新舊更替。

猜你喜歡
精神文明藝術教育
電力企業黨建工作中精神文明建設探究
武德修養在當代中小學體育教育中的重要性體現
藝術教育綜合改革研究
淺談學前兒童藝術教育與心理健康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優化學校育人環境
《偷自行車的人》與《小武》分析比較
淺談企業文化和精神文明的和諧發展
我國幼兒園藝術教育特色的現狀分析
科學教育與藝術教育相互融合探究
構建和改進現代化學校美育工作體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