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奥糜蚊缹W”課程中融入生態文明觀初探

2016-10-15 15:56李學梅李有才
中國市場 2016年34期
關鍵詞:高等教育

李學梅+李有才

[摘要]高校教育在生態文明建設中起著重要的示范和推動作用。文章分析了我國高?!奥糜蚊缹W”課堂教學中充分有效地融入“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觀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礎上提出了在“旅游美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態文明觀的途徑。

[關鍵詞]高等教育;旅游美學;生態文明觀

[DOI]10.13939/j.cnki.zgsc.2016.34.265

建設生態文明、維護生態平衡,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抉擇。高校則有培養高層次人才、引領文化發展等功能,對于發展和促進生態文明建設起著示范和推動作用,大學生的生態文明觀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推進大學生生態文明教育,提高當代大學生的生態文明素質,是構建生態文明社會的重要環節和有效措施。然而,當前我國高校教育仍然缺乏生態文明價值觀的教育?!白鹬刈匀?、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文明觀應當充分有效地融入高等教育中。而高校以課堂教育為主,要在高校進行生態文明教育就應立足課堂。

1 “旅游美學”課堂教學融入生態文明觀的重要性

隨著經濟的高速發展,人類生活得到了極大改善,同時也面臨著由于對自然環境的盲目開發導致的一系列環境問題,這些問題威脅著人類的生存與發展,這跟人類缺乏生態文明意識有著重要的關系。教育是培養生態文明觀的重要途徑,目前,國內很多高校沒有單獨開設類似的課程,因此利用課程教學向學生滲透生態文明意識有很直接、很現實的效應。

“旅游美學”是一門應用美學,實用性很強。旅游審美從旅游產品的設計開發到旅游者的旅游體驗貫穿旅游活動的始終。將生態文明意識融入旅游美學的課程教學中不僅能影響大學生的行為規范,形成良好的生態觀,而且大學生還會將這種生態文明意識帶到旅游產品的規劃設計中,從而達到環境保護的目的。

利用“旅游美學”課程教育這個渠道,適時、適量、適度地滲透生態文明教育,有利于提升和培養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和能力,同時還能豐富旅游美學課堂內容。

1.1 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從教育和影響學生的角度來說,把生態文明觀融入到“旅游美學”課程教學中有利于大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首先,生態文明教育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人類的利益追求要符合自然界的發展規律,生態文明觀融入到“旅游美學”課程引導大學生在行為上要自覺承擔起對自然環境的責任,有利于大學生道德素質的健全。其次,生態文明教育要求大學生從整體性視野來看待人與自然的關系,把人對自然的利用納入到可持續發展的范圍內,倡導生態責任和生態行為準則,這對于加強大學生行為規范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由此,“旅游美學”課程教學中滲透生態文明觀可以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生態文明的科學內涵和精神實質,培養大學生良好的消費觀、生態觀,使他們得到全面發展。

1.2 培養大學生的綜合能力

“旅游美學”實踐性很強,主要目的是培養旅游從業人員。生態文明教育就是要引導大學生正確認識和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關系,并通過自身的行為,促進實現這些關系的協調和諧。將生態文明觀融入到“旅游美學”課程中能夠引導學生培養健康的審美觀,良好的生態觀,進而培養學生作為旅游者本身發現美、欣賞美;作為旅游中介者(導游、旅游業服務人員)傳遞美;作為旅游開發者開發美的能力。因此,“旅游美學”課程中滲透生態文明觀無疑有利于大學生全面能力的培養和提高。

1.3 豐富旅游美學課程內容

在“旅游美學”課程中融入生態文明觀,豐富了“旅游美學”課程內容,活躍了課堂氣氛,提高了學生學習課程的積極性。課堂教學中本著以人為本的觀念,讓學生積極參與課堂討論,并把生態文明的理念融入到旅游景區的設計、管理中,學生對所學知識不僅僅停留在理論層面,而是真正將理論運用于實踐,提高學生的實際運用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2 “旅游美學”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態文明觀的途徑

2.1 注重案例教學

案例教學法是指利用已有的案例作為個案讓學生分析和研究,在此基礎上提出各種解決問題的方案,從而提高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一種教學方法。作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法,案例教學大量地被引入“旅游美學”課堂。在本課程中可引入一些有關生態環境經典的或新聞熱點案例進行講授、討論,使學生更能深刻體會不文明的消費行為給環境帶來的壓力,培養學生對人類自身生存環境的高度關切,使學生了解人類活動與環境的密切關系,培養學生對保護環境的高度危機感和責任感,從而形成正確的生態文明觀,并自覺地約束自己的行為模式,進而影響他人的行為模式。

2.2 重視實踐教學

“旅游美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很多理論知識都需要在實踐中得以理解和消化。因此,要在旅游美學實踐課程中使大學生加深對生態環境現狀的了解,對生態文明理論知識的理解,并引導學生樹立科學的消費理念,讓學生認識到不良的消費模式及行為模式對人的全面發展和生態環境的嚴重影響,培養和塑造大學生良好的生態文明觀,促進大學生養成符合生態文明的消費模式及行為模式。

2.3 積極運用多媒體技術

“旅游美學”課程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理論很抽象,傳統的課堂講授很難讓學生理解,而且,將生態文明觀滲透到本課程中,僅靠傳統的講授只能讓學生對生態文明的理解停留在想象的層面。而現代多媒體技術能夠直觀、具體、形象地表達這些內容,加深學生理解抽象的內容并增強對生態文明觀的感性認識,同時提高了學生學習這門課程的興趣,也加強了學生綜合素質和能力的培養。

3 結 論

將生態文明觀有機地融入專業教育中,提高生態文明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是每個高校教育工作者的責任與義務。而“旅游美學”課程是一門理論和實踐結合較強的課程,在“旅游美學”課程中滲透生態文明教育具有其他課程無法替代的優勢,而如何在此課程中更好地滲透生態文明觀還需要進一步探索。

參考文獻:

[1]喬修業.旅游美學[M].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2003.

[2]莊志民.旅游美學[M].上海:上海三聯書店,1990.

[3]王家洪.對旅游美學實施研究性學習的建議[J].職教論壇,2004(10):8.

[4]國家環境保護局世紀議程[M].北京: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1993:297.

[5]李培超.論生態月的核心價值及其實現模式[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11(1).

猜你喜歡
高等教育
教學和管理層面的高等教育服務思考分析
高校雙語教學現狀與創新分析
在線性代數課程教學中引入MATLAB的簡單介紹
大數據對高等教育發展的推動研究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