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初探

2016-10-18 16:17袁平平
科技視界 2016年22期
關鍵詞:傳統村落保護利用

袁平平

【摘 要】文章以蘇州陸巷古村為研究對象,通過實地調研,分析總結了陸巷古村的保護對象,主要有物質要素和非物質要素兩個方面。其次,結合陸巷古村的實際情況,列出適用于該村落的兩種利用方式,以期對該村落的保護、利用和發展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關鍵詞】傳統村落;陸巷古村;保護;利用

【Abstract】This paper in the Suzhou Lu Xiang Village as the research object,through the investigation on the spot.Analysis and summary the objects of protection of Lu Xiang Village,mainly have two aspects:material elements and non-material elements.Secondly,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Lu Xiang Village,list two kinds of utilization for the village, and expect to play a certain guiding role in terms of the protection, utiliz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village.

【Key words】Traditional village;Lu Xiang Village;Protection;Utilization

0 引言

傳統村落由于其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從20世紀80年代起,人們陸續關注傳統村落。2000年有“畫中的村莊”之稱的西遞、宏村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8年4月《歷史文化名城名鎮名村保護條例》的頒布,將名城、名鎮與名村的保護上升到國家法規層面,可以看出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傳承逐步成為社會關注的熱點話題。

對待傳統村落問題,保護是根本,傳統村落的利用與發展都是建立在對傳統村落進行保護這一基礎之上。蘇州陸巷古村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是當地深厚歷史和燦爛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當地先民們生存狀態、生活方式、思維方式的反映,對其進行研究并合理規劃、保護與利用,不管是從歷史角度、文化角度還是藝術角度都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陸巷古村概況

陸巷古村位于江蘇蘇州東山鎮西側,太湖之濱。古村背山面湖,東邊是莫厘峰,南邊是碧螺峰,西邊是太湖,形成于南宋,顯于王氏。明清時期名人輩出,明正德初大學士王鏊的故里即在此村,近代有名的三位院士王守覺、王守武和王大珩的故里也在這里[2]。陸巷古村也因此被譽為“宰相狀元故里,院士教授搖籃”,是“武將出身,經商起家,科舉顯世”的中國傳統鄉土文脈的典型代表[3]。古村到現在仍然保持著“一街三港六巷”的格局,并留有豐富的文化遺產。

圖1 陸巷古村

圖2 陸巷古村村中巷道

陸巷古村是由家族聚居而形成的村落,它的形成、發展和延續與歷史上著名的北人南遷(宋室南渡)事件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3]。從宋室南渡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陸巷古村依山傍水,擇灣而居的空間聚落形態仍然保持著。目前村中仍保留有較多的古建筑遺址舊跡、名人故居宅第、古井、古河道及古渡口等,典型代表有明代古街、遂高堂、懷古堂、惠和堂和明代牌樓等。

陸巷古村憑借其優美的自然環境、得天獨厚的山水資源、獨特的歷史價值和深厚的人文積淀被稱為太湖第一傳統村落。

2 保護對象與方法

2.1 保護對象

保護對象可通過起源與歷史和特色與價值兩種方法來判斷,前者是通過查閱歷史文獻、地圖以及搜集民間傳說等方式[4],并結合傳統村落現狀,相對準確的還原傳統村落的歷史演變過程,從而發掘當地村落的特色與價值;后者是通過對傳統村落自然特色及人文特色的挖掘,確定傳統村落內的保護對象,如傳統村落的布局、形態、風貌、突出的環境特色和建筑特色等。

圖5 陸巷古村的發展演變[2]

通過上述兩種方法并結合陸巷古村從南宋至今的演變過程中形成的獨一無二的歷史文化資源,陸巷古村的保護對象包括:陸巷古村的整體格局與風貌、文物古跡、歷史建筑、特色地段與街巷、民俗風情、民間工藝、傳統文化藝術、民間傳說等。進一步具體而言,陸巷古村的保護對象可劃分為物質要素與非物質要素兩個方面。

物質要素方面包括:

(1)“一街三港六巷”的聚落空間骨架;

(2)背山面水,擇灣而居的傳統村落格局;

(3)獨具特色的太湖山水聚落風貌;

(4)極具代表性的宗祠建筑、名人宅院及傳統民居等;

(5)明代古街、古渡口、古牌樓等;

(6)以洞庭紅柑橘為代表的包括碧螺春茶葉、太湖清水大閘蟹和太湖三白等在內的傳統產業資源。

非物質要素指陸巷古村的無形的文化遺產,包括:

(1)“明廟會”“元宵出猛將”等鄉風民俗;

(2)“一品狀元豆腐”為代表的猛將菜系和白玉方糕等傳統飲食;

(3)當地的制革、刺繡、竹編等傳統工藝;

(4)極具文化藝術價值的傳統磚雕、木雕和石雕等匠作工藝;

(5)“大紅燈籠高高掛”“豬油糕上紅綠絲”等生活習俗;

(6)“宰相狀元故里,院士教授搖籃”為代表的地域名人文化等。

2.2 保護方法

對陸巷古村的特色空間,特別是背山面水、擇灣而居的環境風貌和“一街三港六巷”的空間格局應進行整體保護。它既是陸巷古村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村民們進行日常生活的空間場所。對特色街區(如村中的明代古街)、巷道等應保護其空間尺度及周邊界面的完整性和連續性。對歷史建筑物,按重要性將其進行分類,對重要建筑和文物保護單位,按不改變文物原狀的原則進行修繕,對一般建筑物,可根據具體情況采取保留、整修或拆除三種保護與整治方式。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如傳統工藝、民風民俗等,應積極的傳承與發揚,可通過定期舉辦相關文化藝術活動的方式來實現,使游客與村民都能參與其中,達到一個較好的文化傳承與發揚的效果。

3 利用方式

傳統村落的利用是指對村落中具有保護價值的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進行功能改造,從而能夠發揮傳統村落在歷史、文化、藝術及經濟等方面的更多價值[5]。陸巷古村的保護對象也正是古村再利用的資源,保護好傳統村落物質要素和非物質要素的真實性和完整性,同時還要處理好保護對象本身的發展與各項保護限制措施的平衡關系,是對古村進行利用的基礎。

事物之所以存在,是因為其具有價值。在城市化進程飛快的今天,越來越多的城市周邊的農村被納入城市的版圖,只有準確把握傳統村落的保護對象、保護對策和發展策略,充分挖掘和利用傳統村落的價值,才能使傳統村落得到保護和發展。陸巷古村具有優美的山水風光,豐富的的物質遺產和非物質遺產,在保護的基礎之上可通過傳統文化展演與商業旅游服務兩種再利用方式進行利用。

3.1 傳統文化展演

這種傳統村落利用方式是將傳統民居建筑進行改造,使之成為民俗展覽館、傳統文化教育基地等建筑類型,以展演傳統工藝、陳列家族族譜、宣揚傳統文化為主要功能,為非物質文化提供空間載體[5]。陸巷古村現存完好的遂高堂、惠和堂、懷德堂、懷古堂和寶儉堂等建筑都具有較為寬敞的空間,為這種利用方式的實施提供了較好的條件。通過這種方式可以使游客基本了解古村的發展脈絡和歷史文化,但是缺乏互動,游客們只是通過游覽被動式的接受這些信息,而被動式的接受必然會導致游客對這些信息的印象或感受不深。所以,建議在這種文化展演利用方式的基礎上增添一些能夠使游客參與進來的互動活動,通過游客親身互動,讓游客對陸巷古村的傳統文化有更加深刻的體驗,從而達到宣揚傳統文化的目的。

3.2 商業旅游服務

這種傳統村落利用方式是目前最普遍的一種利用方式,這種方式是通過將傳統村落的傳統民居改造為民俗客棧、農家樂餐館等,既能為村民們提供商業設施,也能為外來游客提供旅游服務[5]。陸巷古村自然地理位置優越,背山面水,景色優美,并且擁有大量古建筑和文物古跡,村后有大片橘林、琵琶林,是忙碌的工作之余休閑度假的良好場所,很適合發展旅游服務。陸巷古村中明代古街(紫石街)是游客的必經之地,也是村中最繁華的地方,在街道兩旁可以開設相關設施,如門面、店鋪等,來展示陸巷古村傳統文化、民俗、工藝及飲食,并出售相關工藝品和飲食。此外,還可以增添互動環節,如游客親自參與制作傳統工藝品和特色食物等,這樣不僅使游客能夠更加深入的了解陸巷古村,還可以為當地村民增加經濟收入,更好的維持陸巷古村的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陸巷古村新老建筑的和諧問題。要發展旅游服務,村落的景觀很重,要看上去使人感到和諧、舒適。村中目前存在一些新建住宅樓與古建筑不協調,這對游客的體驗有一定的影響。

4 結語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對于傳統村落的發展和傳統鄉土文化的宣揚具有重要意義。陸巷古村作為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具有極高的歷史價值、文化價值與藝術價值,我們應該重視對陸巷古村的保護工作,并充分利用其價值。

對陸巷古村,可通過傳統文化展演和發展商業旅游服務相結合的利用方式,既可以使游客深入了解陸巷古村的歷史、傳統文化、傳統工藝和民風民俗等,還可以增加當地村民的經濟收入,為陸巷古村更好的發展做鋪墊,做到在保護中利用,在利用中發展。

【參考文獻】

[1]葛雯,單鵬飛,唐羅娜.基于傳統村落核心價值的旅游開發利用研究——以蘇州陸巷—楊灣村落集群為例[J].蘇州科技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4(3):63-68.

[2]許業和,虞林洪,吳佳雯.基于價值認知的太湖傳統村落保護規劃——以蘇州市東山鎮陸巷古村保護規劃為例[J].江蘇城市規劃,2012(11):32-35.

[3]鈕衛東,許業和,吳佳. 基于文化線路考量的鄉土遺產保護——以蘇州東山陸巷歷史文化名村保護規劃為例[J].規劃師,2010(S2):220-228.

[4]李箭飛,肖翊.城區內傳統村落的保護對象、保護方法與發展對策——以廣州市小洲村歷史文化保護區保護規劃為例[J].規劃師,2010(26):214-219.

[5]冀晶娟,肖大威.傳統村落民居再利用類型分析[J].南方建筑,2015(4):48-51.

猜你喜歡
傳統村落保護利用
利用min{a,b}的積分表示解決一類絕對值不等式
利用一半進行移多補少
利用數的分解來思考
Roommate is necessary when far away from home
民族地區傳統村落文化安全建設的新視角
芻議增強林業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效途
淺談遺址公園的保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