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目前的狀況成因及策略

2016-10-19 01:30
中國市場 2016年35期
關鍵詞:兒童心理農村

郭 霞

(青海省工業職業技術學校,青?!∥鲗帯?10000)

?

淺論農村留守兒童教育目前的狀況成因及策略

郭霞

(青海省工業職業技術學校,青海西寧810000)

農村留守兒童作為一個特殊群體,在心理健康和道德品質、體質健康等方面都存在很多新問題。文章通過對農村留守兒童的相關新問題進行探索性分析,發現留守兒童目前狀況的不樂觀性,要解決留守兒童的諸多問題,需要構建家庭、學校、社會三位一體的網絡體系,尤其在政策辦法,直接的教育機構、家庭教育等方面應加大力度來改變現有狀況。

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教育環境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我國城市化進程以及農村產業結構調整的加快,農民外出務工、經商現象十分普遍。許多兒童 “留守”在家里,失去了直接監護人,使孩子面臨無人監管的“真空”狀態,形成了一個龐大的 “留守兒童”隊伍?!吧钌先鄙僬樟?,思想上缺少正確引導,學習上缺少輔導,心理上缺少疏導,行為上缺少教育,”監管教育嚴重缺失,已成嚴重社會新問題。我省經濟欠發達導致剩余勞力多,從而使我省成為一個農村勞務輸出大省,存在著大量的“留守兒童”。 他們的教育管理,健康成長是擺在我們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艱巨任務。應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和重視。因此,如何動員全社會的力量來共同關注、解決“留守兒童”教育管理新問題,已成為當今時代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

基于教育的責任感,我們一直非常關注“留守兒童”的教育管理新問題。通過對我省一些農村中小學的走訪調研,緣于“留守兒童”教育管理上存在的“三缺”現象,衍生出這一特殊群體普遍存在的一系列新問題,亟須引起全社會的正視和關注。

1 家庭教育的缺失

首先表現為家庭心理環境的缺失。家庭是兒童個體成長的重要陣地,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師,良好的家庭環境和家庭文化將對少年兒童的身心健康成長產生終身的影響。在愛的環境中成長是孩子的基本需要,但對“留守兒童”來說他們享受不到這一正當的權利。其家庭或者是父親外出,導致和父母缺乏正常的情感交流,如親子互動,兒童沒有機會向父母表達自己的感受,碰到不順心的事心中一片迷茫。同時父母也沒有機會傳達自己對子女的愛,認為只要給孩子以金錢補償就對了。這樣長此以往孩子拿著錢也就心安理得地亂花,無形中使父母和子女之間產生心理上的隔閡,使兒童喪失基本的心理歸屬和心理依戀。人生最重要的社會關系是父母和子女關系,父母和子女的關系作為一種教育因素直接影響著家庭教育質量和孩子的成長發展水平。其次表現為家庭教育環境的缺失。一方面,農村貧困家庭不能為少年兒童的教育提供良好的學習條件;另一方面家庭教育意識淡薄,教育觀念陳舊。 “教育無用論”、“讀書無用論”使他們對子女的教育采取排斥,抵制的態度,進而將其演化為一種短視的實惠觀,以家庭利益作為教育的根本出發點和歸宿。另外“留守兒童”寄養家庭代養人文化素質普遍低,缺少文化氛圍,無力輔導其學習,教育方式不科學、不理性,難以了解到孩子的心理困惑,從而也加劇了“留守兒童”教育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留守兒童”的不良性格和行為習慣。

2 社會重視的缺失

農村“留守兒童”新問題伴隨我國的社會轉型而產生,“留守兒童”如何教育管理的新問題也不是什么新鮮的話題。從八十年代改革開放以來至今天,不知有多少農村剩余勞力外出務工,而留給我們廣大農村社會的“留守兒童”又不知有多少?又不知因此而引發有多少社會矛盾和新問題?只是從有關報道中了解到青少年犯罪率急劇上升,幾乎占社會犯罪率的70%。這一嚴酷的現實新問題,應讓我們警醒:到底該如何規范社會教育的缺位?如現有的城鄉網吧經濟,由于管理不嚴,經濟利益的驅動,大量“留守少年兒童”在假期和放學后進入其間,作為網吧老板并沒有按《互聯網管理條例》查身份證、“未成年人”不準進入的門牌形同虛設,文化管理部門督查不力。全社會對這一嚴重新問題卻不甚敏感,反映淡漠,缺乏戰略性的理性思索和高度重視。

3 文化教育環境的缺失

眾所周知,我國區域發展極不平衡,廣大農村尤其是邊遠山區經濟落后和文化貧困相生相伴,這種貧瘠落后的農村文化以其濃厚的小農意識頑強地“抵制”著外部先進文化的影響,消極地禁錮著人們的思想意識和行為,人們難以打破原有陳舊、落后思想觀念的束縛,客觀地影響了“留守兒童”對教育選擇的傾向。教育對他們來說純粹是一種“風險投資”。加之目前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的加劇,教育返貧現象的存在。在相當程度上淡化了他們對子女升學接受良好教育的價值選擇,使他們變得更為務實和保守。同時,我國農村地區基礎教育管理存在的種種弊端,也使教育缺乏鮮活的動力。

“留守兒童”是祖國的未來,是未成年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各教育管理部門、學校也在不斷探索建立管理和教育“留守兒童”的網絡體系,共同尋求新捷徑、新方法,確?!傲羰貎和绷舳粊y、留而得樂、留而好學、留而有德。做好“留守兒童”的教育工作,建議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進行。

3.1以身為范,教育孩子老實守信

孔子曰:“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而不從?!彪娨曋杏幸痪鋸V告詞,“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俗話講“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位教師”。我們家長和孩子監護人要以身為范教育孩子,這樣才具有說服力,讓孩子在一種良好品德氛圍中健康成長。

假如我們能真正做到言傳身教,讓整個社會布滿和諧關愛的氛圍。我相信,孩子們在這樣一個布滿愛心、孝心、誠心、誠信的和諧社會中,一定能健康茁壯成長。

3.2用愛激勵孩子

真正的愛就是一種積極負責任的愛,不但要讓孩子吃好、穿好,而且要教育孩子如何做人,了解孩子的思想動向,教育孩子明辨是非,有錯必改。代養人要像父母一樣經常和之談心,使孩子心情愉快,學習目的明確、自強不息,樹立遠大的理想抱負,這才是一種真愛。

3.3指導孩子慎重交友

古人云:“近墨者黑,近朱者赤”。孩子明辨是非能力差,加之這種非凡的監管環境,留守兒童輕易感染一系列的不良社會陋習。所以,我們要引導他們慎重交友,以防孩子和有惡習和品德敗壞的人交朋友,被引誘變壞。尤其是現在的網絡文化的泛濫,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如我校另一位剛初中畢業的男孩唐某,父母在他讀小學時就外出打工,缺乏正確的家庭管教,和社會上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結伴上網,不聽老師的教育和勸告,結果走出校園不多久就因打架致人重傷。關心孩子,孩子的交友我們不能忽視,要幫助引導孩子慎重交友。

3.4引導“留守兒童”培養健康的喜好愛好

“留守兒童”由于缺乏父愛、母愛,心理不完善、感情脆弱。因此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培養健康的喜好和愛好尤為重要。同時這也是監護人和“留守兒童”進行思想溝通和培養感情的有利機會,并彌補“留守兒童”空虛心理,起到了鍛煉身體、陶冶情操,培養良好的道德品德和遠大志向的效果。

3.5注重教育方法,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

教育方法多種多樣,我們對孩子教育時應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對性格不同、脾氣不同的孩子采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教育孩子要多做換位思索、多想想,決不能簡單行事,動不動就一頓暴打、臭罵,不讓孩子論理。長此以往,影響了孩子和監護人之間的相互溝通,對孩子的心理造成極大的傷害,甚至導致心理疾病的發生。再有就是對孩子監護不力,孩子犯了錯誤,輕描淡寫說兩句完事,長此以往慫恿孩子的壞毛病,最后無法管教,誤入歧途。這兩種形式都是教育方法的不全面,教育孩子應動之以情、曉之以理、既堵又疏,才能水到渠成。

在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方面,我們應教育孩子正視現實,理解父母背井離鄉、親情分離的無奈,放下心理包袱,不自卑、不氣餒,努力學習,回報社會。

10.13939/j.cnki.zgsc.2016.35.206

猜你喜歡
兒童心理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心理“感冒”怎樣早早設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心理感受
留守兒童
讓心理描寫點亮全篇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