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諾貝爾獎得主中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上)

2016-10-19 11:45朱安遠張冰
中國市場 2016年35期
關鍵詞:任期總理總統

朱安遠,張冰

(1.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 市場營銷中心,北京 100070;2.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 軟件開發中心,北京 100073)

?

諾貝爾獎得主中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上)

朱安遠1,張冰2

(1.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市場營銷中心,北京100070;2.中國農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軟件開發中心,北京100073)

諾貝爾獎迄今已頒發了115屆(1901—2015年,其中1940—1942年未頒獎),共有870人874人次贏得諾獎,另有23個組織機構在24個年度內26次榮獲諾和獎。在所有諾獎得主中,迄今共出現過18個國家的26位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不含阿拉法特),其中獲獎時在任14位,前任8位,后任4位。除溫斯頓·丘吉爾是諾文獎得主以外,其余25位均是諾和獎得主。還重點介紹了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及其榮獲諾獎的有關情況。

諾貝爾獎(諾獎);諾貝爾獎得主;諾貝爾和平獎(諾和獎);諾貝爾文學獎(諾文獎);國家體制(國體);政治體制(政體);國家元首;總統;國家主席;政府首腦;總理;首相;英聯邦;聯合國;聯合國秘書長

1 國家體制和政治體制

國家體制(state system,又稱國家制度,簡稱國體)是確立一個國家階級統治關系的基本制度。國體是指各階級在國家中的地位,它反映國家的本質和國家的階級屬性。國體決定政體(political system,政治體制的簡稱,又稱政治制度),并通過政體來表現。歷史上已經出現的國家制度主要有奴隸制、封建制、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四種類型。國家制度一般都規定在各國的憲法、法律和其他特別法中。國家的政體以及一切機構組織與活動的原則都是根據國體來確定的。

世界上現存的3種主要政治體制是:①議會制(又稱內閣制,包括內閣君主立憲制和內閣共和制):一種民主政治制度,其特點是政府首腦的權力來自議會(國會)的支持。議會制下政府首腦(可不限任期)的權力普遍較大。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并不完全分立。議會是國家的權力中心,其國家元首通常是禮儀性職務,不享有實際的行政權,其權力一般僅限于任命議會中的多數黨領袖或多黨政治聯盟領袖出任政府首腦。如英國、德國、瑞典、比利時、加拿大、以色列、日本、東帝汶和意大利(其國父是意大利統一后的首任國王維托里奧·埃馬努埃萊二世)等。②半總統制(又稱雙首長制、混合制):一種同時具有議會制和總統制特點的共和制(分為議會共和制和總統共和制兩類)政體,起源于魏瑪德國。半總統制的總統作為國家元首有一些特殊的權力,內閣有相對較穩固的地位,國會權力相對較小。內閣首長(政府首腦)由占議會多數席位的政黨推舉產生,總統任命、免除、替換須征詢議會意見的國家有法國、波蘭、芬蘭和奧地利(其國父是第一共和國首任總理、第二共和國首任總理和首任總統卡爾·倫納。晚清稱奧地利為雙鷹國,因其國徽有雙鷹圖像而得名)等;內閣首長由總統任命、免除、替換不須征詢議會意見,其職位更類似于一個超級部長的國家有俄羅斯、埃及、韓國(有時將其歸屬于總統制變種的國家政體)和烏克蘭(其國父是反抗波蘭統治的民族起義領袖和哥薩克首領赫梅利尼茨基)等,其中波蘭、芬蘭和奧地利偏向于內閣制,法國、俄羅斯、埃及、韓國和烏克蘭則偏向于總統制。法國、波蘭和芬蘭(根據2000年3月1日起實施的芬蘭新憲法,總統的權力被削弱,內閣和議會的權力及地位明顯得到加強,總統只能根據議會的提議任命政府總理)三國的總統和總理的權力劃分比較明確,總統負責對外,總理負責對內。③總統制:屬共和制政體,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通常還兼任武裝力量總司令,總統制下總統的權力最大。行政機關和立法機關相互獨立,分別由選民選出。如美國、哥斯達黎加、南非、利比里亞和阿根廷[其國父是與西蒙·玻利瓦爾(被視為是委內瑞拉、哥倫比亞、巴拿馬、厄瓜多爾、秘魯和玻利維亞六國國父)一道被譽為美洲解放者的何塞·德·圣馬丁,圣馬丁亦是秘魯國父]等。

單一制和復合制是兩種主要的國家結構形式。單一制是指中央政府擁有所有政治權力,現世界上大多數國家采用單一制。復合制是指由兩個或兩個以上政治實體組成的國家聯盟的形式,按聯合程度又可分為聯邦制(如美國、德國、澳大利亞、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等)和邦聯制(如1776—1789年的美國以及2003—2006年的塞爾維亞和黑山等)兩類。

2 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國家元首是國家、聯盟、聯邦中的最高代表,是國家的象征,履行憲法賦予的權力和義務。在君主制下,國家元首是君主;在共和制下,國家元首通常的稱號是總統。國家元首現大致可分為以下4類:①在總統制下,國家元首同時是政府首腦,可主動行使行政權。美國是其典型代表。②在半總統制下,國家元首與政府首腦分享行政權力。法國是其典型代表。③在議會制下,國家元首大多擁有行政權力,但由內閣代為行使。英國是其典型代表。④無行政權力的國家元首(即虛位元首),完全沒有實權,主要是國家的象征。如德國聯邦總統、瑞典國王(自1975年起)、日本天皇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等。

政府首腦是國家或地區的政府或內閣的領導人,在總統制下一般由國家元首(總統)兼任,在半總統制下由總統在議會多數黨中指定,在議會制下通常稱總理或首相。政府首腦是行政部門的最高負責人,故又稱其為行政首長。

3 諾貝爾獎得主中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

諾貝爾獎始頒于1901年,現由物理學獎、化學獎、生理學或醫學獎、文學獎、和平獎以及紀念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經濟學獎(始頒于1969年)6個獎項組成。諾貝爾獎得主中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現只產生于和平獎(已產生103位個人得主,另有23個組織機構在24個年度內26次獲獎[1~2])和文學獎(已產生112位個人得主[3])兩個獎項之中,具體情況見表1。

表1 諾貝爾獎得主中的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一覽表[4]

續 表

續 表

注1:表中26位已逝世16位,其中享年最大者(95歲)是納爾遜·曼德拉,最小者(51歲)是施特雷澤曼(因心力衰竭在首都柏林突然逝世);尚健在10位,其中現年最大者(93歲)是西蒙·佩雷斯,最小者(55歲)是奧巴馬。薩達特(在開羅舉行慶祝十月戰爭勝利8周年的閱兵式上被埃及激進的伊斯蘭圣戰組織成員槍殺)和拉賓(在特拉維夫一個10萬人參加的和平集會散會時被以色列極端右翼分子槍殺)兩位系被暗殺身亡。

注2:表中26位按國籍分類則是(圓括號內分別是各國加入聯合國的時間及其國父):美國4位(1945.10.24,首任總統華盛頓)、以色列3位(1949.05.11,首任總理本—古里安、首任總統哈伊姆·魏茨曼或錫安主義創建者西奧多·赫茨爾)、法國2位(1945.10.24,法蘭西第五共和國國父是其創建者戴高樂將軍)、德國2位(包括原聯邦德國1位,1973.09.18,首任總理俾斯麥,阿登納有時也被稱為“德國國父”或“德國復興之父”)、南非2位(1945.11.07,首位民選總統曼德拉。因南非白人統治當局于1948年起推行種族歧視和種族隔離政策,1974年9月30日被終止聯合國會員國資格,1994年6月23日起恢復)、比利時(1945.12.27,首任國王利奧波德一世)、瑞典(1946.11.19,瓦薩王朝首任國王古斯塔夫一世·瓦薩)、英國(1945.10.24,英格蘭盎格魯—撒克遜時期韋塞克斯王國國王阿爾弗雷德大帝)、加拿大(1945.11.09,首任總理麥克唐納爵士)、日本(1956.12.18,明治維新的創建者明治天皇)、埃及(1945.10.24,1952—1970年埃及實際最高領導人納賽爾)、波蘭(1945.10.24,首位大公梅什科一世)、哥斯達黎加(1945.11.02,共和國創建者和首任總統馬德里斯)、前蘇聯(其主體由俄羅斯聯邦繼承,1945.10.24,俄羅斯帝國首任皇帝——沙皇彼得一世大帝)、東帝汶(2002.09.27,首任總統古斯芒)、韓國(1991.09.17,獨立運動領袖和著名抗日英雄金九)、芬蘭(1955.12.14,獨立運動民族英雄、第6任總統曼納海姆元帥,“二戰”期間任芬蘭國防軍總司令)和利比里亞(1945.11.02,首任總統約瑟夫·羅伯茨)各1位。在上述18個國家中,英國、南非(1961年3月15日南非總理宣布退出英聯邦,同年5月31日正式退出,1994年6月1日重新加入)和加拿大三國是英聯邦成員國。在英聯邦成員國中,現共有16個君主立憲制(非共和制)國家(包括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新西蘭等)的國家元首是英國君主,各國總督是其代表。[49]

注3:諾獎官網自1987年起開始提供由挪威諾貝爾委員會做出的關于和平獎得主的英文版授獎原因。[50]

注4:表中三大類的分類優先權順序原則依次是獲獎時的在任、前任和后任。26位中僅約翰遜—瑟利夫1位是女性,其余都是男性。至今仍在任者只有約翰遜—瑟利夫和奧巴馬(即將卸任)2位。

注5:1776年7月4日美國建國,自1789年4月30日首任總統華盛頓[世界上首位被稱為“President”(總統)的國家元首]就職時起,迄今美國共產生了43位44任57屆總統,全部是男性。美國國會實行兩院制(參議院和眾議院),議員由直選方式產生。美國總統是國家元首、政府首腦和武裝力量總司令(即三軍最高統帥),通過大選年全民普選間接方式(選舉人票)產生,每屆任期4年,可連選連任一屆(副總統則沒有連任屆次的限制)?,F共有4位美國總統榮獲諾獎(均和平獎):第25位第26任第29~30屆總統西奧多·羅斯福(第31位第32任第37~40屆總統富蘭克林·羅斯福的遠房堂叔[51])、第27位第28任第32~33屆總統伍德羅·威爾遜、第38位第39任第48屆總統卡特和第43位第44任第56~57屆總統奧巴馬。

注6:西奧多·羅斯??偨y是迄今美國歷史上最年輕的總統,1901年他以副總統身份接替遇刺身亡的前任總統麥金利時不足43歲。[52~54]他在總統任期內,外交上提出并奉行“大棒政策”,是美國擴張政策的代表人物。美國最年輕的當選總統是肯尼迪,1961年他出任第35任總統時不足44歲。截至1964年,首次被提名就榮獲諾和獎的個人共有以下14位:杜南和帕西(1901PE)、西奧多·羅斯福(1906PE)、貝爾納特(1909PE21)、阿賽爾(1911PE21)、南森(1922PE)、奧斯汀·張伯倫和道斯(1925PE*)、白里安和施特雷澤曼(1926PE)、鮑爾奇(女,1946PE21)、本奇(1950PE)、盧圖利(1960PE*)、馬丁·路德·金(1964PE)。

注7:伍德羅·威爾遜于1879年獲普林斯頓大學文學學士學位(BA),1882年畢業于弗吉尼亞大學法學院,1886年獲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政治學哲學博士學位,他是迄今唯一擁有哲學博士(政治學PhD)頭銜(法律博士JD除外,如奧巴馬等)的美國總統。當年的諾和獎延后1年于1920年授獎。在歐美的學位體系中,法學博士LLD(Doctor of Laws)>司法學博士JSD(Doctor of Juris Science)>法律博士JD(Juris Doctor或Doctor of Jurisprudence,只相當于中國的法律本科,加拿大就稱為LLB=Bachelor of Laws)。LLD(來源于拉丁文Legum Doctor)是法律專業的最高學位,它亦高于法學哲學博士學位(Doctor of Philosophy in Laws)。美國的法學碩士LLM(Master of Laws)是一個1年便可拿到學位的速成班,主要針對已接受過本科以上法律專業學歷教育的外國留學生而設置,只取得該學位在美國法律界基本上無法立足。

注8:被譽為“瑞典社會主義之父”的布蘭廷和帕爾姆(August Teodor Palm,1849.02.05—1922.03.14)是瑞典社會民主SAP(全稱社會民主工人黨,又稱工人黨—社會民主黨,簡稱社民黨,創立于1889年4月23日,1914年起一直是瑞典國會中最大的政黨,1920年起在大部分時間內執政,常被認為其政治上“左傾”)的主要創始人,布蘭廷于1907—1925年任SAP第3任主席。1897年1月2日諾貝爾遺囑公布后,時任瑞典國會下議院議員的布蘭廷在報紙上發表了1篇橫跨4欄的文章《阿爾弗雷德·諾貝爾的遺囑——明顯的意圖,巨大的錯誤》,指責諾貝爾遺囑并反對設立諾貝爾獎:從理論和實踐兩方面批評諾貝爾遺囑,說對個別杰出人物的獎勵無助于社會的進步,諾貝爾的財產是自然和勞動結合的產物,理應使社會的每一位成員都得到利益。

注9:布蘭廷與挪威歷史學家、外交家和政治學家蘭格(又譯為朗格,Christian Lous Lange,1869.09.17—1938.12.11)分享1921年諾和獎,蘭格的獲獎理由是“主張全面裁軍,對各國議會聯盟的和平事業作出貢獻”。早年的諾獎一般在11月份(不得晚于11月15日)正式對外公布。

注10:布蘭廷是瑞典第16位首相,迄今瑞典任次最多(唯一的3任)的首相。1809年瑞典設司法首相(后改稱司法大臣)和外交首相(后改稱外交大臣)兩職。1876年始設瑞典首相一職,此前沒有正式的政府首腦,當時的樞密院首長是瑞典的最高政治人物。原司法首相、獨立自由主義者老德·吉爾(Baron Louis Gerhard De Geer af Finsp?ng,Sr.,1818.07.18—1896.09.24)出任首任首相(任期:1876.03.20—1880.04.19),其子、獨立自由主義者小德·吉爾(Baron Gerhard Louis De Geer,Jr.,1854.11.27—1935.02.25)是第17位第19任首相(任期:1920.10.27—1921.02.23)。1974年瑞典國會通過《政府組織法》修正案,取消樞密院作為政府權力機構的地位,正式確立議會制并創設內閣政府。從1975年元旦起,瑞典國王在歐洲君主立憲制國家中的權力最小,瑞典王國的實權主要集中掌握在議會議長和內閣首相手中。瑞典是內閣君主立憲制國家,國會自1970年開始實行一院制,349個議席由普選產生,每屆任期4年(1994年以前為3年)。迄今瑞典共產生了33位43任首相(1位代首相未計),全部是男性,其任期無明確限制。[55~57]現任首相(任期始于2014年10月3日)是社會民主黨主席斯特凡·勒文(Kjell Stefan L?fven,1957.07.21—)。

注11:除溫斯頓·丘吉爾是諾文獎得主以外,其余25位均是諾和獎得主。溫斯頓·丘吉爾共獲得過21人次(21=1/6/2/6/2/3/1,7=1946/48~53)諾文獎提名和2人次(1945/50)諾和獎提名。

注12:溫斯頓·丘吉爾是英國第41位首相。英國是內閣君主立憲制國家,英國首相(Prime Minister of the United Kingdom)是代表英國王室和英國公民執掌政府權力的最高官員,即政府首腦。一般情況下,國會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或者執政聯盟的領袖自動成為首相人選,由世襲制君主(英國國王是國家元首和名義上的武裝力量最高統帥,實際上的軍事指揮權在內閣,首相是第一大臣)任命,通常首相還兼任第一財政大臣,唐寧街10號即第一財政大臣的宅邸。母語是德語的喬治一世國王(1660—1727)英語不夠流利,1721年他敕命下議院的多數黨(輝格黨)黨魁、財政大臣沃波爾爵士(Sir Robert Walpole,1676.08.26—1745.03.18)為內閣首領(任期:1721.04.04—1742.02.11,迄今任期最長的英國首相),是為“英國首相”一職之始,但職位正式名稱并非首相,而是“第一財政大臣”。1905年自由黨黨魁坎貝爾-班納文爵士(Sir Henry Campbell-Bannerman,1836.09.07—1908.04.22)被任命為第34位第50任首相(任期:1905.12.05—1908.04.07),在任命他的英王敕令上,“首相”(Prime Minister)一詞首次出現,此后首相就成為英國的一個正式官銜。1937年《國王大臣法》頒布時,“首相”一詞始為法律所確認。英國國會實行兩院制(上議院和下議院,其舊稱分別是貴族院和平民院),下議院議員由普選產生,采取簡單多數選舉制度,每屆任期5年,但政府可提議提前大選。上議院議員仍由委任和世襲產生。迄今英國共產生了54位75任首相(1位看守政府首相未計),其任期無明確限制。第49位第70任首相(任期:1979.05.04—1990.11.28)、保守黨黨魁撒切爾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Baroness Thatcher,1925.10.13—2013.04.08)是英國歷史上首位女首相,若只計單一連續的任期,她是自第18位第22任首相(任期:1812.06.08—1827.04.09)、托利黨(1833年改名為保守黨)黨魁利物浦伯爵(Robert Banks Jenkinson=2nd Earl of Liverpool,1770.06.07—1828.12.04)以后任職時間最長的首相。在所有英國首相中,撒切爾夫人的連續任期位居第5,總任期位居第7?,F任首相(任期始于2016年7月13日)特蕾莎·梅(Theresa Mary May,née Brasier,1956.10.01—)是保守黨黨魁,她是英國歷史上的第二位女首相。2010—2015年保守黨與自由民主黨(1988年3月3日由前自由黨和由工黨分裂出來、短暫存在的社會民主黨合并而成)曾組成聯合內閣,這是自1940.05.10—1945.05.23保守黨(其黨魁由下議院議員中的保守黨黨員投票選舉產生)與工黨(其黨魁由全體工黨黨員投票選舉產生)和國家自由黨(1931年成立,1968年與保守黨合并)組成戰時聯合內閣(時任首相是溫斯頓·丘吉爾)以來英國的首個多黨聯合政府。[58~60]

注13:勃蘭特是私生子,出生于漢堡東北部的呂貝克(Lübeck),原名弗拉姆(Herbert Ernest Karl Frahm),其生父約翰(John Heinrich M?ller,1887—1958)是漢堡的一名會計,未婚母親馬薩(Martha Luise Wilhelmine Frahm,1894.03.16—1969.08.03)是一家百貨商店的收銀員,繼父是庫爾曼(Emil Kuhlmann,1927年與馬薩結婚)。勃蘭特從未見過生父,由繼外公(母親的繼父)路德維希(Ludwig Frahm,1875—1935.06.15)和朵拉(Dora Sahlmann)夫婦帶大。1938年勃蘭特被開除德國籍,1940年加入挪威籍,1946年末回到柏林為挪威政府工作,1948年恢復德國籍并加入社會民主黨,開始以筆名(化名)維利·勃蘭特為其正式名字。1970年12月7日,正在波蘭訪問的德國總理勃蘭特在華沙猶太人隔離區反法西斯起義紀念碑前砰然雙膝一跪,令世界動容?!叭A沙之跪”使得維利·勃蘭特榮登當年《時代》周刊年度人物榜,甚而被譽為“歐洲千年來最強烈的謝罪之舉”,它極大地提高了聯邦德國的國際形象,成為“二戰”后西德與東歐諸國改善關系的重要里程碑,直接推動德意志民族回歸世界大家庭,為人類的反思精神和懺悔文化樹立了標桿。維利·勃蘭特在任期間,實施東進政策,尋求德國的重新統一。

注14:德國歷史上的主要時期:①神圣羅馬帝國(962—1806.08.06):又稱德意志第一帝國。②萊茵聯盟(1806.07.12—1813.10.31):又稱萊茵邦聯,由16個邦國組成,它不同于1254—1450年間存在的萊茵同盟。③松散型的德意志聯盟(舊譯為德意志邦聯或德意志聯邦[61],1815.06.08—1866.08.23):根據維也納會議(會期:1814.09.18—1815.06.09,史稱維也納體系)而組成,此前的350多個邦國被合并為39個獨立邦和自由市,奧地利任聯盟主席,普魯士任聯盟副主席。④北德意志聯盟(1867.04.16—1871.01.18):由德國北方22個獨立邦組成的過渡地方組織。⑤德意志帝國(1871.01.18—1918.11.28):又稱德意志第二帝國。普魯士王國(1701.01.18—1918.11.09)是德意志境內(日耳曼地區)最強大的邦國,在王國首相俾斯麥(Count Otto von Bismarck=Otto Eduard Leopold=Prince of Bismarck=Duke of Lauenburg,1815.04.01—1898.07.30)的領導下,普魯士先后通過普丹戰爭(1864年,又稱第二次石勒蘇益格戰爭)、普奧戰爭(1866年,又稱七周戰爭或德意志內戰)和普法戰爭(1870—1871年),完成德意志的統一大業,建立了二元君主立憲制(指國家政權由君主和議會共同掌握,但君主為國家權力中心的一種政體形式)的德意志帝國,普王兼帝國皇帝,由4個王國[普魯士(柏林)、巴伐利亞(又稱拜恩,慕尼黑)、符騰堡(斯圖加特)、薩克森(德累斯頓)]、6個大公國、5個公國、7個侯國(親王國)、3個漢薩自由城市(漢堡、不來梅、呂貝克)、帝國直轄領地阿爾薩斯—洛林和一些海外屬地組成,以普魯士為核心的德意志終成為歐洲的強大勢力。普魯士王國是德意志帝國的政治領導實體,其領土約占帝國的2/3,人口約占3/5,在帝國中起決定性作用。⑥魏瑪共和國(1918.11.09—1933.01.30):因采用《魏瑪憲法》(《德意志共和國憲法》因在魏瑪制定而得名,1919年7月31日通過,同年8月11日起生效)而得名,官方國號是“德意志帝國”。⑦納粹德國(1933.01.30—1945.05.08):又稱德意志第三帝國?!凹{粹”(Nasos)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t”的簡寫,“納粹主義”(Nasossmus)是德文“Nationalsozialismus”簡寫,意即“民族(國家)社會主義”。⑧1945年5月8日納粹德國戰敗投降后,前蘇聯、美國、英國和法國四國根據雅爾塔會議(又稱克里米亞會議,會期:1945.02.04~11)的《蘇美英三國克里米亞會議公報》(1945.02.11,簡稱克里米亞聲明,又稱《雅爾塔協定》)和《波茨坦協定》[PotsdamAgreement,1945.07.17~08.02蘇美英三國首腦在柏林郊外波茨坦舉行的國際會議上制定,中國未參加波茨坦會議,但7月26日美中英三國聯合發表了對日勸降牒文——《波茨坦公告》(又稱《波茨坦宣言》),8月8日前蘇聯加入該宣言?!恫ù奶构妗泛汀堕_羅宣言》(1943.12.01)共同構成處理戰后日本問題的國際法依據]將德國分區占領,首都柏林也由四國分區管制。1949年5月23日(西德國慶日)美英法三國占領區合并,頒布基本法(即憲法),成立資本主義的德意志聯邦共和國[德文Die Bundesrepublik Deutschland=BRD,英文Federal Republic of Germany=FRG,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West Germany),首都設在波恩(Bonn),同年9月20日阿登納組成首屆政府]。1949年10月7日(東德國慶日),在前蘇聯占領區內成立社會主義的德意志民主共和國[德文Die Deutsche Demokratische Republik=DDR,英文German Democratic Republic=GDR,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East Germany),首都設在東柏林(East Berlin),同年10月12日格羅提渥組成首屆政府]。⑨1990年10月3日(德國國慶日,又稱統一日,柏林市中心的勃蘭登堡門是德國重新統一的象征),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的14個行政區恢復為戰后初期的5個州加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德國),民主德國宣告解體,兩德正式統一,首都設在東柏林和西柏林合并后的柏林(Berlin)。順便再重點介紹一下普魯士。普魯士(Prussia/Preussen)作為政治地理概念,它有3個含義:①中世紀(476—1453年)由波蘭人和日耳曼人統治普魯士人的領土。②1701年德意志霍亨索倫家族統治的王國。③1918年霍亨索倫王朝覆滅后設立的邦。普魯士古為普魯士人(屬日耳曼族)居住地,1291年其全境被條頓騎士團所征服,居民改奉基督教。1525年4月10日條頓騎士團末代首領、霍亨索倫家族的阿爾布雷希特宣布將騎士團國家改為世俗的普魯士公國(臣屬于波蘭王國),自立為公爵。1618年該公國因無男嗣被轉讓給霍亨索倫—勃蘭登堡選帝侯國(勃蘭登堡和普魯士屬共主邦聯),1660年擺脫波蘭宗主權,1701年升格為普魯士王國,勃蘭登堡選侯腓特烈三世加冕為普魯士國王,史稱腓特烈一世。歷任國王通過各種手段擴充其疆土,獲取波蘭西部大片土地。18世紀普魯士已成為歐洲軍事強國和德意志資產階級啟蒙運動的中心。18世紀末19世紀初遭法國打擊,1815年維也納會議后恢復軍事強國地位,收復了曾失去的絕大部分領土?!耙粦稹敝械聡鴳饠?帝國解體,普魯士成為魏瑪共和國的一個邦(即普魯士自由邦),納粹德國廢除普魯士憲法,1934年1月30日起普魯士政權事實上終止。1947年2月25日盟軍管制委員會頒布第46號暫行法,下令廢除普魯士建制(即法理上終止)。同日聯合國管理委員會又頒布第47號法令,宣布“以普魯士為名的國家正式滅亡,并不獲承認”。東普魯士(East Prussia/Ostpreussen)于1773.01.31—1829.12.03和1878.04.01—1945.04.09存在,分別是普魯士王國和德意志帝國的一個省。根據波茨坦會議決定,東普魯士北部割讓給前蘇聯,南部劃歸波蘭。其首府是哥尼斯堡(今俄羅斯的加里寧格勒)。西普魯士(West Prussia/Westpreussen)于1773—1824年和1878—1922年存在,分別是普魯士王國和德意志帝國的一個省。其首府是馬林韋爾德(位于格但斯克東南不遠處,1773—1793年和1806—1813年)和但澤(今波蘭的格但斯克,1793—1806年和1813—1919年)。東普魯士和西普魯士于1824—1829年組成共主邦聯,1829—1878年合稱普魯士省,此后又重新分開。

注15:勃蘭特所屬政黨是社會民主黨,他任總理時的執政聯盟是社會民主黨—自由民主黨。德國屬于多黨制,現聯邦議院中的兩大政黨是社會民主黨SPD(其前身是1863年5月23日在萊比錫創建的全德工人聯合會)和基督教民主聯盟CDU(簡稱基民盟,1945年6月26日成立于柏林),基民盟與其姐妹黨拜恩基督教社會聯盟CSU(簡稱基社盟,1945年10月13日成立于巴伐利亞州首府慕尼黑)屬于聯邦議院中的同一個議會黨團(指代表機構中同一政黨或在選舉中不是競爭對手的不同政黨成員所組成的集團)。其他主要政黨還有自由民主黨FDP(1948年12月11日成立于柏林)、聯盟90(中文常簡稱為綠黨,1980年1月13日綠黨成立于西德的卡爾斯魯厄,1991年9月21日聯盟90成立于波茨坦,1993年5月14日兩黨合并,其總部設在萊比錫)和左派黨(2007年6月16日由原左翼黨—民主社會主義黨PDS以及勞動和社會公平黨WASG合并而成,其總部設在柏林)等。德國現一般由兩大政黨之一與其他三個政黨之一共同組成執政聯盟。

注16:勃蘭特是德國第28位總理(西德第4任總理),1966.12.01—1969.10.20任副總理兼外交部部長。德國國會現實行兩院制,聯邦議員由直選方式產生,聯邦參議員則由各州政府委任。作為國家元首的總統(無實際的行政權,每屆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屆。不設副總統)由聯邦議院(即聯邦下院,其立法會議每屆任期4年)和各州議會間選方式產生,作為政府首腦的聯邦總理(德語:Bundeskanzler,Kanzler是“總理”之意;英語:Chancellor of Germany)經總統提名后交由聯邦議院選舉(屬間選),最終由總統任命。聯邦總理在國內外禮儀上的地位位居聯邦總統、聯邦議院議長和聯邦參議院議長(由16個聯邦州的州總理輪流擔任)之后,僅居第四位。迄今德國共產生了32位34任總理(1位臨時政府總理未計),其任期無明確限制?,F任總理(任期始于2005年11月22日)默克爾(Angela Dorothea Merkel,née Kasner,1954.07.17—)出身于東德地區,她是德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總理,所屬政黨是CDU,其第3屆執政聯盟是CDU/CSU—SPD大聯盟,到2017年其第3屆任期結束時,這位“德國鐵娘子”的總任期將超越“英國鐵娘子”撒切爾夫人。德國任期最長的總理是首任總理(任期:1871.03.21—1890.03.20)、德意志帝國“鐵血宰相”俾斯麥,無黨派;其次是第30位第32任總理(任期:1982.10.01—1998.10.27,連任5屆,其屆數追平1949.09.20—1963.10.16任職的西德首任總理阿登納)赫爾穆特·科爾(Helmut Josef Michael Kohl,1930.04.03—),他所屬政黨是CDU。東德共產生過6任部長會議主席(德語:Vorsitzender des Ministerrats,相當于西德的聯邦總理):格羅提渥、斯多夫、辛德曼、斯多夫(第2任期)、莫德羅和德梅齊埃,前5任均來自德國統一社會黨SED(1946年4月21日由東德社會民主黨和德國共產黨KPD合并而成,1989年12月16日解散),德梅齊埃來自東德基督教民主聯盟,他們未被計入德國總理位次和任次之內。

注17:1974年5月6日勃蘭特因京特·紀堯姆事件宣布辭職,下臺后更被報料就任總理時的性丑聞,1964.02.16—1987.06.14他一直擔任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京特·紀堯姆(Günter Guillaume,1927.02.01—1995.04.10)是原東德國家安全部(Stasi,音譯為斯塔西)安插在勃蘭特身旁的間諜,1974年4月24日在波恩被正式逮捕,后被西德以叛國罪判處13年監禁,其妻獲刑8年,在1981年東西德的一次間諜交換中,京特·紀堯姆夫婦被釋放回到東德。[62]

注18:1978年10月2日薩達特創立民族民主黨(2011年4月16日解散),此前薩達特所屬政黨是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1962年12月1日由納賽爾創建,1978年解散)。

注19:埃及國會現實行兩院制,議員主要由直選方式產生,埃及人民議會(下議院)議員每屆任期5年,埃及協商會議(上議院)議員每屆任期6年,每3年改選(加任命)其中的一半議席。1952年7月23日以納賽爾(Gamal Abdel Nasser Hussein,1918.01.15—1970.09.28)為首的“自由軍官運動”推翻了法魯克王朝,成立革命指導委員會掌握國家政權。埃及自1953年6月18日廢除君主制建立共和國起,迄今共產生了6位6任總統(2位代總統和1位臨時總統未計),全部是男性。首任總統(任期:1953.06.18—1954.11.14)納吉布(Muhammad Naguib,1901.02.20—1984.08.28)是軍人。來自自由與正義黨的第5位第5任總統(任期:2012.06.30—2013.07.03)穆爾西(Mohamed Morsi,1951.08.20—)是埃及首位民選總統,被軍方罷黜后由最高憲法法院院長曼蘇爾大法官任臨時總統,現任總統(任期始于2014年6月8日)是獨立人士(元帥)塞西(Abdel Fattah Saeed Hussein Khalil el-Sisi,1954.11.19—)??偨y任期原是每屆6年,可連選連任多屆,現已修改為每屆4年,只能連選連任一屆。

注20:埃及第2任總統(任期:1956.06.23—1970.09.28,1954.11.14—1956.06.23任代總統,1962年12月1日以前所屬政黨是民族聯盟,此后是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納賽爾逝世后,薩達特于1970年9月28日起任代總統,1973.03.26—1974.09.25(所屬政黨:阿拉伯社會主義聯盟)和1980.05.15—1981.10.06(所屬政黨:民族民主黨)兩次兼任埃及總理(第37位埃及總理)。[63~64]

注21:為了參加1965年的大選,同年5月25日赫魯黨(Herut,即自由運動黨,1948年6月15日由貝京創建,1988年解散)和自由黨組成加哈爾集團(Gahal);為了參加1973年的大選,同年9月11日加哈爾集團、自由中心、國家名單黨和大以色列運動組成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Likud,即以色列全國自由聯盟),1973—1983年貝京任首任領袖,1988年8月27日起利庫德集團成為單一政黨。貝京連續參加大選,在第9次參選時擊敗Alignment的拉賓獲得成功,從而成為以色列第6位第7任第18~19屆總理。

注22:以色列總理(政府首腦)選舉方法原本與其他內閣制國家相同,由總統(象征性的國家元首)任命議會多數黨的領袖擔任;但1996—2001年曾實施獨特的總理直接民選制,如同總統制國家的總統選舉一樣,2001年后又恢復舊制。以色列國會現實行一院制,120個議席由普選產生,每屆任期4年。自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國起[65],迄今共產生了12位17任33屆總理(1位臨時總理未計),其任期無明確限制。首任第1~4屆(任期:1949.03.10—1954.01.26,1948.05.14—1949.03.10任臨時政府總理)和第3任第7~10屆(任期:1955.11.03—1963.06.26)總理本—古里安(David Ben-Gurion,1886.10.16—1973.12.01)是工黨領袖,來自Alignment的總理梅厄夫人是以色列歷史上唯一的女總理,第9位第13任第27屆(任期:1996.06.18—1999.07.06)和現任第32~33屆總理(任期始于2009年3月31日)內塔尼亞胡(Benjamin ″Bibi″ Netanyahu,1949.10.21—)是利庫德集團領袖。世界上前三位女總理全部出自亞洲,她們依次是:①斯里蘭卡(原稱錫蘭,1977年5月22日起改為現名)第6位第7任(任期:1960.07.21—1965.03.25)、第9任(任期:1970.05.29—1977.07.23)和第15任總理(任期:1994.11.14—2000.08.10)班達拉奈克夫人(Sirimavo Ratwatte Dias Bandaranaike,1916.04.17—2000.10.10)。②印度第3位第3任(任期:1966.01.24—1977.03.24)和第6任總理(任期:1980.01.14—1984.10.31)英迪拉·甘地夫人(Indira Priyadarshini Gandhi,née Nehru,1917.11.19—1984.10.31,被譽為“印度鐵娘子”)。③以色列第4位第5任第14~16屆總理(任期:1969.03.17—1974.06.03)梅厄夫人(Golda Meir,née Mabovitch,1898.05.03—1978.12.08,被譽為“以色列鐵娘子”)。她們三人并稱為20世紀70年代世界政壇三女杰。世界上首位女總統是阿根廷第41任總統(任期:1974.07.01—1976.03.24)庇隆夫人(María Estela Martínez Cartas de Perón=Isabel Martínez de Perón,1931.02.04—),亞洲首位女總統是菲律賓第11任總統(任期:1986.02.25—1992.06.30)科拉松·阿基諾夫人(Maria Corazon ″Cory″ Aquino y Cojuangco y Sumulong,1933.01.25—2009.08.01)。

注23:阿里亞斯·桑切斯的出生年份另有1941年之說,諾獎官網采用兩種說法:“Facts”采用1941年說,“Biographical”則采用1940年說。這種混亂情況甚至延伸到哥斯達黎加政府。

注24:民族解放黨領袖費雷爾(José María Hipólito Figueres Ferrer,1906.09.25—1990.06.08)于1948.05.08—1949.11.08、1953.05.08—1958.05.08和1970.05.08—1974.05.08三次出任哥斯達黎加第29、31和35任總統,內戰后費雷爾總統于1948年12月1日宣布廢除武裝力量(被載入1821年憲法于1949年11月7日的第11次修正案中),成立國民警衛隊,從而使哥斯達黎加成為世界上首個正式廢除軍隊的國家。1983年11月17日哥斯達黎加政府宣布將在一切軍事沖突中保持永久、積極和非武裝的中立。

注25:1821年9月15日哥斯達黎加宣布獨立,1823—1838年加入松散型的中美洲聯邦(屬邦聯制國家,又譯為中美洲聯合省)。哥斯達黎加國會現實行一院制(稱立法大會),57個議席由直選產生,每屆任期4年,不得連任。哥斯達黎加是總統制國家,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但不是國民警衛隊總司令(此前也不是國家武裝力量總司令),這一點與其他總統制國家相異??偨y由直選方式(屬于普選)產生,現每屆任期4年,不得連任(但可隔屆再次參選)。自哥斯達黎加共和國于1848年8月30日成立時起,迄今共產生了37位46任總統(2位代總統和3位臨時總統未計)。首任總統(任期:1847.05.08—1849.11.16,共和國創建以前稱國家元首)是自由黨人卡斯特羅·馬德里斯(José María Castro Madriz,1818.09.01—1892.04.04),阿里亞斯·桑切斯是第31位總統。第36位45任(任期:2010.05.08—2014.05.08)總統欽奇利亞(Laura Chinchilla Miranda,1959.03.28—)來自民族解放黨,她是哥斯達黎加歷史上唯一的女總統?,F任總統(任期始于2014年5月8日)索利斯(Luis Guillermo Solís Rivera,1958.04.25—)來自公民行動黨。

注26:戈爾巴喬夫于1985.03.11—1991.08.24出任蘇聯共產黨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52年入黨),他是蘇共歷史上的第10位主要負責人,1991年8月29日蘇聯共產黨被取締。[66]最高蘇維埃主席在1989年5月25日以前稱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始于1938年),后改稱總統。1993年12月12日通過的俄羅斯聯邦首部憲法,規定俄羅斯是共和制的民主聯邦法制國家,確立了總統和總理權力二元結構的國家政體,類似于法蘭西第五共和國的雙首長制。迄今俄羅斯共產生了3位4任6屆總統,全部是男性。首任第1~2屆總統(任期:1991.07.10—1999.12.31)是無黨派的葉利欽(Boris Nikolayevich Yeltsin,1931.02.01—2007.04.23),1961—1990年他曾是蘇共黨員。第2任第3~4屆(任期:2000.05.07—2008.05.07,1999.12.31—2000.05.07任代總統)和現任第6屆(任期始于2012年5月7日)總統普京(Vladimir Vladimirovich Putin,1952.10.07—)來自統一俄羅斯黨(成立于2001年12月1日,該黨為普京專門修改黨綱,允許不是本黨黨員擔任黨主席,普京未曾加入過該黨,是“沒有入黨的黨主席”)[67~68],1970—1975年普京就讀于日丹諾夫列寧格勒國立大學(1991年起稱圣彼得堡國立大學)法律系,期間加入蘇聯共產黨。第3任第5屆總統(任期:2008.05.07—2012.05.07,未加入過蘇聯共產黨,也未加入過統一俄羅斯黨,一直保持其獨立無黨派人士的身份)梅德韋杰夫(Dmitry Anatolyevich Medvedev,1965.09.14—)于2008年12月30日簽署憲法修正案,延長總統任期與國家杜馬(“дума”的音譯,意為“議會”,俄語中的原意是“思想”或“思維”,后引申為“會議”,相當于下議院,其上議院是聯邦委員會)任期,總統每屆任期由4年延至6年,國家杜馬每屆任期由4年延至5年。

注27:1991年8月19日以蘇聯副總統(任期:1990.12.27—1991.08.19)、共產黨人亞納耶夫(Gennady Ivanovich Yanayev,1937.08.26—2010.09.24)為首的“8人集團”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發表聲明,宣布戈爾巴喬夫因“健康狀況”不能履行蘇聯總統職責,根據蘇聯憲法第127條第7款,蘇聯總統全權移交給蘇聯副總統亞納耶夫,由國家緊急狀態委員會行使國家主權,此事因遭到俄羅斯聯邦總統葉利欽(1990.05.29—1991.07.10任俄羅斯蘇維埃聯邦社會主義共和國最高蘇維埃主席團主席)及其支持者的反對而失敗,21日戈爾巴喬夫復職,史稱八·一九事件(又稱蘇聯政變、八月政變)。1991年12月26日前蘇聯正式解體(當天最高蘇維埃通過解體決議),戈爾巴喬夫是前蘇聯唯一的總統。

注28:1910年5月31日,英國將開普殖民地(Cape Colony=Cape of Good Hope,首府開普敦)、納塔爾殖民地(Colony of Natal,土著黑人聚居地,首府德班)、德蘭士瓦殖民地(Transvaal Colony,首府比勒陀利亞)和奧蘭治河殖民地(Orange River Colony,首府布隆方丹)合并為南非聯邦(Union of South Africa),其首都職能被一分為三:行政首都比勒陀利亞、立法首都開普敦和司法首都布隆方丹。1910—1961年南非聯邦為英國的自治領,英國君主是其國家元首,總督是英王在南非的代表。1961年5月31日南非廢除君主制成立共和國,并正式退出英聯邦。其議會制度源于英國,現實行兩院制和總統制,國民議會(即下議院)議員由選民按比例代表制選舉產生,每屆任期5年,省級事務委員會(簡稱省務院,即上議院)由各省議會推舉代表團組成。迄今南非共產生了11位11任總統(3位代總統未計),全部是男性。首任總統(任期:1961.05.31—1967.05.31)是國民黨的斯瓦特(Charles Robberts Swart,1894.12.05—1982.07.16)。1910—1984年南非的政府首腦是總理(后廢除),由下議院的多數黨領袖擔任。1961—1994年南非屬白人統治,1961—1984年的總統是象征性的國家元首(無行政權),此后的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有行政權)。1994年4月27日南非進行有史以來首次不分種族的大選,曼德拉(被譽為新南非國父或現代南非國父、南非和解之父)當選為新憲法生效后的首位民選總統,也是南非歷史上的首位黑人總統。根據南非新憲法(即1993年通過的臨時憲法和1996年通過的終局憲法)的規定,南非共和國總統每屆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屆?,F任總統(任期始于2009年5月9日)祖瑪(Jacob Gedleyihlekisa Zuma,1942.04.12—)來自非洲人國民大會。薩哈羅夫思想自由獎(Sakharov Prize for Freedom of Thought,簡稱Sakharov Prize)是歐洲最高人權獎,由歐洲議會頒發,始頒于1988年,每年頒獎一次,每屆頒獎給1~5人。曼德拉是1988年首屆薩哈羅夫獎的2位得主之一。

注29:弗雷德里克·德克勒克于1989年8月15日起任代總統,1994.05.10—1996.06.30任副總統(當時的另一個副總統是非洲人國民大會的姆貝基)。其父約翰內斯·德克勒克(Johannes ″Jan″ de Klerk,1903.07.22—1979.01.24)于1975.04.09~19任南非代總統,所屬政黨是國民黨。

注30:以色列工黨(Labor,屬左翼政黨)的前身馬帕伊(Mapai,即希伯來語“巴勒斯坦工人黨”的首字母縮寫)是1930年1月5日由勞工聯盟[Ahdut HaAvoda,簡稱AH黨,屬左翼政黨,1919年本—古里安以錫安工人黨為主體而創建,錫安工人黨(Poale Zion Party)于1905年11月成立于巴勒斯坦]和青年工人黨(Hapoel Hatzair,1905年10月成立于巴勒斯坦)合并而成。1944年由AH黨分裂出來成立AH錫安工人黨運動,1948年1月AH錫安工人黨運動與巴勒斯坦Hashomer Hatzair工人黨(成立于1946年)合并成立馬帕姆(Mapam,即統一工人黨,1997年解散),1954年AH黨又從Mapam中分裂出來并恢復原名。1963年本—古里安在黨內投票中落敗,他另起爐灶于1965年7月14日創建另一政黨——拉菲黨(Rafi,即以色列工人黨)。1965年Mapai和AH黨聯合組成松散型的工聯會(Alignment,最初稱工黨聯盟Labor Alignment)參加當年的大選(同年11月1日公布議會選舉結果),但雙方仍獨立存在。1968年1月23日Mapai、AH黨和Rafi重組為工黨,本—古里安因拒絕加入工黨而于1969年組建國家名單黨(National List或State List,1973年加入利庫德集團,1981年1月26日改革為Rafi-National List,1983年6月6日更名為Ometz,1988年并入利庫德集團后不復存在)。1969年1月28日工黨和Mapam組成新的Alignment,1991年10月7日起Alignment不復存在,所有派別(包括獨立自由主義者)正式合并為工黨。Mapai領導的聯盟(包括Alignment和工黨)于1948—1977年一直在以色列擔任總理執政,直到被貝京所領導的利庫德集團所擊敗。[69]

注31:阿拉法特(Yasser Arafat,1929.08.24開羅—2004.11.11巴黎,被譽為“巴勒斯坦國國父”)于1969.02.04—2004.11.11任巴勒斯坦解放組織PLO[Palestine Liberation Organization,成立于1964年5月28日,法塔赫Fatah是巴勒斯坦民族解放運動(1959年10月10日在科威特秘密成立)的簡稱,在PLO中居領導地位]第3任執委會主席。1988年11月15日在阿爾及爾舉行的巴勒斯坦全國委員會第19次特別會議通過《獨立宣言》,宣布在巴勒斯坦土地上建立一個位于約旦河西岸及加沙地帶、首都為耶路撒冷的巴勒斯坦國(屬PLO單方面宣布建國)。1989年4月2日PLO中央委員會在突尼斯城召開會議,一致選舉PLO執委會主席、革命武裝力量總司令阿拉法特為巴勒斯坦國首任總統(任期直至其逝世為止,阿巴斯接任前總統職位空缺),總統由PLO的議會選舉產生。1994年7月5日阿拉法特被任命為巴勒斯坦加沙—杰里科自治領導機構主席。1996年1月20日巴勒斯坦舉行其歷史上的首次大選,阿拉法特當選為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又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主席(一般兼任總統,相當于國家元首,該機構總理是政府首腦),2009年1月15日起出現法塔赫(約旦河西岸地區主席)和哈馬斯(加沙地區主席。哈馬斯Hamas是伊斯蘭抵抗運動的簡稱,成立于1987年12月14日)主席并存的局面。[70~75]因巴以雙方簽署了首個和平協議——《奧斯陸協議》[佩雷斯和阿巴斯(Mahmoud Abbas,1935.03.26—,2005年5月8日起任巴勒斯坦國第2任總統,即現任總統)于1993年9月13日在白宮正式簽署]和《塔巴協議》(即《第二項奧斯陸協議》,拉賓和阿拉法特于1994年9月28日在白宮正式簽署),PLO執委會主席阿拉法特(時任巴勒斯坦國總統)、以色列外交部部長佩雷斯和以色列總理拉賓共同榮獲1994年諾和獎。阿拉法特的生日另有8月1日、8月4日或8月27日之說。

注32:拉賓是以色列第5位第6任第17屆和第11任第25屆總理。因拉賓辭職,佩雷斯于1977.04.22~06.20非正式地出任過代總理(法律上的總理仍是拉賓)。

注33:關于金大中的出生日期:他實際出生于1924年1月6日,其父金云植為延緩他應征入伍的時間曾將其出生日期改為1925年12月3日(諾獎官網即采用此說)。

注34:2000年1月20日金大中所在執政黨新政治國民會議(National Congress for New Politics,成立于1995年9月5日)改編為新千年民主黨(New Millennium Democratic Party),2005年5月6日改名為民主黨,2007年6月27日與中道改革統合新黨合并為中道統合民主黨,同年8月18日復名民主黨。2008年2月17日與大統合民主新黨(United New Democratic Party,成立于2007年8月5日)合并組建統合民主黨(United Democratic Party)。2011年12月15日由原民主黨、市民統合黨(Citizens Unity Party)和韓國勞動組合總聯盟合并組建民主統合黨(Democratic United Party),2013年5月4日起再次復名民主黨。

注35:大韓民國(簡稱韓國)成立于1948年8月15日,其總統(系國家元首和武裝力量總司令,其政府首腦是由總統任命的國務總理。當總統被彈劾時,通常由總理任代總統)由直選方式產生,現每屆任期5年,且不得連任,迄今共產生了11位11任18屆總統(4位臨時總統/代總統未計)。首任總統(任期:1948.07.24—1960.04.26)是李承晚(字承龍,號雩南,Rhee Syng-man,1875.03.26—1965.07.19),他在第1~3屆總統任期內所屬政黨分別是獨立促成會、民主國民黨和自由黨。金大中是第8位第15屆韓國總統。來自新國家黨(曾譯為新世界黨,其前身是1963年由樸正熙創建的民主共和黨,1980年全斗煥時更名為民主正義黨,1990年時任總統盧泰愚的民主正義黨、金泳三的新民黨和金鐘泌的新民主共和黨實行三黨合并,成立民主自由黨,1995年金泳三時更名為新韓國黨,1997年金泳三再次更名為大國家黨,2012年李明博時改為現名)的現任總統(任期始于2013年2月25日)樸槿惠(Park Geun-hye,1952.02.02—)是韓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總統,她是第3位第3任第5~9屆總統(任期:1963.12.17—1979.10.26)樸正熙(Park Chung-hee,1917.11.14—1979.10.26,被韓國中央情報部部長金載圭槍殺身亡)與后妻陸英修的長女,樸槿令和樸志晚是樸槿惠的妹妹,樸正熙與前妻金好南還生有樸在玉。

注36:奧巴馬出生于夏威夷州首府火奴魯魯(Honolulu,華人稱檀香山),擁有黑(父:盧歐族)白(母:英德愛混血)黃(母親家遠祖:純種切羅基族)血統,其父老奧巴馬(Barack Hussein Obama,Sr.,1936.06.18—1982.11.24,因汽車車禍逝世)是在夏威夷大學攻讀經濟學的肯尼亞內羅畢黑人留學生(穆斯林教徒,后成為無神論者),母親鄧納姆(Stanley Ann Dunham,1942.11.29—1995.11.07,因子宮癌逝世)是來自堪薩斯州的白種人,在夏威夷大學攻讀人類學。老奧巴馬和鄧納姆于1961年2月2日在夏威夷結婚(老奧巴馬系二婚,鄧納姆是初婚),1964年3月20日離婚后他回到肯尼亞。1965年3月15日鄧納姆與夏威夷大學的印度尼西亞地理學留學生蘇托洛(Lolo Soetoro,1935.01.02—1987.03.02,因肝功能衰竭逝世)結婚,1980年11月6日離婚。奧巴馬的童年和青少年時期在夏威夷和印尼首都雅加達(1967—1971年隨母親和繼父居住在塔曼門登公園附近)度過,他是美國歷史上首位擁有一半黑人血統的非洲裔總統。奧巴馬于1983年獲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國際關系專業)BA,1991年獲哈佛大學法學院JD,1992—2004年在芝加哥大學法學院講授憲法。根據美國現行憲法的規定,正常情況下,現任總統奧巴馬將于2017年1月20日正式卸任。2016年是美國第58屆總統選舉年,民主黨總統候選人希拉里·克林頓(女,Hillary Diane Rodham Clinton,1947.10.26—,1975年10月11日在阿肯色州第三大城市Fayetteville結婚)和共和黨總統候選人特朗普(Donald John Trump,1946.06.14—)將于11月8日進行最終角逐。希拉里戰勝特朗普的可能性較大,若果真如此,希拉里·克林頓將創造以下幾項紀錄:①美國歷史上的首位女總統。②美國歷史上的首對夫妻總統,其夫比爾·克林頓(William Jefferson Clinton,原名William Jefferson BlytheⅢ,1946.08.19—)于1993.01.20—2001.01.20出任美國第41位第42任第52~53屆總統。③出任總統時的年齡(70歲)僅次于第39位第40任第49~50屆總統里根(Ronald Wilson Reagan,1911.02.06—2004.06.05,總統任期:1981.01.20—1989.01.20)。若是特朗普當選,他出任總統的年齡(71歲)將超越里根而躍居首位。

注37:利比里亞現任總統約翰遜—瑟利夫與利比里亞“婦女和平運動”女領導人古博韋(Leymah Roberta Gbowee,1972.02.01—,被譽為“和平斗士”)以及也門女記者和婦女權益活動家卡曼(Tawakkol Abdel-Salam Karman,1979.02.07—)共同榮獲2011年諾和獎。[76]

注38:利比里亞是總統制國家,現實行兩院制(參議院和眾議院)和多黨制,總統和議員由直選產生,參議員每屆任期9年,眾議員和總統每屆任期6年,可連選連任一屆(1980年起因政變和內戰,總統任期常被中斷)。利比里亞共和國自1847年7月26日獨立起,迄今共產生了22位24任50屆總統,它是非洲最早獨立的現代國家。首任總統(任期:1848.01.03—1856.01.07)是獨立人士羅伯茨(Joseph Jenkins Roberts,1809.03.15—1876.02.24),現任總統約翰遜—瑟利夫(被譽為“非洲鐵娘子”或“利比里亞鐵娘子”)是利比里亞歷史上唯一的女總統和迄今非洲唯一的女總統。1956年她與詹姆斯(James ″Doc″ Sirleaf)結婚,后離婚,生育過4個兒子。

注39:貝爾納特與法國外交家和政治家德康斯坦(Paul Henri Benjamin Balluat d’Estournelles de Constant=Baron de Constant de Rebecque,1852.11.22—1924.05.15)分享1909年諾和獎,德康斯坦的獲獎理由是“主張以國際仲裁代替戰爭來解決國際糾紛,促進法美和解有功”。

注40:比利時王國政府首腦在1831—1918年時稱內閣主席,后改稱首相。比利時實行世襲君主立憲的聯邦制,國會實行兩院制(參議院和眾議院),議員主要由直選方式產生,每屆任期4年。迄今比利時共產生了51位69任首相,全部是男性。首任首相(任期:1831.02.27~03.10)是天主教派的熱爾拉什(étienne Constantin,Baron de Gerlache,1785.12.26—1871.02.10),貝爾納特是比利時的第14位首相,現任首相(任期始于2014年10月11日)夏爾·米歇爾(Charles Y.J.Gh.Michel,1975.12.21—)來自法語革新運動黨(2002年3月21日成立)。

注41:關于法國政府首腦的正式名稱:①法蘭西第一共和國(1792—1804)和法蘭西第一帝國(1804—1814;1815)時無正式名稱;②波旁王朝復辟(1814;1815—1830)、七月王朝(1830—1848,又稱奧爾良王朝)、維希法國(1940—1944,又稱維希政府)和法蘭西第四共和國(1946—1958)時稱部長會議主席;③法蘭西第二共和國(1848—1852)時,1848年稱臨時政府領袖,后改稱部長會議主席;④法蘭西第二帝國(1852—1870)時稱內閣首長;⑤法蘭西第三共和國(1870—1940)時,1870—1871年稱國防政府主席,后改稱部長會議主席;⑥法蘭西共和國臨時政府(1944—1946)時稱臨時政府主席;⑦1958年11月5日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成立后始稱總理。法國國會現實行兩院制,國民議會(下議院)由直選方式產生,參議院(上議院,在法國政治中可參與立法,主要起顧問作用)則由間選方式產生。根據1958年的《法國憲法》,法蘭西共和國總統和總理領導的內閣執掌行政權,總統由直選方式產生,每屆任期5年(2002年以前為7年),可連選連任一屆,總統在國民議會多數黨中任命總理(若出現總統和總理黨籍不同的情況則稱為聯合政府)。[77~78]法國現實行半總統半議會的混合制,總統和總理并存,總統是國家元首兼武裝力量總司令,直接向選民負責,總理和內閣則向議會負責。法國的雙首長制有可能出現“分裂政府”的現象。自1815年起,迄今法國共產生了116位170任總理,布爾熱瓦是法國第48位總理。波旁王朝復辟時首任部長會議主席(相當于總理,任期:1815.07.09~09.26)是無黨派的貝尼文托親王(Charles Maurice de Talleyrand-Périgord,1754.02.02—1838.05.17),來自社會黨的第107位第161任總理(任期:1991.05.15—1992.04.02)克勒松夫人(édith Cresson,1934.01.27—)是法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總理(時任總統是社會黨人密特朗),現任總理(任期始于2014年4月1日)瓦爾斯(Manuel Carlos Valls,1962.08.13—)來自社會黨。

注42:白里安是法國第54位總理,迄今法國任次最多(唯一的6任,其次是4任)的總理,他11次組閣出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總理)的情況見表2。

表2 白里安出任法蘭西第三共和國部長會議主席(總理)一覽表[79]

注43:施特雷澤曼是德國第16位總理,所屬政黨是人民黨,他任總理時的執政聯盟是DVP-SPD-Z-DDP,即人民黨—社會民主黨—中央黨(Zentrum)—民主黨,1923年11月3日SPD退出執政聯盟。施特雷澤曼于1923.08.13—1929.10.03任魏瑪共和國外交部部長。

注44:第37位第56~57屆首相(任期:1957.02.25—1960.07.19)、自由民主黨人岸信介(Nobusuke Kishi,原姓佐藤,1896.11.13—1987.08.07,獲1960年度諾和獎提名)是佐藤榮作的二哥。他們的父親佐藤秀助本是岸家的公子,因娶佐藤茂世小姐為妻并入贅,故改姓佐藤,岸信介又因被收作其父本家的養子并娶岸家的良子小姐為妻而回歸姓“岸”。岸信介是第57位第90屆(任期:2006.09.26—2007.09.26)和第96屆現任首相(任期始于2012年12月26日)、自由民主黨人安倍晉三(Shinzō Abe,1954.09.21—)的外祖父。

注45:1967年12月11日佐藤榮作首相針對社會黨眾議院議員成田知巳(1912.09.15—1979.03.09)的質詢,首次明確提出了“無核三原則”(不擁有、不制造、不運進核武器)。1968年1月27日佐藤首相在施政方針演說中,正式確認無核三原則是日本政府關于核武器的基本原則。1971年11月24日日本國會眾議院通過決議,正式接受無核三原則。1970年2月3日日本政府簽署《不擴散核武器條約》,1976年6月8日獲得國會批準。[80~81]

注46:日本國會實行兩院制,兩院議員由直選方式產生。參議院議員每屆任期6年,每3年改選半數;眾議院議員每屆任期4年。世襲制的天皇是國家元首,首相(全稱日本國內閣總理大臣)是政府首腦,由國會議員選出并經天皇任命。自1885年起,迄今日本共產生了62位96屆(代)首相,全部是男性。迄今日本歷史上累計任期時間最長的4位首相依次是:①第6位首相、無黨派人士(長州閥陸軍軍人)桂太郎(1848.01.04—1913.10.10):3任3屆(11、13、15)首相,共計2886天,創出任首相總任期之最;②第39位首相佐藤榮作:1任3屆(61~63)首相,共計2798天,創出任首相連續任期之最;③第1位首相、無黨派人士(長州閥)伊藤博文(1841.10.16—1909.10.26):4任4屆(1、5、7、10)首相,共計2720天,創出任首相任次之最;④第32位首相、自由黨人吉田茂(1878.09.22—1967.12.10):2任5屆(45、48~51)首相,共計2616天,創出任首相屆數之最。

注47:佩雷斯(原名Szymon Perski,1943年起啟用Peres,希伯來語意為“大鷹”)的出生地時屬波蘭第二共和國(1918—1939),即今白俄羅斯明斯克地區沃洛任區(Valozhyn Raion)維斯列瓦鎮(Vishnyeva),其生日另有8月2日和8月21日之說。1942年佩雷斯進入巴勒斯坦,1948年他成為以色列公民。

注48:2005年11月21日,以色列第11位第15任第29~30屆總理(任期:2001.03.07—2006.04.14)沙龍(Ariel Sharon,1928.02.26—2014.01.11,因腦卒中于2006年1月4日起陷入昏迷而永久無法履行其職務)脫離當時執政的利庫德集團,成立中間派政黨前進黨(Kadima,又稱國家責任黨),自任黨主席,同年11月30日佩雷斯宣布退出工黨加入前進黨。

注49:佩雷斯于1986.10.20—1988.12.23、1992.07.14—1995.11.22和2001.03.07—2002.11.02三次出任以色列外交部部長,他是以色列第8位第9任第21屆和第12任第26屆總理,1995年11月4~22日接替遇刺身亡的前總理拉賓出任代總理。以色列總統由國會選舉產生,總統和總理往往來自于同一政黨,現每屆任期7年,迄今共產生了10位10任16屆總統(4位代總統未計,其中2007.07.01~15的代總統伊澤克是女性,她于2006—2009年出任國會議長,是以色列歷史上首位女議長),首任第1~2屆總統(任期:1949.02.17—1952.11.09)是無黨派的化學家哈伊姆·魏茨曼(Chaim Azriel Weizmann,1874.11.27—1952.11.09),第7任第12~13屆總統(任期:1993.05.13—2000.07.13)埃澤爾·魏茨曼(Ezer Weizmann,1924.06.15—2005.04.24)來自工黨,他是哈伊姆·魏茨曼的侄子,現任總統(任期始于2014年7月24日)里夫林(Reuven ″Rubi″ Rivlin,1939.09.09—)來自利庫德集團。

注50:阿赫蒂薩里出生于當時芬蘭的維普利(芬蘭語:Viipuri),即今俄羅斯列寧格勒州維堡(英語:Vyborg)。1977—1981年他出任第2任聯合國駐納米比亞(1915年被南非占領,1968年以前稱西南非洲,1990年3月21日非洲大陸最后一塊殖民地納米比亞宣告獨立)專員[82],1987.01.01—1991.06.30任聯合國主管行政和管理事務的副秘書長。

注51:1809年第八次俄瑞戰爭后芬蘭脫離瑞典而淪為帝俄的大公國,俄國十月革命(儒略歷1917年10月25日,公歷1917年11月7)發生后,1917年12月6日芬蘭宣布脫離俄國獨立(次年1月4日獲得蘇俄承認),1919年7月17日頒布憲法成立芬蘭共和國。芬蘭總統由直選產生,每屆任期6年,可連選連任一屆。迄今芬蘭共產生了12位12任總統,首任總統(任期:1919.07.27—1925.03.01)是民族進步黨人斯托爾貝里(Kaarlo Juho St?hlberg,1865.01.28—1952.09.22),來自社會民主黨的第11任總統(任期:2000.03.01—2012.03.01)哈洛寧(Tarja Kaarina Halonen,1943.12.24—)是芬蘭歷史上唯一的女總統,現任總統(任期始于2012年3月1日)尼尼斯托(Sauli V?in?m? Niinist?,1948.08.24—)來自民族聯合黨。

注52:加拿大歷史學家、政治家和外交家皮爾遜于1948—1956年任加拿大駐聯合國大使,1948.09.10—1957.06.20任加拿大第8位外交部部長(1909—1993年稱外部事務國務秘書),1952年任第7屆第8任聯合國大會主席,1958.01.16—1968.04.06任加拿大自由黨黨魁。

注53:第二次中東戰爭(又稱蘇伊士運河戰爭,1956.10.29—1957.03.08)爆發后,11月1~10日聯合國大會召開首次緊急特別會議并作出決議,要求有關各方立即?;?11月7日組成聯合國第一期緊急部隊(UNEF-I,主要由聯合國秘書長哈馬舍爾德以及加拿大外交部部長和加拿大駐聯合國大使皮爾遜倡議,部署期限是1956年11月至1967年6月。為監督第四次中東戰爭停戰而設立的UNEF-II的部署期限是1973年10月至1979年7月)監督?;?。皮爾遜作為國際調停人建議聯合國緊急部隊立即開赴埃及蘇伊士運河地區以維持停戰,于是英法和以色列軍隊分別于1956年12月22日和1957年3月8日全部撤出埃及,埃及取得收回蘇伊士運河主權斗爭的勝利,以色列取得通過蒂朗海峽(Tiran Strait)的航行權。在戰場上埃及是失敗者,但在政治上和經濟上甚至是軍事上,埃及實際上是無可爭議的勝利者。1956年12月23日為埃及蘇伊士運河戰爭勝利日。

注54:加拿大國會現實行兩院制(上議院和下議院),聯邦總理由下議院的多數黨黨魁擔任,下議院議員的每屆任期不超過5年。加拿大聯邦自1867年7月1日成立起,迄今共產生了23位28任29屆總理(臨時總理未計),其任期無明確限制。首任首屆總理(任期:1867.07.01—1873.11.05)是自由保守黨人麥克唐納(Sir John Alexander Macdonald,1815.01.11—1891.06.06),皮爾遜是第14位第18任第19屆總理,來自進步保守黨的第19位第24任第25屆總理(任期:1993.06.25~11.04)坎貝爾(Avril Phdra Douglas ″Kim″ Campbell,1947.03.10—)是加拿大歷史上唯一的女總理,現任總理(任期始于2015年11月4日)賈斯廷·特魯多(Justin Pierre James Trudeau,PC,MP,1971.12.25—)來自自由黨,他是第15位第19/21任第20/22屆總理(任期:1968.04.20~1979.06.04和1980.03.03—1984.06.30)、自由黨人皮埃爾·特魯多(Joseph Philippe Pierre Yves Elliott Trudeau,PC,CC,CH,QC,FRSC,1919.10.18—2000.09.28)之長子。

注55:波蘭國會現實行兩院制(參議院/上議院和眾議院/下議院),議員采用普選直接產生,每屆任期4年??偨y是國家元首,由直選產生,每屆任期5年,可連選連任一屆??偫硎钦啄X,通常由下議院的多數黨領袖擔任。自1989年12月29日波蘭第三共和國成立起,迄今共產生了6位6任7屆總統(代總統未計),全部是男性。首任總統(任期:1989.12.31—1990.12.22)雅魯澤爾斯基(Wojciech Witold Jaruzelski,1923.07.06—)來自波蘭統一工人黨,第2屆總統瓦文薩是波蘭第三共和國的首位民選總統,現任總統(任期始于2015年8月6日)安杰伊·杜達(Andrzej Sebastian Duda,1972.05.16—)來自法律與公正黨。

注56:2009年11月10日第64屆聯合國大會第42次全體會議通過A/RES/64/13號決議,自2010年起,將每年的“7月18日”(曼德拉誕辰日)定為“曼德拉國際日”(Nelson Mandela International Day,簡稱Mandela Day),以表彰他對和平與自由作出的巨大貢獻。

注57:拉莫斯—奧爾塔于2002.05.20—2006.06.25任東帝汶首任外交部部長,2006.06.26~07.10以協調部部長的身份任代總理。

注58:東帝汶(英語East Timor,葡萄牙語Timor-Leste,印尼語Timor Timur,當地德頓語Timor Lorosa’e)于1589年被葡萄牙占領,稱葡屬帝汶,1951年被葡萄牙改為海外省,1975年葡政府允許東帝汶舉行公投實行民族自決,同年11月28日主張獨立的東帝汶獨立革命陣線(FReTiLIn,1974年9月11日成立)單方面宣布獨立成立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拉莫斯—奧爾塔被任命為外交新聞部部長,次日主張同葡維持關系的帝汶民主聯盟和主張同印度尼西亞合并的帝汶人民民主協會宣布東帝汶與印尼合并,同年12月7日印尼出兵東帝汶,翌年7月15日宣布東帝汶為印尼的第27個省——東帝汶省,自此東帝汶就一直為爭取民族獨立而斗爭。1999年8月30日在聯合國監督下舉行全民公投,絕大多數東帝汶人同意獨立。經聯合國2年多托管后于2002年5月20日零時起正式恢復獨立,國名仍為東帝汶民主共和國。東帝汶獨立之父古斯芒(Kay Rala Xanana Gusm?o,1946.06.20—,獨享1999年薩哈羅夫思想自由獎)、急先鋒拉莫斯—奧爾塔和精神領袖貝洛[Carlos Filipe Ximenes Belo,1948.02.03—,1980年7月26日被晉鐸,1988年3月21日被教宗(即梵蒂岡教皇)任命為天主教帝力教區宗座署理,領銜洛留姆教區主教,同年6月19日在圣座駐印尼大使法納里尼大主教(Archbishop Francesco Canalini)手中晉牧]被譽為東帝汶獨立運動三杰。貝洛和拉莫斯—奧爾塔分享1996年諾和獎。

注59:東帝汶實行議會制,總統是名義上的國家元首,通過普選產生,每屆任期5年。自2002年起,迄今共產生了3位3任3屆總統(2位代總統未計),全部是男性。首任總統(任期:2002.05.20—2007.05.20)古斯芒是無黨派獨立人士,2007.08.08—2015.02.16古斯芒出任第4任總理,當時其所屬政黨是帝汶重建國民大會黨(2007年3月28日成立),現任總統(任期始于2012年5月20日)魯阿克(Taur Matan Ruak=José Maria Vasconcelos,1956.10.10—)是無黨派獨立人士(軍人)。迄今共產生了5位5任5屆總理,全部是男性。首任總理(任期:2002.05.20—2006.06.26)阿爾卡蒂里(Mari Bim Amude Alkatiri,1949.11.26—)來自FReTiLIn,現任總理(任期始于2015年2月16日)德阿勞若(Rui Maria de Araújo,1964—)亦來自FReTiLIn。

[1]朱安遠.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概覽(上)[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3,20(25):142-150,152.

[2]朱安遠.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概覽(下)[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3,20(30):172-179.

[3]朱安遠.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概覽[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2,19(44):110-114,13.

[4]25 Heads of State or Government Awarded a Nobel Prize[EB/OL].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residents-nobelprize.html,2015-08-19.

[5]List of Presidents of the United States[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the_United_States,2015-08-19.

[6]美國總統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美國總統列表,2015-08-19.

[7][美國]弗蘭克·弗雷德爾.美國歷屆總統小傳[M].劉慶云,高學余,譯.江寧生,王景堂,校.北京:新華出版社,1982.

[8]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Sweden[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Sweden,2015-08-19.

[9]瑞典首相[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瑞典首相,2015-08-19.

[10]朱安遠.美國榮譽公民簡介[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3,20(6):82-87,90.

[11]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the United Kingdom[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the_United_Kingdom,2015-08-19.

[12]英國首相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英國首相列表,2015-08-19.

[13][英國]喬治·馬爾科姆·湯姆森.英國歷屆首相小傳[M].高堅,昌甫,譯.白瑾,校.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

[14]List of Chancellors of Germany[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Chancellors_of_Germany,2015-08-19.

[15]德國總理[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德國總理,2015-08-19.

[16]List of Presidents of Egypt[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Egypt,2015-08-19.

[17]埃及總統[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埃及總統,2015-08-19.

[18]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Israel[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Israel,2015-08-19.

[19]以色列總理[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以色列總理,2015-08-19.

[20]List of Presidents of Costa Ric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Costa_Rica,2015-08-19.

[21]哥斯達黎加總統[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哥斯達黎加總統,2015-08-19.

[22]List of heads of state of the Soviet Union[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heads_of_state_of_the_Soviet_Union,2015-08-19.

[23]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蘇聯最高蘇維埃主席團,2015-08-19.

[24]State 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State_President_of_South_Africa,2015-08-19.

[25]President of South Afric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sident_of_South_Africa,2015-08-19.

[26]南非總統[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南非總統,2015-08-19.

[27]List of Presidents of South Kore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South_Korea,2015-08-19.

[28]韓國總統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韓國總統列表,2015-08-19.

[29]President of Liberi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sident_of_Liberia,2015-08-19.

[30]利比里亞總統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利比里亞總統,2015-08-19.

[31]Prime Minister of Belgium[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Belgium,2015-08-19.

[32]比利時首相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比利時首相列表,2015-08-19.

[33]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France[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France,2015-08-19.

[34]法國總理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法國總理列表,2015-08-19.

[35]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Japan[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Japan,2015-08-19.

[36]日本內閣總理大臣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日本首相列表,2015-08-19.

[37]List of Presidents of Israel[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Israel,2015-08-19.

[38]以色列總統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以色列總統,2015-08-19.

[39]List of Presidents of Finland[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Finland,2015-08-19.

[40]芬蘭總統[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芬蘭總統,2015-08-19.

[41]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Canad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Canada,2015-08-19.

[42]加拿大總理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加拿大總理列表,2015-08-19.

[43]List of heads of state of Poland[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heads_of_state_of_Poland,2015-08-19.

[44]波蘭總統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波蘭總統,2015-08-19.

[45]Prime Minister of East Timor[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me_Minister_of_East_Timor,2015-08-19.

[46]東帝汶總理[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東帝汶總理,2015-08-19.

[47]President of East Timor[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sident_of_East_Timor,2015-08-19.

[48]東帝汶總統[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東帝汶總統,2015-08-19.

[49]Member states of the Commonwealth of Nations[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Member_states_of_the_Commonwealth_of_Nations,2015-08-19.

[50]The Nobel Peace Prize 1987[EB/OL].http://www.nobelprize.org/nobel_prizes/peace/laureates/1987,2015-08-19.

[51]許國林.西奧多·羅斯福和富蘭克林·羅斯福輩分關系考辨[J].歷史教學問題,2008 (5):52-54,19.

[52]朱安遠.美國概況及美國首都變遷史(上)[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4,21(10):117-125,127.

[53]朱安遠.美國概況及美國首都變遷史(中)[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4,21(14):127-135,144.

[54]朱安遠.美國概況及美國首都變遷史(下)[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4,21(13):122-126.

[55]朱安遠.瑞典文學院院士概覽(上)[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4,21(40):162-171.

[56]朱安遠.瑞典文學院院士概覽(中)[J].中國市場(物流版),2014,21(44):162-171,189.

[57]朱安遠.瑞典文學院院士概覽(下)[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4,21(48):198-204,208.

[58]朱安遠.英國的國家榮譽制度及英國功績勛章得主概覽(上)[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5,22(40):192-201.

[59]朱安遠.英國的國家榮譽制度及英國功績勛章得主概覽(中)[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5,22(44):178-185.

[60]朱安遠.英國的國家榮譽制度及英國功績勛章得主概覽(下)[J].中國市場(營銷版),2015,22(49):240-253,257.

[61]邢來順.19世紀德國統一運動的再思考——近代德國統一進程三部曲[J].華中師范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44(3):87-94.

[62]安吉.德國現代史上的著名“泄密事件”[J].保密工作,2012 (11):60-61.

[63]List of Prime Ministers of Egypt[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ime_Ministers_of_Egypt,2015-08-19.

[64]埃及總理[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埃及總理,2015-08-19.

[65]朱安遠.有錯即改(欄目)[N].南方周末,2014-01-30(總第1563期第A2版).

[66]蘇共中央主要負責人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蘇共中央主要負責人列表,2015-08-19.

[67]List of presidents of Russia[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Russia,2015-08-19.

[68]俄羅斯總統[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俄羅斯總統,2015-08-19.

[69]賀金濤.以色列工黨的衰落及其原因分析[D].鄭州: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13.

[70]President of the Palestinian National Authority[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sident_of_the_Palestinian_National_Authority,2015-08-19.

[71]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2015-08-19.

[72]Prime Minister of the Palestinian National Authority[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ime_Minister_of_the_Palestinian_National_Authority,2015-08-19.

[73]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總理[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總理,2015-08-19.

[74]President of the State of Palestine[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President_of_the_State_of_Palestine,2015-08-19.

[75]巴勒斯坦總統[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巴勒斯坦總統,2015-08-19.

[76]東航,焦連威.非暴力斗爭三女杰——2011年諾貝爾和平獎獲獎者[J].名人傳記(上半月),2011 (12):24-27,89.

[77]List of Presidents of France[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residents_of_France,2015-08-19.

[78]法國總統列表[EB/OL].http://zh.wikipedia.org/wiki/法國總統列表,2015-08-19.

[79]Aristide Briand[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Aristide_Briand,2015-08-19.

[80]List of parties to the Treaty on the Non-Proliferation of Nuclear Weapons[EB/OL].http://en.wikipedia.org/wiki/List_of_parties_to_the_Treaty_on_the_Non-Proliferation_of_Nuclear_Weapons,2015-08-19.

[81]周勇.《不擴散核武器條約》研究[D].湘潭:湘潭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8.

[82]張錄辰.諾貝爾和平獎:永不停息的調停人[J].大科技(百科新說),2008 (12):56-57.

10.13939/j.cnki.zgsc.2016.35.209

朱安遠(1964—),男,湖南省邵東縣人,工學學士(工業電氣自動化專業),北京金自天正智能控制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600560)市場營銷中心銷售總監和高級銷售經理,高級工程師,主要從事工業自動化(尤其是冶金自動化三電系統)領域的市場營銷和應用工作。興趣和涉獵領域廣泛,近期四大研究主題:①低壓變流器電流過載能力指標:關注此事起始于1999年?;诘蛪航恢绷髯兞髌?筆者首創電流過載能力指標的普適化四要素原則、等效電流系數學說和缺陷理論(可用于判斷變流器的各種原始電流數據是否自洽),首開系統性定量分析研究電流過載能力指標之先河,開辟了變流器電流過載能力指標研究這一新領域。②諾貝爾獎獲獎者:喜好此事起源于1981年,自稱諾迷(類似于球迷、郵迷、歌迷或影迷),酷愛研究諾貝爾獎得主且樂此不疲,倡議在國際上創建諾學(The Study of Nobel Prizes,類似于中國的紅學)。③總體標準差的統計估計方法:研究興趣發端于筆者1987年對概率論與數理統計的系統性歸納和總結,自學過模糊數學。④陸家羲及組合數學:熱心于此事肇始于陸家羲悲喜交加年和陸老師的忌年——1983年。業余愛好:數學、百科知識、集郵、彩票研究和燈謎等。E-mail:1461877797@qq.com。張冰(1973—),男,安徽省無為縣人,計算機科學碩士,高級工程師,主要研究方向:金融市場和投資理財。

猜你喜歡
任期總理總統
新總理
斯總統確認明日辭職
總理答記者問最『強』音
“惡搞”總統成追捧
總統害羞了
總理說的事我們怎么做?
總理說的事我們怎么做?
總統過生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