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教育研究

2016-10-20 21:52王雨晴
職業 2016年10期
關鍵詞:培養質量人文主義高職教育

王雨晴

摘 要:我國高等職業教育已經步入到一個快速發展的“黃金時期”,更加注重內涵式發展。本文試圖從人文教育的角度,探討如何提高職業技能人才培養質量。

關鍵詞:人文主義 高職教育 培養質量

課 題:本文系甘肅省教育科學“十二五”規劃2015年度人文主義視野下的高職研究課題(批準號:BY2015-615)的研究成果。

我國高等職業技術教育在培養高技能人才、促進經濟發展與就業等穩定社會發展等許多方面做出了應有的貢獻。這幾年,隨著高技能人才培養數量的激增、院校規模的不斷壯大,如何提升人才培養質量成為高職院校亟待解決的問題。為了突出職業技能特色,“專業技能”學習幾乎是高職學生學習的全部內容。學校雖然也開設德育、創業指導、形勢政策等人文社科類課程,但量顯得很少,而且重視程度也有待提高。德育工作,一般都是說起來很重視,做起來卻容易被架空。高職教育,只有切實認識并貫徹落實以德興教、以教育人、以文化人的教育本質,適時引入人文主義教育理念,才能找到促進高職教育不斷發展的深厚泉源。

一、“人文主義”一詞的由來

人文主義教育源遠流長,可以追溯到公元前四、五世紀時期的古老教育。當時的教育除了哲學、史學、戲劇等文明教育外,主要強調文法、修辭、辯證法、算術、幾何、天文、音樂等七門學科。這幾門學科后來成為中世紀大學學科的基礎,被人稱之為Liberal arts,意指“自由人的學科”。我國翻譯成“文科”或“自由藝術”,泛指那些對提高人的文化素養有價值的學科。文藝復興時期,意大利的學生用studia humanitatis表示這些學科,英文為the humanities,我國譯為“人文學”。我們將“Humanism”一詞譯成“人文主義”,有學者認為是受《易經》中“文明以止,人文也”這一說法的啟示。由此可以看出,“人文主義”是文化發展進程中不斷演變的概念,它從一開始就與教育有著密切的關系。

人文,就是人類文化中的優秀部分和先進成果。人文主義教育就是重視人、尊重人、關心人、愛護人的教育。個人的人文涵養是個人健康發展的體現,社會的人文素養是一個社會有效汲取歷史經驗教訓、積累文明成果的程度,是“文明社會”的內涵。在當前人才大戰、人本主義管理與教育思潮之下,重視人文教育與當前高職教育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要求是一致的,也是當今世界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必然趨勢。

二、我國高職教育發展現狀

1.教育規模不斷擴大,要求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

這幾年,我國高職連年擴招,使高等職業教育的招生規模占到高等教育的一半,中國職業教育規模也已經居世界首位。職業教育規模的不斷擴大,客觀上要求提升教育質量,《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中也就“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進行了專門部署。

2.高職院校對職業技能教育的高度重視和學生對技術技能學習的冷漠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為了提高辦學質量,高職院校不斷創新教學模式,如一體化教學,雙師型教育,校企合作,現代學徒制等,無不圍繞著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增強學生動手能力、提升學生職業技術能力展開。這些創新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可依然有相當一部分學生上課睡覺、走神,甚至于不到課。學生對上課的消極態度和學校的殷殷希望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3.高職教育忽略“教育”與“培訓”的區別,弱化了人文素養教育

高等職業教育是國家教育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勞動就業的重要途徑。高等職業技術教育,應當有別于普通的“培訓”,目光要放長遠,不能偏離教育的實質。網絡時代,信息技術日新月異,只有培養出會學習的全面發展人才,才能不斷取得科技創新和進步。

從以上高職教育發展的現狀中可以看出,高職教育在國民教育中所占的比重越來越大,高職院校的學生也更需要關愛、啟發、激勵和引導。而人文主義恰恰強調個體身心和諧、健康發展,旨在通過人文學科的傳授使人的發展達到更高的水平和狀態,以實現人性的拓展,激發人的潛能,追求人的全面發展??梢?,高職院校引入并重視人文主義教育理念是高教現狀的內在要求。

三、高職教育應重視人文主義教育的其他原因

1.從教育的根本出發,人文教育是高職教育的一個內在組成部分

“天命謂之性,率性謂之道,修道謂之教?!睆倪@句話可以看出,道德素養培植是“教”的本質要求?!爸轮泻?,天地位焉,萬物育焉”,而中正、和諧是“育”的內涵所在。教和育兩個方面都要求職業技術教育必須以人文主義教育為基礎。百仞之高,始于足下,只有夯實仁德根基,繼而以“文”化之,才能實現以“技”長之。

2.高職院校學生的潛能在初、高中階段的應試教育環境下,沒有得到有效開發和培養

步入高職院校的學生有著他們的優勢和特點。他們中的大多數頭腦靈活、反應敏捷,智力水平并不低于社會上默認的“優秀生”。這些孩子的思維亮點,曾被家長、學校認為是“不務正業”。作為青年一代,他們有著自己對人生的思考。他們在用自己的眼睛在評判著這個世界。他們有自己的認識和理解,有自己的情感和追求。他們不僅僅是考試的機器和老師眼中的“差等生”。在高職教育階段,我們不能簡單將以“分數”論高低變換為以“技能”論英雄。我們應該從關注孩子的健康成長和高品質生活的角度來關愛學生。

3.高職院校學生的理想、信念與對社會應有的正知正見有待引導

高職院校的學生或者由于成績差,自信心長期受挫,有自卑的心理傾向;或者由于家庭環境的影響,情感受到傷害,缺乏安全感、認同感,性格孤僻;或者由于一些偶然事件而對自己失去信心,對社會有偏見。步入高職院校,實在是出于無奈,主動要學習技術的很少。這些經歷和遭遇都會給原本青春靚麗的高職學生蒙上一些心理陰影,使得這些孩子身心不能健康、協調發展。

在這種情境之下,高職院校只有引入人文理念,用人文精神經常鼓勵孩子,讓他們正確認識自己,認識到自己的閃光點和優勢所在,讓他們意識到國家和社會對他們如此關注,寄予厚望。只有讓他們充滿自信,重新揚起理想的風帆,才能讓他們愛一行、專一行,有信心、有決心學好技術,健康成長。

四、高職院校加強人文主義教育的作用

1.有效提升職業教育質量

日前,教育部印發了《關于深化職業教育教學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若干意見》?!兑庖姟诽貏e指出,要以增強學生就業創業能力為核心,加強思想道德、人文素養教育和技術技能培養,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特別強調要堅持把德育放在首位,努力構建全員、全過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加強文化基礎教育,注重學生文化素質、科學素養、綜合職業能力和可持續發展能力培養,在相關課程中增加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內容比重,要形成常態化、長效化的職業精神培育機制??梢?,國家層面的高層設置也意識到了人文主義教育在有效提升高職院校人才培養質量中的作用。

2.切實提高學生的審美意識和水平

人文主義教育中的美育欣賞課程,通過對優美事物,如優美的書法、舞蹈、音樂、建筑、語言等的欣賞,讓同學們去感受美,體會美,使大學生了解我國優秀的民族藝術文化傳統和外國的優秀藝術成果,可以培養他們感受美、鑒賞美的能力,樹立積極的審美情趣,抵制不良文化的影響,促進大學生的全面發展。

3.著力增強學生自我認同感、社會認同感

每個人都渴望支持。作為青春成長期的高職學生更希望得到認可和關注。經常贊揚學生、善于發現學生的閃光點,這種由衷的鼓勵和表揚,學生從中會獲得自信,并進而保持被贊揚的這句話、這個行為。久而久之,學生會因此而養成越來越多的好習慣,學生的自我認同感會增強,形成自身素質。所以,積極的認可和支持,積極參加各種活動,都會增加同學們燦爛的笑容,增強他們的自信心、自我責任心,學會從新的角度認識自我?!疤焐也疟赜杏谩?,高職院校的學生只有學會從不同的角度認識自己和別人,發現自我價值和學會包容別人,才能掌握更多的新技能,更好地服務于社會。

4.幫助學生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情感觀和世界觀

人文主義教育以人為中心,在教學中主張要了解學生的性情,因材施教;主張教師對學生嚴慈相濟,反對羞辱和體罰學生;主張好的教學方法以尊重學生的人格、個性和自尊心為前提,向往人的全面發展。這種重視智慧潛能開發,發展健全體魄的教育,逐漸會影響孩子們的行為習慣、語言習慣,改變他們的認知,幫助他們樹立積極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

五、高職院校加強人文主義教育的途徑

如前所述,人文主義教育是一種理念,可以滲透在教學的每一個環節。人文主義要求教學人員用愛心去教書育人,而不僅僅把課堂當成一種工作或任務。高職院校的人首先要樹立一種人文主義教育的理念,認識到人文教育是道德素質教育、科學文化素質教育與身心素質教育的基礎,讓這種理念來指引高職教學的各項工作。

具體而言,人文主義教育的具體內容是中國傳統文化,當然也可以是國外優秀文化。這種人文知識教育,是人文主義教育的載體和切入點。人文主義教育只有通過人文知識的熏陶,才能內化為學生自己的價值觀念,進而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形成一種穩定的人文精神。

高職院校的學生,本來就對學習不感興趣。我們不能要求他們去讀《論語》《道德經》《弟子規》,列夫·托爾斯泰的著作或名人傳記,我們只能用其中的摘錄如“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等這樣的語句去引導他們,讓他們讀其中的一兩句、一兩段,然后去品味、去體驗、去感悟。這些孩子的悟性和靈性會告訴他們其中的道理,進而導引他們積極地生活態度,去追求自己的美好人生。

樹立人文主義教育理念,對高職院校教師團隊建設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必須先“正己、愛生”。只有以完全正能量的人格去影響學生,才能對學生施以人文陶冶。教師的品德要堪為師表,教師的學識要堪為楷模,教師的言行要堪為榜樣。具有良好精神面貌、和諧融洽、文明上進的教師團隊才能營造學院積極的人文環境。

在人文主義教育理念的支撐下,有了良好的人文教師隊伍和環境,我們還可以從課堂內外的以下幾個方面實施人文主義教育。

一是積極開展形式多樣、豐富多彩的文藝、體育活動,彰顯高職院校學生的個性風采,增強學生自信,重塑自我認識。

二是創建多種形式的院校社團,豐富院校生活,營造一種有別于初高中應試教育的多彩校園,釋放壓力,啟迪動力。

三是在課程設置上,開設體育、美術、音樂、繪畫等開啟學生智慧心靈的審美選修課,可以增強學生的審美情操,有益于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四是在考核方式上,不單純以考試成績作為擇優的標準,也不單純以專業技術水平的高低作為就業推薦的唯一標準。

提高人才培養質量,堅持以立德樹人為本的職業教育,在社會的可持續發展中占據著越來越重要的地位。毋庸置疑,社會可持續、協調、健康發展理論體現著極為濃厚的人文主義色彩。人是教育的對象,也是教育的出發點。無論何種教育,都離不開人本身而談其他。職教會議也多次強調,協調推進“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基礎是人的素質,核心是人的發展。

人文主義正是通過認可并進而挖掘人的無窮潛能,不斷提高人的素質,幫助人形成積極的人生觀、社會觀和價值觀,積極營造良好的社會風尚?,F代職業教育作為構建科學合理教育結構的重要突破口和切入點,要爬上“質量坡”、越過“結構坎”,整體提升我國人力資本素質,人文主義教育不可忽視。

孔子曰,“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也就是說,君子的謙謙風范,高尚的道德情操,良好的社會風氣,要通過“詩、書、禮、樂”的外在學習而不斷熏陶才能養成和建立。中華民族歷來以德服人、以文化人,十分注重“遠人不服,則修文德以來之”,人文主義教育的魅力恰就在于此。

參考文獻:

[1]菅振行.教學研究[M].北京:燕山大學出版社,2010(10).

[2]肖媛.論科學精神在人文素養培育中的核心地位[J].社會科學論壇,2014(3).

[3]吳福荔.人文素質的重要性及其在現代教育中的地位[J].教學研究,2010(10).

[4]張汝倫.我國人文教育的現狀及出路[J].復旦教育論壇,2006(1). (作者單位:白銀礦冶職業技術學院)

猜你喜歡
培養質量人文主義高職教育
民間資源、自然神性與人文主義立場——阿來小說論
寧夏人文主義戲曲現代化探索之路
慕課理念下研究生培養過程控制體系構建
淺析高職院校學生厭學現象及應對措施
論高職生未來職業發展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