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

2016-10-20 18:52劉波
課程教育研究·學法教法研究 2016年21期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培養途徑創新能力

劉波

【摘要】本文中筆者首先闡述了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意義,并結合自身高中物理教學經驗,有針對性的提出了在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可行性的培養途徑,具有較強的實踐指導價值。

【關鍵詞】高中物理教學 學生解題能力 創新能力 培養途徑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6)21-0095-02

前言:作為一種系統的、綜合的、復雜的、理論性和邏輯能力要求較強的學科,物理一直是高中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尤其是從廣東高考實際情況來看,高中都將學生劃分為文科和理科兩部分,并且在教學時各有側重,而物理學作為文理學生都應當掌握的知識,不得不要求學生在擁有較強的知識基礎和理論結構的基礎上,靈活運用合理的解題方法,以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能夠思路清晰,快速、準確的答題。因此,筆者認為,十分有必要對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進行分析與探討,從而讓學生的整體物理思維得到發展。

一、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意義

1.培養學生解題能力是培養學生物理興趣的前提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自主進行物理學習的前提。通過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能夠讓學生對于物理題的認識更加深刻,能夠讓學生感受到解題的快樂,從而讓學生消除對于物理題的畏難情緒,讓學生形成一定的解題思路,從而提高對于物理學習的興趣。只有讓學生的物理學習保持最佳的狀態,學生的物理學習效果才會更好。

2.培養學生解題能力是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重要基礎

在高中物理的學習中,其已經不單單是知識的學習,更加是學生邏輯思維的一種樹立,是學生進行思想的一種建立。因此,教師培養學生的解題能力就是讓學生通過習題的解答建立一種具有嚴密邏輯的思維,讓學生在解題過程中形成一定的正向思維和反向思維,形成一定的發散思維和隔離思維,從而讓學生的整體思辨能力獲得增長,讓學生通過問題尋找到快速的解答出口,提高學生的反應力。

3.培養學生解題能力是培養學生創新能力的重要條件

教師在進行學生解題能力培養的同時也是在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讓學生通過多角度解答習題的探索中了解到“條條大路通羅馬”的重要性,讓學生從多眾多解答方式中尋找最佳的解決路徑,讓學生形成自我探索的習慣,讓學生的創新能力在此基礎上獲得提升,讓學生的創新意識在解題的過程中逐漸培養起來。

二、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培養途徑

1.培養高中學生學習物理的興趣

由于高中物理學科本身具有邏輯性強、原理和理論知識多,需要學生掌握的定律和定理比較多,而且習題類型較多,考點繁雜,因此,在高中物理教學時一定要注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主動的學習。有數據表明,主動學習要比被動接受知識的學習效率高出2到3倍。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生往往對于感興趣的事物有更多的關注,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視覺、聽覺、感覺器官協調高效的工作,鍛煉其聯想能力,以最佳的狀態投入到物理學習及運用過程中。比如筆者在進行力學教學的時候,并沒有單純的進行物理講解,而是讓學生首先從生活中進行觀察,探索我們生活中有哪些力的存在,并通過生活化的情境讓學生進行思考和感受,一方面提高學生的注意力,另一方面也讓學生所學習的知識達到學以致用的程度。比如筆者在擦黑板時就讓學生現場分析黑板擦在勻速滑動時受到哪些力,并畫出受力分析圖進行正交分解。此外,筆者所布置的作業也不是“題海戰術”,而是讓學生拿起手中的視頻設備,拍攝一段關于自己用“力”的場景,并通過主題活動的形式讓學生進行物理探究,從而讓學生在循序漸進的過程中提高學習興趣。

2.注重全面、深入、準確地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規律的教學

物理學具有很多原理性和邏輯性較強的理論,在高中物理教學課程中會出現很多物理概念和物理規律,物理概念和規律涉及到電、磁、力、光等多個范疇,而且,每一個領域都有很多的知識點和概念體系,比如力學中常見的就包含重力、彈力、磁力等等,而且這些往往都比較抽象和晦澀,因此只有學生全面、深刻、準確的掌握了這些概念和規律才能在解題時靈活運用,提高解題速度,提升解題能力,并能夠達到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效果。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教師應當從不同層面剖析概念的深刻內涵,幫助學生把握學習規律的主線,促進正向遷移的作用,捋順各種力之間的作用關系,并不斷在解題的過程中加以分析和總結規律。比如,筆者在進行物體的運動教學的時候,便讓學生思考勻速圓周運動有什么樣的特點,它與豎直上拋運動和勻加速直線運動有什么區別,如何更好地對知識點進行區分。通過這樣的引導方式讓學生更為全面的對習題或者知識點進行理解。

3.加強物理解題的教學指導

高中物理解題比較常見的方法有分析法與綜合法、整體法與隔離法、簡單地講,分析法就是找準了題目給予的規律后,從問題出發,根據已知條件循序漸進的一步一步的將未知量求出來,該方法在實際的物理解題過程中十分常用,而且由于其目標清晰,易于掌握,很多學生在解題時都慣性的使用該方法。而綜合法就是從簡單的局部入手,然后將這些已知量進行綜合,得出答案。其實,在實際的解題過程中無論是分析法和綜合法,整體法和隔離法這些方法都不是割裂和獨立的,而往往是互為輔助,以得到最佳的解題思路。在物理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積極引導學生形成科學的解題思路和答題步驟,首先一定要審題清楚,挖掘題目中潛在的條件和已知量,只有在讀懂題的基礎上才能尋找解題方法,并能做對題,否則都是徒勞。如果一下子摸不著頭腦,就應當將題目拆分成若干部份,分別進行分析,最后將題目給出的條件和已知量綜合起來加以運用。然后根據題目特點,套用相關的規律進行解題。在所有學生都獨立完成解題之后,教師可以通過分組合作或者是集體討論的方式將該習題的最佳解題方式進行剖析,促進師生之間的交流,并能讓學生盡可能的創新更好的解題技巧。

4.加強高中物理解題思路的培養

眾所周知,高效的解題思路能夠有效提高物理解題的速度和答案的準確度。因此,筆者認為,要加強高中物理解題思路的培養應當首先確保學生有扎實的物理概念及規律理論知識基礎。并能夠通過典型習題的訓練培養學生的“思維定勢”,從而能夠在緊張的考場環境中快速、準確的解題。而且從實際的物理考試情況來看,很多試題的考點看似容易,但是考的比較深入,如果學生對基本的知識和規律掌握不清,記憶錯位,就很容易掉進出題者的陷阱當中,因此,掌握正確的理解規律是運用規律解題的重要前提,高中物理教學要加強學生對基本規律、定義、公式等的理解和清晰的記憶,避免相近知識和規律的混淆。比如,筆者在進行電容教學的時候,便讓學生對如電容的概念進行分析,其定義式為C=Q/U,物理意義:電容是表示電容器容納電荷本領的物理量,與Q、U無關。通常所說的電荷越多,電容器兩板電壓就越高該如何正確的理解。通過這樣的方式讓學生深化知識點記憶,讓學生更好的理清解題思路。

三、結語

高中物理的學習并不僅僅是知識的學習,其更加是學生思維的一種培養,是學生良好習慣的一種養成,是學生學習思路的一種開闊。教師在進行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在學生解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物理學習思維,注入物理學習思想,讓學生通過物理題的解答達到一種舉一反三的理解,讓學生的學習更加深化,讓學生的物理應用能力獲得提升。

參考文獻:

[1]潘志榮.論高中物理教學中解題能力的培養[J].華夏教師,2015,02:84

[2]豆平祖.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思路芻議[J].才智,2015,22:135

[3]孫國臣.高中物理教學中學生的解題能力培養研究[J].中國職工教育,2014,10:179

[4]趙永斌.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體會[J].學周刊,2014,17:154

[5]林錦泉.高中數學教學中學生解題能力的培養探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4,34:85-86

猜你喜歡
高中物理教學培養途徑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高等數學教學培養學生應用能力的探討
高考新政策下高中物理教學高效課堂初探
淺析數學方法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體現
多媒體課件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
小學數學教學中對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
淺析農村小學數學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創新意識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