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微信在醫學免疫學輔助教學中的應用

2016-10-21 10:54成巖
現代交際 2016年16期
關鍵詞:輔助教學微信

成巖

[摘要]微信是應用最廣泛的移動互聯網交流平臺,是人們獲取信息主要的渠道之一,對學習、生活、工作產生了巨大的影響。本文簡要說明了目前大學醫學免疫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微信移動互聯網平臺的優勢和特點,微信在醫學免疫學輔助教學中的作用。微信移動互聯網平臺作為新型輔助教學工具對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增進師生之見的互信關系、激發教師教學創新熱情和促進教師間的教學經驗交流都是受益匪淺的。

[關鍵詞]微信 醫學免疫學 移動互聯網教學平臺 輔助教學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5349(2016)16-0239-02

醫學免疫學是當代生物醫學科學前沿三大學科之一,深度上已發展至分子水平,用于闡釋醫學和生命科學問題;廣度上與分子生物學、分子遺傳學、細胞生物學多學科交叉;發展速度快,目前已經有20多項內容獲得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醫學免疫學是基礎醫學與臨床醫學的橋梁學科之一。與其他基礎醫學學科比較,免疫學相對年輕,知識內容前沿且概念抽象,動態機制問題較多,邏輯性強,而涉及到的知識點繁雜。學生學習起來困難,普遍反映醫學免疫學枯燥乏味、難以理解、記憶難度大。如何解決學生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實際困難,有效提高醫學免疫學教學質量,成為了教學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近年來,隨著移動互聯網的普及與智能手機的廣泛應用,高等院校的大學生獲取信息和交流方式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微信是繼QQ、飛信之后推出使用的一種新型移動通信軟件,目前在智能手機用戶中廣泛應用。筆者研究使用微信作為醫學免疫學輔助教學模式,希望在原有的免疫學教學基礎上,通過微信加強師生間的交流,通過朋友圈分享免疫知識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學習自主性。實踐表明,微信作為輔助教學平臺對提高醫學免疫學教學效果具有顯著作用。

一、醫學免疫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一)學時限制知識的講授

高校素質教育增加了通識選修課的比例,減少了專業課的學時,醫學免疫學課程講授學時壓縮為58學時,理論課40學時,實驗課18學時。而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供五年制臨床醫學本科教材內容共23章內容,課堂上老師只能選擇重要知識點,不能系統地講授免疫學知識。更沒有學時介紹免疫學的新進展、新理論。結果很多學生因不能整體理解醫學免疫學而逐漸對課程失去興趣,教師得不到教學正反饋,學生也覺得課程索然無味。

(二)師生之間缺少交流與互動

為了提高教學效果,除了課堂教學外,師生之間應在課外互動交流,教師解答學生遇到的問題,而學生提出對教師的教學意見。但現實情況是,高校教師除了教學以外還要承擔大量的科研工作,而學生實行學分制,在多種類課程中選擇,加之個別學生性格內向,害羞當面與教師互動,這些因素導致師生間缺少交流,教師只能通過期末考試成績知曉學生的學習情況,這為教學質量的提高帶來了障礙。為保證在有限的學時教學基礎上進一步提高對免疫學的掌握,應嘗試使用對雙方都便利的交流方式。

(三)醫學免疫學難度較高

醫學免疫學是前沿學科,相關知識需要在熟練掌握分子生物學、遺傳學、細胞生物學、生物化學等多學科的基礎上進行講解,是醫學基礎課程中公認的較難學的課程。獲得過諾貝爾生理及醫學獎的內容包括(獲獎者,獲獎時間):緒論部分的克隆選擇學說(Burnet,1960);第4章抗體的結構及生物學特征(Poter,1972);第7章人類白細胞分化抗原(Dausset,1980);第8章主要組織相容性復合體(Snel。1980);第9章免疫球蛋白基因及抗體多樣性形成(Tonegawa,1987);第10章T細胞識別的MHC限制性(Doherty,1996);第14章Toll樣受體及其作用及樹突狀細胞的免疫作用(Beutler,2011;Steinman,2011);第19章免疫缺陷病-HIV的發現(Montagnier,2008);第21章移植免疫(Tomas,1990);第22章免疫學檢測技術(Yalow,1977)[1]。醫學免疫學內容非常抽象,各章節之間聯系密切,同時與多種類學科交叉,知識內容更新迅速。需要不斷地學習并與教師討論,才能提高對醫學免疫學的理解。

二、微信作為輔助教學平臺的優點

(一)微信使用簡單方便

微信是中國騰訊控股有限公司2011年1月21日推出的一款即時通訊服務免費應用程序,它橫跨多通訊運營公司,兼容多種類操作系統,可以通過網絡快速發送圖片、語音短信、文字、視頻等多種媒體信息。此外,微信用戶還可以將多媒體信息分享至朋友圈供好友觀看,這些要素促使其成為了大眾喜愛、方便快捷的通訊交流工具。用戶數量很快超越了傳統的QQ、飛信、陌陌等交流軟件平臺。[2]2016年5月網絡公開宣布的數據顯示,微信擁有高達7.62億月活躍用戶,是中國最普及的移動互聯網即時通訊交流平臺。

(二)微信在高校師生中廣泛使用

通過調查問卷發現,某高校學生手機安裝微信用戶達85.6%,而經常使用微信的學生高達78.3%,隨著微信紅包、微信支付、微信群的推廣使用,這些數據不斷上升。[3]筆者在使用微信平臺輔助醫學免疫學教學之前,對本校2014級臨床醫學3班的29名學生使用微信狀況進行問卷調查,結果微信用戶28人,占全班同學的96.6%,經常使用微信的學生也為28人。這為開展使用微信作為臨床醫學輔助教學平臺提供了基礎。通過掃描二維碼或好友邀請加入學生班級群,在群內可以分享圖片、視頻、解答問題、交流心得等。

(三)拓展了教學資源

微信能夠傳輸、儲存教學資源。教師可以將重點教學資源上傳至微信的朋友圈、微信群將資源共享,供學生下載查閱;這一過程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有的學生也將自己看到的有益的免疫學資源上傳,和老師共同討論相關問題,提高了對醫學免疫學的認識。資源分享不易過多、過繁、過難,一般以小故事輔佐精美的圖片及語音說明為主體,目的就是激發學習免疫學興趣,增進對知識的理解。例如,給學生講解抗體具有中和毒素的能力,課后在朋友圈分享一個小故事。1925年,在美國阿拉斯加諾姆鎮(Nome)爆發了白喉,25個孩子明確診斷,50個孩子是疑似病例,生命危在旦夕。當時用于治療白喉的抗血清遠在1000英里以外的安克拉奇鎮。飛機在零下50℃的情況下無法飛行,只能采用雪橇犬接力的方法運輸抗白喉毒素血清,挪威人羅納德和他的雪橇犬負責最為艱險的路段,他們冒著生命的危險戰勝了暴風雪和低溫,最終拯救了孩子的生命。[4]為了紀念這一事件,名為Balto的雪橇犬雕塑矗立在美國紐約中央公園。故事結束后提出問題,為什么抗血清可以治療白喉?這引起了學生的討論,最后在課堂上進行解答,這樣在課堂有限的學時之外無意間就插入了免疫學的問題,不僅開拓了視野,提高了學習強度,拓展了知識面,還增強了學習興趣,同時學生樂于接受這種沒有絲毫壓力的即時學習方式。

(四)即時討論學習內容,擴展學生視野

微信的語音傳輸功能使課后在線問題討論成為了可能。學生課后閱讀免疫學會產生許多問題,自學能力強的同學會以問題為導向繼續閱讀學習,而很多同學遇到問題后并沒有得到及時解答,過多的問題積壓讓人生厭,影響學習效果。對于后者可以通過微信將學生和教師緊密連接在一起,由于微信溝通不受時間限制,學生在微信中發送問題,教師收到信息后解答問題不僅可以通過語音,還可以選擇視頻。微信與短信的區別是它可以一對多,多對多的進行討論,而且還可以多點語音交流。無論在何時何地,師生之間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問題在微信群中進行討論,學生在不經意間獲得了提高。除了討論問題以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微信朋友圈功能,分享一些醫學免疫學新進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復雜的免疫問題簡單化、持久的分享在朋友圈。實踐發現學生尤其在腫瘤免疫治療、病毒疫苗研發等免疫學新技術領域展現出濃厚的興趣;而教師也可以通過朋友圈了解學生的需求,在教學過程中把握教學方向、突出重點。

(五)可作為其他教學平臺的有益補充

現代教學除了學校提供的面對面教育外,還有各個高校推出的網絡精品課工程,還有清華大學開發的網絡教學平臺,每個學校圖書館也提供電子期刊閱覽服務。但這些教學平臺需要電腦、完善的網絡設備、安靜的學習空間。而且,臨床醫學專業本科生學習任務繁重,除了基本教學課程外還要參加學?;顒?,能夠自我支配的時間有限,多以零散時間為主。微信使用手機客戶端,隨身攜帶,快速便利,能在零星的時間內完成師生間討論。盡管微信不能提供豐富的網絡教學內容,但是任課教師在線答疑,免疫知識的朋友圈分享能使在食堂、宿舍、教室,甚至超市任何有網絡的環境中使用。隨著WiFi網絡信號覆蓋的普及,未來手機微信進行輔助教學又成為主流的趨勢。

三、微信使用時的注意問題

(一)不要過度依賴微信

微信僅僅是教學輔助平臺,不能替代課堂教學。使用微信是對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大量重點知識是通過課堂學習完成。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在課堂講授重點內容,教師直接管理課堂紀律、督促學習任務、引導學習興趣、激勵學習動力。學生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和教師互動,不僅提高了專業知識,同時提升語言表達能力。在教學過程中,不要過分強調微信在學習中的作用,防止誤導學生產生錯誤認識,造成學習過程中的本末倒置。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把握好課堂教學與微信輔助教學的關系,使之和諧統一地為學生服務。

(二)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微信

網絡是虛擬的,學生在使用微信時容易被一些不良信息誤導,脫離教學主題,進入其他感興趣的話題當中,這樣就適得其反,浪費了學習時間。高校大學生沒有形成成熟的人生觀、價值觀,辨別真偽能力薄弱,容易受騙。所以必須對學生加強管理與正確引導,將注意力引導至免疫學話題當中來。同時還有對上網行為進行有效的規范和教育,避免發布一些與主題無關的消極信息、低俗圖片和廣告。對開展微信輔助教學的指導教師應該全程組織,強調時間觀念,普及法律知識,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微信“雙刃劍”的特征,正確使用教學輔助工具。

(三)及時總結、更新教學內容

高校教師科研過程中閱讀大量文獻,可以挑選一些趣味性強、前沿的免疫學新進展推送到微信朋友圈,同時對學生的回復內容要及時關注。如Nature immunology雜志中的一些前沿進展,JEM雜志中一些專家的評論等都具有代表性。推送內容要及時反饋,如果學生理解過于困難應及時降低難度,難易結合,讓學生逐漸適應。同時,要根據學生留言的內容予以回復,并做正向的引導,不能敷衍了事。學生得到及時回復后心理會產生正向反饋,消除不利于微信輔助教學的思想。

四、結語

微信作為信息時代最新科研創新產物,高校師生應勇于嘗試,緊跟時代步伐。目前,微信只能作為教學的輔助工具,不要盲目夸大微信在教學中的作用。隨著微信功能不斷擴展,使用成本的降低,微信在未來教學領域可能發揮更重要的作用。在使用微信輔助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應該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導學生正確使用微信,避免誤入歧途,最大限度發揮微信的正向功能,盡可能提高教學效果。要設計一套微信輔助教學平臺應用效果評價體系,及時反饋應用效果并做出修正,完善微信輔助教學平臺的建設。

【參考文獻】

[1]周光炎.免疫學原理(第三版)[J].上海:科學出版社,2013:2-3.

[2]楊亮,石科,胡立磊,等.微信平臺在醫學免疫學與病原生物學教學中的應用[J].山西醫藥雜志,2016,45(01):95-96.

[3]娟娟.基于微信公眾平臺的微課程在教學中的應用[J].中國輕工教育,2014,17(05):94-96.

[4]Judith AO,Jenni P,Sharon A. Kuby Immunology.7th ed. New York: W.H.Freeman and Companyy,2013:6.

Abstract: WeChat that is the most widely used mobile Internet platform, has a huge impact on the study, life, work. The article briefly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problems of the medical immunology at the moment, the advantage of WeChat used in Internet platform, and the assistance function of WeChat in the teaching immunology. According to the paper, it shows that WeChat acts as auxiliary teaching tool can improve the students learning interesting, enhance trust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students, stimulate teachers' teaching innovation enthusiasm and promote teachers' teaching experience.

責任編輯:楊柳

猜你喜歡
輔助教學微信
微信
微信
《計算機組成原理》綜合教學輔助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作為輔助教學的微課程的設計原則初探
計算機輔助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幾個問題
如何運用多媒體平臺輔助小學數學教學
淺析體育教學中的柔韌性練習
微信
微信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