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眾參與,農村土地整治破冰之舉

2016-10-21 16:04王寧楊鑫
科技與企業 2016年9期
關鍵詞:公眾參與存在問題

王寧 楊鑫

【摘要】農村土地整治是增加耕地數量和提高耕地質量質量的重要途徑,是堅守十八億畝耕地紅線的重要手段。然而,近幾年農村土地整治暴露出諸多問題,究其原因,主要在于公眾參與度不高,利益得不到保障,權利得不到主張,積極性得不到激發。提高公眾參與度,是解決農村土地整治問題的關鍵之舉。

【關鍵詞】農村土地整治;存在問題;公眾參與

耕地是人類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寶貴資源。隨著經濟和社會的迅速發展,各項建設占用了大量耕地,耕地保護面臨著嚴重的挑戰。因此,農村土地整治作為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的重要途徑的地位舉足輕重[1]。

農村土地整治是指對農村地區低效利用和不合理利用的土地,通過田、水、路、林、村綜合整治,增加有效耕地面積,提高耕地質量,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的土地利用活動[2]。然而,農村土地整治并沒有達到預期效果,公眾參與度不高成為其最大絆腳石。

1、國內公眾參與農村土地整治現狀

國內進行的農村土地整治中,雖然有一定程度的公眾參與,但是參與方式局限“自上而下”政府主導的被動參與[3]??偨Y目前公眾參與農村土地整治現狀,主要表現在:一是公眾參與范圍窄。參與環節主要局限于前期準備階段,主要是規劃編制階段和規劃審批階段[1],未延伸到項目全部階段。二是公眾參與方式單一。參與方式主要為政府召集的座談會及規劃設計單位的民意調查,參與對象主要是當地政府官員及村干部,農民群眾很少參與,很多時候表現為“例行公事的參與”[4]。三是公眾參與主動性和積極性差。項目大部分為政府投資,代表的利益很大程度上被政府控制,公眾合法權益得不到體現,利益得不到保障,人們認為農村土地整治是政府行為,事不關己,沒有參與的主動性和積極性[5]。四是信息反饋渠道不暢通。缺乏直接地信息反饋平臺,公眾表達意愿只能層層上報,既費時又費力,最后只能選選擇放棄。

2、農村土地整治存在問題

由于公眾參與機制不完善,公眾參與度不高,近幾年農村土地整治暴露出一些問題。

2.1規劃設計不詳細,變更調整頻繁

科研、規劃階段,規劃設計單位往往走馬觀花,既沒有深入現場了解實地情況,也沒廣泛征求公眾意見,設計過分理想化,盲目追求“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林成行”標準的工程布局,不僅忽視了當地自然條件,也忽視了當地群眾意愿,導致規劃與實際脫節。有些規劃工程與當地地理、水文條件不相符而無法實施,有些規劃工程甚至違背當地群眾意愿,群眾不配合而無法推進,直接導致了原規劃設計需要按照實際實施情況進行變更調整。

2.2施工監督不到位,質量存在隱患

實施階段,因宣傳力度不夠,公眾對項目認知少,認為事不關己,加之沒有有效地激勵措施,公眾參與施工與監督的積極性不高,即便有覺悟高的群眾,也因為沒有話語權,反映問題渠道不暢等問題,無法行使監督權利。項目區涉及面積大,范圍廣,施工部位零散,公共監督缺位,僅僅依靠建設單位和監理單位很難完成施工階段的全程、全方位監管[3],加上監理隊伍素質良莠不齊,工程質量得不到切實保證,安全存隱患。

2.3建設內容不適用,基礎設施閑置

當地群眾是受益主體,也是使用主體,最了解當地的自然環境,也最清楚自己的需求。然而,農村土地整治往往沒有讓廣大群眾參與到進來,沒有廣泛聽取群眾意見,只遵守了規范、標準,遵照了當地政府意見,忽略了群眾心聲,導致一些基礎設施無法使用而閑置。

2.4后期管護不得當,利用效率低下

工程移交后,公眾沒有參與項目建設,沒有最大程度的受益,所以管護意識淡薄,缺乏積極性。雖然明確了村委會的管護主體,但是由于村委會人員少,資金短缺,很難履行管護責任,導致工程得不到很好的管理和維護,甚至遭到人為的破壞,直接影響到工程的使用壽命和利用效率。

3、公眾參與各個環節,是解決農村土地整治問題的關鍵

農村土地整治是一項為民辦好事,辦實事的“德政工程”、“民心工程”,要做得更好,更到位,公眾參與是必不可少的環節。只要保證公眾切實參與到各個環節,許多問題迎刃而解。

3.1參與可研立項,思路更加清晰

項目選址時,由國土、財政、農業、水利等部門專業人員組成調研組,深入現場踏勘,廣泛走訪群眾,了解實際需求,與當地農業、水利專家共同確定初步規劃思路,認真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完成后,經相關部門專家論證通過,公示無異議后,方可上報立項。

3.2參與規劃編制,規劃更加科學

為使設計更加科學合理,規劃編制前,召開社區、村莊群眾代表參加的座談會,充分征求群眾代表關于建設內容的意見。規劃編制單位實地調查項目區現狀,與項目區群眾深入交談,了解公眾意愿,結合現場實際及公眾意見編制規劃設計及預算,完成后,組織當地政府、社區和村莊群眾代表進行評議,反復討論、修改,形成最后成果,經相關部門專家進行評審論證通過,公示無異議后,方可上報。群眾全程參與規劃設計,建設內容更加科學合理,最大程度的滿足群眾需求。

3.3參與招標投標,程序更加透明

項目施工與監理全部公開招標。項目批復后,政府采購和招標投標管理辦公室組織在相關媒體或網站發布招標公告,面向社會公開招標。開標邀請相關部門及項目區群眾代表全程參與監督,做到陽光操作、公開透明。

3.4參與施工監督,建設更加高效

項目實施,優先讓各村群眾參與實施并支付工資,足不出村就能得到收入,提高了公眾參與積極性,保證項目順利實施。各村選派威信高、責任心強的群眾擔任質量監督員,監督工程施工,保證工程質量。在項目區設立宣傳欄,公開項目管理人員及材料價格信息,設立規劃公示牌,公開工程內容及位置,接受社會公眾監督。群眾的積極參與為項目順利實施打下堅實的群眾基礎。

3.5參與工程變更,內容更加合理

規劃設計批復后嚴禁私自變更調整建設內容,確需工程變更的,按照程序組織申報,經相關部門及群眾代表論證通過,公示無異議,上報備案后,方可實施,建設內容更加合理合規。

3.6參與后期管護,效益更加長久

后期管護,是發揮項目作用和功能,延長使用期限的關鍵環節。按照“誰使用,誰受益,誰負責”的原則,建立切實可行的管護制度,明確管護主體、管護任務和目標,多方籌措管護資金,調動各村、群眾對工程管護的積極性,使管護措施落到實處,確保項目工程設施發揮長久效益。

4、結語

農村土地整治作為增加耕地數量和提高耕地質量的重要途徑,發揮著耕地占補平衡,堅守耕地紅線的重要作用。新時期下,增加耕地數量、提高耕地質量的同時,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和生態環境,為農民增產增收,成為農村土地整治的新任務。公眾參與已成為農村土地整治的重要部分,有效地公眾參與可以監督政府行為和維護公眾利益,可以增加項目的科學性和可操作性,可以保證程序規范和確保工程質量,可以激發廣大群眾責任感和積極性。公眾參與到項目的各個環節,成為解決農村土地整治問題,發揮項目長久效益的關鍵措施。

參考文獻

[1]洪土林,王艷華.公眾參與土地整治的必要性[J].河北農業科學,2009,13(11):111-112.

[2]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土資源部.TD/T 1033-2012 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標準[S].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2012.

[3]徐欣,宋振華,李寶麗.如何加強農村土地整治中公眾參與度[J].中外企業家,2015,(2):243-244.

[4]王文玲,闞酉潯,汪文雄,楊鋼橋.公眾參與土地整理的研究綜述[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3):71-74.

[5]杜源泉,杜靜.土地整理公眾參與機制研究[J].山東國土資源,2008,24(5):43-46.

[5]陸捷.淺析土地整治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措施[J].大科技,2011,(8):51-52.

猜你喜歡
公眾參與存在問題
論公眾參與立法的利弊與保障措施
互聯網背景下公眾參與農村食品安全治理的對策研究
智慧城市建設規劃中公眾滿意的影響因素研究
公眾參與環境保護制度的有效表達機制的構建
醫院門診一卡通收費信息化發展研究
我國信用評級業存在的問題及應對策略
瞬變電磁在礦井水文地質工作中的應用
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創建策略
淺談高校生物學專業遺傳學課程的教學現狀與改進策略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