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化資本理論視角下的農村留守兒童輟學問題

2016-10-21 17:41楊利娟
華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留守兒童

楊利娟

【摘 要】近些年,農村中的特殊群體留守兒童輟學現象屢有發生,關于輟學理論國外早有探索,對輟學的原因多方面進行了思考,本文試圖以布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為視角,從個案出發,分析和探索農村留守兒童輟學的原因,實現理論與社會事實的共鳴。

【關鍵詞】文化資本理論;楊家高山村;留守兒童;輟學

本文以湖北省楊家高山村為例,于2016年2月份通過口頭訪問和實地考察方式,以文化資本理論為基礎結合該村實際情況、相關數據分析農村留守兒童輟學現象。

一、文化資本理論概述

資本理論是由法國社會學家布爾迪厄提出的,而資本表現為三種基本類型:經濟資本、文化資本和社會資本。而文化資本是布迪厄最感興趣的問題之一。文化資本理論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文化資本”、“慣習”、和“場域”,所謂的文化資本,是指借助不同的教育行動傳遞的文化物品。所謂“慣習”就是知覺、評價和行動的分類圖式構成的系統,它具有一定的穩定性,又可以置換,它來自于社會制度,又寄居在身體之中。所謂“場域”,可以被定義為在各種位置之間存在的客觀關系的一個網絡或一個構型。布爾迪厄通過剖析三者間的循環運作方式以動態的視角揭示出不平等社會關系的維系途徑。而文化資本有三種不同的存在方式:具體的形態,主要是個體通過家庭 、學校所獲得并最終成為身體、精神的持久 (性情) 的文化資本。例如個體的語言風格、行為習慣、人格類型等;客觀的形態,常以文化商品形式而存在的文化資本,例如書籍、圖片、詞典、機器等;體制的狀態,常以學術資格或文憑形式而存在的一種客觀制度化的文化資本。文化資本具有以下主要特征:首先,文化資本的積累需要時間;其次,文化資本具有再生產的潛能;第三,文化資本暗含著社會結構的不平等。文化資本的積累過程伴隨著慣習的形成,而某一文化資本的價值又取決于能使這一文化資本發生作用的場域存在。三者間的相互循環運作形式使得不平等的社會關系不斷演進。

二、文化資本理論視角下楊家高山村留守兒童輟學現象分析

(一)楊家高山村簡介

楊家高山村位于湖北省麻城市順河鎮一個小山莊,順河鎮是革命老區中心鄉鎮,也是黃麻起義的重要策源地之一,而作為全國第一將軍垸的楊家高山村。大革命初期,這個只有160余人的小村莊,有30多人投身革命,20余人參加長征。該垸走出了三位將軍和兩位省軍級干部?,F如今該村共計67戶,總計268人,目前50歲以上的有54人,18歲到50歲的有人186人,18歲以下有28人,未成年中有9人還未入學。自新農村建設以來該村經濟、政治、文化領域取得了較大的突破,村民的物質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參政意識有所增強的同時,文化領域中教育發展也不斷蒸蒸日上,學校設備、教學方式、師資力量等都有所增強。然而在這個中小型村莊里,未成年的留守兒童在初中生階段輟學現象卻較為嚴重,自2005年以來該村輟學比例達到26%。所謂的留守兒童,指父母雙方或一方離開家鄉外出工作,而留在戶籍所在地,不能與父母(或者父、母其中一方)生活在一起的兒童。

(二)楊家高山村留守兒童的輟學情況

近些年來,該村幾乎每年都有人輟學而且呈遞增趨勢。自新農村建設以來,農村取得發展的背景下,2006年該村出現第一個初中生輟學,2008年2人,2009年1人,2010年2人,2012年2人,2013年3人,2014年1人,2015年2人。這些輟學生都為初中生,其中女生有3人,獨生子女5人,看似數字不大但對于擁有268人口未成年人口比例少的情況下,這種連續不斷的逃學厭學輟學現象不得不引起重視。

高山村留守兒童輟學以兩種類型來表現。一是顯性輟學,指由于種種原因未完成九年義務教育,中途退學,結束讀書生涯的行為;隱形輟學,相對于顯性輟學而言,指人雖然在學校,或因父母迫使其待在學校,處于游離于課堂學校的狀態,表現為厭學,逃學。

(三)楊家高山村的留守兒童輟學問題

1.文化資本分配不平等

布迪厄最初是在研究教育領域問題的過程中采用文化資本這個概念的,借此說明不同的社會經濟出身的學生在學業成就方面的差異:因為不同的階級或階級集團在文化資本的分配方面是不平等的,所以這些不同階級出生的學生在學術市場上獲得的利潤也是不平等的。布迪厄指出家庭的出身并不僅僅通過單純的經濟收入來影響求學的孩子,文化資本的傳承也是階級再生產非常重要的一環。正是通過文化資本,“外在的財富轉化為一個人內在部分,轉化成為慣習”。而且文化資本比經濟資本更頑固,這一點特別體現在文化資本的積累上。一個人擁有的文化資本越多,他就會更容易更快地積累新的文化資本。因此,那些早年從家庭中繼承了豐厚的文化資本的熱播也更容易增長自己的文化資本。高山村村內部貧富差距懸殊,家庭收入呈菱形結構分布,富人和窮人占少數,中間占多數,高山村的“資產階級”從事企事業管理或自主創業工作,“無產階級”則從事務農或處于待就業或無工作能力狀態,中間這一大部分主要是進城務工且多為中年男性。那些家境寬裕的孩子不僅物質充裕,他們有更多的條件去滿足他們對文化資本的需求,例如,優勢地位家庭的孩子更容易獲得書籍、 繪畫材料、樂器等文化物品。相反,那些處在平均物質生活水平線下的孩子,由于物質的原因,他們的文化資本積累也受到了限制。相比那些富裕的孩子,這些貧困的孩子由于家庭經濟狀況無法獲得所必須的文化資本時,不得不輟學的情況就由此產生。高山村部分留守兒童輟學也正因如此,近些年來,高山村由于經濟原因而輟學的有兩人。

2.文化資本傳遞受阻

慣習的形成是一個漸進的過程,它會受個體成長的客觀條件和社會經歷的影響,而且這種影響常常嵌入了個人最無意識的或最微不足道的身體姿態語言技巧和生活方式之中。對于高山村的留守學前兒童來說,由于近些年父母雙方或者一方外出務工,留守兒童由在家的老人照顧,在他們的成長過程中將面臨父母雙方或一方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原有的家庭結構被打破,使得漸進的文化資本積累過程出現了斷裂,父母一方或雙方不再對兒童進行直接照料,這將使得父母失去構建溫馨和諧的家庭氛圍,形成一定的家庭文化對孩子產生潛移默化影響的機會。根據訪問調查不難發現高山村目前有四分之三的父母在外務工,由于老人和孩子年齡和心理上的差距,未受過中高等教育和思想落后的他們,無法發現高山村的孩子的學習和身心發展狀況,每當孩子出現厭學、逃學時,除了用打罵等刻板的教育方式沒有其他的法子,長此以往,在早期的家庭教育中,祖輩在與正處于社會化過程中的兒童進行經驗互動過程中,逐漸形成兒童早期的“慣習”。這種互動情境下,優勢的文化資本得不到積累,會激發孩子的輟學過激行為的出現。高山村由于父母長期在外,得不到父母的關懷和教育而輟學的有3人。在他們身心發展的時候沒有很好地接收到來自父母的引導和教育,就會產生輟學行為。另外由于教學方式不當導致孩子們新的文化資本積累的過程受阻。目前依然有老師體罰和侮辱學困生的情況,導致學生厭惡學校和老師出現消極心理。在高山村留守兒童輟學的事例中有1人是因為老師言語過激上課公然打罵學生,學生就會對新的文化傳遞者產生抵觸心理。代際傳遞受阻、新一輪文化傳遞遭抵觸時,會對接受文化積累的個人產生負面影響。

3.文化資本的積累在場域的轉換中沒有得到很好地吸收

當前我國城鄉二元結構明顯,城鄉結構的不合理導致城鄉在各個方面存在著巨大差異,尤其表現在基礎教育領域,目前國內城鄉基礎教育差距仍較大,農村教育現狀不容樂觀,在教育資源的分布上,對于大量農村留守學前兒童來說家庭生活的貧困使這些兒童所擁有的書籍、圖片、彩筆等客觀化的文化資本極為有限。 農村留守學前兒童已經處在一種弱勢的場域環境中。另一方面當前農村地區學前教育的發展仍然十分緩慢,中小學教學質量難保證,農村留守學前兒童很少有機會接受到正規的教育。這些都使得他們在新一輪的文化資本積累中繼續處于弱勢地位。楊家高山村地處山區,中小學的教學資源極為有限,當他們有條件接受更好的教育時,卻因為所處地域的限制使他們沒有很好地接受下一輪的文化資本積累時,這時村里有條件的會將孩子送往市區的私立學校就讀。2010年后該村大部分初中生由農村公立學校轉向城市私立學校就讀,這些私立學校事實上就是貴族學校,私立學校一般高舉師資力量雄厚、教學嚴謹、教學設備先進、學校條件優越旗幟招生,這些方面確實比公立學校優越,這些年來中小學由于種種原因衰落,招生困難,因此順河鎮地區不得不將小學合并、中學合并。因此近些年來在高山村外務工人員在有積蓄的情況下更傾向于將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送往私立學校就讀,2010年以來就讀于私立學校的孩子有11人,其中中途輟學的有5人。私立學校位于市區,高山村距離麻城市區大約33.7公里,封閉式教學模式,孩子們能得到大量的客觀性文化資本,按常理說在條件優越管理嚴苛的環境下,孩子有一個很好的學習氛圍,但事實上,私立學校的學生更傾向于輟學,“貴族學?!钡膶W生都是一個月或者半個月回一次家,與長期在外的父母脫離,而近些年來關于私立學校教育滑坡,弄虛作假欺騙家長夸大學生成績的事件頻繁發生。而這一現象表明城市學校在教學環境與教學質量不對稱,文化資本在場域轉換中不能得到很好地積累,常出現學困生輟學現象。

4.非主流的文化資本占主導

一方面,青少年時期不僅在家庭、學校教育積累著主流的文化資本,而另一方面,他們也正處于社會化的關鍵階段,不可避免地受到社會環境的影響,自制力差而導致不良行為的產生,近些年來該村輟學生中兩人現在因為違法亂紀已被拘留在派出所。我們正處于信息化時代,隨著手機等通訊工具的普及,長期在外的家長考慮到孩子安全一般都會給孩子買手機,方便聯系孩子,知道孩子近況,而這時期的孩子自制力和自控力差,容易受到網絡上的不良信息的影響,沉迷于游戲社友或容易受社會上不良青年的蠱惑,發生越軌行為。高山村近些年生中有兩名初中生由于違法犯罪而導致輟學,一人是由于拉幫結伙勒索敲詐,綁架,搶劫,另一人是由于幫放高利貸的人收高利貸未果對別人進行人格侮辱和打罵威脅而被拘留在派出所。人具有社會性,社會環境無時無刻不在影響著我們,青少年處于社會化的關鍵階段,很容易模仿他人行為。一旦非主流的文化占上風,形成“慣習”,青少年失控就會產生一系列問題。

三、結語

通過從布迪厄的文化資本理論視角對高山村的輟學現象進行了深入分析,在此基礎上總結了高山村留守兒童輟學的種種原因。不可否認的從個人、家庭、學校、社會等這幾個方面對輟學現象進行分析,受自身和外在環境因素的綜合影響,導致農村留守兒童輟學現象具有多重性和復雜性,所以在總結理論基礎上,現實中也要從這幾個方面出發,對癥下藥,來改善農村留守兒童輟學情況。

參考文獻

[1] 楊善華,謝立中.西方社會學理論[M].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

[2] 林蘭.農村留守學前兒童家庭教育現狀的分析--基于布爾迪厄文化資本理論視角[J].教育導刊,2012.

[3] 周林,青永紅,等編著.農村留守兒童教育問題研究[M].四川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留守兒童
農村小學留守兒童生存狀況與教育現狀研究*
農村初中留守兒童教育中的困境及對策
個案工作方法介入農村留守兒童心理問題研究
體育舞蹈對留守兒童心理健康干預效應的實驗研究
論城鎮化進程中農民工的生存寫照與人文關懷
學生的個性發展與教育
留守兒童法律權益保護問題及優化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