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泰交際禮儀文化及漢語課堂教學的對比分析

2016-10-21 17:41夏穎
華夏地理中文版 2016年9期
關鍵詞:主賓泰國人跨文化

中國素以“文明古國”、“禮儀之邦”著稱于世。在其五千年的歷史演變過程中,其重禮儀、守禮法、行禮教、講禮信、遵禮義已內化為一種民眾的自覺意識,成為中華民族的文化特征及基本表征。受其影響,泰國也是一個很具民俗禮儀風范的國家,儀式繁多,禮節也很復雜。泰國人民熱愛和平,重禮儀,同樣作為禮儀之邦,并素來以“微笑的國土”著稱。

人與人之間的社會交際方式通常分兩種,非語言交際和語言交際。對于跨文化交際中出現的語言障礙,我們很多時候都采用非言語交際來解決。非言語交際被語言學家 F.Poyatos 在 1983 年出版的 New perspectives in Noverbal Communication 中將其定義為:“個人或者人們相互之間通過某一特定文化內所有的非文字的、軀體的、服飾和環境等可觀察的信號系統發出的一些信號,可以構成也可以不構成行為或者一般的個人交際?!敝刑┙浑H禮儀中的身勢語禮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對比分析。

一、中泰見面禮儀差異

在交際中,無論哪個國家,見面或者辭別時都需要打招呼。在中國,拱手禮源于上古,有模仿帶手枷奴隸的含義,意為愿作對方的奴仆,后來逐漸演變成了相見時的禮節。但是現如今拱手禮已逐漸被國際上通用的握手禮取代。握手禮在行禮時也有講究。例如不能用左手握住對方,通常情況下應該由年紀較長者和地位比較高的人先伸出右手,握手時應該摘下手套等。在泰國,由于人們大多信奉佛教,所以,泰國的見面禮儀大都沿用佛教禮儀。人們在見面或者告別的時候,一般避免身體接觸,而是在胸前雙手合十相互表示致意。雙掌舉得越高,表示尊敬程度越深。行禮的次序一般遵循卑者先,尊者后的原則。長輩見小輩,雙手合十放到胸前即可;而小輩見長輩,則要雙手合十舉到鼻子;平輩之間相見,只需舉到鼻子一下;若是面見國王,則要雙手舉過頭頂。

在泰國,人的頭部被認為是精靈所在的重要部位。如果您無意中觸及他人的頭部,您應立即誠懇地道歉。泰國人忌諱外人撫摸小孩的頭部,尤其小和尚的頭部,小孩子的頭只允許國王、僧侶和自己的父母撫摸。即使是理發師也不能亂動別人的頭,在理發之前必須說一聲“對不起”。從泰國的雙手合十禮就可以看出,泰國在見面和辭別時因為對象社會地位的不同,表達的方式就不同,表達的尊敬程度也差別顯著。這種發自內心而行于外表的非語言禮俗,強調的是互相尊重與謙讓。表現出泰國人舉止文雅,彬彬有禮。青年人溫順恭謙、老年人和藹可親,婦女端莊持重。旨在保持人們之間的一種和諧、良好的關系。

二、餐桌文化禮儀差異

泰國地處海上絲綢之路的要害,泰國人自唐代以來便和中國的漢族交往頻繁,公元9-10世紀,我國廣東、福建、云南等地的居民大批移居東南亞、其中很多人在泰國定居,中國的飲食文化對泰國的影響非常大,至今仍保留著大多數餐桌文化習慣。

在中國,作為漢族傳統的古代宴飲禮儀,自有一套程序:主人折柬相邀,臨時迎客于門外。賓客到時,互致問候,引入客廳小坐,敬以茶點??腿说烬R后導客入席,以左為上,視為首席,相對首座為二座,首座之下為三座,二座之下為四座??腿俗?,由主人敬酒讓菜,客人以禮相謝。席間斟酒上菜也有一定的講究:應先敬長者和主賓,最后才是主人。宴飲結束,引導客人入客廳小坐,上茶,直到辭別。這種傳統宴飲禮儀在我國大部分地區保留完整,如山東、香港及臺灣?,F代較為流行的中餐宴飲禮儀是在繼續傳統與參考國外禮儀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其座次借西方宴會以右為上的法則,第一主賓就坐于主人的右側,第二主賓在主人的左側或第一主賓右側。斟酒上菜由賓客右側進行,先主賓,后主人,先女賓,后男賓。酒斟八分,不可過滿。上菜順序依然保持傳統習俗,先冷后熱。

在傳承中國餐桌文化的同時,泰國也把西方文化禮儀之“餐桌禮儀”吸納淋漓盡致。比如說,應等全體客人面前都上了菜,女主人拿起她的刀和叉示意后才可以用餐。用餐時,也會采用餐巾并鋪在膝上,亦可以放在頸上或胸前,可用餐巾一角擦去嘴上或者手指上的油漬,但絕不可揩拭餐具。進餐時身體坐正,不要兩臂橫放在桌上。泰國餐大多數使用勺、叉,應左手用叉,右手用勺。用餐時,始終保持沉默是不禮貌的,但咀嚼食物時不要講話,咽下再答。用餐完畢,女主人站起,方可離席。餐巾放在桌上,泰國人和中國人一樣熱情好客,他們也會像中國人宴請朋友一樣有讓酒讓菜的習慣。但通常情況下沒有給人夾菜的習慣,甚至很難理解和接受這種行為,認為是極其不衛生的。在餐桌上,幾乎每一種共同享用的食物旁都會備一只公勺或者公筷。泰國人只用筷子吃面條,不用筷子吃飯。所以,中泰雙方在日常飲食中也一定要尊重對方的飲食習慣,盡量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和沖突。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文化支配著語言。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在交際的過程中,由于文化差異,交流雙方很容易產生文化障礙。要獲得跨文化交際的最佳效果,我們不僅要掌握語言本身的規律,更要了解所承載的深刻文化內涵。作為一名漢語教師,掌握國際交往中的禮儀文化,熟知所執教國家的課堂教學文化,對其更好地開展工作也是十分有益的。

參考文獻

[1] 張玉.中泰身勢語交際禮儀文化的對比分析[J].神州文化,2015.

[2] 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112,448.

[3] 董青.泰國佛教、禁忌和禮儀等文化影響下的對外漢語教學[D].武漢:華中科技大學,2013.

[4] 倪虹.跨文化交際視野下的中泰體態語研究[J].語言藝術,2012(04):61-62.

作者簡介:夏穎,女,云南師范大學2014級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跨文化交際。

猜你喜歡
主賓泰國人跨文化
泰國人對數字化生活習以為常
跨文化的兒童服飾課程初探
泰國人對“路邊野餐”情有獨鐘
泰國人買彩票癡迷車禍數字
山東酒席的“四陪四客”
山東飯局,助你登上人生巔峰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2015年美國書展圓滿落幕
入鄉隨俗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