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高校體育課程改革與素質教育

2016-10-21 01:55胡國華
科學與財富 2016年9期
關鍵詞:素質教育大學生

胡國華

摘要:體育課程改革是高校體育改革的核心。文章從21世紀知識經濟社會發展的角度,以現代教育思想和觀念的理論探討為基本方法,分析了大學生素質教育背景下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必要性,針對當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現狀及存在問題,闡述了課程指導思想、課程目標體系、課程范式、學科課程結構、課程與教材評價制度等五個方面的改革方向和發展趨勢,為構建符合未來社會和經濟發展需要的高校體育課程內容體系提供了理論依據。

關鍵詞:大學生 素質教育 體育課程改革

一、素質教育與高校體育

1.素質教育

我國高校進入教學改革時期,為了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必須轉變以往的培養模式。因此,素質教育是現階段高校體育教學中所提倡的理念,素質教育可以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素質教育是經過多年不斷改革演變的,主要是針對應試教育所存在的弊端而提出的一種新的教學理念。素質教育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全面發展,改變傳統的統一培養人才的觀念,更注重多層次地培養人才,我們現階段體育教學強調的不是灌輸和說教,而是讓學生具有主動性、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求把體育鍛煉的意識和方法傳授給學生,讓學生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不斷參與體育鍛煉,全面提高健康質量,做有素質的人才,這些理念都是高校辦學所追求的,也是體育教師所要研究的問題。

2.高校體育是素質教育的一部分

體育教師往往分不清楚高等教育、基礎教育、素質教育,總是把基礎教育與高等教育區別開來,認為素質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事情,與高等教育無關。高等教育階段進行的是專業教育,但是在整個體育教學中也要提倡素質教育,我們所提倡的素質教育是以提高全民素質為宗旨,貫穿基礎教育和大學教育。其實,高校體育教學目標就是實現素質教育,把素質教育在基礎教育的基礎上進行鞏固,高校體育教學是傳授給學生基本的運動技能,鍛煉身體的方法,培養他們參與體育活動意識,促進大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達到終身體育運動的目的。高校體育教學現在是面向大學生,體育教學改革向著健身教育方向轉化,為培養學生素質教育奠定基礎。

二、現代大學生的體育需求

1.增進身心健康,增強體質的需求。增強體質,增進身心健康是我國高等學校體育的首要任務。大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是生長發育、生命活動最旺盛、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通過積極參加體育活動,科學地進行體育鍛煉,并輔之以合理的作息制度、營養衛生,能有效地增強學生的身心健康,改善心理素質,提高身體機能,增強社會適應能力,培養勇敢、頑強、進取的精神。

2.競技體育的需求。大學體育的任務之一是對體育基礎較好并有一定專向運動才能的大學生,進行專門的運動訓練,提高他們的運動技術水平,使其參加體育競賽活動,培養競爭意識,以適應激烈的社會競爭環境。因此,要在體育教育中有目的地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這種意識是體育本身所給予的,這種超前的教育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大學生的社會適應能力。

3以往高校體育考試注重的是以高、遠、速度等衡量學生對運動技能的掌握程度,這種考試評價方式,往往會出現學生一味地追求運動技能,不注重對運動的本質和技術的學習。我們在體育考試上可以在技術、技巧方面著重考查學生對該項目的掌握情況,對于這幾方面都掌握的學生可以認定成績合格。我們在考試評價上進行改革,有利于學生在平時體育課堂上認識體育的本質,學習體育運動原理、體育技術,有利于學生樹立終身體育鍛煉理念。譬如:體育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適當地教授學生一些體育裁判法,讓大學生對體育比賽的基本規則有所了解,加深學生對體育基礎知識的了解,不間斷地培養學生體育鍛煉興趣。

4體育理論考試改革應該注重多層次評價學生的學習能力,不只是對體育技能的專有名詞、概念等進行考核,在體育理論考試上進行試卷的設計,注重結合平時教師所講授的知識點和學生平時積累的知識兩方面??梢栽谝粡報w育理論考試上進行基礎部分考試,這一部分可以是本課程所講授的基本知識點,另一部分試卷內容可以設置成為比較開放的試題,例如:可以設置一些體育本質、體育鍛煉的目的、素質教育、終身體育等題目,這些題目是比較開放式的,需要大學生平時積累,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三、高校體育課程與教學的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以來,高等院校體育不斷深化改革,在體育課程與教學指導思想、教材內容、課程組織與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較好的成果,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高校體育的整體改革與發展。但是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高等學校體育工作體系和體育思想觀念是在長期計劃經濟體制下形成的,還存在著以下幾個方面問題:

1.培養大學生體育運動能力,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意識的需求。大學體育傳授體育鍛煉方法、技能和體育文化知識,使學生掌握科學的鍛煉方法,提高學生審美能力。大學體育教育以健身教育和健身方法為主要內容,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幫助他們形成體育專長以及體育鍛煉的意識和習慣,樹立“健康第一”的思想。

2.高校體育課程教學指導思想的變革。首先是體育思想觀念上的改革。認真分析高校體育與社會發展和經濟發展的關系,客觀地理清新中國成立以來學校體育思想發展的過程,更好地繼承優良的體育思想,在高校體育中將傳統的“精英體育”更新為大眾化的體育身心素質教育觀,用素質教育的思想觀念、價值來統攝大學體育課程編制,使課程觀念、課程目標、課程內容、課程結構形式、課程實施管理評價等方面轉到素質教育的軌道上來。作為一名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研究者必須在素質教育思想指導下,樹立正確的體育觀,不斷改進體育方法論,消除傳統的偏見,以新的時代特征和科學發展為基礎,重新認識和解決體育教學理論與實踐中存在的實際問題。那種各執一端的狹隘、偏激的傳統觀點已遠遠不能適應時代發展的要求,要進一步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和研究體育教學,積極探討制約體育教學理論發展的各種因素,使體育教學理論與時代的發展相一致。

3堅持“三自主”教學與素質教育相結合?!叭灾鳌苯虒W即“學生可自主選擇體育老師、自主選擇體育項目、自主選擇上課時間”。它實行的是開放式教學,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促進大學生全面發展為目標。建立“三自主”的教學模式是新時期高校體育課程改革的一個亮點,它對樹立新的課程觀念,調整教學關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以興趣為核心,以培養終身鍛煉為目標,適應終身化、健康化、個性化的教學改革指導思想,尊重學生選擇,拓展體育課的時間和空間,營造大學校園體育文化中生動的學習氛圍,推進素質教育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4.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課程與教材評價制度,是當前高校體育課程改革刻不容緩的任務。在體育課程與教學的評價上,緊密圍繞按照素質教育要求的目標來設計高校體育課程效果的指標體系、質量標準與考核方法體系,從單一的運動技術評價視角轉向多角度、多方法的綜合質量評價,在繼續完善大學生體育課程教材評價的外部和終結性評價的同時,著重加強內部評價和過程評價的研究,實現評價的導向功能。另外,大力開展教材評價研究,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包含“教材目的、教材內容的選擇、教材內容的組織和教材的呈現與表達的大學體育教材評價指標體系”。在體育課程與教學實施過程的評價中,更加體現全面性、動態性、簡約性、過程性和內部的結構性。

結語;

我們所強調的體育評價方式,是要在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情況下,讓學生真正對體育鍛煉感興趣,掌握一兩種體育健身方法,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長期從事體育鍛煉。體育考試是評價學生學習成績的一種手段,也是督促他們學習的一種手段,我們所強調的學生注重體育理論的學習,是讓他們了解體育的本質,樹立健康第一的理念,使體育教育走上“素質教育”的軌道。

參考文獻

[1]何紅亮.高校體育考試改革的對策研究[J].考試周刊,2010.

[2]李啟成.廣東省普通高校體育專業技術課程考核評價方法的現狀研究[D].廣州大學,2012.

猜你喜歡
素質教育大學生
不忘初心,落實素質教育
大學素質教育的實施策略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論美育中的音樂教育與素質教育中的音樂教育
如何有效滲透素質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課與素質教育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關注基礎教育階段中的素質教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