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社會的公平性評估

2016-10-27 00:42陳紅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社會公平收入分配性別差異

摘要:要想促使社會可持續發展,社會公平必不可少。我國目前在很多領域存在著社會不公平問題,本文主要從收入分配、教育獲得、家庭地位三個方面考察社會公平,研究發現,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人均絕對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十分明顯,城鄉消費結構雖然有了較大改變,但城鄉消費檔次仍存在著差異;從受教育的性別來看,男女兩性差異主要集中在低學歷和高學歷的受教育的程度上,從整體上看,女性的受教育程度低于男性,本??茖W生的招生情況在東中西部地區有著明顯差異,基本上呈現梯次遞減的規律。

關鍵詞:社會公平;收入分配;性別差異

中圖分類號:X5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057-01

隨著可持續發展的提出與發展,人們在追求經濟增長的同時也越來越注重社會的發展,在追求效率的同時,也把社會的公平放在一個重要的地位。社會公平就是指社會在規范個人與個人以及個人與社會關系中所體現的社會對各社會成員之間的同一性。[1]它的內涵與外延非常豐富,不僅包括資源的占有與分配,更是指生活在社會中的人們之間社會地位的一種平等的關系。

一、收入分配的公平性

(一)城鄉收入總額比較。

根據2014年統計年鑒中的數據,分析我國改革開放以來城鄉居民人均收入的變化情況。我國城鄉居民的人均收入都隨著經濟的發展逐年增長,但從絕對收入來看,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均低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78年農村居民人均村收入為133.6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343.4元,城鄉收入差額為209.8元;到2013年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為8895.9元,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為26955.1元,城鄉收入差額為18059.2 元,在35年里差額變為原來的86倍,城鄉居民人均絕對收入差距擴大的趨勢十分明顯。

從兩者的比值來看,城鄉收入比呈現出有波動性的上升態勢。1978年城鄉收入比為2.57,隨后的近十年里城鄉收入比一直呈現下降的態勢,1985年達到最低值,為1.86,這是改革開放至今唯一的一次城鄉收入比下降到2.0以下,兩者之間的相對差距達到最小。從1985年開始,城鄉收入比又在逐年上升,1994年時上升到一個新的高度,為2.86,此后的3年里又在緩慢地下降,1997年下降到2.47,之后到2009年,基本上都是在上漲,其中在2002年又攀新峰,達到3.0以上的高度,2007年達到頂點,為3.33。從2009年開始,城鄉收入比雖然有所下降,但下降的幅度有限,一直保持在3.0以上。所以說,從總體上看,城鄉收入比與改革開放初期相比,有了進一步的增長。

(二)城鄉消費結構比較。

城鄉居民的收入總額是反映收入的一個重要指標,但這一個指標并不能全面地刻畫收入的公平問題。消費狀況也是反映收入的重要指標,從居民的消費狀況可以折射很多名義收入無法顯示的信息,能更充分地反映居民的生活水平。[2]

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的折線圖中可以看出以下三點。一是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始終高于城鎮居民,這表明在農村居的消費總支出中,食物支出仍然占據了很大的一塊比例,消費結構仍不太合理,生活水平低于城鎮居民。二是1978年以來,不論城鎮還是鄉村的恩格爾系數都呈現出不斷降低的趨勢,1978年我國城鎮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57.5%,農村居民的恩格爾系數為67.7%,到2013年分別下降到36.3%、43.1%,都降低了20多個百分點,下降幅度之大令人驚喜,這說明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居民的生活水平都有了很大提高,消費結構有了巨大變化。三是城鄉居民恩格爾系數之間的差值在1978-1991年呈現下降的態勢,1991-2004呈現波浪式上升,2004年至今又呈現下降的態勢。2013年城鄉間的恩格爾系數最為接近,二者之間的差值最小,為2.7%。

二、教育獲得的公平性

(一)教育獲得的性別差異。

根據我國第六次普查數據中6歲及其以上人口的受教育程度,來分析我國2010年男女兩性受教育程度的差異,如表2所示。受教育程度分為7大類,分別為未上過學、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大學本科和研究生。未上過學、小學的人口中,女性所占的比例高于男性,初中及其以上受教育水平的人口中男性所占的比例均高于女性,并且隨著教育程度的升高,兩性之間的差異越大,大學??七@一受教育程度例外,這說明我國女性的受教育水平整體上低于男性。在未上過學和研究生這兩個受教育程度上,男女之間的差值最大,其中未上過學的人口中,男性所占的比例為28%,女性所占的比例為72%,二者之間相差40多個百分點,在研究生中男女兩性的差別雖然沒有像未上過學的那么大,但男性所占的比例仍高于女性14個百分點。在剩余的5類受教育程度中,男女兩性所占的比例雖然有所差異,但差別不大,都占一半的比例左右。

(二)教育獲得的地區差異。

各省份本??茖W生招生人數差異十分顯著,2013年本科招生最多的三個省份依次是廣東、江蘇、山東,都是屬于東部發達地區,招生人數倒數的三個省份是西藏、青海、寧夏,這三個地區都是屬于我國經濟欠發達的西部地區。??粕猩闆r與本科生差不多,最少的三個省份沒有變化,仍然是西部的三個省份,最多的三個省份為廣東、山東、河南,變化也不大,屬于東中部地區。綜上所述,我國2013年本??茖W生的招生情況在東中西部地區有著明顯差異,基本上呈現梯次遞減的規律,招生人數最多的廣東省是西藏省的55倍多,多出507080人。張長征教授通過對我國1978-2004年教育基尼系數的測算與分析,也發現我國存在著顯著的區域教育不平等與城鄉教育不平等。[3]

參考文獻

[1]劉長興. 社會公平的內涵及其評價尺度新探[J].長白學刊,1996(5).

[2]焦斌龍.人力資本差異與收入分配差距[M].北京:商務印書館,2011:38.

[3]張長征, 郇志堅,李懷祖. 中國教育公平程度實證研究:1978-2004——基于教育基尼系數的測算與分析[J]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6(2).

作者簡介:陳紅(1992-),男,漢族,河北邯鄲人,人口學碩士,河北大學人口研究所,研究方向:人口社會學。

猜你喜歡
社會公平收入分配性別差異
基于訪談探討天津取消小升初擇??荚囍贫鹊暮侠硇耘c否
擴大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拉動作用的對策建議
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與收入分配問題
馬克思主義信仰在構建中國和諧社會中的意義
人力資本對農民收入的影響:理論及實證分析
性別差異對TWA的影響
中國缺血性腦卒中急性期抑郁障礙的性別差異
45歲以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狀動脈介入治療預后的性別差異
關于性別差異研究的幾個理論判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