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我國高?!犊萍际贰氛n程教學面臨的困境及對策

2016-10-27 13:45李翔
人間 2016年25期
關鍵詞:科技史困境高校

摘要:在高等教育中,科學技術地位的重要性愈加明顯。因此,推進高??萍际方逃陌l展十分必要。但是由于我國高校開展科技史的教學時間較短,來自教師隊伍、學生自身以及社會方面等因素的限制,導致目前存在一些教育阻礙。本文從研究高校的《科技史》課程教學出發,發現其目前存在的困難并尋找解決問題的對策。

關鍵詞:高校;科技史;教學;困境;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96-01

一、引言

科學技術史(后簡稱科技史)研究的是其內在聯系、規律以及與社會各因素的關系問題,它是一門橫跨多學科、文理性兼具的交叉性學科。由于科技的興起以及影響日益增大,使得科技史研究進入一個新階段,并且在以薩頓為首的學者的努力下,科技史研究得到長足發展。

人才助力科技的發展,教育又推進人才的培養。當今,我國高校教育承擔著為國家培養科技人才的重任,因此,高校需要對科技史教育的發展更加關注。國內的科技史教學工作還處于發展初期,盡管近些年得到越來越多的發展,但是在高校,科技史教學的地位卻每況愈下。雖然目前幾乎所有綜合性大學都設有科技專題史、通史課的內容,但是科技史招收和培養的對象主要是研究生及以上學歷,了解該學科現狀與發展的人并不多,甚至不少在高校的本科生對科技史專業也較為陌生,同時科技史專業課程體系與教學也十分薄弱。[1]所以如何推動高?!犊萍际贰氛n程教學的進步與完善,是目前高校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

二、目前《科技史》課程教學的困境

1.教師水平參差不齊、教學模式單一。教師是教學活動的主導,其執教能力關系到教學質量的優劣。但是目前科技史專業的師資力量較薄弱,相當一部分教師教學觀念陳舊,缺乏科技史專業知識,一些教師專業素養不足,只能對著教材照本宣科,出現“一言堂”的局面。同時教學體系的選擇困難,如果按科學技術發展的時間順序講,每門學科體系就很難顧及;如果按學科體系來講,每個時代科學技術的階段性又沒體現出來。[2]加上學校配置的教學工具不足以適應當下的教學環境,使得教學手段落后、模式單一,導致教師無法開展適當的教學工作。

2.學生能力不足。學生的知識背景、專業方向等參差不齊,學習能力不足,這種“先天”知識構造導致他們缺乏理解《科技史》課程所必備的基本知識和相關能力,加上他們認知能力有限,理解一些科技史內容時只浮于表面,不能深入理解并加以思考。同時學生對學習科技史的興趣不足,認為科技史內容比較枯燥乏味,這樣造成課堂參與度差,教堂教學難以開展。

3.社會因素的綜合作用。學校缺乏對于《科技史》課程進行直觀教學的教學工具,空講理論不利于學生理解;學校安排的教學課時有限,教學內容繁雜,教學內容無法完全兼顧;各學??萍际方滩钠毡檩^陳舊,適用于當下教學的教材較少,對新的知識和發現沒有適時更新?,F行教育體制下的文理分科使得科技史教學無法深入。中國“重實用、輕理論”思想根深蒂固,科技史教育的綜合功能還沒能充分發揮。社會沒有引導全民參與學習科技知識,缺乏對科技的宣傳和教育;科技類公共設施匱乏,相關單位機構沒有認識到建設科技類設施的引導價值和教育意義。

三、應對困境的對策

1.教師要提高自身能力,轉變課程形式。教師提高自身能力是改善《科技史》課程教學的重要環節。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背景等狀況,在教學方法上有針對性。調整教學思路,選用合適的教材,對教學內容合理取舍,使教學詳略得當。創設直觀教學,展示教學內容相關資料和相關裝置;利用多媒體手段輔助教學;組織參觀科技文化教育基地等科技場所;引導學生從課堂走向社會,在教學上強化實踐性教學環節。在課上與課下展開互動,引導學生從被動接受到主動學習,在互動中實現教學相長。結合試卷以及實踐性活動對《科技史》課程的學習做出綜合評價的考查。

2.學生要主動學習,轉換課堂角色。合理利用相關的科技史教材,溫故而知新,彌補自身在學習《科技史》課程中知識的不足,同時把握新舊知識之間以及與其他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主動查閱科技史的相關著作和資料,瀏覽數字化圖書館、網上報刊和數據庫,同時通過參與課堂討論以及課外互動,轉換課堂角色,講學并用,成為科技史課堂真正的主體。通過進行主動學習。

3.社會要予以支持和重視。學校要加強科技教學設施的建設,為學生營造學習科技史的直觀氛圍;還可以訪問科技單位、邀請專家到校講座等;在課程設置和學時安排上要適度傾斜,給《科技史》課程的教學一定空間,并大力建設其教學師資隊伍。教育改革要緊隨時代的步伐,對于科技史教育改革要愈加重視。政府的相關單位應積極建設科技類公共設施,如建設宣傳欄宣傳科技史,在公共場所展示科技家的肖像、事跡回顧重大科技史實等,同時政策也要相對地向科技教育方面傾斜,鼓勵該學科的發展。充分利用現代媒體開展公眾科技史教育,做好科技傳播與普及工作,鼓勵全民參與學習科技知識。從正面普及科學知識和宣揚科學精神,引導大眾認識到科學技術的兩面性。

四、結語

總體上講,科技史教學在推進素質教育,培養創造性人才方面有著其他學科不可替代的特殊的功能??萍际纺艽蚱莆睦砀糸u,溝通“科學文化”和“人文文化”之間的聯系;能培養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批判精神。③只有我們充分認識到科技史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認識到目前存在的教學困難以及更加積極地去解決這些問題,它才能為我們的發展和進步帶來更多更有用的幫助。

參考文獻:

[1]衷海燕.跨學科教育與田野實踐的結合——論科技史專業研究生的培養模式[J].廣西教育,2011,(15):107

[2]魏曉婭.構建科學技術史開放式的教學模式[J].內江師范學院學報,2006,21(Z1):66-68

[3]李建珊,羅玉萍.關于高??萍际方虒W的精神向度[J].廣西民族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9,15(4):74-78

[4]薩頓.科學史與新人文主義[M].陳恒六,劉兵,仲維光譯,上海: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7

[5]夏勁.科學技術史教學的功能與方法[J].自然辯證法研究,1996,(3):69-71

[6]魏繼萍.科技史教學方法淺析[J].山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3,(S1):158-159

[7]尹曉冬.關于科學技術史課的教學探討[J].北京印刷學院學報,2003,11(3):52-54

作者簡介:李翔(1992-),男,漢族,河南鄭州。碩士,陜西師范大學,研究方向:環境哲學,科學技術與社會。

猜你喜歡
科技史困境高校
硝板上的文明——漫談千年運城鹽池科技史
統編初中歷史教材科技史教學探究——以兩次工業革命為例
困境
“鄰避”困境化解之策
必須正視的理論困境
我國霧霾治理的困境與出路
中日高校本科生導師制的比較
學研產模式下的醫藥英語人才培養研究
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制度的建設與思考
高??蒲袆撔聢F隊建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