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南通話在市區青少年中的應用現狀調查

2016-10-31 12:35薛亞麗
考試周刊 2016年83期
關鍵詞:現狀分析

薛亞麗

摘 要: 本文從南通市區的語言生態系統出發,調查了南通市區的青少年對南通話的語言態度、南通話的使用能力和南通話的使用頻率及場合。調查結果顯示,南通市區青少年對南通話持積極肯定的態度,但是使用場合多集中于家庭,所交流的對象多為熟悉的人,南通話的使用能力很有限。

關鍵詞: 南通話 市區青少年 現狀分析

1.引言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方言作為地方文化的載體,極大地影響地方文化未來的發展。多數資料證明,目前多種方言都在呈現弱化的趨勢,甚至面臨瀕危的境地。南通地區瀕江臨海,是逐漸由水成陸形成,各時期又接受了各地移民,因此南通地區方言極其復雜。南通市區的方言——南通話與北部的如東話和如海話為代表的泰如片不能交流,與南部的啟海話和通東話等吳方言也不能交流,與金沙話雖然能交流,但是在發音上卻有很大的區別。所以,南通話曾被建議單獨劃出吳方言區成為一個“方言島”。那么,南通話的使用現狀將直接影響南通話未來的發展前景。

在普通話廣泛推行、全民學英語、方言日漸弱化的大環境下,南通話的現狀如何?有沒有弱化的趨向?弱化或不弱化背后的深層次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要深入了解這些問題,就很必要在南通市區做一次語言現狀調查。青少年不僅是社會發展和進步的驅動力,而且是地方文化的傳承人。青少年對方言的態度、能力和使用直接影響著某一地方方言和地方文化未來的發展。鑒于此,本文將調查南通市區青少年對南通話的語言態度、語言使用及語言能力等情況,分析南通話的現狀和未來的發展。

2.調查對象

為了提高調查結果的準確性和科學性,了解南通話現狀的動態變化,本研究采用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方式,年齡上采用分層抽樣的方式,從南通市區抽取小學四年級(10-11周歲)56份、初中二年級(14-15周歲)54份和高中二年級(16-17周歲)49份為調查對象。發放問卷159份,回收問卷153份,有效率為96.2%,可以進行進一步分析。問卷共設置16道選擇題和一道開放式主觀題,內容涉及測試者的基本信息、對南通話的語言態度、南通話的語言能力、南通話的使用場合或頻率等。

3.統計結果

3.1南通話的語言態度(單位%)

語言態度是指“人們在社會認同、感情等因素的影響下,對一種語言的社會價值所形成的認識和評價”[1]。從上表可以看出,認為南通話好聽的青少年占總人數比例呈現弱化的趨勢,與小學生相比,高中生只有少部分人認為南通話很優美好聽。但是認為南通話很有用的人數越來越多,高中生超過半數人認為南通話有用。喜歡南通話的人數將近一半,沒有太大的年齡變化。大多數小學生認為自己會無意識地模仿南通話,這跟小學生有強烈的好奇心的天性有很大的關系,但是愿意模仿南通話的初中生與高中生則快速下滑,一方面可能是因為一部分中學生已經掌握了南通話,另一方面可能是因為漢語與英語占了他們很大的時間與精力,導致他們無再多精力模仿學習南通話。不喜歡南通話的人數占總人數的比例很小,說明大多數青少年在主觀上并不厭惡南通話。不過認為南通話對未來的學習、工作無幫助的青少年的人數越來越多,這與認為南通話有用似乎形成了矛盾。在后來的訪談中,高中生作了這樣的解釋,他們認為南通話對生活很有用,但是在工作過程中,英語又成為主要的工作語言。由此可見,將近半數的青少年對南通話持積極肯定的語言態度。

3.2南通話的語言能力(單位%)

總體數據表明,大部分青少年對自己使用南通話的能力都不太自信。認為自己能準確流利地使用南通話的人數比例呈現增長的趨勢,認為自己能較準確使用南通話的人數比較少,但是有不少高中生能聽懂,認為自己聽不懂也不會說的青少年人數較少。因此,南通市區的青少年掌握南通話的能力有待提高。

3.3南通話的使用場所或頻率(單位%)

數據顯示,參與測試的所有青少年在學校與老師交流時幾乎不用南通話,普通話成為交流的主要載體,但是與同學進行交流時南通話的使用頻率略有提高。但是在家里,幾乎有半數的初中生和高中生選擇用南通話與父母交流。在公關場合,與同學或熟人交流時,雖然使用南通話交流的小學生人數較少,但是初中生與高中生人數卻較多,但同時在與工作人員交流時,大多數青少年都進行了語碼轉換。所以,南通市區青少年會有意或無意地擇地點、擇對象地選用語言,在南通話可以交流的時候并沒有刻意回避使用南通話,但在其他時間或場合,則選擇普通話或其他語言。

4.原因討論

4.1語言政策的權威指導

“普通話”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末。1902年,學者吳汝綸在與日本人的談話中提到“普通話”這一名稱。1904年,近代女革命家秋瑾留學日本時,與留日學生擬定了一份簡章,其中也出現了“普通話”的名稱。1950年,《小學語文課程暫行標準(草案)》規定:“所謂語文,應是以北京音系為標準的普通話和照普通話寫出的語體文?!?955年,《人民日報》發表題為《為促進漢字改革、推廣普通話、實現漢語規范化而努力》的社論,文中提到:“新中國的共同語,就是以北方話為基礎方言、以北京語音為標準音的普通話?!?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總政治部向全軍發出了《關于在軍隊中推行漢字簡化、推廣普通話和實現語言規范化的通知》。同年11月,教育部發出了《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關于在中小學和各級師范學校大力推廣普通話的指示》。1982年,呂叔湘在人民日報上呼吁推廣普通話,提出“所有學校都應該是推廣普通話的陣地”、“中學是推廣普通話的重點”。2001年《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法》施行,確立了普通話“國家通用語言”的法定地位,規定“學校及其他教育機構通過漢語文課程教授普通話和規范漢字”?!皬V播電臺、電視臺以普通話為基本的播音用語”。全國教育看江蘇,江蘇教育看南通。因此,南通市區的普通話推廣教育一定走在全國的前列,南通市區學校的青少年重普通話輕方言就在情理之中。

4.2英語權威地位的超大影響

目前,英語已經毫無爭議地成為世界通用語言,擁有世界語言霸主地主。英語被90多個國家用作官方語言,同時也被許多如瑞典、挪威和丹麥等國家作為第二語言。世界經濟的一體化使得中國也不能抗拒英語的權威影響。在世界經濟、技術和文化交流中,英語起著非常重要的橋梁和紐帶作用。同時,英語也是各類考試中的重要衡量指標,成為考大學、找到自己心儀工作或得到夢想的提拔等的關鍵因素。正是英語的國內國際地位使得目前南通市區青少年將英語作為語言學習中的重中之重。

5.結語

語言學家普遍認為“地方語言在社會現實中是一種舉足輕重的語言變體,在社會語言學中必須占有一席之地”[2]。而且,“多樣化的生態系統具有更高的穩定性與和諧性,語言文化多樣化的社會更趨于和諧穩定”[3]。因此,推廣普通話不是要人為地消滅方言,而是為了消除不同方言的隔閡,以利于社會交際。構建合理有效的方言保護和傳承政策不但有利于維護南通地區語言的多樣性,而且有利于南通建設多元化社會,維護南通社會和諧穩定發展。南通市區的青少年雖然對南通話持積極肯定態度,但對南通話的掌握程度都不高,使用南通話的場合和頻率也有限,如果不能適時地采取措施在青少年中傳播推廣南通話,那么南通話的前景不容樂觀。

參考文獻:

[1]倪傳斌,王志剛,王際平,等.外國留學生的漢語語言態度調查[J].語言教學與研究,2004(4):56-66.

[2]李明.地方語言的特征、功能和社會意義[J].外語教學與研究,1999(1):50-56.

[3]姜瑾,季芳.蘇州地方特色語言保護研究———對蘇州地區語言生態狀況的調查[J].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08(3):35-43.

猜你喜歡
現狀分析
探討企業工商管理現狀及發展方向
農村小學生課外閱讀現狀分析與指導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策略研究
浙江天臺縣森林防火現狀及預防對策
對昭通蘋果產業發展的思考
互聯網金融理財產品分析
全球化背景下高職院校韓語專業畢業生就業現狀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