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論準確性是深入進行語文教學的基礎

2016-10-31 18:11楊雪梅
成才之路 2016年29期
關鍵詞:語文素養語文教學

楊雪梅

摘 要: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全方位解讀教材,準確定位,才能完成語文所賦予的使命,才能承擔起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和發展的重任。正確的字詞解讀折射文字背后的博大精深;精確的品讀解析豐厚文本的內涵;精當的言語訓練催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關鍵詞:語文教學;語文素養;字詞解讀;品讀解析;言語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8-3561(2016)29-0086-02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教材里的每一篇文章甚至每一個標點,都凝聚著編者獨具匠心的編排意圖。作為文化傳承的載體,語文教材承擔著學生語文素養的提升和發展的重任。作為一名語文教師,理應全方位解讀教材,準確定位,才能完成語文所賦予的使命。

一、正確的字詞解讀折射文字背后的博大精深

漢字是中華民族在歷史長河中提煉和發展起來的文字,它本身就是一個濃縮的故事,蘊含著豐厚的文化。正確地解讀漢字,不僅可以讓學生學到知識,更能讓他們感受到民族精神和文化的熏陶。蘇教版小學語文五年級上冊《嫦娥奔月》中,關于課題中“奔”字的讀音,存在著爭議,教參給出的答案是“bèn”,對于這個答案,筆者不敢茍同。奔(bèn),現代漢語詞典上與此相近的解釋有兩個:(1)直向目的地走去。(2)介詞,向。很顯然,這里的解釋只能選擇第一種:直向目的地走去。這里的“走去”是一種有目的、有情有愿地走去,總感覺用在嫦娥身上不太合適。課文第六段這樣描述:嫦娥吃了仙藥,突然飄飄悠悠地飛了起來。她飛出了窗子,飛過了灑滿銀輝的郊野,越飛越高。碧藍碧藍的夜空掛著一輪明月,嫦娥一直朝著月亮飛去。其中“突然”一詞,表明嫦娥在吃仙藥之前,對自己的去向不是很明確,更何況接連用了兩個“飛”,可以真切感受到嫦娥對家的不舍。如果讀成“嫦娥奔(bèn)月”,嫦娥的所有情感就都被抹殺了。其實,關于《嫦娥奔月》的民間傳說有許多版本,很多版本把嫦娥當成反面人物,認為她追求享受而偷吃后羿的仙藥,如果這樣理解則可以讀成“奔(bèn)月”。而教材中的《嫦娥奔月》描寫的嫦娥是一個善良、美麗的仙女,所以讀“奔(bēn)月”比較合適,“奔”體現的是急走、跑的含義,同時也能說明嫦娥身不由己的無奈??梢?,字音直接決定著文本的感情色彩,決定著對主人公道德品質的認知,因而字音考量著教師的價值引領,有差之一音、失之千里的意味。學習漢字,如果只著眼于表面,而忽視它的內在,這樣的教學無疑是淺顯的。只有準確了解漢字的源頭特點,科學地解讀,才能品味出漢字背后的博大精深。

二、精確的品讀解析豐厚文本的內涵

語文教學所肩負的文化傳承,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的一場喚醒、碰撞和生發。教師像燈塔一樣,引領學生循著語言的路徑去感受、尋覓和發現,最終領略文本的豐厚內涵。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教學《林沖棒打洪教頭》時,在學生讀完一遍課文之后,于老師拋出一個問題:“你覺得林沖是個什么樣的人?用什么詞能夠高度概括他?”同學們紛紛舉手。于老師并沒急著讓學生回答,而是把班長請到臺上,說是猜中了同學們的答案,并將答案以耳語的方式告訴班長,讓班長做個見證。果然,當同學們七嘴八舌地說完答案時,班長驚訝地告訴大家:于老師全猜對了!所有的學生都怔住了。于老師這回沒有賣關子,緩緩說道:“我在教三年級學生學習這篇課文時,他們也是這么評價林沖的,可我們都是五年級的學生了,讀書要有深度,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边@時,學生們安靜下來。于老師接著說:“其實,林沖的過人之處用一個字就能概括?!闭f著,于老師向同學借了一支筆,在手心上記下了這個字,故作神秘地攥緊拳頭,說大家要好好讀課文,看誰想得和于老師手心里的字一樣。待學生讀完課文后,于老師走到學生中間,讓學生緊貼他的耳朵說出答案,在同學中間轉了一圈,于老師夸張地擁抱了三個同學,說:“知音啊知音!”說明那三名同學說對了,引得其他同學投去羨慕的眼光。緊接著,于老師提醒大家,答案就在第三到第七自然段文字里,要仔細品讀,可以畫出描寫林沖個性特點的詞語,然后反復琢磨。教室里再次靜得出奇,學生們仔仔細細地品讀著、思考著。好久,有同學試著往手心上寫答案,又舉手給老師看。通過于老師擁抱、握手、有道理、再想想等動作或語言的評價,學生們明白了自己答案的精確度,于是,好多學生再次認真思考起來。于老師則一邊巡視一邊溫和地說:“千萬別著急,所有的困難都能用閱讀去解決,不信你就再讀讀?!痹絹碓蕉嗟男∈肿孕诺厣斓接诶蠋熋媲?,終于,所有的學生都得到了最高的獎賞——擁抱。答案揭曉,于老師展開自己的手掌,學生們異口同聲地喊出了答案“讓”。緊接著,于老師引領學生剖析,“讓”有多種:當洪教頭進來,林沖得知是恩人的師傅時,連忙起身讓座,躬身施禮,這叫——禮讓(學生說);當洪教頭自以為是,當眾侮辱林沖,并惡言挑釁,要與林沖一決高低時,林沖卻連說:“不敢,不敢!”這叫——忍讓(學生說);擁有絕世才華的林沖,在洪教頭的一再威逼下,只得拿起木棍,還說:“請教了!”這叫——謙讓(學生說);當洪教頭一個“把火燒天”向林沖死命打來時,林沖只是“輕輕一掃”,這種得勢之后仍能“得饒人處且饒人”的胸懷,叫——寬讓(學生說)。

可以想象,如果于老師把林沖的形象定位為武藝高強、機智勇敢、心胸寬廣、聰明等這些放之四海而皆準的解讀上,課堂只能是原地打轉,除了表面的繁華以外,學生不僅得不到任何思維的訓練,也享受不到優秀文化的熏染。而在于老師的課堂中,他把目標定得高遠——林沖的形象只用一個“讓”字概括,多一個則太繁,換一個則不妥。誠然,這樣精確的引領并沒有凌駕于學情之外,于老師不忘給學生遞送了一架登天的梯——讀讀、畫畫、想想,直至把文本的精髓嵌入學生的血液。在于老師的循循善誘下,學生們終于一覽眾山小,登上了領悟的最高境界,領略了語文的魅力,享受了一場文化的盛宴。

三、精當的言語訓練催生語文素養的形成和發展

語文課程應致力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而語文素養是一個抽象的話題,在語文教學中,精當的言語訓練無疑是讓語文素養落地生根的好方法。

曾聽一位教師執教《三顧茅廬》?!度櫭]》第三自然段:他們來到隆中,只見那里的山岡蜿蜒起伏,好像一條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岡前幾片松林疏疏朗朗,潺潺的溪流清澈見底,茂密的竹林青翠欲滴,景色秀麗宜人……關于這段的教學片斷如下。師:讀一讀這一段,找出描寫景色的句子。生:(略)。師:這里有一個比喻句,你能找出來嗎?生:能。師:這個比喻句是把什么比作什么?生:把山岡比作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師:你能用“好像”來說一句話嗎?生:茂盛的大樹好像一把大傘。師:很好!生:平靜的池塘好像一面大鏡子。師:不錯,拿出本子把你想說的句子寫下來……這個教學片斷,如果僅僅從語法的角度看,學生用“好像”造的句子是對的。但這種言語訓練脫離了文本,變成了為了說話而說話的盲目訓練。首先,環境描寫是名著《三國演義》的顯著特色,這里的景色描寫對背后的人物形象起著烘云托月的作用。文中蜿蜒起伏的山岡、等待時機騰飛的臥龍,隱含著愿為知己而鞠躬盡瘁的奇才——諸葛亮。而疏疏朗朗的松林則預示著他高潔的品質,潺潺的溪流象征著他敏捷的思維,青翠欲滴的竹林則是他謙虛、剛正不阿的象征……離開了主人公,這里的所有景色只是一種表象的簡單美,只有和人物聯系在一起的時候,景色才富有生命力,才有文學的溫度和美的魅力。而教學片斷中老師只是斷章取義地拿來一個“好像”引導學生造句,顯然是丟了西瓜撿了芝麻。

根據這樣的分析,可以改進教學如下:師:讀一讀這一段,找出描寫景色的句子。生:(略)。師:這是哪個地方的景色?生:諸葛亮的住處。師:文中對諸葛亮的住處描寫了哪些景物?生:蜿蜒的山岡、疏疏朗朗的松林、潺潺的溪流、青翠欲滴的竹林……師:思考一下,這些景物與諸葛亮有什么關系?生:(略)。師:讀者未見其人,卻對諸葛亮了如指掌,這就是環境描寫的魅力?;叵胍幌?,你身邊的人有哪些特點,能不能不直接寫他,只寫與他相關的環境,就能讓我們對他略知一二呢?構思一下,待會兒大家猜一猜……這種密切聯系文本的言語訓練,既讓學生習得了要領,又讓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落地生根。

四、結束語

有人說:教育首先是一門科學,其次才是一門藝術。語文作為基礎教育領域中最重要的一門學科,首先要保證它的精準性,其次才有建立在精準之上的發散性和創新性。只有這樣,才能讓語文教學向更深處漫溯。

參考文獻:

[1]林春曉.淡妝濃抹總相宜——小學語文略讀課文教學之我見[J].中小學教學研究,2012(02).

[2]吳忠豪.小學語文課程與教學論[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4.

猜你喜歡
語文素養語文教學
小學高年級語文教學中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
為小語課堂“瘦身”,為學生語文素養增“肥”
時事資源讓高中語文課堂錦上添花
開放教學,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