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教學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培養

2016-11-02 08:33趙峰
當代教育 2016年3期
關鍵詞:毛主席法治價值觀

趙峰

目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富強、民主、文明、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愛國、敬業、誠信、友善”,不少學校只是在口頭上要求學生會背誦,而如何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是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必然要求,是實現強國富民、高度發達的文明社會的基石。由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才提出不久,所以目前教材中還沒有編入關于民主、平等、公正、法治為教學目標的語文教材?,F行教材中,愛國、誠信、友善等為教學目標的課文都有的,但在此不做討論。我在語文教學中探索的問題,是挖掘現行教材來實現培養學生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學目標。

一、《竊讀記》中“公平正義”的思考

在《竊讀記》這一課中,按教學目標是培養學生的好讀書的精神,但我進行了適度的思維訓練延伸。上這一課,我問了學生一個問題:我們到書店這樣只讀書不買書對書店老板而言公平嗎?如果老板有意見,作為第三者,你如何公正地解決這個問題?這激起了學生的熱烈討論,激起了學生們的思維火花。為了節省時間,隨后我要求學生回家動筆寫一寫,并讓學生與家長交流意見。第二天的語文課堂上,有的同學說,我們應當愛惜書;有的同學說,我們應當不影響書店的生意;有的同學說,我們應當買書;有的同學說,我們應當讀個大概內容,是好書就買單;有的同學說,我們應當去圖書館借書;有的同學說,我們只看書、不買書,是很自私的。同學們通過思考與討論,感受到了公平正義是應該的心態?,F在的學生多是獨生子女,而獨生子女的缺點是容易自私心強,即考慮自己的多,考慮他人的少。我告訴同學們:我們讀書不就是為了培養良好的情操嗎?如果沒有公正之心,德少而智足,那更會禍國殃民,如秦檜、高俅等。

二、《童年的發現》中“平等”理念的探討

在《童年的發現》這一課教學中,同學們在說起哥白尼、布魯諾、伽利略的遭遇時,我請他們思考:課文中的我、這些科學家的遭遇與“平等”的關系?沒想到一下子“炸開了鍋”。有的同學說,如果平等,就不會發生這些事情了;有的同學說,如果平等,社會進步可大了,因為這些科學發現早就會應用于社會了;有的同學說,我們數學課聽不懂,也不敢說,就是因為不平等;有的同學說,老師體罰學生也是不平等。最后,同學們總結。由此可見,平等多么重要。如果社會不平等,就會影響國家的發展;如果我們教師沒有平等的理念,就會影響教學的發展,影響學生的心理健康。雖說時間不是太長,生生間的交流、師生間的交流,引起了太多的想象與思考,不但沒有沖淡這一課的主題,反而增強了同學們的學習興趣。這一課,也改變了我以往做班主任怕“鎮”不住學生而常常板起嚴肅的面孔,對所謂的“望之儼然,即之也親”這一理念有了新的理解。在這一種平等的環境下,學生的心才是自由的,學生才會說心里話、才會拿你當好朋友,學生不再會心存芥蒂?!皽贤?00分”,心理健康了,學習積極了。在這一種平等的環境下,時間沒有太久,就表現出了同學們的創新學習能力明顯提高。老師不但沒有失去威信,反而更讓學生喜歡、尊重。

三、《釣魚的啟示》中“法治”思想的引導

在《釣魚的啟示》這一課中,其教學目標是學生道德感的培養。我在這一課中,感覺可以升華一下道德教育,因為法律與道德之間存在必然的聯系。但是,道德是模糊的,而法律是具體的。在學生的課堂討論中,有的學生說:不就是釣個魚嗎,爸爸是不是太傻了,又沒有人看到,我們暑假還偷偷地跑到魚塘釣魚呢。學生不認為這是個事而是認為小題大作,即明顯的道德感不易形成,或很牽強。

我對這一課的作者背景做了介紹:《釣魚的啟示》是美國短篇小說家兼建筑家詹姆斯·勒菲斯特所寫的一篇短篇小說,本文寫的是從一件生活小事——釣魚中得到的啟示,以小見大,其主旨是想告訴人們面對生活中的誘惑,要依道德、法律的標準進行抉擇。這不是在中國發生的故事,而是在美國發生的故事。但是美國是個法治國家,國民的法治觀念很強。為什么美國那么發達,因為美國是個法治國家。我們國家也已經提出并正在實施,像我們學校要求你們都要會背誦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就有“法治”的理念。同學們恍然大悟,把墻上寫的東西、天天背誦的東西都與實際結合在了一起。有了新的認識,才能理解,才能應用。我又說,為什么香港那么繁榮,是因為香港的法治化程度高。接著,我又介紹了中國有關休漁期禁止捕魚的法律法規,使同學們做到有法可依,而不是僅僅讓學生停留在模糊的“道德感”認識層面上,因為道德是可以遵守也可以不遵守的,而法治精神的形成,顯然比道德感層面水準更高。這樣的教學,不僅實現了課文目標,還提高了學生的興趣,開拓了思維空間與知識空間;同時,還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法治”理念的培養。

像這樣的教材,是可以被很好地作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學目標來利用的。只是我們應當注意挖掘,巧妙利用。但在教學中,如果不加注意,就很容易被疏忽,錯過這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良好機會。

四、學習毛主席的“和諧、自由、平等”思想

《毛主席在花山》這一課,教學目標的重點是體會毛主席關心群眾生活、處處為群眾利益著想的思想作風。但這篇課文中,還包涵著毛主席的“和諧、自由、平等”等思想。今天,我們在教學上應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做大膽有益的探索。例如《毛主席在花山》這篇課文,我們就可以賦予進去今天的內涵,使教學更貼合實際,讓老教材不老、老教材新教,學生也不會有教材內容陳舊、學習乏味之感。我們不僅要讓學生體會到毛主席關心群眾生活、處處為群眾利益著想的思想作風,還要讓學生在這篇課文中學習毛主席的“和諧、自由、平等”思想,即以達到我們對學生進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目的。

在《毛主席在花山》這一課中,我設計了一個問題,即回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的“24個字”,想一想在這一課中體現了毛主席的哪些特點?有的同學說,毛主席平易近人有平等的思想;有的同學說,毛主席接近人民群眾,關心群眾利益體現了和諧思想;有的同學說,毛主席能讓老百姓隨隨便便在自己工作場所碾米體現了平等、自由思想;有的同學說,從這篇課文中,我們感受到了讓警衛員送給老鄉自己都舍不得喝的茶葉體現了和諧思想。有的同學說,正因為毛主席無微不至地關心著人民群眾,所以他才贏得了人民群眾的擁護和愛戴,所以他所領導的革命才能夠成功,才能夠取得偉大的勝利。同學們感受到了毛主席的“和諧、自由、平等”的思想的可貴與可取之處,不言而喻,自然就值得我們學習。

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學生的興趣提高了。同時,在偉人的思想啟發下帶來了更多的思考,不僅很好地完成教材原有教學要求,而且還實現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理解與實例教育。語文教學不僅是知識技能教育,更重要的是思維方法及人生觀的教育。只有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構建下,才能培養出高素質的國民。社會是很需要誠信、和諧、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等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理念的,我們要培養出真正的高素質的國民,全民素質提高了,中國夢才能實現。

中國夢,對我們教師而言,不是寫在墻上的,而應該是裝在心中的,在實踐教學中,我們應不斷地探討有益的教學,不能就這樣等著教育部編入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材,再去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教育工作。如果那樣,學生就只是會背誦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而不理解。學生缺乏這種理念,是我們做老師的沒做好。我們應當敢擔當,從小事做起,從細節做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不是簡簡單單背誦那“24個字”,其內涵博大精深。我們教師只有深刻領會、把握其內涵,才能正確應用于工作實踐中。不可以草率的從字面上粗糙地理解,也不可以不求甚解地、敷衍了事地學習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了早日實現中國夢,我們還需要很多的積極探索與思考。

猜你喜歡
毛主席法治價值觀
走實“1+6法治同行”黨建之路
法治護航杭州亞運會、亞殘運會
我的價值觀
新時代道德與法治教師法治素養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識
價值觀(二)
價值觀(一)
壯錦獻給毛主席
毛主席來到我廣西
知名企業的價值觀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