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莊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2016-11-03 17:46王夢蛟任海濤
人間 2016年26期
關鍵詞:莊子啟示

王夢蛟 任海濤

摘要:本文簡單闡釋了莊子所提倡的“至德之世”,并從積極的方面指出了這種理想社會的設想對當代社會的啟示,以求有助于人們更好地認識自然、完善自我。

關鍵詞:莊子;至德之世;啟示

中圖分類號:I206;B2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09-0153-01

莊子從老子那里繼承了復樸思想,把人們無拘無束、蒙昧無欲純真生活的曠古時期作為他理想的道德社會,他認為這種社會合于大道,與人性的自然之處最為貼合,是管理得最理想的社會,稱之為“至德之世”。

一、莊子眼中的“至德之世”

(一)齊物平等,萬物群生。莊子認為,人受制于自己的眼界,常常不平等地看待世間萬物,強行將人與萬物分為貴、賤、高、低,進而使社會呈現出各種不同的等級。萬事萬物本“無非彼,無非是”,又何談貴賤高低?他主張人的自然本性的充分顯露,反對“貴賤”說、反對等級制度,注重人與人之間的無差別對待的權利。

“四時得節,萬物不傷,群生不夭”,各種物類共同生活,人類的居所相通相連而沒有什么鄉、縣差別,禽獸成群結隊,草木遂心地生長。人們可以用繩子牽引著禽獸自在的游玩,可以攀登到鳥鵲的巢穴上去觀望。人們可以跟鳥獸同樣居住,跟各類物種和睦共存,哪里知道什么是君子、小人呢!這才是人類天性保存最完整的年代。由此可以看出,莊子不僅認識到動物與人的不同、動物與動物不同,而且也尊重具有不同特點的動物,維護動物的多樣性。

(二)無知無欲,人無功利。在莊子看來能夠達到忘我境界是高尚的人的品行,不看重名望和地位的思想修養臻于完美的人,能夠不慕功名達到超脫物外精神世界的人,這三種人他稱之為“至人” “圣人”“神人”,并用自己的眼界描繪了他們的德行:“至人無己,神人無功,圣人無名?!薄爸寥恕薄笆ト恕薄吧袢恕本褪乔f子所向往追求的理想人格。他還說:“德蕩乎名,知出乎爭。名也者,相軋也;知也者,爭之器也?!彼J為道德的敗壞的緣由在于追求名聲,追求名聲又是相互傾軋的,二者像兇器一樣對人禍害無窮,因此莊子反對將它們推行于世。

(三)萬物協和,恬靜安寧?!肮耪咔莴F多而人少”,古人向往這種生活。莊子呼吁的至德之世是人們回到這樣的原始生存狀態,不需要你爭我奪,也不會有爾虞我詐。世間萬物共同生活,人們居住的地方相互聯系而不存在什么鄉、縣的差別,禽獸成群結隊,草木自在地生長。

“至德之世”充滿著人們對平等的呼喚和追求。人與人之間和睦相處,人性敦厚純真。沒有相互之間的陰謀,沒有相互欺負,不尚賢,不使能。人與人之間不會有高低貴賤之分?!爸恋轮馈钡娜藗兪强鞓返?,他們“甘其食,美其服,樂其俗,安其居”,知足無貪,無慮無憂。理想的王國具備自由、平等、快樂。這是莊子所向往的生活的態度和心靈的境界。

總之,在這里,人與人、人與禽獸、萬物和諧共存。人人自食其力,無等級宗法,無剝削和壓迫,不存在貴于賤之別。民不失常性,自然、淳樸、真實、善良。

二、莊子“至德之世”的當代啟示

(一)尊重自然、順應自然。莊子齊物的思想就是眾生平等,即自然界中所有生命都有平等自由的生存權利,都應該尊重彼此的發展規律。莊生夢蝶,為我們描畫的是一幅人蝶互化,主客體相互交融,人與自然和諧統一生態美景。在這樣的環境中,一切皆無雕琢之痕跡,一切可見萬物之天性,使人恨不能也化為一蝶、一自然。如果人類把自己同自然界分離開來,把自身當成萬能的自然法官,認為人們有權利去按照自己的意愿去改造自然的觀念,是應當摒棄的。人們應該認識到人與自然都有自由發展的權利,應充分尊重自然界其他的生命,創造“人蝶互化”的美景。

(二)心境淡然、不追功利。莊子看來,“忘懷于物”、“清淡寡欲”、“隨物而變,應時而行”、“天與人合一”是生活在他理想社會中的人們在精神境界方面應該具備的品性。 “忘懷于物”是說不貪圖物質生活享受,不以物累形。要求寡欲是莊子所說的得道的前提,他把一個人的欲望同“天機”對立起來,認為“其嗜欲深者,其天機淺”,“天機”者“自然”也,欲望越大,一個人歸真返樸,返回自然的可能性就越小?!安挥嬌馈辈皇钦f鼓勵民勇而不畏死,是指他們“不知悅生,不知惡死”?!疤炫c人合一”并不是后來董仲舒說的“天人合一”或“天人感應”,是說人“同與禽獸居,族與萬物并”,大家回歸自然,屬于自然的一個組成部分,不求功,不求名,我行我素。

當今的社會是在科技推動下飛速發展的社會,高速發展的文明背后,也必然存在著一些問題,科技就像是一把雙刃劍,在促進社會發展的同時,也會給社會的和諧帶來一系列的不利因素。在這種背景下,人們所追求的東西越來越多,導致個人私欲膨脹、急功近利等負面風氣不斷侵蝕人們的精神世界。通過莊子對“至德之世”的描述,人們應該領會到做人、做事不能急功近利,不要目的性太強、功利性太盛,否則人生會吃大虧。我們不難看到,那些慣于搞短期行為的人,沒有幾個有好下場,那些不實干的人,也沒有幾個會取得成功。當然,莊子的“至德之世”要求的是人們完全沒有私欲,不求任何“功”和“名”,也就談不上什么成功的問題了,顯然這一點無論是在現代社會還是在古代社會都不能完全做到。不過通過莊子的“至德之世”,人們也應該受到啟發:不能過分追求極端的利益和功名。

我們所倡導的社會主義和諧社會,應該是公平正義、民主法治、安定有序、誠信友愛、充滿活力、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社會,這與莊子所倡導的“至德之世”有異曲同工之妙??傊?,莊子“至德之世”的思想主張從積極的方面來看還是值得我們學習并研究的,同時也需要我們的正視和理解。

參考文獻:

[1] 葉舒憲.莊子的文化解析[M].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5

[2] 單輝,單益強.莊子“至德之世”的生態藍圖[J].十堰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0.04(02)

[3] 李倩.《莊子》的現代生態啟示[J].西南交通大學學報,2005.07(04)

[4] 王雪軍.莊子人生哲學的達到精神[J].理論探討,2011(6)

作者簡介:

王夢蛟(1991–),女,漢族,河北省廊坊市,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任海濤(1991–),男,漢族,河北省唐山市,河北大學政法學院政治學理論專業在讀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莊子啟示
《莊子說》(二十三)
《莊子說》(二十二)
國外跨境電子商務稅收發展經驗對我國的啟示
商業銀行受余額寶的影響和啟示
《莊子說》(二十)
《莊子說》(十八)
《莊子說》(十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