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與研究

2016-11-04 23:16劉靖
科技視界 2016年23期
關鍵詞: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劉靖

【摘 要】高等院校教育的共同特點是校企雙方在廣度和深度上的合作。本文從分析現有高校校企合作的模式出發,對高校校企合作的典型模式進行總結,在相關研究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現有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存在的問題,并從人文環境和機制體制的角度對高校校企合作的深入發展提供理論和實踐途徑。

【關鍵詞】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Abstract】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 of the higher education is the cooperation between the two sides in both breadth and depth.Starting from the analysis of the existing university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the typical mode of college enterprise cooperation were summarized in this paper,on the basis of related research to further understanding of problems existing in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mode of existence,and from the angle of humanistic environment and system of the further development of the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to provide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way.

【Key words】Higher education;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Pattern

0 引言

教育是培養國家事業繼承人的一個良性循環過程,所以教育培養的人才就應該滿足社會所需與市場接軌。而目前絕大多數的普通高校教育的模式是重視理論知識而輕視實踐動手能力,所以其培養的人才也很難適應當下社會的快速發展[1-2]。當前教學弊病主要體現在以下方面:教學內容的刻板僵化,教學大綱更新速度慢;單調的知識內容教育,固有經驗的簡單復制,并且輕視實踐,學生的動手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以考試的分數定高下;不重視人文素質的教育,沒有開展多方面的綜合素質教育等等[3-4]。

為了加快大學生教學體系的改革、加強辦學特色和高校的總體競爭力、解決畢業生的實習和實訓困難、使學生就業率和就業質量得到良好的改善,由此校企合作應運而生。同時為了加快當下大學的產、學、研一體化發展,學校和企業的互補、校企合作雙方相互的給予幫助、互相融合、互相介入、互補優勢、互用資源、共享利益,這也間接完成了企業管理和大學教學現代化轉變,使高校的職業教育與企業的長遠發展實現共贏[5-6]。

1 校企合作的模式

校企合作的方式存在多種形式,各種形式具有不同特點,現對目前各高校普遍采用的模式進行總結與分析。

1.1 工學交替模式

該模式大致分為以下兩種:(1)全日勞動、工余上課制。高校學生在實習的企業被全日制雇傭,定崗實習勞動,同時在工作之余來學習,通過老師講課、相互討論等等的方式將勞動和學習的內容緊密而科學的結合起來,學生不僅能夠在大學進行系統的課程學習,又能夠在企業進行技能的加強訓練。例如德國的職業教育院校就采用的是這種模式[7-8],在我國的一些職業學院也應該積極探索發展這種教育模式;(2)工讀輪換制。將同樣年級同樣專業的在校學生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去企業接受專業的技能培訓或者參加企業工作,另一部分在學校進行專業知識學習,每學期進行一個輪換。

1.2 校企互動模式

由學校合作的相關企業來提供實習的場地、實訓設備、需要的原料,該企業可參與到學校的教學大綱制定中,并且指派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參與到大學的專業知識教學中去。合作企業派遣優秀的專業技術人員到大學講授專業知識,促進校企雙方進行互相聘用,企業專業技術人員到學校給學生講課,同時大學教師去給企業的工作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企業員工的專業素質。通過雙方的這種互動的教學培養模式,實現雙方的優勢互補,取得共贏。

1.3 引企入校模式

該模式就是學校將企業引進來,企業將在學校內部修建一系列生產線,這樣就能夠在校內開展的理論教學與“頂崗實習”相結合的教學模式。此種模式不僅可以改變企業場地不夠的情況,也能夠解決高校實訓實習設施缺失的問題,真正的做到學校和企業共享資源,獲得“產學研”相互融合的共贏途徑。

1.4 訂單式培養

學生入學就簽訂就業協議,學校保障就業。實現了招生和就業同步進行,該學生由大學錄取的學生和企業招聘的員工共同組成,人才的培養和教育由合作企業和大學一起參與完成,培訓的內容和技能是企業真正需要的,在培訓完成后,由企業和學校共同考核,考核合格后則可以直接上崗,到公司上班。這種模式具有針對性強,就業有保障等優點。

2 校企合作中存在的問題

2.1 對校企合作的認識觀念有待加強

傳統的觀念還大大的制約職業教育的發展,上一個好的大學仍然是當下社會普遍認為的理念。之所以會被傳統觀念所束縛,很大程度取決于學生父母對孩子的成才理念。社會風氣不是某個人或者群體發起的,而是社會群體在現實生活中普遍的想法與做法而造成的。當前很多學校對校企合作非常的慎重,一方面又想和企業合作,另一方面又擔心學生和家長不理解,不理解的原因主要有以下方面:認為校企合作就是讓學生充當廉價勞動力;學生的安全無法充分保障;無法從事高技術含量的實習崗位,種種原因造成校企合作無法順利進行。

2.2 相關教育改革的配套措施還不完善

學校專業課教學大綱的制定和合作企業對專業技能人才的要求標準存在巨大的差距,按照目前高校的教學大綱培養的學生只能是普通大眾化的需要,還遠遠不能達到企業的需求標準。

2.3 校企合作的模式沒有國家法律制度的保障

不管何種校企合作模式,都是學校方和企業方達成的一致協議,雙方都有自己追求的目的,若合作雙方未經充分溝通和了解,勢必會在合作過程中造成矛盾,一旦矛盾出現甚至擴大,雙方均會受損,但最受傷害的無疑就是學生,這與校企合作的初衷違背。

3 對校企合作的建議

3.1 打破落后的人才觀念

目前各高校特別是民辦大學都在大力提倡教師轉型,大力引進“雙師型”教師,這是對教師隊伍提出更高的要求也是社會所需,但單純引進高技能教師還不夠,一定要首先把擁有專業技能的人才的社會地位和工作待遇提上來,這是對人才的尊重,也是向社會釋放出積極信號。同時在學生基礎教育階段,就要逐步向學生家長普及職業教育知識,改變家長對孩子的成才理念。只有如此,職業教育才能得到可持續發展。

3.2 企業人員深入參與教學大綱和人才培養方案制定

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教學大綱的制定決定學生學習的知識脈絡與教學質量,只有讓深知行業發展趨勢的企業人員參與到人才培養方案以及教學大綱制定中,才能使學生所學知識不落伍,同時各文件制定也更加緊貼實際工作,提升教學效益。

3.3 制定相關的法律制度

國家應該盡快的校企合作相關法律,然后嚴格的去執行相關的法規文件,在法律上有了根本保障,學校和企業才能無后顧之憂,以此來加快校企合作的良好的發展。

4 展望

隨著我國經濟將持續的快速增長,國家也在大力提倡培養應用型技術技能型人才,市場在技能型人才的缺口也將擴大,同時傳統的教育模式將被新的模式代替。企業的持續發展離不開學校的支持,而企業的快速發展也會反哺高校的進步。校企的深度合作,一方面加大了高校培養技能型人才的力度,另一方面也加快了企業的發展壯大,這種“共贏”的新型教育模式必將在我國教育行業產生深遠的影響,進而發展壯大。

【參考文獻】

[1]朱志宏,廖藝偉.“企業主導模式”之校企合作初探[J].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2012(03).

[2]方德英.校企合作創新[M].中國經濟出版社,2007.

[3]張志強.校企合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04).

[4]周平.校企合作教學機制的探索與實踐[J].中國職業技術教育,2012(20).

[5]葉舟,朱達凱.校企合作機制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萍?,2012(06).

[6]王芳,倪勇,任聰敏.高職校企合作模式的分析與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研究,2012(04).

[7]關晶.西方學徒制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

[8]趙善慶.發達國家校企合作對我國的啟示[J].中國高??萍?,2012(07).

[責任編輯:湯靜]

猜你喜歡
高等教育校企合作模式
基于Flash+XML技術的護理技能虛擬教學平臺設計與實現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思想政治理論課實踐教學研究述評
中國高等教育供給側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內涵、路徑
高等教育教學中的重與輕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