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失地農民就業路徑探索

2016-11-05 17:53王梓予涵
企業導報 2016年19期
關鍵詞:失地農民新型城鎮化

王梓予涵

摘 要: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大量失地農民從土地中轉移出來。如何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成為其面臨的影響其生活質量的重要因素。造成農民失地問題的原因包括外部轉移的過程中對農民利益的侵害,制度的不合理及企業的技術發展。這些原因導致了一系列失地農民問題的出現,失地農民的數量巨大,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問題無法解決,失地補償款無法落實到位等等。針對失地農民的生活困境,各地區積極采取措施因地制宜的解決農民失地問題,如政府積極擴大就業面,積極出臺就業政策,加強對失地農民的社會安置等。如何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成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的重中之重。

關鍵詞:新型城鎮化;失地農民;就業路徑

引言:“新型城鎮化”一詞的提出已有十多年。真正被廣大百姓所熟知是在十八大之后,尤其是2012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首次正式提出“把生態文明理念和原則全面融人城鎮化全過程,走集約、智能、綠色、低碳的新型城鎮化道路”、并將這條道路確立為中國未來經濟發展的新增長動力,以及作為擴大內需的重要手段,使其受到了國內各行業學者的關注。新型城鎮化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趨勢,必然趨勢下避免不了產生新的問題。失地農民就是新型城鎮化背景下的產物。他們是指隨著我國城市的擴建以及小城鎮建設的深入過程中,由于城市建設用地的需要導致大量耕地被征用從而失去土地的農民。據調查顯示,中國的失地農民在2030年將達到1.1億人次,這已成為國家經濟發展的巨大障礙,也是社會穩定的巨大隱患。因此,思考如何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具有很大的現實意義。該篇文章從不同角度總結了各個學者的觀點,為失地農民就業問題的解決提供了大量的理論支撐。新型城鎮化是對傳統城鎮化概念的進一步擴展,傳統城鎮化包括人口集聚,非農產業擴大,城鎮空間擴張和城鎮意識轉化,而新型城鎮化是在此基礎上對其內涵,目標,實施內容及實施方式有了進一步的細化。

一、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對失地農民的研究現狀

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促進了我國經濟的發展,但也帶來了許多負面問題。失地農民的境況就是在轉型過程中出現的最嚴重的社會問題之一。

劉平昌等人指出與征地相伴隨的失地農民問題,這是在全國范圍內存在的一個長期無法回避的現實,進一步引發社會矛盾的加劇[1]。楊征等人指出當前失地農民的兩大現狀,首先失地農民數量很大,2001-2030年這30年間,新增失地農民數量將達到7800萬人。其次,失地農民是一個新的弱勢群體,他們失去了土地則是失去了一家的財富,也失去了一種低成本的生活方式 [2]。而蔣禮文等人指出我國的東、中、西部失地農民的失地程度成階梯狀遞減 [3]。而造成農民大量失地的原因也是諸多方面的。

韓紀江指出土地向外部轉移過程中對農民利益的侵害是農民失地問題產生的主要原因[4]。曲天娥指出,農民失地的原因在于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大量侵占農用地同時土地流轉行政管理的的缺失和不嚴格的執法也導致大量土地的流失和浪費[5]。失地農民已成為社會穩定的一顆定時炸彈,為了維護社會的穩定,必要合理的解決措施是必不可少的。一些專家學者提出了他們自己的看法來解決失地農民的安置問題。

江明生指出新型城鎮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問題的解決可從政治路徑、法律路徑、行政路徑、市場路徑和社會路徑來探求[6]?;輹苑逯赋?,政府應該制定合理的貨幣補償標準,完善征用土地的制度,并給予失地農民合理的經濟補償[7]。王建瓊從法學的視角指出政府應適時立法,依法行政,嚴格執法,才能從根本上解決農民失地問題[1]。

二、新型城鎮化下失地農民的就業現狀研究

合理的就業是解決失地農民問題的治本之策,但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失地農民的就業現狀并不樂觀。曾海鷹指出,從總體上看,失地農民的再次就業率較低,既失地又失業的農民有著更大的弱勢程度,他們大多生活在被社會遺忘的角落,成為邊緣群體[8]。李楠指出我國當前的失地農民就業困難,失地農民失去土地后的失業率與其他群體的失業率相比較是處于較高水平的。王曉剛指出,當前我國失地農民的就業現狀總體來說數量巨大且分布不均;失地農民的就業渠道太窄、就業質量太差;失地農民的就業意愿不同,差異較大。

中國當前的新型城鎮化背景無法改變,能改變的只有安置好失地農民,從而達到社會穩定。失地農民就業現狀不夠樂觀,并分析影響失地農民的就業因素,結合國家現行的發展政策,為其找到合理的就業路徑。

三、新型城鎮化背景下失地農民的就業路徑選擇研究

就業是解決失地農民問題的根本之策,如何安排失地農民的就業,找準就業路徑,是解決該問題的基礎。

康凱從三個角度提出失地農民的就業路徑。從農民工自身角度出發,失地農民自己要有較強的就業意識,并要全方面的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和勞動技能,增強自身的競爭力。從政府的角度出發,要完善相關再就業的扶持政策,并有針對性,有層次性的開展就業培訓。從社會角度來看,應充分發揮非政府組織的作用,來彌補政府政策的不足與缺失 。劉融融指出,政府在新型城鎮化的進程中,要積極引導,在農業發展的基礎上開展教育培訓,制定正確的就業戰略,拓展就業面,同時建立完善的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制度來保障其基本生活 。黃寰認為,在失地農民的就業路徑選擇方面要從觀念上加強失地農民的就業觀;從就業渠道上進行下鄉進城和移出的選擇。陽盼盼認為,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問題應構建城鄉一體化的勞動市場,完善就業的信息服務網絡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對為失地農民提供崗位的企業給予鼓勵。

四、結論

對于新型城鎮化雖然沒有一個標準的定義,但基本共識包括以下內容,基本特征為城鄉統籌、城鄉一體、集約節約、生態宜居和和諧發展;目標是實現大中型城市和中小型城鎮以及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協調發展;新型城鎮化的核心則為人的城鎮化。在新型城鎮化的背景下,如何解決失地農民的就業安置和為其提供社會保障則是很重要的現實問題。但更現實的問題就是,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越來越多的農民會離開土地,走向城市,而僅僅土地城鎮化是完全和政策的初衷相悖的,如果不對現有的制度進行改善,則新型城鎮化的進程將受到嚴重的阻礙。

參考文獻:

[1] 劉平昌,王建瓊. 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問題研究———以連云港市花果山鄉為例[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29).

[2] 楊 征,王 歡,孫建華. 當前我國農民失地問題的原因探析[J].農業考古,2007(3).

[3] 蔣禮文,文曉波. 東、中、西部失地農民生存狀況的對比分析研究——— 以 16 省、市、自治區農調隊公布的調查報告為例[J].特區經濟,2007(4).

[4] 韓紀江,孔祥智. 城鎮化中農民失地的必然性及問題分析[J].經濟問題,2005(8).

[5] 曲天娥. 農民失地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 中國國土資源經濟,2004(3).

[6]江明生. 現代化進程中農民失地問題的解決路徑分析[J].農業考古,2007(2).

[7] 惠曉峰,馬伸義.城鎮化進程中失地農民的安置問題——以延安市寶塔區為個案[J].特區經濟,2007(10).

猜你喜歡
失地農民新型城鎮化
當前經濟形勢下城市化進程中失地農民就業方向研究
西藏城郊失地農民市民化研究
國內各大城市新型城鎮化建設的對比研究
農村基層團建工作如何變革
大英縣人社局多舉措促進失地農民就業
失地農民在土地征收中的救濟失范及司法回應——以司法權的適度介入為視角
東陽市失地農民就業保障研究
失地農民生活水平評價體系構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