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外語類人才的企業價值

2016-11-05 19:06宋振華
企業導報 2016年20期
關鍵詞:經濟價值企業價值校企合作

宋振華

摘 要:經濟產業結構的升級帶來了無限的商機。我國的貿易往來也日漸頻繁,隨之帶來的便是語言交流的問題,深深的影響著我國與世界的交流。故此,外語人才的培養,尤其是具有經濟知識的外語人才是我國亟需的后備力量。本文從經濟類外語人才所需具備的能力出發,探討了經濟類外語人才的企業價值以及校企合作的開展模式,以期為經濟外語類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提供一定的參考價值。

關鍵詞:企業價值;校企合作;經濟價值

引言:隨著中國“互聯網+”勢頭的興起,全國各個行業在網絡和大數據的驅動下出現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產業升級,數字商業興起,使得以信息化和互聯網+為載體的電商和貿易更加繁榮。在這其中,以電商平臺為載體的跨境電商也出現了迅猛的增長勢頭。因此,在經濟增長和經濟運行的新常態下,我國對外語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新的要求,指出,我國外語人才應具備應用技術型能力屬性。因此,以國際貿易為例,我國經濟類外語人才應具備的則是外貿企業銷售屬性的能力價值。尤其應適應“互聯網+”沖擊下的跨境電商中的網絡語言交流方式,從而實現貿易中的利益轉換。因此,經濟類外語人才的應用技術型能力培養是我國目前外語類人才培養的關鍵課題。于巧峰(2012)認為,經貿類外語畢業生的能力偏于理論性,在接受了傳統的應試教育之后無法立即適應外貿企業賦予的價值期望,需要相當長的一段實習和適應期。因此,高校需要重新定位培養目標,優化課程教學模式,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訓練,加強對師資的培訓,培養服務于地方的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人才,提升學生就業的競爭力[1]。劉金蘭(2008)認為,我國培養的外經貿人才應充分符合企業需求,而并非一味的以考試分數評價學生的能力高低。相反的,應使經濟類外語人才具有相應的實操能力,承受一定的企業壓力,認同一般外貿企業文化,成為外經貿營銷隊伍中的有用之才[2]。柏會力(2008)認為我國的外經貿人才應具備國際化視野,在適應新型經濟增長方式的同時,努力將語言作為溝通工具,在交流中實現資源對接,價值衍生,從而使用人企業實現價值最大化。

一、校企合作綜述

最早在英國,校企合作以“三明治”的形式出現。也就是為使得學校培養的學生能更好的適應社會和企業的需求,學校作為培養人的機構和基地,以企業為依托,讓學生在入學第一年就進入企業在對應的崗位上進行掛職鍛煉,熟悉專業對應的工種。第二年和第三年由學生帶著在企業崗位上的實習經驗在校進行理論學習。而后,學生回到企業崗位進行實習,并直至就業。隨后,德國的雙元制校企合作也應運而生。所謂雙元制校企合作,是指企業與學校共同培養學生。由企業結合產業需求和行業標桿與學校共同制定教學大綱與人才培養目標,而后又企業針對學生實習階段的表現出具鑒定和評判結果,由學校根據學生在校期間的表現給出理論考試成績,最終形成對人才的綜合考評。加上政府對學校和企業合作培養項目的扶持,德國應用技術人才的培養質量走在了世界的前列,教育產品的質量也廣泛受到用人單位的好評。覃士珍(2016)指出:我國的校企合作仍然處于粗放式的增長階段,僅僅是合作數量和規模上的增長,而深度和實質性的效果一直令人堪憂。王海礁(2016)認為,我國的校企合作不能盲目照搬國外的模式,應結合中國的實際國情和市場、行業、企業的價值取向以及經濟走勢的特點等,綜合考慮人才培養過程中的取舍問題。

二、我國經濟類外語人才的培養途徑

(一)項目進校。項目進校顧名思義就是學校在與合作企業簽訂合作協議后,由企業委派專門的技術人員攜帶成熟的工件或者案例進駐學校,在與校方領導就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材設置等問題進行溝通協商后,按照企業的用人需求和行業的基本要求將案例帶至課堂,由教師與企業專員共同組織,引導學生完成工件和案例,教師根據學生在校表現和課堂作業以及期末考試等出具理論成績,企業端則根據學生在完成案例過程中的表現和案例本身的質量,依照行業標桿進行評判甚至估價。評判結果可作為合作企業儲備人才的最終標準,同時完成的工件所產生的既得利益歸屬合作企業方所有。以經濟類人才培養為例,外貿公司或從事跨境貿易的公司便可能成為該類人才培養的對口企業。如武漢的光谷免稅區,自貿區等進駐的中小型外貿企業便可能和武漢地區的民辦高?;蚵殬I技術學院對接。一方面,中小型外貿企業人手相對短缺,資金鏈較為單薄,同時承接的貿易現金流量非常有限,因此貿易項目并不復雜。在這種情況下,這些跨境電商的中小企業便可借助學校作為生產初級教育產品的集散地,尋求能夠迅速完成貿易跟單的學生團隊作為廉價勞動力,以經濟、快捷的方式完成資本的轉化和積累。另一方面,學校為在現有的激烈生源爭奪戰中獲得自己的一席之地,實現長遠的生存發展,則需要通過提升就業率來彰顯自身的教育特色,樹立品牌。此時,項目進校的校企合作便是一條捷徑。

(二)頂崗實習。除日常授課中以實踐的形式將項目引入課堂外,充分利用學生的整塊時間(假期)吸納大批學生進駐車間、公司、工作室等實際工作場所進行全真環境下的實踐鍛煉也是一條非常不錯的方法。一則企業在實現經濟增長的同時,也需要實現人才的持續儲備,并非一味“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這樣不利于公司的可持續發展。因此,通過由實習帶隊老師牽頭和管理,學生利用假期集中進駐企業實習的方式,公司可在連續的一段時間內跟蹤人才培養的進度,監控人才質量,在交付實習工件,完成貿易訂單而獲利的同時,最大限度地發掘優質人力資源,提前做好針對性的人才儲備。另一方面,學校在輸送人才時也能根據企業的需求獲得連續的教育案本和數據,用以修訂自身的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方案,樹立自身的教育品牌,大幅提升學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就業率。同時,也為自身在生源市場上贏得持續發展的一席之地。此外,此種校企合作更能為帶隊老師提供掛職鍛煉的良好機會。教師在管理學生的同時,為適應學校應用技術型人才培養轉型的需要,自身的知識結構也需要更新,而并非單純的“學校到學?!钡募兝碚撃P?。也即是說,教師作為教育產品的直接生產員,若自身的知識結構沒有實踐經驗,則制造出來的教育產品也只能是脫離于社會需求的“不合格批次產品”。因此,這樣的教師就算脫離學校,也無法融入社會,就業競爭力也十分令人堪憂。所以,既為了教師自身的職業發展需要,也為了學生成為應用技術型人才,更為了學校教育轉型,教師可以,也必須通過掛職鍛煉改變自身的知識結構,同學生一道實踐,一道增強自身的就業競爭力和實操能力,成為“好師傅”,帶出“好徒弟”。

三、結論

目前,我國外語類人才,尤其是經濟貿易類人才的培養正面臨著脫離社會需求的尷尬局面。為適應“互聯網+”所帶來的經濟增長新浪潮,經貿類外語人才必須朝著應用技術性人才培養的方向進行轉變。而作為應用型人才培養的基本途徑--校企合作則是國外的辦學經驗,作為中國的應用技術型高校和企業應根植于我國的經濟增長方式和市場規律、價值取向等諸多特點,有序開展校企合作,如采取“項目進?!?,“頂崗實習”等方式,幫助學生實現優質就業,幫助教師完成知識結構轉型,以此適應我國經濟新常態的發展需要。

參考文獻:

[1] 于巧峰. 青島經貿外語人才培養與企業需求匹配分析——以青島科技大學為例[J].青島遠洋船員職業學院學報.2012(4).pp.34-35.

[2] 劉金蘭. 經貿外語人才國際化特色之研究[J]. 國際商務(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學報).2012(7). pp.58-60.

猜你喜歡
經濟價值企業價值校企合作
從當下油畫市場視角淺析油畫創作
企業價值與內部控制相關性研究
芻議職業教育校企合作的有效性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