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戲曲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創新性研究

2016-11-07 02:07李麗釵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關鍵詞:黃梅戲傳承創新

李麗釵

摘 ? 要:作為首批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保護遺產的劇種,黃梅戲的傳承和發展問題也能夠反映出中國戲劇文化的傳承與發展情況?;谶@種情況,本文在研究黃梅戲傳承與發展問題的基礎上,對其發展創新的途徑進行了探討,從而為關注這一話題的人們提供參考。

關鍵詞:中國戲曲文化;黃梅戲;傳承;發展;創新

中圖分類號:J809.2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6-0157-01

在安徽省,黃梅戲與黃山一起被稱為“安徽二黃”,是安徽人民為之驕傲的戲劇劇種。但就目前來看,黃梅戲文化已然遭遇了傳承和發展的困境,急需通過創新獲得新的發展動力。因此,有必要對黃梅戲傳承與發展的創新問題展開研究,從而更好的促進中國傳統戲劇文化的發展。

一、現階段黃梅戲的傳承與發展問題

(一)新戲創作不足

對安慶師范學院的100名學生開展問卷調查后發現,71%的學生表示對黃梅戲有一定的了解,但是知道的黃梅戲劇目都是《女駙馬》、《天仙配》和《打豬草》等經典劇目,這三種劇目分別被提到的次數達到了70次、40次和21次。但是在黃梅戲的新劇創作方面,僅有2%的學生表示了解黃梅戲新劇目。而通過與安徽財經大學本地的“德馨劇社”的黃梅戲藝術家和表演家進行交流發現,當地的黃梅戲劇院每年能夠出的新戲僅有1-2部,隨然在藝術形象塑造和情節設置方面比經典劇目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但是卻極少能夠獲得觀眾的認可①。實際上,目前進行黃梅戲創編也大多為老一輩藝術家,很少有年青編創者進行黃梅戲的編創。在這種情況下,即便是在黃梅戲之鄉也很少有新編創的優秀黃梅戲作品,從而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黃梅戲的發展。

(二)專業人才短缺

從安慶黃梅戲民間班社的走訪情況來看,目前黃梅戲班社的演員主要有五個來源,即60歲以上的黃梅戲老藝人、45歲-60歲左右的中年演員、國營劇團的演員、黃梅戲學校畢業生和民間社團自己培養的青年演員。而隨著青年演員數量的不斷減少,黃梅戲之鄉也出現了專業人才短缺的問題。就實際情況而言,在進行黃梅戲排演時,很多劇團也存在著缺乏導演、舞美等人才的問題,以至于只能高薪聘請其他地區的專家②。而在本地劇團中,也極少有男演員愿意扮演小丑等角色以至于加劇了劇團內部的競爭,并最終導致了人才的流失。

(三)演出模式單一

隨著海外藝術和通俗文化的不斷流傳,目前國人的精神層次和需求也得到了不斷提高,從而使人們的審美開始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但就目前來看,安徽地區的黃梅戲演出采取的仍然是單一的演出模式,以至于其市場因無法滿足大眾需求而日漸萎縮。從對安慶師范學院的開展的問卷調查情況來看,約有81%的大學生表示從未到劇場觀看過專場演出。其中,27%學生表示對黃梅戲沒有興趣,22%的學生則表示沒有機會到劇場觀看演出,另有17%的學生表示無法區分各種黃梅戲曲目。

(四)藝術內容、風格陳舊

從內容上來看,黃梅戲大多為“公子小姐定終身”這類題材,比如《羅帕記》、《天仙配》和《女駙馬》等。同時,其唱腔往往具有一定的鄉土風味,以至于較難獲得新一代年輕人的喜愛。而由這些劇目改編的電影和電視劇則擁有豐富的內容,并且在風格上更符合現代人的審美觀念。所以,大多數人寧愿收看同樣內容的電視、電影作品,也不愿意到劇場觀看黃梅戲表演③。因此,如果黃梅戲無法在內容和風格上取得突破和創新,將很難實現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二、以黃梅戲為例探討中國戲劇文化傳承與發展的創新途徑

(一)加強現代戲的創作

黃梅戲形成于18世紀,已經經過了幾百年的發展。其之所以能夠得到傳承與發展,就是由于得到了不斷的創新,從而滿足了不同時代群眾的文化需求。上世紀80年代,安慶黃梅戲就推出了《朱門碎玉》、《雙蓮記》等新作。到了90年代,則推出了《山鄉情悠悠》、《徐錫麟》和《六尺巷》等新作。而目前黃梅戲之所以出現了缺乏新作的問題,則是受到了文革時期的沖擊④。為延續新作創作,現代黃梅戲編創者則可以從現代人審美需求角度出發,進行一些現代戲的創作,從而使黃梅戲在保持高雅藝術特征的同時,也延續通俗化的特征,從而獲得廣泛的群眾基礎。因此,面對市場經濟和多元文化的發展,可以加強黃梅戲的現代戲創作,繼而更好的進行黃梅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

(二)加強領軍人物培養

從根本上來講,藝術文化是通過形象塑造而進行作品思想感情表達和社會生活反映的。所以,人是藝術的核心,藝術應該圍繞人創作??紤]到這一問題,還應該加強黃梅戲的領軍人物培養,以便圍繞人進行黃梅戲的創新,從而使黃梅戲文化得到更好的傳承和發展。目前,國內黃梅戲藝術舞臺上的領軍人物越來越少,以至于黃梅戲的傳承線路到新老交替的困境中⑤。為解決這一問題,還應該積極進行新一代黃梅戲領軍人物的培養,并嘗試進行黃梅戲明星的塑造,從而利用明星效應更好的進行黃梅戲文化的宣傳。

(三)整合文化旅游資源

作為帶有較強地域特色的文化,黃梅戲的創新發展還應該當地經濟結合起來。為實現這一目標,可以將黃梅戲文化與安徽地區的旅游產業結合起來,從而使黃梅戲成為當地的旅游特色資源。一方面,可以統一安排游客觀看黃梅戲會館和公館的演出,并且將黃梅戲當成是旅游產業的新熱點和新業態。另一方面,需要在大型活動和節假日期間進行黃梅戲表演的安排,從而使大型旅游團隊的需求得到滿足。再者,也可以安排游客到黃梅戲電視拍攝基地和黃梅戲大師的故居進行參觀。此外,還要進行與黃梅戲文化有關的特色旅游產品的開發,從而使黃梅戲文化得到進一步的傳承和發展。比如,可以將黃梅戲中的經典人物制作成旅游工藝品和紀念品,從而進行當地人文戲曲特色的展示。另外,也可以進行黃梅戲音像帶、郵票等產品的開發,以便使黃梅戲的影響力得到進一步擴大。

(四)結合其他文化形式

在黃梅戲創新上,還可以將其與影視文化、流行文化和網絡文化等多種文化形式結合起來,從而滿足現代人的審美需求。一方面,可以將黃梅戲與電影藝術結合起來。實際上,早在上世紀50年代,就已經出現了黃梅戲電影《天仙配》。而將電影藝術和戲曲藝術結合起來,則能夠使傳統的黃梅戲藝術擺脫時空限制,所以能夠為黃梅戲文化的傳承和發展提供更多的幫助。比如,利用電影特技進行黃梅戲故事的演繹,就能使黃梅戲故事的觀賞性得到提升,從而滿足人們的視覺欣賞需求。而利用電影畫面進行傳統戲曲中的一些念白和唱詞,則能夠使黃梅戲想要表現的場景更加具體化,因此能夠更好的幫助觀眾理解黃梅戲想要表達的內涵和思想。另一方面,可以將黃梅戲與現代流行音樂結合起來,從而體現黃梅戲新作的現代化特點。為此,可以運用現代作曲手法進行黃梅戲伴奏的創作,從而使黃梅戲的音樂元素得到豐富,繼而更好的進行故事的表達。

(五)實現藝術形式創新

為避免人們對黃梅戲傳統劇目產生審美疲勞,還應該實現黃梅戲藝術形式的創新。首先,在劇本方面,可以結合民族特色進行劇目的改編創作,從而使黃梅戲保持與時俱進。比如湖北黃梅戲創作的《蘇東坡》和《李四光》等新劇,就是以黃岡名人為題材,所以贏得了當地群眾的喜愛⑥。其次,需要進行演出形式的創新。比如在藝術造型上,就可以結合現代的多種藝術手段進行角色外部形象和劇中環境的創造,從而使舞臺氣氛得到更好的渲染。

三、結論

為實現中國戲劇文化的傳承和發展,目前各地都在進行傳統戲劇文化的創新。而從社會各界人士的反饋上來看,通過加強現代戲創作、加強領軍人物培養、整合文化旅游資源、結合其他文化形式和實現藝術形式創新可以成為黃梅戲的創新發展途徑。

注釋:

①桂也丹.以發展的胸懷打造最著名的“非遺”——關于湖北黃梅戲藝術傳承與創新的思考[J].戲劇之家(上半月),2010(04):32-34+64.

②儲著炎,荀安華.皖江地區黃梅戲文化資源的價值重構與大學教育[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06):152-154.

③盛菲菲.媒介視野下的文化消費——以安慶黃梅戲的發展與創新為例[J].藝海,2015(03):61-62.

④黃晶.論地方高校圖書館與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保護——以安慶黃梅戲為例[J].大學圖書情報學刊,2012(02):23-25+45.

⑤嚴萍,劉洋.“創新”賦予藝術生命的力量——從黃梅戲電影《天仙配》談起[J].大舞臺,2012(12):7-8.

⑥張紅飛.關于黃梅戲及其產業可持續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3(05):185-186.

猜你喜歡
黃梅戲傳承創新
了不起的黃梅戲
淺談安慶地域文化與黃梅戲傳承發展
黃梅戲曲課
基于Web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土族盤繡電子商務平臺的設計與實現
“互聯網+”時代出版人才培養的傳承與突破
新媒體時代下的蒙古族文化傳播研究
青年怎樣傳承長征紅色基因
故鄉的黃梅戲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