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患者急救護理的臨床效果

2016-11-07 14:26于麗金娜苘志英
中國實用醫藥 2016年26期
關鍵詞:急救護理臨床效果

于麗 金娜 苘志英

【摘要】 目的 觀察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患者急救護理的臨床效果。方法 80例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患者, 隨機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 各40例。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進行干預,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在患者入院時給予及時有效的急救護理, 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和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愈合患者38例(95.0%);出現肢體運動障礙患者2例(5.0%), 骨折部位畸形患者3例(7.5%)。對照組愈合患者25例(62.5%);出現肢體運動障礙患者10例(25.0%), 骨折部位畸形患者10例(25.0%)。與對照組比較, 觀察組愈合率明顯更高, 肢體運動障礙發生率和骨折部位畸形率明顯更低。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0%高于對照組7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患者急救護理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對患者搶救成功、康復效果有積極的作用, 應當予以高度的重視。

【關鍵詞】 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急救護理;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180

對于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患者而言, 有效及時的急救護理是患者救治成功和保留肢體功能的重要保證[1, 2]。在文中通過對本院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患者的護理情況進行回顧性分析, 探討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患者急救護理的臨床效果。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擇本院2014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患者80例作為研究對象, 其中男50例, 女30例, 年齡20~55歲, 平均年齡(30.5±8.0)歲, 受傷到送入院的時間30 min~4 h, 平均時間(2.5±0.5)h。將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 各40例。觀察組男26例, 女14例, 年齡20~55歲, 平均年齡(30.3±8.2)歲, 受傷到送入院的時間30 min~4 h, 平均時間(2.3±0.6)h;對照組男24例, 女16例, 年齡20~55歲, 平均年齡(30.2±8.3)歲, 受傷到送入院的時間30 min~4 h, 平均時間(2.2±0.6)h。兩組患者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護理進行干預;觀察組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在患者入院時給予及時有效的急救護理, 具體的護理措施如下。

1. 2. 1 加強對患者生命體征的觀察, 迅速準確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 患者入院時對患者的受傷情況、意識狀態、并發癥情況進行快速、準確與全面的評估。迅速建立有效的靜脈通道, 給予患者進行補液, 對患者的生命體征、面色、意識進行密切的觀察, 同時加強觀察受損位置的感覺、血運情況以及肌力等情況, 并且做好相關的記錄。

1. 2. 2 骨折位置的初處理 當患者生命體征進入穩定狀態后, 清除臨時包扎的器具, 暴露受傷肢體。并且根據具體病情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處理, 對活動出血患者進行加壓包扎;對大動脈出血患者使用氣囊止血帶進行止血。同時對患者做好保暖措施。

1. 2. 3 心理護理 患者在受到創傷后, 骨折部位出現強烈的疼痛感, 因此容易產生焦慮、恐懼不安的情緒, 護理人員應當在患者生命體征穩定后, 加強對患者的心理狀態觀察, 并且采取有效的心理護理進行及時的干預。①需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關系, 積極主動和患者交流, 傾聽患者的想法, 通過友善的語言溝通, 鼓勵患者盡量傾訴心中的苦悶, 幫助患者疏導不良的情緒。②護理人員可以通過暗示性語言和肢體語言鼓勵患者勇敢面對疾病, 樹立信心。③指導患者采用正確的方法緩解疼痛感, 舒緩不良情緒。

1. 2. 4 環境護理 護理人員應當為患者營造舒適、安靜、整潔的病房環境, 合理調整室溫和濕度, 通常室溫應當控制在20~25℃, 濕度應控制為50%。

1. 2. 5 健康教育 在患者病情穩定后, 對患者進行關于骨折治療與康復的健康教育, 在健康教育的過程中, 應當使用淺顯易懂的語言和患者進行交流, 為患者耐心、詳細的講解, 對患者及其家屬的咨詢應當予以認真的回答, 從而加深患者及其家屬對骨折治療與康復知識的了解。

1. 3 觀察指標 比較兩組患者的康復效果, 包括骨折愈合情況、肢體運動功能障礙、骨折部位畸形的發生情況。采用本院自制問卷調查患者滿意度, 分為滿意、良好及不滿意,滿意度=(滿意+良好)/總例數×100%。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計學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康復效果比較 觀察組患者愈合38例(95.0%);出現肢體運動障礙2例(5.0%), 骨折部位畸形3例(7.5%)。對照組患者愈合25例(62.5%);出現肢體運動障礙10例(25.0%), 骨折部位畸形病例10例(25.0%)。與對照組比較, 觀察組愈合率明顯更高, 肢體運動障礙發生率和骨折部位畸形率明顯更低,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護理滿意度95.0%高于對照組70.0%,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指的是四肢骨干骨折的位置及其周圍的皮膚、皮下組織出現破裂, 骨折部位暴露于外界的情況, 病情嚴重, 潛在風險較大, 是骨科急診的常見骨折類型, 具有較高的發生率[3, 4]。對于四肢開放性骨折患者而言, 有效的急診護理措施有利于提高患者的骨折治愈率, 減少肢體功能障礙的發生, 減少骨折部位畸形的發生, 對患者骨折的預后情況產生積極的作用。在對四肢開放性骨折患者進行急診護理干預的過程中, 必須在短時間內對患者的病情進行準確的評估, 這是保證后續救治措施成功的重要前提, 也是減少并發癥發生的重要措施[5]。本研究顯示, 通過對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患者進行急診護理, 有效地提高骨折部位的愈合率、降低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的發生率和骨折部位畸形的發生率, 并且有效地提高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 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患者急救護理具有良好的臨床效果, 對患者搶救成功、康復效果有積極的作用, 應當予以高度的重視。

參考文獻

[1] 楊奎芳, 李英淑, 金彩霞, 等. 86 例骨折患者營養需求的臨床護理觀察. 齊齊哈爾醫學院學報, 2012, 33(1):120.

[2] 郁陳娜. 四肢骨干開放性骨折患者的急救護理體會.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33):227.

[3] 徐建軍, 劉美鳳, 劉樹范, 等. 四肢復雜性骨折的修復與重建. 現代預防醫學, 2011, 38(18):3860-3861.

[4] 郭琴. 個性化心理護理聯合誘導護理在學齡兒童四肢骨折護理中的應用. 世界最新醫學信息文摘(連續型電子期刊), 2015, 15(60):188.

[5] 張海玲, 朱小珠, 曾輝利, 等. 個性化心理護理聯合誘導護理在學齡前兒童四肢骨折護理中的應用效果. 吉林醫學, 2015, 36(11):2365-2366.

[收稿日期:2016-05-16]

猜你喜歡
急救護理臨床效果
顱腦外傷合并復合傷的急救護理體會
白眉蛇毒血凝酶與泮托拉唑聯合應用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臨床療效評價
觀察奧曲肽治療腹部手術后粘連性腸梗阻的臨床效果
蘭索拉唑聯合抗生素三聯療法治療胃潰瘍的臨床療效觀察
替米沙坦不同給藥時間治療高血壓的療效分析研究
觀察不同劑量阿托伐他汀治療腦梗死的臨床效果
成人腹腔鏡疝修補術92例臨床分析
急救護理路徑在搶救院前創傷性休克患者中的效果
小兒熱性驚厥的急救與護理
急救護理路徑在毒蛇咬傷患者中的應用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