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時代下小學數學教學方法深究

2016-11-10 22:21周靖
人間 2016年28期
關鍵詞:生活實際理論小學數學

周靖

摘要:理論和實踐相結合是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我們應將數學課堂融于生活實際之中,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在實際中體驗數學和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樣就會實現由“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

關鍵詞:小學數學;理論;生活實際

中圖分類號:G623.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64X(2016)10-0099-01

《新課程標準》提到:數學教學活動應激發學生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性,引發學生的數學思考,鼓勵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數學學習 習慣,使學生掌握恰當的數學學習方法。當數學教學披上生活的外套,能極大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會更愿意去接受知識并探究。因此,我們在平時數學教學中就應該將數學課堂融于生活實際,以引導學生在生活中發現數學,在實際中體驗數學生活之間的聯系,這樣,學生逐漸會自發的愛上數學,從“要我學”轉變為“我要學”。下面本人結合一些教學案例,談談我對新時代下小學教學方法的心得。

一、創設生活情境,激發自主參與欲

1.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導入情境。數學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所以在日常備課中我們教師就要善于結合教材,挖掘實際生活中的數學實例,在繽紛多彩的生活情境中引出數學知識,讓學生切實感到數學就在你我身邊,大家時刻都在與數學打著交道。

例如:在教學《認識圖形》時,創設了森林中小動物們進行自行車比賽的情境:一只小兔子騎著圓形車輪自行車,一只小松鼠騎著正方形車輪自行車,問學生:“小兔子和小松鼠誰會獲勝?為什么呢?”學生們會立即回答:“小兔子會贏,因為小兔子的自行車是圓形的輪子,滾得快,小松鼠的自行車是正方形的輪子,滾不動?!苯又穯枌W生:“那么你們想知道圓形和正方形都有哪些特征嗎?”通過類似的情境導入,使學生帶著問題去探究新知識,真正體現了數學的價值并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2.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問題情境?!冬F代教學論》研究提到,產生學習的根本原因在于問題。提出切合生活實際的問題能夠誘發和激起學生的求知欲望,并能培養學生思維能力的靈活性。因此,教師要充分發揮好自己的聰明才智,用心研究并善于挖掘教材,使教學內容聯系生活,讓教學內容更有活力,將數學學習內容巧妙地創設成一個個富有趣味的問題情境,以鼓勵學生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自發產生問題意識。

例如:在教《24時計時法》這一課中,制作課件將學生的一天生活的圖片與響應時間鐘表的圖片打散,然后問學生:請問這位同學在做什么呢?你們早晨都在什么時間起床,我們要向這位同學學習,聽到鬧鐘響了就要馬上起床,不要睡懶覺。那么你們自己會看鐘表嗎?小學的學生基本上已經開始能大致已經開始了解鐘表的時間了,等學生回答后,接著提問:那么誰能告訴我,這張圖應該和哪一個時鐘進行連線呢?像這樣通過創設常見的生活問題,使數學問題變得更加貼近學生的實際生活,從而滿足學生的心理需求,讓他們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3.聯系實際生活,創設參與情境。小學生由于年級小,思維水平處于形象思維階段,而數學是對客觀世界數量關系和空間形式的一種抽象表現,學生對于抽象內容的理解較為吃力。因此,在教學教學知識中既要盡可能的以生活為原型,讓生活實際走進數學課堂;另一方面也要引導學生學會用學習到的知識去解決一些抽象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參與數學學習的積極性。

二、運用生活原型,引導主動探究,提升學習水平

1.運用生活實物,數學探究具體化?!缎抡n程標準》提到:在數學教學中,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扮演好“引路者”的角色,引導學生去探究并獲取知識。

2.借助生活實例,數學探究合作化。數學知識是前人在生產生活中所積累的經驗和揭示出的規律。學生在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要敢于捕捉、獲取經驗,這是進行創新活動的前提和起點。因此要把數學教學置于實際生活中,并用于實際生活,學生對數學知識的學習才會樂此不疲。我們每位數學老師要給學生提供解決實際問題的機會,創造解決實際問題的條件,就一定能讓學生親近數學,使學生探究能力得以提升。

3.利用生活經驗,數學探究生活化。數學學科的特點是抽象的,學生們在數學學習過程中經常會產生乏味枯燥的感覺,但實踐證明只要把數學置于生活實際中,與生活實際緊密結合,數學教學又是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要聯系實際創造性的使用教材,合理的組織,讓學生體會出數學的真正價值和學習數學的無窮樂趣。

三、聯系生活實際,體驗探究樂趣,促進學生發展

1.在應用中認識生活實際。當下數學教學往往還是停留在只重視解答書本上已經經過處理的數學問題,而忽略了數學問題的來源和作用,在學習中學生只是按照老師教給的方法,不求甚解只是進行簡單的機械模仿,現實生活中的各種數學問題不會應用已學過的數學知識去解決。因此教師有必要讓學生在數學應用中、在生活實踐中使知識得以驗證、得以完善。

例如:在教學《平移、旋轉和軸對稱》后,要求學生去找一找生活中哪些物體是成對稱的。學生興趣盎然,有的說:“雨傘”、有的說:“椅子”、有的說:“蝴蝶”……很快學生就說出許多生活中呈對稱的物體。學生這種自覺參與,幫助自己更進一步強化了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使學生深切體會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的道理。

2.在應用中參與社會生活。結合平時的教學實踐發現,數學教育只有在參與到社會生活之后才能更好的被學生接受,光靠收效甚微的講解傳授,不但不能幫助學生的理解和掌握,反而增加了學生的厭學情緒。因此,在數學教學中要努力讓學生親身參與并加以應用。

例如:教學《元、角、分》時,帶領班上學生到附近的超市去參觀,要求說一說在參觀過程中發現了哪些數學知識?并讓學生自己搜集整理所接觸到的,在購物中出現的有關數學問題,通過詢問售貨員來理解什么是元,什么是角,這些錢的換算率是多少等等,然后在此基礎上進一步的歸納總結。像這樣讓學生養成留心身邊事物的習慣,自己去發現問題,主動解決問題,感受自己發現的問題所富有的魅力,對于提高運用數學知識的能力和增強數學學習的積極性都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讓數學課堂聯系生活實際,一定能讓學生樂于學習,自主參與數學知識的形成過程,提升學習水平和探究能力,促進學生的發展。

猜你喜歡
生活實際理論小學數學
基于多元外在表征理論的高一氧化還原反應教學
“理論”與“實踐”
多項式理論在矩陣求逆中的應用
盛滿理論
回歸生活實際的高中地理教學研究
激發興趣, 成就精彩小學數學課堂
談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農村學校數學生活化教學探析
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體驗式學習在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