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動態助詞“了”、“過”的對比分析與對外漢語教學

2016-11-10 11:01龍正華
北方文學·下旬 2016年7期
關鍵詞:語義特征偏誤分析

龍正華

摘要:在對外漢語詞匯語法教學過程中,虛詞的教學歷來是一個重點難點所在,因為虛詞缺乏實在的詞匯意義,只有語法意義,對于留學生來說,學會并掌握好漢語虛詞需要一定的時間,而虛詞中“了”與“過”是兩個比較特別的虛詞,本文通過對比分析“了”與“過”的語義特征,總結其具體用法,分析其偏誤類型,有助于對外漢語教學語法教學的進一步完善,同時也能提高留學生學習漢語的效率。

關鍵詞:動態助詞“了”; “過”; 語義特征;偏誤分析

一、國內研究綜述

孔令達《動態助詞“過”和動詞的類》一文(1985),將助詞“過”分別標記為“過1”與“過2”,“過1”:”表示過去曾經有這樣的事情”,如:

我們曾經談過這個問題。

我們走過不少地方,就是沒有到過桂林。

“過2”:“表示動作完畢”,如:

趕到那兒,第一場巳經演過了。

等我問過了他再告訴你。

同時,他在形式上區分了“過1”與“過2”的特點:“過1”不能同動態助詞“了”和語氣助詞“了”同現;而“過2”可以;附著上“過1”的謂詞前面經常出現副詞“曾經”;附著上“過2”的謂詞前面經常出現副詞“已經”。

劉月華《動態助詞“過2過1了1”用法比較》(1988)一文,將“過”分為兩種,把表示經驗意義的“過”稱作“過2”,把表示完畢的“過”稱作“過1”,把表示完成的“了”稱作“了1”,把另外一個表示出現新情況的“了”稱作“了2”。分別對動詞助詞“過”與“了”進行對比,分析各自的語法意義與使用場合的不同,以及對兩者句法結構特點的進行分析。

孫德金《外國學生漢語體標記“了”“著”“過”習得情況的考察》一文,從語法范疇角度“體”范疇出發,對“了”“著”“過”進行體標記考察分析,他認為漢語體標記,這三個詞是最典型的代表。其中“了”表示完成體,“著”表示進行體,“過”表示經歷體。采用定量與定性相結合的法,對搜集到的外國學生使用“著”“了”“過”的語料進行詳細分析,從中得出動詞與這三個詞的習得特點以及這三個體標記詞語句法結構之間的關系,同時也分析了外國學生在習得過程中的產生的具體偏誤情況并分析了偏誤來源與原因。

二、“了”與“過”的界定

根據前人的研究成果,我們給這兩個詞做一個意義、用法上的界定,這兩個都是現代漢語普通話虛詞中的動態助詞,呂叔湘先生的《現代漢語八百詞》這樣定義:“了”有兩個,“了1”用在動詞后,主要表示動作的完成,如動詞有賓語,“了1”用在賓語前;“了2”用在句末,主要肯定事態出現了變化或即將出現變化,有成句的作用。如動詞有賓語,“了2”用在賓語后?!斑^”:表示動態的助詞。1.用在動詞后,表示動詞完畢,后面可以帶語氣助詞“了”。如:吃過飯再去。2.用在動詞后,表示過去曾經有這樣的事情。動詞前可加副詞“曾經”。如:這本小說我看過。3.用在形容詞后,一般需要說明時間,有同現在相比較的意思。

《現代漢語詞典》第六版,這樣定義:“了”—1.用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后表示動作或者變化已經完成;2.用在句子是末尾或者句中停頓的地方,表示變化或者出現新的情況?!斑^”—1.用在動詞后,表示完畢,如:吃過飯;2.用在動詞后,表示行為或者變化曾經發生,但并未繼續到現在,如:他去年來過北京。

通過上面的定義,可以這樣界定這兩個詞的意義用法:“了”有兩種用法,用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后面表示動作或者行為方式的完成。

例如:他剛剛上了車。

他過年回家胖了10斤。

用在句末表示一種新情況、一種新的變化的即將出現或者發生。

例如:天又下雨了。

天晴了,太陽出來了。

“過”一般用在動詞后面為主,用兩種意義,一種表示動作的完成,

例如:他剛起床就淑過口。

一種表示某種動作行為以前發生過或者出現過,而現在沒有了,對過去一種現象或者事實的一種客觀陳述,

例如:他在韓國待過三年,去年回來的。

“過”也可以用在形容詞后面,也是表示一種動作行為方式發生在過去。

例如:我之前胖過,現在瘦下來了。

三、“了”與“過”的語義特征

分析兩者的語義特征,我們一般從句法位置角度出發,“了”一般有兩種句法位置,處于句中我們稱之為“了1”,位于句末我們稱之為“了2”。

“了1”一般用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后面,表示一件事情或者一種行為方式等的完成或實現。房玉清(1992)認為,“了1”用在結束性動詞(包括述補式動詞或短語)后表示完成。

如:我又來到了這塊美好的、邊遠的、親切和熱氣騰騰的土地上。(王蒙)

“了l”用在持續性動詞后表示實現。例如:

每天,他起得最早,掃了院子掃屋子。(孔厥、袁靜)

當然“了”不僅僅只用在動詞后面,也可以用在形容詞后面表示同樣的語法功能,用在形容詞后面一般是作為“了1”的用法比較常見。形容詞加“了”一般表示的是一種性質狀態的變化產生,當然也可以表示已經完成。

如:白了胡子 ?黑了心腸 ?壞了德行 ?安靜了許多 ?亮堂了不少

其中“胡子”之前沒有白,現在變白了,屬于一種新變化了的狀態,“心腸”也是,當然也可以了解“胡子白了”這個過程已經完成,現在呈現的狀態是“白了”,表示這個又黑到白的過程已經完成,同樣“亮堂了不少”也可以這樣理解,之前沒有這么亮,現在比之前亮了。

“了2”有成句的作用,同時也表示事態出現了變化或者一種新的情況的出現。如:

天晴 ?天晴了。安靜 ?安靜了?!境删渥饔谩?

外面下雪了?!颈硎疽环N新情況的出現】

“了1”與“了2”同時出現在一個句子里面的情況,表現出“了”的兩種語義特征,既是完成,也是代表一種新情況的出現。

做完了詩了,快拿戲單來??!曹雪芹)

這到寧他逃走的時候了。(老舍)

“過”一般只有一個句法位置,都是用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后面,“過1”一般用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后面,表示動作行為方式或者一種狀態的完成或者結束,它著眼于事件的終點狀態,而不是這件事情的過程。如:

吃過了飯,老秦跟小福去場里打谷子。(趙樹理)

“過2”用在動詞或者形容詞后面,表示一種曾經發生的事件,著眼于事件的整體,而不是具體過程,句子用常常出現“曾經、曾”等表示過去時間標志的詞。

如:祥子似乎忘了他曾經作過莊稼活。(老舍)

當年,我也曾漂亮過,也像個人似的。(老舍)

四、“了”與“過”的對比分析

根據兩者的語義特征,我們可以對比分析兩者之間的不同點和相同點。句法上,兩者之間有相似的,“了1”和“過1”有時候也相互補充,或者互換。

他吃了飯就去上班。

他吃過飯就去上班。

語義上,“了”與“過”有所區別,用“過”和“了”表達 的意義不一樣。

如:他到了北京。

他到過北京。

“到了北京”表示的是他現在人在北京,關注的是動作的完成,是“了1”“到過北京”表示的曾經的事件,關注的是過去的事件,屬于一種曾然,現在可能在北京,也可能不在北京,只是陳述過去的一種事實和現在沒有關系,是“過2”?!八┻^龍袍。 他穿了龍袍?!蓖瑯拥牡览?。

五、“了”與“過”的偏誤分析

(一)“了”的偏誤類型

在對外漢語教學中,留學生在學習動態助詞“了”時產生的偏誤非常多,主要有下面幾種情況:

1.位置錯誤

在留學生說漢語過程中,有時候不該用“了”的地方卻用了“了”,雖然整個句子意義沒有變化,但是不符合真正的漢語表達習慣。

我去年開始學了漢語。

我們去了超市買吃的東西。

2.“了”的濫用

在留學生初學漢語虛詞的過程中,經常會出現很多濫用虛詞的現象,因為他們對漢語虛詞沒有真正掌握理解,從而根據自己的母語特點,進行自由組合,于是會產生很多不同的語句。例如下面的句子:

對于,這個現象,我抱有了疑問。

開始學漢語的時候,我感覺了漢語語法很難。

上面兩個句子里面的“了”明顯屬于多于的,是留學生在初學的過程濫用的現象,他們沒有明白這兩個句子中“抱有”和“感覺”兩個詞所表示的一些經常性習慣性的事物,而不是表示一種完成和經歷。

(二)“過”的偏誤類型

通過研究分析發現,留學生在使用“過”的時候,出現的偏誤情況比“了”相對而言比較簡單,主要的偏誤有下面的類型。

1.“過”的缺失

看來她哭(過),因為她的眼睛是紅的。

我跟同屋關系很好,我們從來沒吵(過)架。

這兩個句子,很明顯表示曾有而現在沒在進行的動作,都表示事情發生在過去,因此,應在“哭”后加上“過”,“吵”后加上“過”。對應的是“過2”的用法。

2.“過”的多余

到現在我已經在湖南師大學習(過)兩個月了。

一天清早,我去(過)岳麓山下看中國人打太極拳,覺得很有意思。

這兩個句子很明顯“過”屬于多余的成分,動詞后邊用“過”時,該動詞表示的動作一定是發生在過去而不延續到現在的,表示過去的動作,第一句話“學習”這個動作一直還在持續。第二句話,有時間狀語,一般如句子中有時間狀語就不用“過”,因為時間詞,表示一個動作或者行為方式發生在具體的時間點。

六、結論

在對外漢語教學過程中,要完全掌握好“了”與“過”的正確用法,我們首先要從本體知識研究出發,學會這兩個的詞語義特征和具體用法,在具體的教學中,通過典型的語言環境進行有針對性的教學,從而讓留學生學會它們基本的用法。對漢語的本體研究一直以來都是一個重點和難點,對本體的學習是對外漢語教學的基礎,對外國留學生來說本體的學習尤為重要。對外漢語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根據留學生產生的偏誤進行分析和解釋,有助于提高他們漢語學習的效率。動態助詞“了”“過”的教學對于對外漢語教學也尤為重要,也有待于進一步全面的研究。

參考文獻:

[1]房玉清,動態助詞“了”“著”“過”的語義特征及其用法比較[J].漢語學習,1992,1.

[2]黃伯榮,廖東序.現代漢語[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

猜你喜歡
語義特征偏誤分析
韓國留學生漢語寫作常見偏誤分析及教學建議
外國留學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誤分析及教學策略
漢語方言“馱”字被動句的特征及其生成機制
從話題一焦點結構審視連動式中的偏誤問題
淺談現代漢語中名詞作謂語現象
淺析網絡用語中的新興結構“第二最NP”
留學生漢語學習中“對于、關于”的偏誤分析
英語學習者焦點句式習得的偏誤現象及成因研究
關于對外漢語教學偏誤分析的心得
漢語足部運動詞的空間隱喻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