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學生社交媒體的使用特征、傳播趨向及其對高校傳播生態的挑戰

2016-11-15 01:54張同
新媒體研究 2016年18期
關鍵詞:社交媒體大學生

張同

摘 要 當前大學生對社交媒體的使用趨向顯現出話語空間扁平化、表達語言戲謔化、傳播信息碎片化、對傳統價值解構化等諸多傳播特征和傳播趨向,該群體對新媒介的依賴日益加深,并極大地影響著他們的價值判斷和行為選擇,更深深地影響著高校傳播生態的走向和變化。

關鍵詞 大學生;社交媒體;傳播趨向

中圖分類號 G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6)18-0196-02

近年來,隨著互聯網技術的高速發展,大數據時代已經到來?;谥悄苁謾C應用的社交媒體相繼問世并迅速風靡網絡世界,社交媒體依托互聯網絡,應運產生的QQ、微信、微博等社交平臺居于其中最為顯著的位置,成為受眾最受歡迎的信息交互傳播平臺。微博微信這些新興的社交媒體不僅突破了傳統社交模式的時空局限,改變了人們的社會交往方式,而且其強大的社交媒體優勢完全可以滿足人們的生活要求,從而對整個社會受眾群體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1]。

當代大學生是伴隨著數字產品的不斷更新發展成長起來的一代,數字社交媒體是他們與人溝通交流的重要方式。而他們的日常生活習慣、話語表達方式以及價值觀選擇也潛移默化的被新型數字產品影響著。在當代大學校園里,由于互聯網的超高速發展,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以及手機社交應用的不斷更新增加,大學生對手機應用社交的依賴越來越強,隨處可見的“低頭族”已經成為了大學校園里一道獨特的風景線,低頭的狀態彰顯著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的強大影響力。目前,大學生群體作為使用社交媒體受眾中的主力軍,他們對智能社交終端的應用趨向將會深遠地影響著高校媒介傳播生態,甚至有可能影響未來十年社會主流人群的傳播方式。因此,針對大學生對社交媒體使用趨向的研究,有利于培養提升大學生的綜合媒介素養,并有效引導其具有正確的價值觀選擇標準,對于營造良好的高校媒介傳播環境具有重要積極的意義。

1 大學生社交媒體使用的學術視閾研究

當我們追溯有關大學生社交媒體使用行為的研究,可以發現,無論是基于創新擴散、還是媒介依賴理論,許多研究都比較側重于從個人和小型受眾群體的心理層面出發,分析影響這一群體使用新興媒介的行為因素。但是卻忽略了媒介與個人、群體、組織和其他社會系統都具有密切的相互聯系,同時也缺乏一些比較宏觀的社會系統與受眾關系的思考研究。在既有的傳播學科理論范疇中,能夠涉及到社會系統與受眾行為關系的有羅杰斯的創新擴散理論,這一理論有一個基本前提,即個人因素和社會因素的預設,一個新的事物能否擴散主要取決于這兩大因素,決定性的因素還是社會因素。即便是在傳播學使用與滿足理論的范疇,也不得不強調個體心理層面的因素,也認為人們接觸并使用媒介的目的是為了滿足自身的需求,這種自我需求是與社會因素和個人心理因素相互疊加的。媒介依賴理論則認為,一種新的媒介在社會中站穩腳跟,人與媒介之間會形成一種相互依賴關系,這種關系中依賴較強的一方是媒介,主要從傳播內容方面影響受眾的心理接受程度,從某種程度上講,媒介依賴理論可以衡量任何實體對媒介系統信息的依賴程度。同時也研究受眾與媒介作為宏觀社會系統中的一部分,在各自具有的行動目標和社會資源基礎上,他們的關系是怎樣相互依賴、相互影響的[2]。

盡管媒介依賴理論是在更宏觀的社會系統視角下闡釋受眾的行為,但是目前諸多的研究中,很少有研究社會特定群體對媒介依賴關系的影響程度。鑒于此,本文將嘗試從媒介依賴的視角出發,以當代中國高校大學生群體作為觀察對象,審視當下該群體對新興社交媒體如微信、微博等的使用特征與傳播趨向,并從社會建構的角度予以一定的解釋,研判其對高校傳播生態的挑戰。正如吉登斯所說,“在人們日常司空見慣、看起來支離破碎的活動中建構著社會的制度化構成?!?/p>

2 大學生社交媒體的使用特征

1)話語空間扁平化。筆者通過對大學生群體社交媒體使用過程的觀察后發現,傳統的輿論場所具有的特殊把關機制似乎已經失靈,大學生群體通過社交媒體進行話語表達不再經過傳統的媒介通道,少去了很多“閥門”或“彎道”,某種程度上實現了意見表達的自由,即便他們仍然有所顧忌,但這種意見的自由舒張空前激發了該群體的表達欲望,也賦予了這一群體更加寬廣的話語空間。我們可以看到,在網絡上,當新聞事件發生時,他們常常由旁觀者沉默者轉變為意見積極的評論者,當這個群體被賦予了空前的話語權后,他們的年輕氣盛的特點以及較高的知識素養也促使他們更加熱衷于發表一些看法偏激甚至“離經叛道”的言論。這種話語空間扁平化也促使傳統輿論場和網絡輿論場打通了原有的藩籬,更沖擊了傳統輿論場對信息的壟斷效應[3]。

2)傳播效率陡增且現場代入感強。微信、微博以其傳播效率贏得了大學生的歡迎,而這種強大的時效性也增強了大學生對微博微信的深刻信任。在現今大學中,無線Wi-Fi、4G網絡已經完成普及,以手機、平板客戶端為載體的社交媒體也可以隨時接收和發布消息。隨時隨地的信息發布,加上圖片、視頻的烘托,配以特點鮮明、現場代入感的語言要素,使得他們更容易被感染和征服。

3)傳播結構日趨復雜化?;谏缃幻襟w迅捷、短頻的特點,互相關注互相評論的方式更加方便簡單,這客觀上促成了校園內同學之間的互相關注和高度互聯。在這種背景下,同學之間發的微信、微博就比外圍社會的社交媒體更有說服力,對熱點事件的互相轉發成為校園里的一道景觀。點到線、線到面的傳播效率,以及超空間的交互傳播方式,使得大學生社交媒體的互動呈現出環狀、鏈狀、樹狀三種復雜的結構模式,這幾種結構使得大學生社交媒體的傳播速度呈現出幾何級的擴張。在這樣的傳播結構下,校園里每一個社交媒體使用者都有可能成為輿論場信息流流通的重要節點[4]。

4)傳播信息碎片化與信息拼圖的錯位。大學生在使用社交媒體的過程中,面對的是海量而又零碎的信息流和觀點迥異的意見碰撞,因此,這些信息在傳播過程中呈現出碎片化趨勢。當然,這也正迎合了大學生群體日益加快的學習生活節奏??紤]到受眾更易接受簡短扼要的信息,社交媒體對文字長度進行限制,信息發布者常常只闡述一些比較主要的觀點,而對新聞事件難以有準確且全面的表達。在傳統的輿論場中,信息傳播嚴謹,相對真實,但在大學生群體的社交媒體輿論圈中,許多信息是即時性的,立場、真實性、準確性都無法保證。因此,同一個主題事件,在不同的信息發布者傳播下,常常呈現出錯位的信息拼圖,而這些錯位的信息拼圖的增量轉發又常常會引起瀏覽者對事件的錯誤看法和態度,甚至可能引起輿論事件,破壞穩定的秩序。

3 大學生社交媒體的傳播趨向及其對高校傳播生態的挑戰

1)正負能量相互沖擊,負面情緒反復呈現。社交媒體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巨大的平臺,一個事件無論大小,都會吸引大量不同觀點、不同態度的大學生,并引發不同言論。比如,對于學校處理某件事的新聞,有些學生會旗幟鮮明地表達支持,且理解學校,但也會有同學毫不理解,起哄、譏諷乃至惡語相向。在某一個特點的輿論場中,由于各自代表的不同利益和不同觀點傾向,會導致大家同一新聞事件的看法有著相左的態度,但如果兩種相反趨向的話語能量反復相互沖擊,常常會引發更多的同學圍觀,在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大學生常常會報以惡意的揣測,并進一步帶來大面積的群體性負面情緒,對校園、對老師的信任也會降到冰點??梢?,在社交媒體廣泛使用的背景下,高校傳播的危機公關日顯迫切和重要[5]。

2)傳統價值觀被反復解構和沖刷。網絡社交媒體對大學生的價值觀選擇有這巨大的影響力,如今社交媒體在大學校園的普及,致使年輕大學生的價值判斷和行為方式受到了極大的影響。首先是思想觀念的物質化。目前大學生多為“90后”,他們大多是獨生子女,而且成長于經濟高速發展的時

代[6]。因此,他們周圍大學生中,不乏攀比現象,由于社交媒體的虛擬狀態和龐大的受眾群體給這些大學生提供了無顧忌自我炫耀的平臺和博取關注的舞臺,并且極大滿足了年輕大學生的青春期虛榮心理。而長時間處在這種網絡環境中的他們,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并沒有完全成熟,自制力不強,耳濡目染,自然而然產生從眾心理和攀比心理。他們憤恨郭美美現象,卻也不無艷羨。其次,是群體觀念的淡薄化?!罢小薄罢币呀洺蔀槎炷茉數拇Q,社交媒體的出現使得大學生可以與外界虛擬地鏈接在一起,比起現實的人際交往,大學生似乎更愿意與網絡上虛擬的對象進行溝通和交往,當有情緒需要宣泄時或者有意見要表達時,他們首先會訴諸于手中的社交媒體,而家人或朋友已退居他們情感表達的次位,顯然易見,社交媒體促使大學生不愿意與人當面溝通,不愿意面對別人,疏離群體,群體觀念淡薄化。最后,是道德觀的庸俗化。雖然道德觀念的判別是一個復雜命題,但大學生群體的道德觀念空前開放是誰也無法否認的現實。社交媒體的便宜性促使大學生在選擇情感對象時更加迅捷,低門檻的特征使微博微信上的交友信息有如洪水般洶涌,傳統的道德枷鎖已經無法鎖住他們奔騰的青春欲望,“約炮”“墮胎”“同居”現象早就見怪不怪,在肉與靈的選擇中,更多的大學生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前者。此外,當微博上類似“南京扶老人被訛”“城管打人”“強拆”等事件屢次沖擊人們的神經和道德底線時,大學生們也因此逐漸變得冷漠。這些都是道德觀念庸俗化的表現[6]。

3)傳播語言戲謔化和對傳播生態的挑戰。大學生是個年輕群體,他們充滿了表達的動能與欲望,在社交媒體普遍廣泛使用的背景下,催生了富有特征的新的傳播邏輯。大學生們為了突顯自我,常常會主動地與主流文化保持刻意的距離,乃至將一些傳統的表達作全新的陌生化處理。于是,“duang”“土豪”“有錢任性”“磚家”、“叫獸”等這類明顯戲謔,并且與傳統審美、精確語義背道而馳的詞匯迅速流行,并且引起大學生們巨大的情感共鳴。傳播的語詞常常體現出思維的內核,這種戲謔化的傳播表達的是大學生對主流社會的懷疑態度以及對主流社會文化的強烈嘲諷。大學生在不斷的刷屏中,怪異的語言與戲謔的思維正在以近乎暴力的方式挑戰著高校乃至社會的傳播生態[7]。

4 結束語

當代大學生作為手機社交媒體的早期接觸者和廣泛使用者,已經全面滲透到年輕大學生的日常生活中,并且產生了極大的影響,同時對高校傳播生態產生了一種不可忽視的挑戰,這是我們必須去直面的現實?;ヂ摼W技術的發展潮流已不可逆轉,現階段高校教育管理者更應在正確認識這一現實的基礎上,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成長特征,提早拿出應對的辦法和有效的破解手段,以期更好地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實現大學教育的最初目標。

參考文獻

[1]習近平.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小組第四次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N].人民日報,2014-08-19.

[2]帕麥拉·休梅克.把關20世紀傳播學經典文本[M].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6.

[3]保羅·萊文森.數字麥克盧漢——信息化新紀元指南[M].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1.

[4]安東尼·吉登斯.社會的構成[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1998.

[5]郭卓婭.網絡傳播對大學生性別觀念構建的影響[J].新聞研究導刊,2015(11).

[6]董程.大眾媒體的道德責任和道德建設[J].新聞研究導刊,2015(11).

[7]白麟.淺論互聯網傳播中的群體作用機制[J].新聞研究導刊,2015(11):119-120.

猜你喜歡
社交媒體大學生
帶父求學的大學生
大學生之歌
新大學生之歌
論社交媒體助推大學生創業
社交媒體視域下弱勢群體輿情表達研究
移動互聯網時代用戶在線社交變遷及動因分析
“雙微時代”的危機傳播趨勢和影響因素研究
大學生實習如何落到“實處”
讓大學生夢想成真
他把孤兒院辦成大學生搖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