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湖南的“火辣文化”

2016-11-18 16:35周坤琳
藝術科技 2016年9期
關鍵詞:湖湘文化

摘 要:在如今,地域文化已經作為一個地區的“軟實力”處于越來越重要的地位,而在眾多豐富多彩的地域文化群中,湖湘文化更是絢麗多姿。湖湘文化蘊含豐富,湖南的文化既有風火潑辣的霸蠻特色,也有含蓄保守的程朱理學交相輝映。而本文主要論述湖南特色文化中頗具湖湘特色的火辣文化,論述火辣文化中孕育出來的湖南精神。

關鍵詞:湖湘文化;火辣;湖南精神

說起湖南,很多人會聯想到辣椒,辣椒似乎已經成為湖南的一種特有的象征符號。著名湘籍歌唱家宋祖英老師的代表作《辣妹子》,生動地體現了湖南女孩子的潑辣積極向上的性格,也是湖南人性格的一個縮影。在湖南省會長沙的老火車站廣場鐘樓上紅彤彤的火炬雕塑常常也被人認作是火辣辣的朝天椒,雖然只是誤視,但是也從某些方面可以看出人們對湖南火辣的印象有多深刻。

這些年來,火辣,已經成為外省人對湖南最直觀的印象。的確,湖南的火辣是有目共睹的,近代以來,湖南人像一團熊熊烈火,燒毀了附著在中國大地上的荊棘,為中國的自由與發展很大程度上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一個地方的文化生成,都不是一瞬間形成的,都是自然與人文雙重因素交互的影響而產生的。湖南的火辣文化也同樣如此。

1 自然因素

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湖南這片土地所固有的地理環境和氣候環境,對湖南人的性格特征的形成奠定了基礎。湖南是一個靠近沿海的內陸省份,其地貌類型繁多,有峰巒疊嶂的山地、綿延起伏的丘陵、平坦廣闊的平原、河川湖泊眾多。地理環境類型豐富,異常復雜。

就氣候條件而言,湖南居于亞歐大陸東南部,面向于太平洋,整體屬于大陸型中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全省的光、熱、水資源豐富,夏季酷熱多雨冬季寒冷干旱,尤其在夏天,湖南在副熱帶高壓控制下,氣溫整體高,長沙也被稱為四大“火爐”之一。但是在山地地區氣候又呈現出明顯的垂直變化。因此,湖南的氣候特征也是多種多樣,也較為極端。

雖然,湖南有“魚米之鄉”的美譽,但是整體上來說,因為山地丘陵地區太多,而適合農耕種植的肥沃之地太少。人們評價湖南地理環境是“八分山水二分田”,也深刻地描述了湖南多山少耕地的地形環境特點。同時,加上湖南整體的氣候特點都比較極端,夏季雨多即澇,冬季雨少即旱,這種極端天氣也對人們的農耕種植活動產生極大的影響。

不僅僅是適宜耕的土地資源十分貧乏,高山丘陵、急流險灘、交通極為不便,所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在這樣的地理氣候環境下生存,條件是較為惡劣的,因此自古湖南也被稱為“蠻荒之地”。然而,事物的發展都是具有兩面性德,長期在這樣惡劣的生存環境中求得生存,使得湖南人民更顯得勤勞務實,孕育出了湖湘人民吃苦耐勞,潑辣向上的精神。形成了一股特有的火辣氣氛和一種火辣的文化。

2 人文因素

湖南的火辣文化不僅僅是因為自然環境的影響,人們的人文活動中也能看到火辣文化的影子。自古以來湖南人就推崇火神祝融文化以及湖南人的吃辣習慣。

火,是人類賴以生存的重要生產因素。希臘神話中就有普羅米修斯為人類盜取火種的傳說,因此在全世界尤其是刀耕火種的農牧時代,火,對于人類來說,就是生產發展必不可少的一個元素,早期人類對于火也是相當的崇敬的。

作為農業大省的湖南當然也不例外,自古以來就是依靠農業生產來生存繁衍。因此火就顯得尤為重要。根據史料記載,楚人的主要生計是種地,并且擅長刀耕火種,因此崇奉有“生柔嘉材”之功的祝融。湖南這個時候的文化明顯傾向于一種崇火尊鳳的祝融部落原始農業文化。祝融又稱火正,而火正又被稱為“火師”或者“火官”。在古代的農業社會中,火師一直都處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一直到戰國時期,國家對于火的管理都是很重視的,從火種的采集、保存、按季節發放到回收,都由國家統一管理,而且這些步驟都屬于“火正”的職責范圍,當然祭祀火神和參與國家重要祀典更是“火正”的分內之事。同時火正還有另外一個重要職責,那就是觀察、記錄和公布火星的運行情況,并祭祀火星。根據火星的運行位置來決定農業生產的時節,因此火正的地位是很重要的。

對火的推崇,還表現于楚國的上層統治者之中。建立楚國之后,保留著對火的崇拜,他們對火的崇拜不僅僅穿透于他們的勞作生產活動之中,同時也延伸到了藝術品裝飾之上,從楚國后來出土的大量藝術品文物上我們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楚國人對火的熱愛,藝術品上都以紅色和黑色為主,而紅色和黑色的組合也明顯是火所代表的光明與黑色所代表的黑暗形成的對比,但是整體突出的還是火。

關于吃辣椒,有一種廣為流傳的說法叫“四川人不怕辣,云南人辣不怕,湖南人怕不辣”。由此可見,湖南人對于辣椒的鐘愛程度。湖南人愛吃辣椒,是全國出了名的。作為全國聞名的五大菜系之一的湘菜,也以它的香辣而著名,在民間還流傳著這樣一句俗語“糠菜半年糧,辣椒當農裳”,可以說,湖南人的飲食幾乎是無辣不歡,無辣不成菜。湖南人愛吃辣,大概也與湖南所處的氣候有關系,湖南的夏天非常濕熱,因此,湖南人的體內濕氣基本比較重,吃辣椒這一習慣,也很好的幫助濕氣的排出。天長日久,湖南人喜歡吃辣的習慣不僅僅對湖南人身體的健康有幫助,更多的是對于湖南人性格的形成所起到的重要影響。

近代中國近百年來,湖南人為推進中國歷史的進程做出了卓越的貢獻。湖南人有著一種冒險精神,吃得苦,耐得勞,不信邪,不信鬼,不怕死。這種性格和風氣,造就了譚嗣同、黃興、蔡鍔、劉道一等革命先烈,仁人志士。近代的毛澤東以及清朝晚期的曾國藩等人,一個個也無不是湖南人中杰出的代表。在近代,中國人民抗擊日本侵略者時,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抗戰初期,中國軍隊幾乎處于節節潰敗的狀態,與是國內很多的人對抗日戰爭是否能取得勝利產生了動搖,甚至當時還有人大肆宣揚抗戰必敗的言論,使中國抗戰軍民的抗戰決心受到了打擊。當幾乎整個中國都處于迷茫的時候,只有毛澤東依然堅定地相信抗戰必勝。他還可觀冷靜地分析了當時的局勢,結合實際,寫出了著名的《論持久戰》,大大地鼓勵了軍民的抗戰熱情。湖南另一位著名代表人物,曾國藩,當年作為一介書生,根本不懂得帶兵打仗,但是依然敢訓練士兵,他所率領的湘軍,打得敵人都是聞風喪膽。在湘軍建立初期,幾乎每次都是戰敗而歸,很多頑固大臣們都冷嘲熱諷,一路唱衰。但是就著一股子霸蠻勁,曾國藩依然堅持,最后訓練出了一支猛如壯虎聞名全國的湘軍。而這更多的是因為,湖南人骨子里“霸蠻”不信邪的性格,使得湖南人在行軍作戰方面顯得尤為出眾。而湖南人這種霸蠻剛猛的性格似乎跟湖南人愛吃辣椒的習慣有著某種習慣。

3 結語

湖南的火辣文化視一種潑辣向上的文化,是一種霸得蠻吃得苦的勤勞文化,一種不信邪敢作敢為的文化。在這片土地上的湖南人形成了一種有別于他省的樸實勤勞、勁直勇悍、好勝尚氣、不信邪、霸得蠻,甚至流于偏狹任性的鄉俗民氣,是一種特殊的湖南人性格。湖南人的性格可以說是從骨子里透露出一種火辣倔強。

湖南的火辣不僅僅是表面上的風風火火,更是一種從骨子里散發出來的一種潑辣向上敢問人先的湖南姿態。湖南的火辣文化不僅僅是一種文化面貌,更多的是反映了湖南人的性格特質,而這種火辣的特質更是一種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的體現。我們應該加以傳承發展,為社會主義建設事業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 常建.湖南人的性格讀解[M].北京:中國電影出版社,2006.

[2] 文德選.湖湘文化古今談[M].長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6.

作者簡介:周坤琳(1991—),女,湖南益陽人,湖南師范大學美術學院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研究生在讀。

猜你喜歡
湖湘文化
毛澤東與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確立
湖湘文化中的憂患意識與魏源的“救亡圖存”“經世致用”
湖湘文化融入高校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研究意義與方法
新媒體背景下湖湘文化的傳播效果評價研究
區域文化背景下的當代湖南文獻發展特色
湖湘文化對外傳播策略與路徑研究
湖湘文化中的憂患意識與范仲淹的“先憂后樂”觀
論魏源的和善思想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