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美術鑒賞課中的師生互動的探究

2016-11-18 19:43陳華青
藝術科技 2016年9期
關鍵詞:美術鑒賞自主創新師生互動

陳華青

摘 要:美術鑒賞是美術課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源于美術鑒賞對高中學生形成美術鑒賞能力、提高審美素養具有主導性和基礎性的作用。教學是由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組成的雙向活動,只有雙方的活動相互配合、協調,只有充分發揮兩方面的積極性,彼此形成一個真正的學習共同體,才能取得高效的教學效果。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只有調動師生的積極性,才能創造更加有效的課堂。

關鍵詞:美術鑒賞;師生互動;自主創新

1 本研究的依據

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鑒賞是運用感知、經驗和知識對美術作品進行感受、體驗聯想、分析和判斷,獲得審美享受,并理解美術作品與美術現象的活動。美術鑒賞活動能幫助學生逐步提高審美能力,形成熱愛本民族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的情感和態度。

葉瀾教授說:“課堂教學的本質應當被視為師生互動的過程”。師生互動是課堂教學的靈魂。我曾做過調查,高中生對百幅美術作品知多少?結果很驚訝,集體智慧的結晶也不超過30%,更深入了解到不少同學不會鑒賞,只會背“答案”。

基于高中生對美術鑒賞課的此類現狀,筆者將就如何提高課堂的師生互動性來提升教學效果作一個淺顯的分析與教學研究。

2 師生互動在教學過程中的體現手段

2.1 先學后教——倡導學生主體性

新課程標準倡導美術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交流,在學習體驗中共同發展。在鑒賞達·芬奇《最后的晚餐》這幅作品時,以最后的晚餐為關鍵詞以思維導圖的方式進行資料收集, 筆者實行了“先學后教”的教學形式。在課堂上學生樂意交流與分享。當然課前得與老師先進行交流。

2.2 教學形式多樣化——激發學生創造性

筆者讓學生用話劇的形式來演繹畫面中的故事情節。通過學生的親身體驗,體會人文精神,培養團隊合作精神,從而激發學生的創造性,真正學會鑒賞的方法。

(1)描述畫面,營造氛圍。筆者采用的“先學后教”的自主教學形式,在課前已經調動了學生積極性,為欣賞畫作奠定了基礎。這個環節我用簡單的“我問你答”的搶答方式,幫助學生輕松地把握畫作的的基礎知識。例如構圖、透視、人物關系等。

(2)分析畫面,認領角色。筆者把全班的學生分為兩組,一組是達·芬奇版的“最后的晚餐”,一組是現代版的“最后的晚餐”,來一場古今晚餐大PK。學生的興趣被調到了起來。尤其是現代版的。筆者走到達·芬奇版的學生群中說:怎樣才能把二維的變成三維立體的作品很簡單,但要記得,最后的晚餐,那么多人畫,為什么達·芬奇的最出名???好好想一想,分析一下畫面,把它的獨特性表現出來,就是成功。發揮好團隊合作精神!集體的智慧是無窮的。

現代版的同學則要注意在保留經典的同時具有時代意義,創新性。

(3)解釋畫面,內化自我。同學們認真地監督著同學的表演,修正著一個個的動作。有人不服地嚷著:“為什么我就得演猶大,就因為我愛財嗎?”聽著學生的嘟囔,筆者會心地笑了:“多問為什么?就是成功的一半,愛財沒有錯,只怪你的愛財和猶大的貪財在同學們心中正好畫上了等號。想想為什么?”

在解釋鑒賞的過程中需要不停地提問、思考。學會思索,就有探知的欲望。人物的組合以耶穌為中心三三一組,兩兩相對,是畫家精心設計的。細化到各門徒的動作表情聚焦耶穌;從這是偶然嗎?這代表了什么?隨著演繹的深入,問題步步深化,學生理解名作的能力得到提升。

“現代版的最后晚餐”在人物排列上采用現代人吃飯的圓桌形式。我問學生為什么?學生說:“那個時候,他們怎么吃飯不知道。但是我們現在吃飯都是圓桌,除了留個空位給服務員上菜。嘿嘿!”

通過不同的構圖對比,學生了解達·芬奇的構圖不是當時教徒吃飯的場景(長桌,面對面吃,不許講話),而是故意為之。感覺就像等著觀眾走上前去觀看一樣,前面一覽無余。也就理解了藝術作品的形式是為作者傳達自己想法所服務的。

(4)評價作品,自主創新。鼓勵學生有自己的觀點,美術本身很主觀,只要能用美術術語自圓其說。在整個表演結束后,筆者繼續對同學們的精彩表演進行贊揚。學生認真的態度,夸張的表情,戲劇性的表演都是值得稱贊的。

學生的負面評價往往立馬會遭到反駁,舉個例子:“達·芬奇版的評價說人文精神不夠,他們立馬說:我們感情很到位,壓抑了那么久,剛被釋放出來,不能太招搖。不如你們的夸張,但這是時代造成的?!贝藭r,筆者當場就激動地拍手鼓掌了。在熱烈的氛圍中再回頭來比較表演的《最后的晚餐》和原作有何不同?下次該如何改進?學生們在做中收獲經驗,做后學會反思。

關于人文主義,人文精神是時代的特征也是畫家通過藝術形象著重表達的。既然學生提到了,給了筆者一個切入的時機。筆者找了中世紀耶穌形象的圖讓學生進行對比欣賞,加深學生理解。同時要求同學們思考人文主義只體現在繪畫上嗎?

(5)滲透德育,關注成長。同時,《最后的晚餐》猶大這個人物的設計,也在告訴同學們:人不可貪財。特別是當今社會,更不可因貪財而背叛信任你的人?!熬訍圬?,取之有道”,同時達·芬奇作畫時認真嚴謹的態度,在我們平時的學習中也要好好學習。

在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筆者也時刻不忘德育思想的滲透,把德育思想貫穿于整個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的當下生活與做人做事準則緊密聯系在一起。

2.3 課后延伸——深化學生探究性

隨著上課時師生的互動,我們的關系不會隨著課程的結束而結束。更像因此才剛開始,有了之前的互動我們更像是朋友,一個美術老師要教十幾個班,每班三四十人,每周有一節課,師生還沒熟悉學生,課程就結束了。為了彌補這一課堂缺陷,我就充分發揮現代技術的作用,利用郵箱,QQ,微信和學生多交流做朋友,多渠道建立師生互動方式。

3 結語

高中美術課堂有效有序的師生互動,必給學生與老師以新的體驗與感悟!讓我們盡情給學生一些權利去選擇、體驗,給學生一些困難去解決,給學生一些空間去展現,給學生一些自由去翱翔……那么,老師們將會獲得更多的希望,取得更有效的課堂效果,對自我教學充滿自信!

參考文獻:

[1] 教育部.普通高中美術課程標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理查德. I .阿蘭茲.學會教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7.

[3] 龔春燕.創新學習[M].北京:首都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

猜你喜歡
美術鑒賞自主創新師生互動
大學物理實驗教學體系的探索
中國現當代繪畫鑒賞對高中生讀圖能力的培養
高校通識課程《美術鑒賞》雙語教學實踐與研究
試論高中政治教學中的師生互動
論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語課堂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