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集束化管理措施對新生兒PICC非計劃拔管與并發癥的影響

2016-11-19 03:27孫潔端木艷艷趙紹漓
系統醫學 2016年10期
關鍵詞:計劃性導管新生兒

孫潔,端木艷艷,趙紹漓

鄭州市兒童醫院NICU,河南鄭州 450000

集束化管理措施對新生兒PICC非計劃拔管與并發癥的影響

孫潔,端木艷艷,趙紹漓

鄭州市兒童醫院NICU,河南鄭州450000

目的 探討集束化管理措施對新生兒PICC非計劃拔管與并發癥的影響。方法 選擇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收治的PICC置管新生兒110例,根據隨機數表法將其平均分為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5例。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集束化管理措施。觀察對比兩組新生兒PICC非計劃性拔管率、并發癥發生率,以及PICC留置時間。結果 研究組非計劃拔管率為1.82%、并發癥發生率為3.64%,均低于對照組的14.55%、16.36%,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PICC留置時間為(10.5±0.8)d,高于對照組的(7.3±0.8)d,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集束化管理措施可以降低新生兒PICC置管中非計劃拔管與并發癥的發生率,適于臨床應用。

集束化管理;新生兒;PICC;非計劃拔管;并發癥

經外周中心靜脈置管(PICC)是保護上肢靜脈,降低反復穿刺,減輕患者痛苦的一項新型置管技術,具有簡單易行、安全可靠、保留時間長、成功率高等優勢,現已在臨床得到了廣泛的應用。然而,由于新生兒血管條件不理想,加之依從性差、PICC導管內徑較細等不良因素,若留管期間護理不當,極易發生脫管、堵管及感染等情況[1-2]。2015年1月—2016年1月,該院對55例PICC置管新生兒應用了集束化管理措施,收效肯定,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選擇 2015年 1月—2016年 1月我院收治的PICC置管新生兒,共計110例。入組標準:PICC置管時間在48 h以上;新生兒家屬對該次研究內容知情。排除標準:宮內感染、血流感染;肝腎功能不全。根據隨機數表法將55例新生兒平均分為兩組,即研究組與對照組各55例。研究組:男30例,女25例;胎齡30~34周,平均(31.5±2.3)周;置管部位:頭靜脈10例,肘正中靜脈15例,貴要靜脈3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6例;胎齡30~34周,平均(31.4±2.5)周;置管部位:頭靜脈10例,肘正中靜脈14例,貴要靜脈26例。兩組在性別、年齡、置管部位比較中,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兒均應用PICC包穿刺置管,穿刺首選上肢貴要靜脈,其他依次為肘正中靜脈與頭靜脈。測定導管長度,即穿刺點-右胸鎖關節的長度。在此基礎上,對照組應用常規護理干預,包括:嚴格落實無菌操作原則;密切觀察患兒置管期間有無不良反應出現;針對體溫在38℃以上的患兒應及時拔除留置導管。研究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應用集束化管理措施,具體方法如下。①組建集束化管理小組。由護士長牽頭組建集束化管理小組,組員包括護士長、護理組長、護士,定期召開小組會議討論集束化護理內容,并對方案進行持續化改進與完善,以便滿足于新生兒PICC置管的需求。②強化手部衛生。強化手部衛生的管理工作,PICC置管操作前,操作者與助手均認真清洗雙手至肘關節;更換藥液、更換敷料、接觸導管與導管護理前后均戴好無菌手套。每月院感科人員對護士手部衛生進行檢查,并對菌落超標者進行批評與處理。③構建無菌屏障。PICC置管前采用氯消毒液對輻射臺進行清潔,并更換床單;用溫水清理新生兒穿刺肢體;操作者應用多組三通連接輸液,全面實施無針系統;采用無菌治療巾包裹三通,每日更換,若有污染及時更換。④評估置管情況。強化對PICC置管的巡視頻率,認真評估患兒穿刺皮膚是否發生發紅、發熱等炎癥表現,觀察導管通暢度。PICC置管后每7 d拍攝X光片1次,以便明確導管位置與導管留置效果。此外,更換PICC導管時應避免在原部位穿刺置管,可選擇其他部位置管,以免發生靜脈炎。⑤強化小組培訓。每月對集束化管理小組成員進行PICC相關知識培訓,強化她們對無菌操作、置管操作的意識與技能,合理規范操作步驟,建立起標準化置管操作流程。

1.3觀察指標

①觀察對比兩組新生兒PICC非計劃性拔管率與相關并發癥的發生率。②觀察對比兩組PICC留置時間。

1.4統計方法

通過SPSS 15.0統計學軟件處理所有數據,計量資料用±s)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兩組新生兒PICC非計劃拔管率與并發癥的發生率

研究組非計劃性拔管率為1.82%、并發癥發生率為3.64%,均低于對照組的14.55%、16.36%(P<0.05)。見表1。

2.2兩組新生兒PICC留置時間對比

研究組PICC置管時間高于對照組,對比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新生兒PICC留置時間對比[(±s),d]

表2 兩組新生兒PICC留置時間對比[(±s),d]

組別PICC留置時間研究組(n=55)對照組(n=55)t P 10.5±0.8 7.3±0.8 3.862<0.05

3 討論

表1 兩組新生兒PICC非計劃性拔管率與并發癥的發生率

PICC是臨床常見的穿刺置管技術,可以有效避免反復穿給新生兒帶來的痛苦與刺激,為進一步救治打下了良好的基礎。然而,PICC屬于創傷性操作方法,若護理不當易發生非計劃性拔管及感染、血腫、靜脈炎等相關并發癥[3]。

近年來,隨著護理學技術的不斷發展與完善,集束化護理理念也在PICC置管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4-5]。相較于傳統護理方法,集束化護理更具規范性與科學性,它集合了一系列的護理元素,共同執行效果明顯優于單一護理元素,為患者提供了更為優質的服務[6]。此外,集束化護理改變了傳統被動服務模式,通過主動預防強化了醫療護理的目的性與針對性,有效提高了PICC護理管理的質量[7-9]。有學者[10]對146例PICC置管新生兒應用了集束化護理干預,結果發現該組非計劃性拔管率得到了顯著的降低,僅為2.05%,有效保證了患兒的治療效果。該研究結果與上述結果相符,研究組非計劃拔管率為1.82%、并發癥發生率為3.64%,均低于對照組的14.55%、16.36%(P<0.05)。研究組PICC置管時間為(10.5±0.8)d,高于對照組的(7.3±0.8)d(P<0.05)。結果提示,集束化管理可以有效降低非計劃性拔管與相關并發癥的概率,延長PICC置管時間,繼而保證了治療效果。

總之,集束化管理措施在新生兒PICC置管中具有顯著的應用效果,可以降低非計劃拔管與并發癥的發生率,適于臨床應用。

[1]劉蓓蓓,徐業芹,吳榮華.新生兒PICC置管術中穿刺靜脈選擇的比較[J].江蘇醫藥,2014,10(6):730-732.

[2]黃朝梅,邵巧儀,何力,等.新生兒PICC導管相關性感染危險因素分析[J].廣東醫學,2014,5(13):2105-2108.

[3]趙京雷,姜紅,范玲.5例新生兒留置PICC導管破裂原因分析及防范[J].中國醫科大學學報,2014,5(8):760-761.

[4]安婷,馮黎維,楊小玉.新生兒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堵管原因分析[J].華西醫學,2014,8(10):1964-1965.

[5]謝巧慶,遲春昕.新生兒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相關并發癥分析及護理對策[J].中華醫院感染學雜志,2013,5(3):583-584.

[6]金靜芬,陳春芳,趙銳祎,等.經外周穿刺置入中心靜脈導管異位處理方法的研究進展[J].中華護理雜志,2013,12(2):184-187.

[7]沈紅五,繆愛梅,茅志娟,等.PICC兩種置管途徑在新生兒中應用的效果分析[J].護士進修雜志,2013,10(4):351-353.

[8]高繪明,胡汝均,周穎清.持續肝素輸入預防新生兒經外周導入中心靜脈置管導管阻塞的Meta分析[J].重慶醫科大學學報,2013,10(6):668-672.

[9]安婷,馮黎維,楊小玉.新生兒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堵管原因分析[J].華西醫學,2014,12(10):1964-1965.

[10]丁佐鳳,姜珍,徐旭娟.集束化護理在預防PICC堵管中的應用[J].江蘇醫藥,2014,8(18):2229-2230.

Cluster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Neonatal Usm Unplanned Extub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lication

SUN Jie,DVANMU Yan-yan,ZHAO Shao-li
Zhengzhou City Children's Hospital NICU,Zhengzhou,Henan Proivnce,450000 China

Objective To study the cluster management measures for neonatal usm unplanned extubation 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complication.Methods From January 2015 to January 2016,our hospital 110 cases of PICC catheter newborn,according to its average random indicator method divided into research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n=55).Control group used conventional nursing intervention,the team in the control group on the basis of the application of cluster management measures.Observation compared two groups of usm unscheduled decannulation rate of newborn babies,complication rates,and usm indwelling time.Results The team unplanned decannulation rate was 1.82%,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as 3.64%,were 14.55%,16.36%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PICC group indwelling time was(10.5±0.8)d,higher than that of control group(7.3±0.8)d,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The cluster management measures can reduce neonatal PICC catheter china-africa plan drawing tube and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suitable for clinical application.

Cluster management;The newborn;PICC;Unplanned extubation;Complications

R473.72

A

2096-1782(2016)10-0060-03

10.19368/j.cnki.2096-1782.2016.10.060

孫潔(1982.7-),女,河南鄭州人,本科,護師,研究方向:新生兒護理。

(2016-07-15)

猜你喜歡
計劃性導管新生兒
早期科學干預新生兒喂哺對新生兒黃疸的影響研究
計劃性護理干預結合放松療法對焦慮患者焦慮情緒的影響分析
Community-acquired pneumonia complicated by rhabdomyolysis: A clinical analysis of 11 cases
介紹1種PICC導管帶管沐浴的方法
產前超聲診斷胎兒靜脈導管缺如2例
超高齡患者股骨頭置換術后計劃性轉入ICU臨床研究
ICU患者非計劃性拔管及相關研究進展
臍動脈血氣對新生兒窒息及預后判斷的臨床意義
導管人生
細辨新生兒的“異常信號”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