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新常態下的減速治理——駁中國經濟崩潰論

2016-11-19 11:26羅樹武
中國集體經濟 2016年26期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

羅樹武

摘要:當前我國正處于增速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重疊期。再加上國際社會處于后危機時代,美國、歐盟、日本等主要經濟體復蘇緩慢,巴黎發生的系列恐怖襲擊案對世界經濟復蘇的前景蒙上了一層陰影。在新時期險峻的國內國際環境下,我國經濟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我國政府主動提出降低經濟發展速度,國際上中國經濟崩潰論又開始興風作浪。此時我們應該冷靜面對國際上不同聲音的質疑,在心態上積極適應新常態下的減速治理,行動上要潛心發展經濟,讓這些言論不攻自破。

關鍵詞:經濟新常態:減速治理:經濟崩潰論

中國崩潰論最極端的代表美籍華人章家敦在2001年7月出版的《中國即將崩潰》中預言中國經濟將在2008年崩潰,可惜中國在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中GDP增速96%,并且在其后的5年GDP平均增速8.61%。當前中國經濟面臨巨大的下行壓力,這位“經典預言家”在5月25日又發聲了,“宣稱中國應對經濟下行的措施如果成功了,最多撐一年,如果失敗了,那么幾乎所有的經濟災難都會降臨,或許到今年第四季度之前就會發生?!睂⒅袊罎⒄撚忠淮螏Щ氐搅巳藗兊囊曇爸?。尤其最近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當前我國前三季度GDP增速6.9%,達到15年新低,面對國際社會中國經濟的種種質疑,我們須回顧崩潰論的歷史,分析其原因,將其逐個擊碎。

一、中國經濟崩潰論出現的歷史回顧和原因

(一)中國經濟崩潰論出現的歷史回顧

中國經濟崩潰的歷史可以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可以追溯到1949年,我們黨帶領全國人民打敗了蔣介石為首的大地主、大資產階級政府,當時蔣介石在逃離臺灣時帶走了大陸大量的黃金和美元貯備,留給我黨的是一個百廢待興的中國,當時國民黨方面宣傳稱我黨“軍事100分政治80分經濟0分”。在當時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社會對我國進行嚴密的經濟封鎖,我們黨在當時蘇聯援助下,經過3年的不屑努力,在1952年底恢復到戰前水平,經濟崩潰論瓦解。第二階段是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東歐劇變蘇聯解體,國際社會風云突變,當時我國出現嚴重的通貨膨脹和經濟過熱現象。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希望在中國發生顏色革命。當時我們黨主動下調經濟增長速度,1989年和1990年的GDP增速僅為4.1%和3.8%,1991年回歸到9.1%,接著鄧小平發表南方談話,1992年14大江澤民同志提出建設有中國特色的市場經濟體制,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奠定了制度基礎,1996我國經濟實現軟著陸。第三個階段為1997亞洲金融風暴時期。在國際金融大鱷襲擊泰國、香港、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韓國等國家貨幣時,我國政府當時堅持人民幣不貶值,并且帶領亞洲人民經受住了亞洲金融風暴的考驗,展現了負責任的大國形象。第四階段就是2001年亞裔經濟學家章家敦7月出版的《中國即將崩潰》一書,預計中國將在加入WTO后,在2008年經濟即將崩潰,確實2008年世界經濟危機蔓延,世界經濟遭受嚴重打擊,當年我國GDP增速為9.6%呈現這邊經濟一枝獨秀。那么接下來分析為什么西方總是在中國經濟困難時提中國經濟崩潰論,到底居心何在。

(二)中國經濟崩潰論出現的原因

1.西方在意識形態領域遏制中國經濟崛起的一種鼓吹

在西方社會普遍存在著一種觀念,自由、平等、博愛所代表的西方民主制度是世界上最優越的制度,其他社會制度跟他們相比都顯的十分拙劣。他們打著“人權高于主權”在全球范圍內推崇他們所謂的西方民主,更有甚者發動戰爭,比如布拉格之春,更不用說社會主義的中國。尤其是以美國為代表的西方上層社會,冷戰思維一直存在,視社會主義為一種幽靈,對中國采取敵視態度,害怕中國的崛起,從20世紀80年代初贊揚中國政府推行的改革開放,到90年代中國經濟的迅速崛起,開始利用國際輿論宣傳中國威脅論,丑化中國形象,減少國際社會對中國的投資,到最近宣傳中國應該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試圖拖垮中國。在全球經濟危機復蘇不明朗階段,加上我國處于改革的深水期主動下調經濟發展速度又開始宣傳中國經濟崩潰論,美國之心昭然若是。

2.對中國經濟下行壓力的一種嚴重誤判

中國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的GDP增速為7.4%,創下24年來新低,2015前三季度GDP平均增速6.9%,增速下降了0.5個百分點。尤其中國實體經濟存在著嚴重的產能過剩,包括煤炭、鋼鐵、水泥等行業。煤炭1-5月份全行業利潤同比下降了60%多,水泥、玻璃行業利潤下降了60%多。房地產業,10月末,商品房待售面積68632萬平方米,比9月末增加2122萬平方米。兩年以來,全國待售面積增加了23996萬平方米,上漲了54%,去庫存壓力巨大,房地產業存在著巨太的金融風險。2000-2014年,中國的主權負債從21.4萬億元增加到124萬億元,增長102.6萬億元,年均增長7.3萬億元。其中,國有企業債務和地方政府債務對主權負債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53.8%和25.7%。2014年底中國60歲以上的老人占總人口的15.5%,達到2.12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中國出現了嚴重的未富先老。中國一系列數據加劇了部分學者對中國經濟的誤判,認為中國經濟即將崩潰,但他們忽略了中國政府的宏觀調控的力度、中國巨大的消費潛力,隨著我國城鎮化的推進、二胎政策的放開、我國一帶一路戰略的推進,我國去過剩產能的效果會越來越明顯。

二、理性認識新常態下的減速治理

(一)中國處在經濟增長速度間接性回落期

經濟新常態下的減速治理是社會主義經濟周期波動的必然階段。經濟史研究表明,長期經濟增長是一個結構演進到均衡路徑逐步達成的過程。大致劃分為兩個階段:前期結構變動促進增長的經濟追趕階段,后期要素/產出比例趨于穩定的均衡增長階段。世界上經濟發展速度保持高速發展在20年國家很多,在超過30年屈指可數,中國就是其中一個。很多國家都是直接從7%的高速發展狀態直接切換到3%,中國在保持了經濟雙位數高速增長的舊常態逐漸轉向中高速發展的新常態。我國正經歷前所未有的經濟轉型,從資源消耗巨大的粗放型經濟向集約型轉變,經濟發展動力從要素性驅動向全要素驅動,創新驅動。舊常態下我國經濟主要是依靠犧牲環境為代價,靠巨大的資源消耗和人口紅利,隨著生態環境的惡化、劉易斯拐點的到來人口紅利的消失、資源約束趨緊,我國經濟正進行著經濟轉型升級,重塑新的經濟增長內生動力。中國正處于經濟增長換檔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前期政策消化期,經濟由高速轉為中高速是必然的,也是符合歷史發展規律的,是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中國的改革是矛盾倒逼的改革,改革也蘊藏著巨大的經濟發展潛力。

(二)后危機時代發達國家經濟復蘇不明朗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16日發布《世界經濟展望》更新報告,指出世界經濟走出戰后范圍最廣、程度最深的衰退已經6年,但仍然難以實現回歸強勁的全球擴張。但根據新的預測,幾乎所有國家的近期經濟增長率都已下調。不確定性和復雜的因素正在對全球經濟增長產生不利影響,世界經濟面臨比前幾個月更為明顯的下行風險。尤其最近巴黎恐怖襲擊事件給本來就疲軟的歐盟經濟復蘇添上了一層陰影,全球經濟復蘇面臨不明朗形式。海關總署的數據表明,2015年我國進出口總值比去年同期下降6.9%,外需低迷是影響2015年我國對外貿易穩定增長的最主要原因。投資、消費、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中,出口外貿恢復不明朗,投資增長又必須遵循一定的客觀規律,我國經濟增長動力只有依靠內需增長,轉變經濟發展驅動力,經濟減速勢在必行,但并不是西方所說的中國經濟即將崩潰。

(三)減速治理是黨在新時期面臨新情況作出的正確選擇

我們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黨根據國際國內新趨勢、新變化主動適應新常態,將經濟發展速度降到中高速,沒有采取過去大規模的經濟刺激,而是調結構,培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鼓勵萬眾創業,綠色發展循環發展,在注重經濟發展數量的同時,更注重質量的發展,減速治理更符合中國的長遠利益。

三、如何應對新常態背景下的中國經濟崩潰論

(一)正視問題,既是一種挑戰,也是一種鞭策

面對西方部分學者對中國經濟即將崩潰的說法,我們應該正視問題,有一種危機意識,世界上任何事情都有原因,沒有無因之果,也沒有無果之因。我們應該深刻挖掘“中國經濟崩潰論”背后所隱藏的玄機,挖掘出中國經濟高速發展所隱藏的風險,對陣下藥,以一種更好的姿態迎接國際社會對中國的種種質疑。我們應該堅持改革開放的基本國策,以蘇為戒,在改革中政治上要抓緊意識形態的領導權,經濟上繼續推進漸進式的改革,轉變經濟發展方式,逐步調整經濟結構、積極培育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反思中國崩潰論:具體方面我們要積極應對我國目前地方債務水平和杠桿率飆升、部分實體經濟的產能過剩、房地產業庫存嚴重、金融體系不健全等問題,逐步推進城鎮化和一帶一路建設。

(二)逐步建立中國國際輿論的話語權

“中國威脅論”、“南海問題”、“人權問題”還有最近吵的沸沸揚揚的“中國崩潰論”,都無不顯示出中國媒體國際影響力的缺失。中國在2010年超過日本成為世界第二經濟體,我們應該建立與之相適應的國際輿論影響力,加強自身軟實力建設。中國必須在引導國際言論上更加積極,突出中國元素:堅持中國媒體走出去,加強與西方媒體的溝通,打破西方媒體話語壟斷權,逐步建立符合中國利益的國際話語權:中國應以更加開放的態度,讓西方了解中國,了解中華文化,建立文化認同感。

(三)積極參與經濟經濟秩序建設,打破西方經濟遏制

目前的國際經濟秩序是二戰后以美國為主的發達國家構建的,中國在改革開放的過程中借助這種經濟秩序實現了快速發展,尤其是在加入WTO,初期效果顯著,但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中國試圖憑借這些秩序開拓海外市場來發展本國經濟卻出現了越來越多的阻礙。因為這些秩序是為秩序的建立者發達國家服務的。中國試圖建構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的國際新秩序,在去年中國組織籌建的金磚銀行和亞投行,提出的一帶一路建設,試圖建構有利于發展中國家發展的新型的、貿易新秩序。最近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議(TPP)簽署就是為了排斥、遏制中國經濟發展的貿易協定,其中比如實施完全的貨幣自由兌換、將大批國有企業私有化,中國應推進東亞經濟一體化,推進《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的簽署,加快自身的改革,打破西方經濟的遏制,從行動上打破中國經濟崩潰論,并且打破個別國家對中國經濟的圍堵,以經濟的發展造福世界各國人民。

猜你喜歡
經濟新常態
經濟新常態下加強基層政府內部審計的著力點
論城市品牌在經濟新常態下的建設意義
中國經濟增長的邏輯解讀
經濟新常態下河南省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研究
經濟新常態下城市商業銀行經營管理對策
淺論經濟新常態下產業結構調整
經濟新常態下財務會計與管理會計的融合與發展
經濟新常態下我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探究
經濟新常態下中小房產企業競爭優勢的塑造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