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行動導向教學法”在高職聽障生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2016-11-21 09:10黎善俊
科教導刊·電子版 2016年26期
關鍵詞:行動導向教學法行動導向體育教學

黎善俊

摘 要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一種全新的職業教育新理念,它強調學生在學習中的主體地位。本文在全面介紹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基礎上,分析我院特殊教育學院的高職聽障生體育教學面臨的問題,更新教學理念、改革教學方法、豐富教學資源和優化學習測評方法,旨在尋找一種最適合聽障生的體育教學模式。

關鍵詞 高職 聽障生 體育教學 行動導向

中圖分類號:G807.04 文獻標識碼:A

上世界九十年代,中德教育國際交流日益頻繁,德國的世界先進職業教育教學理念在我國內地得到了很好的推廣,這對促進我國職業教育的發展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

1 行動導向教學法的內涵

1.1 行動導向的含義

行動導向教學法源自于德國的雙元制,上世紀八十年代首先被翻譯為“行為導向”。后因為其更加符合建構主義理論,站在行為主義的對立面,所以我國職業教育學者姜大源建議譯為“行動導向”更為貼切。

所謂“行動導向”,是指學生是個體的行動者,教師是學習行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咨詢者,教師不再按照傳統的學科體系來傳授教學內容,而是按照職業工作過程來確定學習領域,設置學習情境,組織教學。它是通過教師和學生一起確定要完成的行動項目來引導教學過程,學生通過教師的引導,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過程,使學生在體力勞動和腦力勞動上達到統一。

1.2行動導向教學法的特點

1.2.1以學生為主體組織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將學生放在學習的主導地位,提倡學生自主思考和創新,教師逐步演變為課堂的組織者而不是知識的傳播者。在行動導向的學習活動中,學生理解驗證知識,發展實踐能力;在“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充分強調學生的自主性和自我負責意識,在學生的積極行動中培養素質與技能。因此,在行動導向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遵循行動導向教學理念,讓學生在做中學,在樂中學,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自己積極主動地完成知識的構建。

1.2.2行動導向以學生的關鍵能力的發展為目標

在德國的職業教育理念中,專家認為行動導向教學的目的是在職業教育中實現關鍵能力的培養。除了專業能力以外的其他能力如社會能力、個性能力和方法能力我們統稱為關鍵能力,它表現在工作中就是團隊工作能力、人際交往能力、計劃和決策能力、飽滿的工作態度、嚴謹的工作態度等。這些跨專業的能力和專業能力一起構成現代技術工人的綜合職業能力,是高素質的體現。

1.2.3強調良好的師生關系是學習成功的重要因素

在學習過程中,建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對教學效果的好壞有著很大的影響。傳統教學中教師都是嚴肅的、認真的,學生在這種威嚴下學習是很不放松的,所以很容易產生厭學感,導致教學質量的降低。教師應該用熱情感染學生,鼓勵、信任、尊重并賞識學生,使學生敢于發揮創造力,敢于動手去做。

1.3行動導向教學的類型

行動導向不是某一種具體的教學方法,而是多種方法的集合。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使用單一的教學方法,也可以是多種教學方法的結合。經常用到的方法有:項目教學法、模擬教學法、頭腦風暴、角色扮演、引導文教學法等等。

2我院聽障生體育課教學現狀分析

2.1教學思想守舊,教學觀念沒與時俱進

目前,我院聽障生的體育教學仍然是堅持著老一套的做法。因為每個班的敘述人數基本維持在30個左右,所以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都是分組教學。大體上所有的課程如籃球、排球、羽毛球等都是教師先示范,學生跟著學習的教-學模式。那么對于聽障生而言,如果在學的過程中有不懂之處,那么在跟教師交流中又有難于常人的表述,這樣就會大大降低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2教材單一,無特別針對聽障生的教材

在我院,體育與健康的教材都是由兩課部統一訂購的,沒有專業也沒有正常生和非正常的區別。從內容上來看,教學內容基本是以體育技術為主,一章一章的贅述,缺乏時代感和可操作性。并且大多數教材都是內容相當的冗長,沒有側重點的教學就會給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就增加了相當的難度。因此,更新教材的內容,使其對于聽障生有針對性是當務之急。

2.3教學方法傳統,激發不了學生的積極性

現在的教學方法仍然是以傳統教學為主,即教師先講授課程的重點,在進行動作要領的示范,然后學生根據教師的示范進行練習,教師再巡回的指導糾錯,讓學生想教師既定的標準動作靠攏。這種“示范講解+重復練習”的方式毫無疑問是對教師動作的最好復制,當然也會出現各種不同的標準,譬如練習一套太極拳,就會出現張太極、李太極、王太極……不同的教授者可能會出現信息傳遞的失真,訓練出不同技能的學生。而且這種枯燥的訓練方式往往會讓學生失去了創造力和積極性,不利于學生自主學習。

3行動導向教學法在我院聽障生體育教學中的應用

近年來,國家教育部門高聲呼吁職業院校進行改革,提高教學質量,培養更多適應社會經濟發展的人才。為了讓我院的聽障學生更加適應社會的需求,采用行動導向教學法教學是有一定的促進意義的。

3.1更新教學觀念 (下轉第114頁)(上接第105頁)

作為高等職業院校的教師,其教學觀念應該是與時俱進的。教育部2014年《國務院關于加快發展現代職業教育的決定》指出構建高等職業教育體系、激發辦學活力、提高人才培養質量都是為了創造更大的人才紅利,對加快轉方式、調結構、促升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因此,在課堂上教師應該就給學生更多的學習空間,組織和引導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努力成長為高級技能型人才。

3.2改變教材體系

雖然教材是學生學習,教師上課的主要工具,但是教材不是萬能的。我們首先要開發一本適合聽障學生實用的教材,再根據教材和教學大綱的要求為學生設計課程。因為即使教材為學生而設計,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也不是所有學生都適合用的,因此教師還要做到因材施教。教師要能夠靈活駕馭教材,活用教材,才能更好地引導教學。

3.3豐富教學方法

體育教學手段應盡量多樣化,例如多媒體演示、實物教學、情景教學等,其目的就是讓學生盡快進入角色,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和熱情,充分發揮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行動導向教學法下,可以結合體育課的特點和專業的特點進行課程的設計,豐富教學的方法手段,靈活教學。

譬如在羽毛球教學的課堂上,授課者根據學生已有的技術水平和能力等將學生每5-6人分為一組進行練習,首先要保證各組羽毛球技術水平大致相當,并推選出一名學生擔任隊長。課堂接近尾聲時,教師以比賽法為主進行教學,各支隊伍進行教學比賽,裁判組則由其他各組推薦的一名學生擔任。在榮譽的驅使下,學生肯定會較之前的課堂興趣會更積極點。

4總結

行動導向教學法是20世紀80年代逐步形成和發展起來的,他倡導以活動為導向,以能力為本位,讓學生在活動過程中培養興趣。實踐證明,行動導向教學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但是由于聽障生本身特點的約束等因素,行動導向法在高職聽障生教育中仍處于摸索階段,那么就需要我們這些高職體育工作者不斷的去實踐,為社會培養出更多符合要求的人才。

基金項目:本文是湖南省示范性特色專業研究成果、湖南省特殊教育研究基地研究成果、十二五規劃課題“聽障大學生身體素質檢控及運動康復實踐研究”(xjk015ctw020)的研究成果。

參考文獻

[1] 胡振浩.職業體能訓練(高職院校公共體育教材)[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01).

[2] 馬建富.職業教育學[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14:112-119.

猜你喜歡
行動導向教學法行動導向體育教學
行動導向教學如何提高教師的實踐技能
從德國職業教育模式探討行動導向教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