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法

2016-11-22 22:00梁正軍
儷人·教師版 2016年14期
關鍵詞:途徑與方法文化傳承語文教學

梁正軍

【摘要】素質教育深化改革將學生能力培養視為現代教育的重要組成,因此,站在促進學生發展的基礎之上,注重將學習主動性還給學生,將中華優良文化逐漸內化,通過教學方法的改變,在傳承中華文化的同時,不斷提升學生對中華優秀文化的認知,打造現代化優良教學氛圍則成為初中語文教育側重的焦點。對此,重視語文教學的文化傳承作用,啟用傳承傳統文化教學思維,引其入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之中,從教學思維認知,教學方法變革,教學技能改變等三個維度出發,探究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法將成為初中語文關注的重點?;诖?,本文以語文教傳承傳統文化為出發點,探究初中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法。

【關鍵詞】初中語文 語文教學 文化傳承 途徑與方法

前言: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繼承與傳承中華優秀文化既是大年新課改教育理念的要求,也是文化教育所承擔的重要責任與義務。中華文化不論是漢字還是詩詞,其中都蘊含著眾多意義,凝結著古人的智慧。以漢字為例,漢字其本身為表意文字,即并非單純表示語音,而是具有象征性意義,內涵豐富的畫面性意蘊。因此,作為語文教育工作者,更應明晰每一個文字其本身都是一個載體,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情感與意蘊的事實,以引導學生感受文字,促進學生內化字理為目的,幫助學生更好的認知中華文字,還原漢字表達的形象性意蘊,明晰漢字字理,將漢字文字內化入知識體系之中,讓學生熟知中華文化的魅力。

一、深化落實“生本”思維承擔起文化傳承的重擔

當前,新課程改革將“一切為了學生發展”定義為現代教學的核心理念,對此,筆者探究初中語文教學的文化傳承作用從中發現,初中語文教學的科學開展,首先應注重的便是與“生本”教學理念的科學融合[1]。只有保證“語文教學的文化傳承”融入“生本”思維,才能真正的發揮“傳承文化”的作用,引導學生在增加學時的同時理解文章所表達的意思,從了解傳統文化,到認知傳統文化,最后到傳承與創新文化。

初中階段學生處于青春期,若過于管教則容易產生逆反心理,故此,本人認為應深化“生本”思維,賦予學生更多的自由,讓學生在課堂中自主發揮,并充分注重尊重學生的心理發展,制定科學的教學計劃,明確教學目標,望就此保證學生擁有積極的心態來學習語文,并逐漸感受到中華優良傳統文化的魅力。例如,在學習人教版九年級上冊《出師表》一課時,踐行生本思想,注重引入科學的教學活化元素,利用視頻、動畫等形象影音來解析當時諸葛亮寫這篇文章時的歷史背景,以及北上伐魏原因等等。并利用課上時間拓展《三國演繹》名著中相關知識,逐漸拓展學生知識范圍。與此同時,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反復誦讀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二、變革教學方法內化傳統文化

語文不僅僅是學習生字,背誦課文等枯燥的學習,中華文化博大精深,識漢字,背課文是一種基礎的學習方法,但若想要提升初中語文教學質量,發揮語文傳承文化的作用。本人認為,應首先改變傳統教學方法,讓學生喜愛上語文,轉變對語文教學傳統認知。故此。在踐行“生本”理念上打造趣味化課堂教學,讓語文學習更加有趣,吸引學生注意力將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雖然初中學生已經具有一定自我認知能力,但一成不變的學習也將會使得學生無法提起對知識的學習興趣,故此只有確保語文學習不僅趨于表現上的“字理識字”,而是更全面的活化教學方法,激活教學過程,從而使學生在學習中感受趣味,感受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豐富多彩[2]。綜合而論,促進學生在娛樂的氛圍中內化“傳統文化”的意識,可以科學尊重初中生心理,充分賦予學生更多的權利。例如,在九年級上冊《范進中舉》課堂中,教師在講解完本課基本知識后,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提出自己對于范進這個人,以及范進中舉的看法,讓學生明白學習《范進中舉》這一課目的不僅僅是為了娛樂大家,而是更應該懂得著啼笑皆非的悲喜劇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如過去科舉制度的弊端,范進個人思維的執拗,以及個人對待命運變化表現等等。

三、提升教學技能深化語文傳統文化傳承作用

現在初中語文教育將逐步傾向于培養學生的自主能力,故此作為學生生活學習的引路者,教師應不斷提升自身的教學技能,明確語文文化傳承的作用。對此,筆者在踐行“文化傳承”于初中語文課堂之上,正逐步促進課堂教學中滲透多元教學技能,利用打造生動課堂來激發學生參與“文化傳承”的主動性和積極性,提高其學習語文的熱情,讓學生正確認知語文學習,在教師指導下,加深對傳承中華文化的理解[3]。例如,在學習《雨說》時,不僅讓學生學習《雨說》這篇課文的思想情感,更應積極引導學生嘗試著寫詩,運用詩詞來表達自身情感,也可借助詩詞來進行師生之間的溝通,從而讓教師明確學生成長煩惱,指導學生樹立正確三觀,借助詩詞抒發自身的情感。此外,為例深化教師教學技能,教師之間也可進行溝通,并借助詩詞大會等活動形式的具備來促進師生之間共同成長,以此培養學生養成寫日記,作詩詞的良好學習習慣。

結論:

綜上所述,基于教育新課改發展的大背景,當代初中語文想要充分發揮文化傳承的作用,應深化落實“生本”思想,并通過教學方法的變革來內化傳統文化,并在此基礎上不斷提升教學技能,讓學生逐漸喜愛上語文學習,并深刻了解到中華傳統文化的人文魅力,并承擔起下一屆傳承傳統文化的重擔。

【參考文獻】

[1]盧貴歆.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途徑和方法[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0,08:76-78.

[2]陳國泉.技校語文教學中傳承傳統文化的途徑與方法探討[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3:244.

[3]鐘劍連.文明長久淵源傳承——論初中語文教學中傳統文化的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11:91.

猜你喜歡
途徑與方法文化傳承語文教學
論應用型高校大學生提升職業素養的途徑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