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試論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

2016-11-14 21:43華敏
現代語文(學術綜合) 2016年10期
關鍵詞:古代漢語文化傳承漢字

摘 要:當前,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在古代漢語的教學中,我們必須把中國傳統文化體現出來,以實現古漢語教學的文化傳承功能。要從漢字入手,注重解析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合理補充教材,注重文史知識的講解,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轉變觀念,采用多種先進手段和教學方法,完成傳統文化的傳承。

關鍵詞:古代漢語 文化傳承 漢字 文史知識

古代漢語是高校中文專業的一門基礎課程,其涵蓋的知識相當廣泛,包括文學、歷史、哲學、語言學,還涉及天文、律歷、姓氏名號、禮儀風俗、車馬宮室、職官地理等相關知識,這些內容本身就是我國幾千年傳統文化所在。當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揚已經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現一個國家綜合實力最核心的、最高層的,還是文化軟實力,這事關一個民族精氣神的凝聚?!焙迫鐭熀5闹袊幕浼N含著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這些典籍大多以文言文寫成,古代漢語課程的主要講授對象就是文言文,因而在課堂教學中,必須把中國傳統文化體現出來,以實現古漢語教學的文化傳承功能?,F結合筆者的教學經驗,對如何在古代漢語教學中傳承中國傳統文化提出一些看法。

一、從漢字入手,注重解析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文化內涵

中華民族文化是世界上沒有斷流的文化,漢語漢字不僅是中國傳統文化的載體,其本身也是中國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若能利用漢字表意性強的特點,結合字形分析,不僅能讓識記古詞匯的過程更容易,同時也能讓學生從中了解中國語言文字所蘊含的文化內涵,因為對學生來說,從漢字入手了解中國傳統文化,這是最直接的途徑。以下略舉幾例。

1.從漢字入手,了解古代的宮室建筑。

《周易系辭下》(包犧氏之王天下)載:“上古穴居而野處,後世聖人易之以宮室?!薄墩f文》:“穴,土室也?!弊中螐摹板病?,像房頂,下應為“凵”,組合起來,其實“穴”是一個半穴居的土屋,下“凵”是向下挖掘成口袋狀的洞穴,“宀”是在地面上用草扎制的屋頂。段玉裁注:“引申之凡孔竅皆為穴?!薄墩f文》:“宮,室也?!毙鞆汀墩f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據半坡圓形房屋遺址復原,其房屋乃在圓形基礎上建立圍墻,墻之上部覆以圓錐形屋頂,又于墻中部開門,門與屋頂斜面之氣窗孔呈‘呂形,此種形制房屋,屋頂似穹廬,墻壁又似環形圍繞,故名為宮?!?/p>

通過字形分析可見,最初人們是選擇天然的洞穴居住的,后來發展到半穴居的土屋,后來才有地面式建筑。

《晉靈公不君》載:“其右提彌明知之,趨登曰:‘臣侍君宴,過三爵,非禮也。遂扶以下?!边@里有兩個動作“登”“下”“趨登”,教材注釋:“快步走上堂去?!蹦菫槭裁匆小暗翘谩焙汀跋绿谩敝f呢?“堂”,《說文》:“堂,殿也。從土,尚聲?!弊中螐摹巴痢?,意思是堂下有用土夯成的地基,所以“堂”是有屋基的正室,因為地勢較庭為高,所以有階,進入堂就有一個登階的過程,堂后有室,故而成語有“登堂入室”,文選中也就有“登堂”和“下堂”之說。

2.從漢字入手,了解古代的車戰。

《燭之武退秦師》載:“晉軍函陵,秦軍氾南?!苯滩淖⑨專骸败?,用如動詞,屯兵?!薄墩f文》:“軍,圜圍也。四千人為一軍。從車,從包省?!倍斡癫米ⅲ骸鞍‘斪髻?,勹,裹也。,勹車,會意也?!薄败姟笔莻€會意字,從“勹”從“車”。朱芳圃《殷周文字釋從》:“字從車,從勹,會意。古者,車戰,止則以車自圍?!?/p>

古代以車戰為主,以戰車為中心,一輛戰車上有甲士三人,有步卒七十二人,合稱一乘。軍隊駐扎時,用兵車作為掩體,圍繞在軍隊駐扎地的周邊。所以,“軍”可作動詞表示“屯兵”,后引申作名詞。

3.從漢字入手,了解古代的禮儀。

《晉靈公不君》有“稽首”這種禮節,如何行禮?《說文》:“稽,留止也。從,從尤,旨聲?!薄盎笔恰巴A簟钡囊馑???讖V居《疑疑》:“,木之曲頭止不能上者也;尤者,色之美者也;旨,食之美者也。美食、美色皆足以留滯人。此三體會意也?!笨梢?,“稽首”這種禮節在行禮時,頭要在地面上停留一段時間以示尊敬,應當是一種比較鄭重的禮節。

二、合理補充教材,注重文史知識的講解,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

古代漢語文字繁難,學生很容易有畏難情緒,常常是學生學得苦,教師教得累。若能將生澀的文言文放在豐富多彩的文化背景中,不僅能夠使學生加深理解,讓課程妙趣橫生,更能促進傳統文化的傳承。以下略舉幾例。

1.適當補充相關歷史背景的介紹。

《宮之奇諫假道》載:“晉侯復假道于虞以伐虢”“復”是“再一次”“又一次”的意思,有學生追問:“第一次借道是什么時候?”教師就需要補充《左傳·僖公二年》所載:“晉荀息請以屈產之乘、垂棘之璧假道于虞以伐虢。公曰:‘是吾寶也。對曰:‘若得道于虞,猶外府也。公曰:‘宮之奇存焉。曰:‘宮之奇之為人也,懦而不能強諫,且少長于君,君昵之,雖諫,君將不聽。乃使荀息假道于虞?!睆闹?,學生既了解了第一次借道的經過,也對虞侯的貪婪以及宮之奇勸諫不成的原因有了一定的了解。

《齊桓公伐楚》載:“四年,春,齊侯以諸侯之師侵蔡。蔡潰,遂伐楚?!饼R桓公伐楚,為什么要侵蔡呢?補充《韓非子·外儲說左上》中的有關記述:“蔡女為桓公妻,桓公與之乘舟,夫人蕩舟,桓公大懼,禁之不止,怒而出之。乃且復召之,因復更嫁之?;腹笈?,將伐蔡。仲父諫曰:‘夫以寢席之戲,不足以伐人之國,功業不可冀也,請無以此為稽也?;腹宦?。仲父曰:‘必不得已,楚之為菁茅不貢于天子三年矣,君不如舉兵為天子伐楚。楚服,因還襲蔡,曰:余為天子伐楚,而蔡不以兵聽從。因遂滅之。此義于名而利于實,故必有為天子誅之名,而有報仇之實?!蓖ㄟ^《韓非子》的記述,我們既了解了文選所記事件發生的歷史背景,同時對管仲的深謀遠慮也有了初步的認知。

2.適當補充相關風俗的講解。

《鄭伯克段于鄢》載:“初,鄭武公娶于申,曰武姜?!编嵨涔谏甑厝⑴訛槠?,為什么要到申地娶妻呢?原因是“同姓不通婚”的風俗。鄭國是西周王朝分封的最后一個諸侯國,鄭國最早的諸侯是鄭桓公,他是周厲王的小兒子,是周宣王的弟弟。所以鄭國以“姬”為姓,這就意味著,鄭國的諸侯不能從周王室以及其它的姬姓諸侯國娶妻。而申國為姜姓國,符合異姓通婚的風俗習慣。

《觸龍說趙太后》載:“媼之送燕后也,持其踵為之泣?!庇袑W生奇怪,為什么要握著腳后跟哭泣呢?據劉向《說苑·修文》的記載,古人親迎時,男方要帶上“屨二兩”即鞋兩雙到女家,出嫁女的母親要在夫家送來的兩雙鞋子中取一雙給女兒穿上,然后整理女兒的發笄和衣裙。在穿鞋、正笄、整衣的同時,母親就要作最后的叮囑,讓女兒善待公婆,對丈夫不要生出二心,千萬“無敢回也”。然后,出嫁女拜辭母親,母親在房門口親自把女兒交給女婿。接著,女兒在堂上拜辭父母,在大門口拜辭諸母,最后隨夫上車?!俺制漉酁橹闭悄赣H“取一兩屨以履女”時一個很自然的動作。因為要親手給女兒穿鞋,自然要“持其踵”,而“為之泣”就是一邊給女兒穿鞋一邊叮囑說:“無敢回也”。

3.適當補充相關禮儀的講解。

古人的見面禮分為揖、拜、稽首等。這些見面禮在文選中經常出現,如不加區別,對理解文選會有較大的影響。揖,又稱揖讓,是最普通的見面禮,行禮的時候,左右手食指中指無名指小指并攏,左掌與右掌背交叉或平疊,掌心向內,左右拇指相扣,兩手合抱于胸前,拱手為禮。這種禮節多用于文官。拜,也稱拜禮,古人一般拜兩次,稱為“再拜”,如《齊晉鞌之戰》:“韓厥執縶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边@種禮節較揖禮更為恭敬,行禮時,下跪后兩手拱合,低頭至手與心平?;讋t是最為恭敬的見面禮,多用于下級拜見上級,晚輩拜見長輩,臣子拜見君王。行禮時,先拜,然后雙手合抱按地,頭伏在手前邊的地上,頭要在地上停留一段時間以示尊敬,整個動作比較緩慢?!洱R晉鞌之戰》所載“執縶前,再拜稽首,奉觴加璧以進”是春秋戰國時期,戰勝國的將領俘虜戰敗國的國君時所施的禮儀,手持絆馬索進前,行再拜稽首之禮,恭敬地進獻美酒??山Y合《左傳·襄公二十五年》所載:“子展執縶而見,再拜稽首,承飲而進獻?!弊诱乖诜旉惡顣r以同樣的禮儀對待陳侯。

4.適當補充車馬制度的相關知識。

《齊晉鞌之戰》提及齊軍和晉軍主帥所在的戰車以及車上三人的位置,若不明白他們各自的職責,對下文的理解就會有障礙。所以要補充古代戰車中位置的相關規定:古人坐車,以左為尊,所以戰車也是一樣,一般尊者居左,主射;御者居中,主馭;車右自然在右側,手持長矛或長戟,除了保護尊者,防止敵人靠近戰車以外,還必須在車受到阻礙時,讓車子順利前行,故而車右一般都是孔武有力之人。因為主帥的戰車之上有指揮作戰的戰鼓,所以尊者居中,御者居左,車右仍然在車子的右側。

《齊晉鞌之戰》還有“驂絓于木而止”一句,所以要補充說明駢、驂、駟。兩匹馬拉一輛車稱為駢,三匹馬拉一輛車稱為驂,四匹馬拉一輛車為駟。駕車的馬是三匹或四匹,就有驂馬和服馬之分,中間負責駕轅的,為服馬,兩邊的馬叫驂馬。

三、轉變觀念,采用多種先進手段和教學方法,完成傳統文化的傳承

教師應當改變教學觀念,古漢語的教學不能僅僅停留在字、詞、句、語法等知識的講解上,更應當精心選取教學內容,塑造學生的品格,注重弘揚民族精神。如在講授《論語》《孟子》《禮記》等儒家經典時,要能結合當前的大環境,引導學生理解古代為人處世的準則:《論語·學而》中注重自身道德文化的修養;《論語·微子》中“我行我義”的精神風范;《禮記·教學相長》中通過不斷學習來發現不足,發現困惑,然后不斷進步;《孟子》:中“富貴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氣。這些內容都反映著我國人民的優秀品質,通過教學能夠讓學生體悟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

教師不能一成不變地沿襲傳統的教學方法,而應運用多樣化的先進教學手段,如運用現代化的多媒體教學手段,用圖片、視頻再現古代歷史、詩詞畫面,引導和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準確、生動地理解古代文化知識。利用互聯網,通過QQ群培養學生的自學意識,通過提供自學參考書和網站的方式,讓學生有目的、有針對性地自主學習,變被動為主動,真正通過古漢語的教學完成中國傳統文化的傳承。

參考文獻:

[1][清]段玉裁.說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

[2]王力.古代漢語[M].北京:中華書局,1999.

[3]湯可敬.說文解字今釋[M].長沙:岳麓書社,2002.

[4]徐復,宋文民.說文五百四十部首正解[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2.

[5]張淑琴.談高師古代漢語教學的文化傳承作用[J].寧波教育學院學報,2011,(01).

[6]饒眺.古代漢語教學與傳統文化傳承淺探[J].企業導報,2012,(20).

(華敏 江蘇南京 中國傳媒大學南廣學院 211172)

猜你喜歡
古代漢語文化傳承漢字
“一帶一路”國家古代漢語課程調查報告
大學古代漢語教學中傳統方法的堅守和信息傳播時代的創新
對師范學校古代漢語教學質量的提高探討
漢字這樣記
《古代漢語》課程教學中的問題及策略
漢字這樣記
關于傳統戲劇文化傳承的思考
淺談大學校園設計中的文化傳承意義
文化傳承視野下的獨立學院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探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